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重生之实现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样厚,要带的可真不少,在省城上火车还没问题,家人可以帮忙。
赵卫东想少带点东西,周秀英坚决不同意,他心想还好自己有力气,否则到了北京下火车就难办了。
1978年2月28日赵卫东终于赶到北京,他左右手都拎着大包大袋的东西,还好一出火车站,就远远看到不少的大牌子,每个大学的牌子下都有张桌子,是负责登记接学校新生的。
好不容易,赵卫东从一大排的接新生队伍中,找到了华清大学的接待处,登记完后,就将行李放到车上,等其他同学,看车上坐了不少人后,才开车从火车站开车来到学校礼堂,再由各系接到宿舍。
是一个高年级的师兄将赵卫东送到了华清宿舍一号楼,住在316房间,随后师兄还用自行车带他去四食堂和校园各处转了一圈。
一号宿舍楼位于华清园的最北部,再往北就是过苹果园到华清北门了,距离上,全校所有宿舍中,一号楼距华清南门外的331公交车站最远,从331公交车站走到宿舍还是很费劲的事。
一号宿舍楼与二号、三号、四号宿舍楼一起是华清1949年以后最早的建筑物,是由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指导设计的,其中,二号楼最大,一号楼第二,三号楼和四号楼一样大。
从外观看一号宿舍楼,还是比较气派,当然是就这个时代而言的,五层高,红色墙,大屋顶,东西对称。
可是进去以后却有点令人失望,楼梯窄,楼道很黑,而且也比较窄,三楼312号是机械工程系学生会和团委的办公室,附近挂着“欢迎机械工程系新同学”的标语。
看到这些,赵卫东想到了这个系的相关情况,华清大学的机械工程系渊源于1932年成立的华清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是华清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工程学科院系之一。
1932年夏,华清大学成立工学院,下设机械工程学系、土木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以“造就各项机械工程专门人才,适应国内社会需要”为宗旨,设置了3个学科组,即原动力工程组、机械制造工程组、飞机及汽车工程组,经多年的发展和调整,逐步形成华清大学目前的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热能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和工业工程系。
1937年-1945年抗战期间,机械工程学系随学校南迁,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办学,1946年回到北京华清园。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系并入华清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并取消学院建制,同时机械工程学系分为机械制造系和动力机械系。
1960年,机械制造系分为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和冶金系。冶金系以热加工专业为主,并在1978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以冷加工和精密仪器专业为主,并先后改称精密仪器系(1971年)、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1984年)。
同住316房间的还有老大周永明,老二张春辉,老三袁义瑞,老四徐惠明,老五就是赵卫东,虽然年龄是他最小,可个子是他最高,报到的第二天,没有事,赵卫东就跟同宿舍的舍友去颐和园、北海、故宫等地转了一天。
几个人玩得太高兴了,关键是这个时代,交通十分不便,很多时间花花在走路上,那个时候大家经济都普遍不宽裕,因此赵卫东在吃饭和买票的时候都主动付钱。
太晚了,都没有到华清的汽车了,赵卫东就叫了一部出租车回学校,同学们一听要车费要5块钱,一个个都不坐,大家坚持走路回学校,后来在赵卫东的坚持,确实路途也很远,加上时间也不早了,才勉强坐上出租车。
下车后,看到赵卫东干脆的付出5块钱车费,几个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真是很心疼,这些钱都够几个人聚一次餐了,花在车费上太可惜了,心里充满着怨念,这个老幺太败家了,有钱也不能这样花吧。
由于他们几个人离开学校前,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这个时代学生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一天不见踪影,可把辅导员丁启平老师和班主任汪永尧老师急坏了。
第二天,班主任汪永尧老师和辅导员丁启平老师,特别来到316宿舍,对五个人提出了严肃批评,赵卫东真没有想到,学校管理如此严格,看来几年的大学生活有得受的。
原来赵卫东还想,自己还是选择跟自己前世相关性很强的机械工程系,前世学的是船舶制造,为的是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看样子这个设想要实现恐怕有点难。
这一届是“**”后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录取的大学生,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除赵卫东之外,同宿舍的各位一般都在宿舍里自习。学习疲乏了,大家也互相开开玩笑,以活跃气氛。
