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丁巴达吉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闲话

    听闻这本书其实很早。95年我上大学,有一天一位穿着时髦爱听四大天王的女同学跟我聊天,提到了这本书。发现我居然还不知道这本书,她和我几乎同时大吃一惊。她大吃一惊是因为我的孤陋寡闻,而我的大吃一惊则完全是她表现出来的惊奇。她瞪大了眼睛,非常认真的跟我说:还不快去书店抢书,愣在这里干什么。

    那一天我没有去书店,但是那一天,我却记住了这本书的名字,万历十五年,以及这本书的作者黄仁宇。我所以逆潮流而行,也是我个人的原因。我这个人,有点倔脾气,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人云亦云。有时候可能会把自己这一点特点发挥的过了,便变成有意在事情的判断上,故意站在多数人的相反方,以表示与众不同。那一次,我也没有例外。我假装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本书,所以也没有有意的去寻找过这本书,一直到了现在。甚至这本书已经渐渐的在我脑海之中淡却了。

    十天前,在先锋书店瞎逛,无意之中,看见了这本书。随手拿起来翻倒信息页,一看定价是12块8毛钱,就当机立断把它买下了。回到家一打开,看了序言,就没舍得在放下,可是又不舍得一口气读完。说实话,自从上了班之后,我已经没好几年没逐字逐句的看过一本书了。这一次好不容易碰倒这本书,如果很快就翻完了,岂不是很可惜。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扎扎实实的,连续看了三个晚上,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完了之后,真的有拨云见日之感。我不能不说这是一本好书,我不能不说我上大学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这本书我实在应该早看的。

    不过今天看到这本书,我觉得还好。总比一辈子不看这本书好些。顺便说一句,我看完这本书之后,随即就到书店买了一本黄仁宇的自传,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现在坐下来,花些时间,写这个东西,算是向这位老人家致敬。

    2、狐狸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是:黄仁宇是个老狐狸。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中的六个人物,在黄仁宇的笔下,居然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被理解。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能被人理解最让人感到欣慰,而能够理解别人,又要求一个人必须要对人生事故,有非比寻常的认识和体悟。黄仁宇在书的后记里说到:步入中年以后,学历史已有探寻人生意义的趋向。老狐狸这个词语用到这里,我并没有恶意,实在是我无法寻找到另一个贴切的词语,来形容黄仁宇深刻的理解力。如果非得用其他的词句来形容看完这本书后,黄仁宇给我种下的印象,那么就是两句老话: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我想他达到这样的境界,恐怕也是得自于两方面的教益:一为自己人生的切身磨砺,二为学问研究中的如切如磋。而我个人的观点,则是这前一种带给这本书的影响,恐怕更是主要的。如此一说,也难免不提起学问和个人性格的问题。我一直相信个人的性格和感情特点,对于他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有无法去除的塑造力。即使是一门看起来多么客观,似乎和个人的生存问题并不搭边的学问,也真的无法避免被烙上做学问的人的人格印记。那么我的意思不如这样说明:先有如此老狐狸似的黄仁宇出现,才会有如此风格的万历十五年。假设让另一个性情和黄仁宇完全不同的人去写这本书,也采用传记叙述的方式,恐怕也得不到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本万历十五年。举个有趣的例子,我们可能会对这一点认识的更加清楚:假如有可能让鲁迅去写这本书,采取大致相同的结构,估计我们会看到一个天差地别的万历年代。我冒昧的猜测一下,很可能鲁迅的万历年中,只会把理解给予海瑞戚继光一类的人,而不会把同样的待遇放在万历皇帝和申时行以及张居正的头上。这一点也并不难理解,虽然同样是搞历史的人,在有限而模糊的文献和资料之中,探究历史人物的眼光,自然要以自己现行的行为方式和经验,以及性情,得到一个具体化的度量,从而考证他们当时的行为动机,和整个人的面目。在某些性情不同的历史学家的笔下,这本书提到的六个人物,会以完全不同的姿态出现,也不是一件多么新鲜的事情。

