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秋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庄,颇识大体,很为殿下争气。殿下想必早也听说过,太祖高皇帝对世子殿下也是赞赏有加。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世子殿下刚刚获得高皇帝册封,奉旨来到京师学习,作出过几件让高皇帝十分满意的事情。”
朱棣岂有不知,此刻却犹豫了一下,明知故问道:“孤不太了解,还请先生细说?”
方孝孺道:“先是冬日清晨,高皇帝命秦、晋、燕、周四世子分阅军队,其他三位世子都早早地阅毕归来,唯独燕世子殿下一人很迟才回到太祖面前。太祖问他缘故,他答道:‘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世子担心士兵们难以忍受早上的寒冷,宁可自己落在其他世子后面,也一定要等士兵们吃过早饭再行检阅,可见仁义是出其本心。又有一次,高皇帝命诸王世子分阅奏章,然后向他禀报奏章内容。世子殿下独独选取关系到军民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奏闻圣上。奏章中有了错别字,世子殿下从来不说。高皇帝深感奇怪,问他是不是忽视了。世子对曰:‘不敢忽,故小过不足渎天德。’高皇帝又问他:‘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高皇帝听了大喜,夸奖说世子殿下有君人之识。高皇帝诸孙中,除了今上,最宠爱的恐怕莫过于世子殿下了。”
朱棣沉吟道:“炽儿这孩子是忠厚有加,可惜勇武不足。煦儿则完全相反,勇武有余,却过于放纵恣肆,有时让孤和王妃也深感头痛。燧儿就更不如他的两位哥哥了。好在他们还小,也许随着年龄增长,会渐渐成熟懂事起来,能别再让父母如此操心。”
方孝孺道:“肯定会的。三位殿下都是天资聪颖过人,只要悉心调教,引导给他们正确的方向,他们都会有非常光明远大的前途。”
朱棣道:“全赖先生费心了!孤和王妃感激至极。”
方孝孺笑道:“殿下太客气了,孝孺分内之事。”
朱棣微笑道:“方先生半年以来,对孤三子已经了解颇深,因材施教,成效卓著。孤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先生能赏脸应允。”
方孝孺微微一愣,心中暗暗警惕起来,微笑道:“殿下何须客气;有何吩咐,但讲不妨。只要是下官能做到的,下官自然是乐意至极。”
朱棣道:“孤不几日后就启程离京,回北平去了,三个犬子就留在应天,跟随方先生继续学业。不过,应天毕竟不是他们的家,他们总有一天还是要回北平,孤和王妃也年纪大了,希望孩子们都在面前陪着。炽儿的孩子还很小很小,光有母亲的照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孩子又是世孙,孤和王妃希望炽儿能在孩子身边,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良好的教育,尽到父亲的职责。还有,煦儿也到了成亲的年龄,孤和王妃正在为此事谋划。但是三个王子现在都不在家,所有的事情就都没法办。所以,希望三个王子能早日回家。但是,他们的学业也是至关重要,不能有一日耽搁,所以孤还希望到时候方先生能随同到北平来,一直为我三个王子教书。孤先前已经向天子表达过这样的意思,现在当面向方先生承诺,如果先生愿意赏脸,做三个王子的先生,孤将效十一弟蜀王,在府内特辟书房一间,给先生研经专用。”
沈若寥不由暗暗感叹燕王高明。明明只是想要三个儿子回家,却把话说得像是请方孝孺去北平教书。其实王爷心里,最关注的还是三个王子只要回家就好,至于方孝孺是不是跟着去北平,继续教书他都无所谓;然而王爷很清楚学业是天子和朝廷继续扣押三个王子的最好借口,所以他必须竖起这块招牌,一面感情攻势同时进行,拿出父母亲情和幼小的朱瞻基来感化方孝孺。也就是方先生;如果他面对的是天子朱允炆,沈若寥深刻怀疑那个单纯柔弱的皇帝立刻就会招架不住,全盘答应了四皇叔的请求。
方孝孺对燕王这番动听的话显然不是无动于衷。他轻轻叹了口气,用了有些同情的口吻说道:
“殿下和王妃思子之心,为人父母,下官可以深切体会。不过,卑职也是无奈。天子面前,需要我时时服侍;三个王子的学业又不能半途而废。所以,下官所能想出来的办法,只能是继续委屈燕王殿下和王妃娘娘,让三位王子留在京师。孩子长大了,总要学会自立,学会离开家,完全扔掉对父母的依赖,独自打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业,这样才能终成大器。以方某之愚,年轻的时候,犹且辞母抛家,独自一人投宋濂先生门下求学,数载不曾归视,为先父罹难,方才回家服丧。及丧除,便即动身复从师门,直至卒业。以三位王子的资质,若能像卑职一样静心学习,日后成就能不及我哉!殿下和王妃娘娘忍得须臾分别之苦,将来必定因此得福。”
朱棣沉思片刻,微笑道:“方先生一番肺腑之言,直教孤豁然开朗。天下一样父母心,孤和王妃为了自己的孩子,莫说是忍耐几年的孤独寂寞,就是一辈子也是心甘情愿。先生如此诚心诚意为三位王子教书,就让他们继续留在京师,直到卒业吧。有先生在,我和王妃也可以放心。”
方孝孺道:“完全可以放心。卑职必定竭忠尽力辅导三位王子的学业,为殿下分忧。至于三位王子的生活,天子日日关注,特旨宫中内侍悉心照料,殿下和王妃娘娘也完全不必担心。”
朱棣拜谢道:“既如此,孤和王妃就谢谢先生了!”