这时北京的各大电影院刚好在放映电影《刘三姐》,老二张春辉经常模仿那个“陶秀才”唱:“只要你到莫家去……”而老四徐惠明则经常模仿刘三姐说:“你不就是那个管家吗?”每当他们两个说完,唱完,引得全宿舍洪堂大笑。
袁义瑞是北京人,又是华清子弟,很多这个时代北京情况,赵卫东不少是从他那里知道的,此时的北京的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因为房间有暖气,大家没事多是呆在宿舍。
可是,赵卫东此时的身体已经到了不畏寒暑的地步,并没有象其他人一样窝在有暖气的宿舍里,他前世念的是一所著名的船舶设计大学,对华清园确实不太熟悉,因此也就喜欢到校园内漫步。
在其中漫步印象最深的是,华清园实在太大,不愧为曾经的皇家园林,据说占地面积约六千多亩,比北京大学还大一半,汽车允许在校园通过,当然是划了一定的通行范围。
这个时代的汽车不多,园内马路上多为自行车,由于是初春,天气还十分寒冷,因此步行者十分有限,多是来去匆匆。
华清园布局得四方四正。除几处保存完好的古迹内有曲廊回转,奇花异石外,它的新老建筑大多均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即使建校初的古建筑四合院也为方形结构,最显眼的是直来直去的条条大路,笔直地向前伸去,圆形的弯道实为稀有。
赵卫东猜测这和后世的设计者的“同方”理念或许有关。
华清有处知名老建筑叫“同方部”,据说“同方”二字源于《礼记·礼行》中“儒有合志同方”句,“方”作“道义”解,“同方部”可解释成为“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
清华人喜欢方形,估计大概出此理论。
清华路,是穿过二校门后的一段校园主干道,路旁是第一、第二教学楼,初春的阳光从树叶落光后的层层树枝间暖暖洒在路上,因为天气寒冷,路上少见匆匆的师生员工,走在清华路上,远远眺望到大草坪和大礼堂。
大礼堂,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也是华清最著名的建筑了,融合了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华清学堂,这座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09年,是建校初期的主体建筑;科学馆,位于大草坪一侧,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始建于1917年,成为了后来华清理科辉煌的发源地;图书馆,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老馆始建于1916年。
日晷,位于大草坪最南端,是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的铭言“行胜于言”成为了华清的校风。
另外,赵卫东对华清园花草的印象也特别有感触,虽然它和其他校园一样不缺小花小草,就连在寒冬也不缺乏最动人心魄的绿色,还有就是随处可见、高入云端的毛白杨,这种树,看它时非得仰视不可,足见它的高傲,而它外表的朴实、厚重,又让人感到十分的亲和。
赵卫东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欣赏着华清园独有的风景线,白色的典雅的欧式建筑,上面有清人“那桐”的题字——华清园。
北京的“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布局,北京的规划源自《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弯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给除九轨,左袒右社,面朝后市”。
他知道北京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文明建筑最多的城市,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巍峨的城墙,这里有温馨宁静的四合院,这里还有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建筑。
华清园给人一种庄重、幽静的感觉,赵卫东走到华清园新林院8号这座教授楼,站在楼前注视着,这里,曾是高朋云集的场所,林徽因女士、梁思成先生多结交作家、艺术家、教授、学者,出入皆才俊,往来无白丁。常客中有金岳霖、梁宗岱、朱光潜、沈从文、周培源……都是饱学之士,他们一起常来谈诗论艺,研究学术,这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大师们,聚集一起聊天,享受着,领悟着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真谛,彼此之间扩大知识视野,养成一种较全面的文化气质,启发着自我学识的思维。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二维码广告start-->.qrcode{width:590px;ma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xsolidc;padding:15px20px;overflow:hidden;}.qrcodeit:left;}.qrcodeul{:120px;font:14px/1.5":15px;}.qrcodeli{list-style:square;margin-bottom:5px;}
扫描二维码关注17k官方微信,最新章节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wap_17k”关注我们。回复"大奖+你的qq号"参与活动。10部iphone6,万名qq会员等您来领!<!--二维码广告end-->