    说到这里,其实更加觉得自己说的是废话了。有什么可以值得更加详细阐述的必要。在历史人物的身上,放置进去自己的人格性情,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时光不可倒流,就是让历史成为一门有趣的学问的关键。历史人物已经永远逝去,并且再也无法回转。于是我们各种人无一例外的,以各种自己的方式去还原当时的历史人物,同时也在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故事,并且宣布自己所领悟到的人生真理。关于一些年代久远的人物,我们知之甚少,加上年代的久远,时空的作用,得出一个真切可靠的面貌,是更加的困难了。比如项羽和刘邦的故事,我们所知道的,也无非是司马迁史记上的叙述,可是我就总是在怀疑:是不是这是一个司马迁颇具用心险恶的歪曲呢。既然真相已经无法得知,我们不妨可以做另外一种想象,这也是一种无法回避的怀疑:项羽怎么就一定是一个英雄呢。难道他没有可能就是一个好大喜功性情粗鄙的糊涂蛋吗。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尽情的想象:想象一个学文学武学指挥家都不成功的鲁莽之人,只是凭借着自己天生的神力和混球的性格,再加上家族先前的一些威望,在乱世之中依靠不怕死的冒险,取得一次一次的胜利,而最终成为西楚霸王,而最终在乌江边凭借一时的意气,稀里糊涂的自刎身亡,并且在宝剑割断喉咙的时候,还生出了一丝悔意,或者生出阿q似的一付豪情。难道这种情形是不也是一种可能性吗?当然如今说这些事情,再也没有丝毫考据的意思,只是在另一方面说明历史在被后人叙述的过程中,很可能是经过了书写者本人的经历和性情所调制。

    那么历史从精确的意义上讲,也是不可精确恢复。一旦恢复,恢复出的已经不是当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真的历史已经随着岁月,被彻底封存在了地下,早就超脱了人世。恢复历史的意义在于澄清现在的问题,看见当下的真实,另外我所看重的一点是:表达出作者自己持有的观点和人生态度。所以我在这里写这一章节,无非是表明这一态度:历史给予我们最多的不是过去的事实,而是现在的情况,我们从中得到深切了解的,也不是历史中的人物,而是这个写历史的人以及他所处于的社会背景。开始的时候,我之所以说黄仁宇使一个老狐狸,就是出于这个意思。

    最后要说,研究历史是重要的。即便如前面所说,研究历史的人,从不能非常可靠的文献中,恢复出一个过去时代的故事,总不能是完全可信的。但是就在这众多不同的书写历史的人互相比较下,互相纠正甚至互相攻击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历史全面的图像。这些方法和思路,在现行的社会现实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历史真相的公开,在某一种意义上,是社会开明和进步的象征,是思想进步的标示。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历史案例的重新解释,往往对应着社会中一次意义巨大的改革,当然有时候也不乏腥风血雨。

    不过历史的悲哀和魅力,也同时在于历史的不可能完全恢复。黄仁宇的观点是,历史必须是与现今相隔较远的情况下,才可以得到比较客观的观点。可是这种方法带来的问题却在于:一旦年代久远,资料难免缺失和损耗,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书写者接力式的阐释,真实的图像已经得到极大的损伤。用现代的通信理论来看,如果把时间比喻成一个信道,而把历史事件比喻成需要传输的信号,那么这中间可能发生的事情是:由于一代一代的历史学家从真实的事件之中取样,一直到300年之后,这个取样已经超出了我们可能恢复出最初图像的最大能力。历史学家的能力的高下,也就是要看他们个人这个恢复出原信号的本事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能说黄仁宇恢复出的是一个最接近当时真实的历史图像,或者他的历史结论是多么的高明,问题是我喜欢他的书写风格,以及他本人所持有的人生见解。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屡次的在想:如果黄仁宇有机会去做一个高官,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得的人物,至少也是位极人臣。可惜这也是一个已经淹没在历史之中的一个遐想。黄仁宇自己的人生,经过各种各样的事件,最终得以一个历史学者的身份而离开人世,也是令人安慰的。思想永久,但是政治短暂,黄仁宇的道路,恐怕还是一条幸运的道路。

    至于年代新鲜的已经发生之事,究竟我们又要采用一个怎样的名称去称呼它们,这是历史的一个定义性的难题。按理说,这是资料与事实最完备而可靠的一段故事。可是我们同样发现研究它,非常的为难。先不要说政府究竟是否允许当代人肆无忌惮的去阐释,研究的人首先面对的就是以怎样的一种姿态去研究。是要书写当权者的历史,还是人民大众的历史,是要站在哪一种利益,哪一种角度,哪一种道德和经济判断上,这都是一些具体到研究者本人的问题。于是我们又一次的看出,历史真相得以澄清的难度。我先前喜欢一句如此的论调:宗教是私人问题,信仰是私人问题。看来今天我又一次要使用这个句式:历史也是一个私人问题。

