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特级诡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但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这就是这个人的心性,还没有澄清的关系,所以尚有一些欲望还没遣除。〕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如果人能够遣除这些欲望,达到清净的话,你去观察你自己的心,连你自己的心,都会感觉没有了。〕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你再往外看一切形体,这些形体也不是形体了。〕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就是了望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也不是什么物体了。〕
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这三种「心、形、物」都能了悟一切都是虚幻的话,心地就唯有一片空旷,毫无一物了。〕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能够这样的话,看到虚无的天空也是虚幻的,连这个虚幻,都能看破以及看空的话;〕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就是一切都没有了;既然知道一切都没有了,心性之中还有什么可以存在呢?本来都是一切假相而已。〕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的,我们就要连这些假相都不要执着,连假相都不执着了,就是一片静止的状态。〕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心性的静止达到连想要静止的心,都没有的时候,欲望怎么能够生出来呢?〕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能够达到贪念的欲望,完全不生出来的时候,就是达到真静的工夫了。〕
真常应物。〔心性达到真静的状态,然后去应用实行一切事物,自然就是自在自如了。〕
真常得性。〔能够自在自如的人,就是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也就是已经得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
常应常静。〔能够达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无论在纷扰的场所或是在清静的场所,他都能时时保持清静的心。〕
常清静矣。〔能够经常保持清静心的人,才是真正清静之人。〕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达到真正清静之人,就是已经渐渐迈入真正的大道了;〕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既然迈入真正的大道,就是修道人所称的「得道」这个名词。〕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可是虽然称为「得道」,实在是没有得到什么。〕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但是为了度化天下迷昧的苍生,所以才举个「得道」的名称,作为他人修道已成的名词。〕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现在我(老子)讲到这里,如果你们能够领悟的人,就可以普传这个至真至贵的圣贤大道了。〕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所以,吾(太上道祖)说:最上等有智慧的人,是没有争夺之心的,只有最下等没有智慧的人,才一天到晚产生贪妄的争夺心。〕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最上等有道德的人,是不说自己有德行的,只有最下等有道德的人,才说自己有德行,因为他是一位顽固执迷的人呀!〕
执着之者。不明道德。〔所以,一个顽固执迷的人,会常常说自己有德行,但是依我看来反而是一位不知道什么叫做道德的人。〕
众生所以不能得真道者。为有妄心。〔为什么众生不能迈入真正的大道呢?就是因为他常常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然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就已经惊扰了他本身的元神了;〕。
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然已经惊扰到他本身的元神,他的元神就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了;〕
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然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既然心性中产生不必要的贪求,心灵中就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既然心灵中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就会带来忧愁的痛苦,既然带来了忧愁的痛苦,就会扰乱到自己的身心;扰乱自己的身心,自然就会犯下错误的行为;〕
便遭浊辱。〔既然犯下错误的行为,就会污辱自己的灵性,既然污辱了自己的灵性;〕
流浪生死。常沉苦海。〔就要流浪在生死的轮回中,既然流浪在生死的轮回中,便要沉沦于茫茫苦海;〕
永失真道。〔既然沉沦于茫茫苦海,就要永远失去真正的大道了。〕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而真正长久的大道,是领悟的人,才能得到的呀!不是别人能够送给你的;〕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所以,能够真正领悟大道的人,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经常身心保持清静的人了!〕
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但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这就是这个人的心性,还没有澄清的关系,所以尚有一些欲望还没遣除。〕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如果人能够遣除这些欲望,达到清净的话,你去观察你自己的心,连你自己的心,都会感觉没有了。〕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你再往外看一切形体,这些形体也不是形体了。〕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就是了望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也不是什么物体了。〕
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这三种「心、形、物」都能了悟一切都是虚幻的话,心地就唯有一片空旷,毫无一物了。〕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能够这样的话,看到虚无的天空也是虚幻的,连这个虚幻,都能看破以及看空的话;〕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就是一切都没有了;既然知道一切都没有了,心性之中还有什么可以存在呢?本来都是一切假相而已。〕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的,我们就要连这些假相都不要执着,连假相都不执着了,就是一片静止的状态。〕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心性的静止达到连想要静止的心,都没有的时候,欲望怎么能够生出来呢?〕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能够达到贪念的欲望,完全不生出来的时候,就是达到真静的工夫了。〕
真常应物。〔心性达到真静的状态,然后去应用实行一切事物,自然就是自在自如了。〕
真常得性。〔能够自在自如的人,就是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也就是已经得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
常应常静。〔能够达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无论在纷扰的场所或是在清静的场所,他都能时时保持清静的心。〕
常清静矣。〔能够经常保持清静心的人,才是真正清静之人。〕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达到真正清静之人,就是已经渐渐迈入真正的大道了;〕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既然迈入真正的大道,就是修道人所称的「得道」这个名词。〕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可是虽然称为「得道」,实在是没有得到什么。〕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但是为了度化天下迷昧的苍生,所以才举个「得道」的名称,作为他人修道已成的名词。〕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现在我(老子)讲到这里,如果你们能够领悟的人,就可以普传这个至真至贵的圣贤大道了。〕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所以,吾(太上道祖)说:最上等有智慧的人,是没有争夺之心的,只有最下等没有智慧的人,才一天到晚产生贪妄的争夺心。〕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最上等有道德的人,是不说自己有德行的,只有最下等有道德的人,才说自己有德行,因为他是一位顽固执迷的人呀!〕
执着之者。不明道德。〔所以,一个顽固执迷的人,会常常说自己有德行,但是依我看来反而是一位不知道什么叫做道德的人。〕
众生所以不能得真道者。为有妄心。〔为什么众生不能迈入真正的大道呢?就是因为他常常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然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就已经惊扰了他本身的元神了;〕。
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然已经惊扰到他本身的元神,他的元神就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了;〕
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然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既然心性中产生不必要的贪求,心灵中就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既然心灵中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就会带来忧愁的痛苦,既然带来了忧愁的痛苦,就会扰乱到自己的身心;扰乱自己的身心,自然就会犯下错误的行为;〕
便遭浊辱。〔既然犯下错误的行为,就会污辱自己的灵性,既然污辱了自己的灵性;〕
流浪生死。常沉苦海。〔就要流浪在生死的轮回中,既然流浪在生死的轮回中,便要沉沦于茫茫苦海;〕
永失真道。〔既然沉沦于茫茫苦海,就要永远失去真正的大道了。〕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而真正长久的大道,是领悟的人,才能得到的呀!不是别人能够送给你的;〕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所以,能够真正领悟大道的人,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经常身心保持清静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