一样厚,要带的可真不少,在省城上火车还没问题,家人可以帮忙。
赵卫东想少带点东西,周秀英坚决不同意,他心想还好自己有力气,否则到了北京下火车就难办了。
1978年2月28日赵卫东终于赶到北京,他左右手都拎着大包大袋的东西,还好一出火车站,就远远看到不少的大牌子,每个大学的牌子下都有张桌子,是负责登记接学校新生的。
好不容易,赵卫东从一大排的接新生队伍中,找到了华清大学的接待处,登记完后,就将行李放到车上,等其他同学,看车上坐了不少人后,才开车从火车站开车来到学校礼堂,再由各系接到宿舍。
是一个高年级的师兄将赵卫东送到了华清宿舍一号楼,住在316房间,随后师兄还用自行车带他去四食堂和校园各处转了一圈。
一号宿舍楼位于华清园的最北部,再往北就是过苹果园到华清北门了,距离上,全校所有宿舍中,一号楼距华清南门外的331公交车站最远,从331公交车站走到宿舍还是很费劲的事。
一号宿舍楼与二号、三号、四号宿舍楼一起是华清1949年以后最早的建筑物,是由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指导设计的,其中,二号楼最大,一号楼第二,三号楼和四号楼一样大。
从外观看一号宿舍楼,还是比较气派,当然是就这个时代而言的,五层高,红色墙,大屋顶,东西对称。
可是进去以后却有点令人失望,楼梯窄,楼道很黑,而且也比较窄,三楼312号是机械工程系学生会和团委的办公室,附近挂着“欢迎机械工程系新同学”的标语。
看到这些,赵卫东想到了这个系的相关情况,华清大学的机械工程系渊源于1932年成立的华清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是华清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工程学科院系之一。
1932年夏,华清大学成立工学院,下设机械工程学系、土木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以“造就各项机械工程专门人才,适应国内社会需要”为宗旨,设置了3个学科组,即原动力工程组、机械制造工程组、飞机及汽车工程组,经多年的发展和调整,逐步形成华清大学目前的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热能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和工业工程系。
1937年-1945年抗战期间,机械工程学系随学校南迁,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办学,1946年回到北京华清园。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系并入华清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并取消学院建制,同时机械工程学系分为机械制造系和动力机械系。
1960年,机械制造系分为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和冶金系。冶金系以热加工专业为主,并在1978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以冷加工和精密仪器专业为主,并先后改称精密仪器系(1971年)、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1984年)。
同住316房间的还有老大周永明,老二张春辉,老三袁义瑞,老四徐惠明,老五就是赵卫东,虽然年龄是他最小,可个子是他最高,报到的第二天,没有事,赵卫东就跟同宿舍的舍友去颐和园、北海、故宫等地转了一天。
几个人玩得太高兴了,关键是这个时代,交通十分不便,很多时间花花在走路上,那个时候大家经济都普遍不宽裕,因此赵卫东在吃饭和买票的时候都主动付钱。
太晚了,都没有到华清的汽车了,赵卫东就叫了一部出租车回学校,同学们一听要车费要5块钱,一个个都不坐,大家坚持走路回学校,后来在赵卫东的坚持,确实路途也很远,加上时间也不早了,才勉强坐上出租车。
下车后,看到赵卫东干脆的付出5块钱车费,几个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真是很心疼,这些钱都够几个人聚一次餐了,花在车费上太可惜了,心里充满着怨念,这个老幺太败家了,有钱也不能这样花吧。
由于他们几个人离开学校前,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这个时代学生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一天不见踪影,可把辅导员丁启平老师和班主任汪永尧老师急坏了。
第二天,班主任汪永尧老师和辅导员丁启平老师,特别来到316宿舍,对五个人提出了严肃批评,赵卫东真没有想到,学校管理如此严格,看来几年的大学生活有得受的。
原来赵卫东还想,自己还是选择跟自己前世相关性很强的机械工程系,前世学的是船舶制造,为的是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看样子这个设想要实现恐怕有点难。
这一届是“**”后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录取的大学生,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除赵卫东之外,同宿舍的各位一般都在宿舍里自习。学习疲乏了,大家也互相开开玩笑,以活跃气氛。
这时北京的各大电影院刚好在放映电影《刘三姐》,老二张春辉经常模仿那个“陶秀才”唱:“只要你到莫家去……”而老四徐惠明则经常模仿刘三姐说:“你不就是那个管家吗?”每当他们两个说完,唱完,引得全宿舍洪堂大笑。