    3、阴阳

    任何关于人间的学问,都离不开人本身的问题。而人本身的问题,又离不开对于人性的基本判断。黄仁宇也有自己对于人性的看法:他认为人均有阴阳两面。阴指的是欲望,而阳指的是道德或者理想。在这本书中,黄仁宇在很多事情和人物的判断上,不露声色的应用了自己这一套理论认识。他无意在这个假设上做很多的说明,他只是把自己的阴阳之论拿来就用。在他看来,张居正和申时行都是深谙阴阳之道的人,而很明显的是,黄仁宇也是默认了阴阳之道的正确性。于是他才可以如此把最大的理解,同时给予了张居正申时行。恐怕这两个当年的官僚,泉下得知自己在300年后,居然被一个人如此的通透了解,都要开心的笑出来了吧。前面我说,如果黄仁宇有机会做官,也是很有前途的,就是这个意思。姑且不论更加先进的关于人性的看法是否存在,也不谈论这个阴阳之论是否目前还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我看到的事实是,在现今中国的大地上,这个阴阳之论还没有过时。

    我得说我们的国家如今真的是局面一片大好,可是正如这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社会局面,中国也存在不少的现实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到适当的解决,恐怕向着一个更美好的方向发展,是指日可待了。

    话从哪里说起,不如从民间的议论开始。我要说的是,这些话从来没有得到严格的考证和调查上的证实,可是如果我真的要为了写一篇小文,而去做时力浩大的研究,也是不具备可实施性。于是只是道听途说,信口说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人说,如今的一个政府官员,收养一两个情妇,凭借着自己在职位的方便,每个月出席十几个剪彩场面,或者莅临几个下属单位检查,得到许多的官位外收入,实在是稀松平常之事。只要他再不收取之外大额的贿赂,我们就应该称之为清官了。我听到这话,就大为惊奇,也同时给予了激烈的驳斥。怎么可以这样呢,官员就是人民公仆,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怎么可以在自己的收入之外,再索取额外的报酬呢。可是当我读到万历十五年的时候,我恍然大悟,我终于知道了,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黄仁宇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诉人,用道德代替法律治理国家,是不得长久的。可是在目前的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还由于国情的原因,我们的法制还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实施。人间处处有人治,天下处处法不行。我们太相信阳的力量了,以至于我们缺少必要的约束阴的措施,即便有措施,也由于某些原因无法真正有效的贯彻下去。对于中国的现实看得越明白,你就愈加的清楚一点,就算你在官位上,也会照样行事。因为你如果不如此,就要一筹莫展,不仅不能尽最大的可能作一些实际的事情,而且还有可能屁股都没有坐稳,就要一事无成的滚蛋了。正如黄仁宇说的,无论皇帝,还是官员,在某种现行的社会体制中,是整个机构的代表,同时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作为就个体而言,你可能有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操,可是作为一个机构的代表,你无法脱离了别人而改变现状。这就是最大的症结所在。

    于是你看到了,我们在很多的事情面前,即清醒又糊涂,这是万不得已的选择。这是必然的选择。在很多事情都需要得到合适而及时的处理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优先级。我们既要照管好这么多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又要应对国外势力对我们的压迫和排挤,又得维持住一个安定团结发展经济的大好局面,在这一切当中,对于腐败的整治,必然不能放到一切事务的最前台。尤其当腐败的问题在很大的层面上铺开,并且勾连错尊,环环相扣的时候,没有一个合适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旦雷厉风行的整治开始,必然要波及到国家的稳定,经济的滞后,最后恐怕是不可收拾。有人用的一个比喻非常好:所有现在中国存在的问题,恐怕就像地下所埋着的地火,我们目前只能慢慢的释放,慢慢的解决,一旦彻底的放开,企图很快的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很可能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还会引火烧身,不仅会烧掉所有社会的暗疮,还会烧掉一切本来怀有美好愿望的人民。鲁迅说过一句话:我愿这地火从地下涌处,烧掉这地面上的一切,连同我热爱的野草。从黄仁宇的观点来看,恐怕是有些悲观并且出离愤怒了。野草是无辜的,人民也是无辜的。大家所希望看到的,是幸福和谐的生活,而不是流血和杀戮,不是不顾一切代价的追求理想社会。

    可是问题总会在不可解决的时候,发生一些激烈的方式。那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经历的场面。毕竟人生一世,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

