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全能学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亦可发生反应产生一对正反粒子。比如在t=10^15k的温度下可发生光子向质子和中子等重子的转化。
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一种规范玻色子。光子是电磁辐射的载体,而在量子场论中光子被认为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与大多数基本粒子相比,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这意味着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与其他量子一样,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能够表现出经典波的折射、干涉、衍射等性质;而光子的粒子性则表现为和物质相互作用时不像经典的粒子那样可以传递任意值的能量,光子只能传递量子化的能量。对可见光而言,单个光子携带的能量约为4x10-19焦耳,这样大小的能量足以激发起眼睛上感光细胞的一个分子,从而引起视觉。除能量以外,光子还具有动量和偏振态,但单个光子没有确定的动量或偏振态。
从波的角度看,光子具有两种可能的偏振态和三个正交的波矢分量,决定了它的波长和传播方向;从粒光子晶体结构子的角度看,光子静止质量为零,电荷为零,半衰期无限长。光子是自旋为1的规范玻色子,因而轻子数、重子数和奇异数都为零。
“运用光子制造动力系统,这意味着,四级文明的飞船,很可能达到光速或者说接近光速?”
李安心里也是沸腾了。
光速啊!
如果自己成为了四级文明,那么飞船跨恒星远航,哪里会像现在一样缩手缩脚?
但是很可惜,李安现在只是一个二级文明,就算是得到了这种科技,想要研发出来,也是非常的困难的。
回想起地球时代光子的发明历程,李安的心中,不由得燃起了斗志。
到十八世纪为止的大多数理论中,光被描述成由无数微小粒子组成的物质。由于微粒说不能较为容易地解释光的折射、衍射和双折射等现象,笛卡尔(1637年)、胡克(1665年)和惠更斯(1678年)等人提出了光的(机械)波动理论;但在当时由于牛顿的权威影响力,光的微粒说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十九世纪初,托马斯.杨和菲涅尔的实验清晰地证实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特性,到1850年左右,光的波动理论已经完全被学界接受。1865年,麦克斯韦的理论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证实电磁波存在的实验由赫兹在1888年完成,这似乎标志着光的微粒说的彻底终结。
然而,麦克斯韦理论下的光的电磁说并不能解释光的所有性质。例如在经典电磁理论中,光波的能量只与波场的能量密度(光强)有关,与光波的频率无关;但很多相关实验,例如光电效应实验,都表明光的能量与光强无关,而仅与频率有关。类似的例子还有在光化学的某些反应中,只有当光照频率超过某一阈值时反应才会发生,而在阈值以下无论如何提高光强反应都不会发生。
与此同时,由众多物理学家进行的对于黑体辐射长达四十多年(1860-1900)的研究因普朗克建立的假说而得到终结,普朗克提出任何系统发射或吸收频率为2的电磁波的能量总是2的整数倍。爱因斯坦由此提出的光量子假说则能够成功对光电效应作出解释,爱因斯坦因此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的理论先进性在于,在麦克斯韦的经典电磁理论中电磁场的能量是连续的,能够具有任意大小的值,而由于物质发射或吸收电磁波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使得很多物理学家试图去寻找是怎样一种存在于物质中的约束限制了电磁波的能量只能为量子化的值;而爱因斯坦则开创性地提出电磁场的能量本身就是量子化的。爱因斯坦并没有质疑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性,但他也指出如果将麦克斯韦理论中的经典光波场的能量集中到一个个运动互不影响的光量子上,很多类似于光电效应的实验能够被很好地解释。在1909年和1916年,爱因斯坦指出如果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定律成立,则电磁波的量子必须具有x的动量,以赋予它们完美的粒子性。光子的动量在1926年由康普顿在实验中观测到,康普顿也因此获得1927年的诺贝尔奖。
光子的研究,曾一度在这里停止,几十年了,有关方面的研究一直在停止,的确,光子太小,而又太快,科学家们想要研究这种光子,需要的是基础科技的不断积累。
不过,这个四级文明,却是给李安指明了方向。(未完待续)
下亦可发生反应产生一对正反粒子。比如在t=10^15k的温度下可发生光子向质子和中子等重子的转化。
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一种规范玻色子。光子是电磁辐射的载体,而在量子场论中光子被认为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与大多数基本粒子相比,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这意味着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与其他量子一样,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能够表现出经典波的折射、干涉、衍射等性质;而光子的粒子性则表现为和物质相互作用时不像经典的粒子那样可以传递任意值的能量,光子只能传递量子化的能量。对可见光而言,单个光子携带的能量约为4x10-19焦耳,这样大小的能量足以激发起眼睛上感光细胞的一个分子,从而引起视觉。除能量以外,光子还具有动量和偏振态,但单个光子没有确定的动量或偏振态。
从波的角度看,光子具有两种可能的偏振态和三个正交的波矢分量,决定了它的波长和传播方向;从粒光子晶体结构子的角度看,光子静止质量为零,电荷为零,半衰期无限长。光子是自旋为1的规范玻色子,因而轻子数、重子数和奇异数都为零。
“运用光子制造动力系统,这意味着,四级文明的飞船,很可能达到光速或者说接近光速?”