袁义瑞是北京人,又是华清子弟,很多这个时代北京情况,赵卫东不少是从他那里知道的,此时的北京的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因为房间有暖气,大家没事多是呆在宿舍。
可是,赵卫东此时的身体已经到了不畏寒暑的地步,并没有象其他人一样窝在有暖气的宿舍里,他前世念的是一所著名的船舶设计大学,对华清园确实不太熟悉,因此也就喜欢到校园内漫步。
在其中漫步印象最深的是,华清园实在太大,不愧为曾经的皇家园林,据说占地面积约六千多亩,比北京大学还大一半,汽车允许在校园通过,当然是划了一定的通行范围。
这个时代的汽车不多,园内马路上多为自行车,由于是初春,天气还十分寒冷,因此步行者十分有限,多是来去匆匆。
华清园布局得四方四正。除几处保存完好的古迹内有曲廊回转,奇花异石外,它的新老建筑大多均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即使建校初的古建筑四合院也为方形结构,最显眼的是直来直去的条条大路,笔直地向前伸去,圆形的弯道实为稀有。
赵卫东猜测这和后世的设计者的“同方”理念或许有关。
华清有处知名老建筑叫“同方部”,据说“同方”二字源于《礼记·礼行》中“儒有合志同方”句,“方”作“道义”解,“同方部”可解释成为“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
清华人喜欢方形,估计大概出此理论。
清华路,是穿过二校门后的一段校园主干道,路旁是第一、第二教学楼,初春的阳光从树叶落光后的层层树枝间暖暖洒在路上,因为天气寒冷,路上少见匆匆的师生员工,走在清华路上,远远眺望到大草坪和大礼堂。
大礼堂,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也是华清最著名的建筑了,融合了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华清学堂,这座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09年,是建校初期的主体建筑;科学馆,位于大草坪一侧,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始建于1917年,成为了后来华清理科辉煌的发源地;图书馆,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老馆始建于1916年。
日晷,位于大草坪最南端,是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的铭言“行胜于言”成为了华清的校风。
另外,赵卫东对华清园花草的印象也特别有感触,虽然它和其他校园一样不缺小花小草,就连在寒冬也不缺乏最动人心魄的绿色,还有就是随处可见、高入云端的毛白杨,这种树,看它时非得仰视不可,足见它的高傲,而它外表的朴实、厚重,又让人感到十分的亲和。
赵卫东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欣赏着华清园独有的风景线,白色的典雅的欧式建筑,上面有清人“那桐”的题字——华清园。
北京的“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布局,北京的规划源自《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弯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给除九轨,左袒右社,面朝后市”。
他知道北京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文明建筑最多的城市,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巍峨的城墙,这里有温馨宁静的四合院,这里还有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建筑。
华清园给人一种庄重、幽静的感觉,赵卫东走到华清园新林院8号这座教授楼,站在楼前注视着,这里,曾是高朋云集的场所,林徽因女士、梁思成先生多结交作家、艺术家、教授、学者,出入皆才俊,往来无白丁。常客中有金岳霖、梁宗岱、朱光潜、沈从文、周培源……都是饱学之士,他们一起常来谈诗论艺,研究学术,这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大师们,聚集一起聊天,享受着,领悟着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真谛,彼此之间扩大知识视野,养成一种较全面的文化气质,启发着自我学识的思维。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二维码广告start-->.qrcode{width:590px;ma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xsolidc;padding:15px20px;overflow:hidden;}.qrcodeit:left;}.qrcodeul{:120px;font:14px/1.5":15px;}.qrcodeli{list-style:square;margin-bottom:5px;}
扫描二维码关注17k官方微信,最新章节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wap_17k”关注我们。回复"大奖+你的qq号"参与活动。10部iphone6,万名qq会员等您来领!<!--二维码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