    黄仁宇的阴阳之论,找出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却似乎有言之未尽的地方。那就是我们需要一种良好的法制体系,能够恰当的制衡这种阴阳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当每个人去追求阴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到为之付出的后果,然后才是得到的享受。孔子说:小人怀土,君子怀刑。这种说法天然的把人就分成了小人和君子。可是我们现在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小人也没有君子,只有阴阳并存的人。于是一个社会体制最应该关心的问题,就是让每个人必须先怀刑,然后再怀土。如此,美好的社会就离我们接近了一步。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法制。说起法制,我们国家的法律,足以让每一个贪官污吏胆战心惊,5000块以上的数目就要立案。所以我们的一个问题,还是逐渐加强实施。

    4、正直

    贩卖正直是黄仁宇在这本书中的一句惊人之语。正直一向在我们心中,就是一种高贵的品格,岂能和商品同日而语。但是黄仁宇似乎在这点上,具备了心理学的某些知识。他毫不客气但是貌似平和的指出,对于有些人,正直就是用来当作一种旗帜,一种噱头,一种引人注意与世为敌因此达到千古不朽的工具。黄仁宇的这种说法,如果不是在书中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话,估计要引起一些麻烦。至少很多正直的人是要站出来反对的。但是黄仁宇丝毫没有在这个细节上,浪费自己多余的一点力气。在这本书中,贩卖或者炫耀正直的判断,在书中一闪而过,如果你不是很仔细的阅读,都不会注意到如此的句子存在。甚至就算这样的句子从你的眼前掠过,你也可能不会太计较,以为只是黄仁宇的无意之笔了。但是这是个假象,这是黄仁宇非常成熟的判断。从他宣讲阴阳之论的时候,就显露出了这个端倪。

    在黄仁宇的眼中,万历十五年之中牵涉到的6个人,没有一个是功德圆满者,每一个都是失败者。但是我们却格外的注意到,似乎在张居正和申时行的身上,黄仁宇投入了更多的青睐。尽管黄仁宇的笔调散漫而冷静,但是字里行间,对于能够调和阴阳,在不可为的情况下,仍然能选择有所作为的人,更多的倾注了赞美的心态和口气。张居正和申时行是能够妥协并且谙熟阴阳之道的人,他们在环境所限制的情况下,还是不断的发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句话,他们愿意活着并且实践自己的理想,他们知道丑恶却能视而不见或者表示理解,他们的第一位特征是能够和现实达成一致。于是另外一类人难怪要在黄仁宇的笔下,悄悄的携带了一些悲剧成分的东西。尤其是当某些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忠烈执拗人物,便在黄仁宇的手中,成了贩卖正直的嫌疑犯。在这一点上,我看黄仁宇是不宽容的。

    黄仁宇的不宽容,就在于他把这些敢于和现实决裂的人的价值,给轻轻的用一句贩卖正直给否定了。西方人说: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意思就是对于一个个体的人,他拥有自己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并且在生活方式上,没有可靠的价值判断可以存在,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改造社会,影响他人,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就如我们前面讲到的,历史学家仍旧是脱离不了自己的判断书写历史的,于是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对于两种人的态度上,黄仁宇表现出了和自己的人生价值所相关的喜好判断。尽管他把这一点,隐藏的非常之深。

    不过黄仁宇说的贩卖正直,似乎也并非子虚乌有。在我们肯定了正直,肯定了的确有一种真实的发自内心,来源于道德和理想的清醒的正直之后,我们还要说说那些可能虚假的正直,也即黄仁宇所言之中有可能涵盖的一种,沽名钓誉的正直。电影勇敢的心上,有一句台词:勇猛刚正的人,必然要受到大众的喜欢。但是千万不要忘了,狗也很勇猛忠诚。这句话说的很准确。自古以来,硬骨头总是被老百姓所爱的,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意识,已经在人们的身体之中生了根。只要是和强者为敌,对错往往不会首先成为关注的焦点,人们最先想到的先是无关的正气或者别的什么。人们血液中某些危险暧昧原始的冲动,很容易在正直的旗帜下得到唤醒,然后哪怕被利用起来去从事不那么正直的事情。反倒在小事情,在具体可以被当事人所把握的事件中,人们很快就丧失了正直之心,以为那不过是一个虚无的言辞。这个现象最容易在偏执的人身上发生,成为诱惑和鼓动大众的由头。但是我们多数的情况下,又不敢说出对于大众的怀疑,我们深知和大众作对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我们一直被教育要相信群众,于是在大众被彻底给予自由的时刻,脱离出大众的清醒者,是最倒霉的。他此时的选择就只有两个,要么难得糊涂,要么投河,当然还有一种就是贩卖正直。

    黄仁宇的阴阳之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