李安心里也是沸腾了。
光速啊!
如果自己成为了四级文明,那么飞船跨恒星远航,哪里会像现在一样缩手缩脚?
但是很可惜,李安现在只是一个二级文明,就算是得到了这种科技,想要研发出来,也是非常的困难的。
回想起地球时代光子的发明历程,李安的心中,不由得燃起了斗志。
到十八世纪为止的大多数理论中,光被描述成由无数微小粒子组成的物质。由于微粒说不能较为容易地解释光的折射、衍射和双折射等现象,笛卡尔(1637年)、胡克(1665年)和惠更斯(1678年)等人提出了光的(机械)波动理论;但在当时由于牛顿的权威影响力,光的微粒说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十九世纪初,托马斯.杨和菲涅尔的实验清晰地证实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特性,到1850年左右,光的波动理论已经完全被学界接受。1865年,麦克斯韦的理论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证实电磁波存在的实验由赫兹在1888年完成,这似乎标志着光的微粒说的彻底终结。
然而,麦克斯韦理论下的光的电磁说并不能解释光的所有性质。例如在经典电磁理论中,光波的能量只与波场的能量密度(光强)有关,与光波的频率无关;但很多相关实验,例如光电效应实验,都表明光的能量与光强无关,而仅与频率有关。类似的例子还有在光化学的某些反应中,只有当光照频率超过某一阈值时反应才会发生,而在阈值以下无论如何提高光强反应都不会发生。
与此同时,由众多物理学家进行的对于黑体辐射长达四十多年(1860-1900)的研究因普朗克建立的假说而得到终结,普朗克提出任何系统发射或吸收频率为2的电磁波的能量总是2的整数倍。爱因斯坦由此提出的光量子假说则能够成功对光电效应作出解释,爱因斯坦因此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的理论先进性在于,在麦克斯韦的经典电磁理论中电磁场的能量是连续的,能够具有任意大小的值,而由于物质发射或吸收电磁波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使得很多物理学家试图去寻找是怎样一种存在于物质中的约束限制了电磁波的能量只能为量子化的值;而爱因斯坦则开创性地提出电磁场的能量本身就是量子化的。爱因斯坦并没有质疑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性,但他也指出如果将麦克斯韦理论中的经典光波场的能量集中到一个个运动互不影响的光量子上,很多类似于光电效应的实验能够被很好地解释。在1909年和1916年,爱因斯坦指出如果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定律成立,则电磁波的量子必须具有x的动量,以赋予它们完美的粒子性。光子的动量在1926年由康普顿在实验中观测到,康普顿也因此获得1927年的诺贝尔奖。
光子的研究,曾一度在这里停止,几十年了,有关方面的研究一直在停止,的确,光子太小,而又太快,科学家们想要研究这种光子,需要的是基础科技的不断积累。
不过,这个四级文明,却是给李安指明了方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