方孝孺慌忙扶起燕王来,说道:“使不得使不得,殿下实在是太过客气,折煞下官了。殿下请宽心回北平吧。这双鞋垫,孝孺就腆脸收下了,恭谢燕王殿下和王妃娘娘一片挚情。”
庄,颇识大体,很为殿下争气。殿下想必早也听说过,太祖高皇帝对世子殿下也是赞赏有加。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世子殿下刚刚获得高皇帝册封,奉旨来到京师学习,作出过几件让高皇帝十分满意的事情。”
朱棣岂有不知,此刻却犹豫了一下,明知故问道:“孤不太了解,还请先生细说?”
方孝孺道:“先是冬日清晨,高皇帝命秦、晋、燕、周四世子分阅军队,其他三位世子都早早地阅毕归来,唯独燕世子殿下一人很迟才回到太祖面前。太祖问他缘故,他答道:‘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世子担心士兵们难以忍受早上的寒冷,宁可自己落在其他世子后面,也一定要等士兵们吃过早饭再行检阅,可见仁义是出其本心。又有一次,高皇帝命诸王世子分阅奏章,然后向他禀报奏章内容。世子殿下独独选取关系到军民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奏闻圣上。奏章中有了错别字,世子殿下从来不说。高皇帝深感奇怪,问他是不是忽视了。世子对曰:‘不敢忽,故小过不足渎天德。’高皇帝又问他:‘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高皇帝听了大喜,夸奖说世子殿下有君人之识。高皇帝诸孙中,除了今上,最宠爱的恐怕莫过于世子殿下了。”
朱棣沉吟道:“炽儿这孩子是忠厚有加,可惜勇武不足。煦儿则完全相反,勇武有余,却过于放纵恣肆,有时让孤和王妃也深感头痛。燧儿就更不如他的两位哥哥了。好在他们还小,也许随着年龄增长,会渐渐成熟懂事起来,能别再让父母如此操心。”
方孝孺道:“肯定会的。三位殿下都是天资聪颖过人,只要悉心调教,引导给他们正确的方向,他们都会有非常光明远大的前途。”
朱棣道:“全赖先生费心了!孤和王妃感激至极。”
方孝孺笑道:“殿下太客气了,孝孺分内之事。”
朱棣微笑道:“方先生半年以来,对孤三子已经了解颇深,因材施教,成效卓著。孤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先生能赏脸应允。”
方孝孺微微一愣,心中暗暗警惕起来,微笑道:“殿下何须客气;有何吩咐,但讲不妨。只要是下官能做到的,下官自然是乐意至极。”
朱棣道:“孤不几日后就启程离京,回北平去了,三个犬子就留在应天,跟随方先生继续学业。不过,应天毕竟不是他们的家,他们总有一天还是要回北平,孤和王妃也年纪大了,希望孩子们都在面前陪着。炽儿的孩子还很小很小,光有母亲的照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孩子又是世孙,孤和王妃希望炽儿能在孩子身边,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良好的教育,尽到父亲的职责。还有,煦儿也到了成亲的年龄,孤和王妃正在为此事谋划。但是三个王子现在都不在家,所有的事情就都没法办。所以,希望三个王子能早日回家。但是,他们的学业也是至关重要,不能有一日耽搁,所以孤还希望到时候方先生能随同到北平来,一直为我三个王子教书。孤先前已经向天子表达过这样的意思,现在当面向方先生承诺,如果先生愿意赏脸,做三个王子的先生,孤将效十一弟蜀王,在府内特辟书房一间,给先生研经专用。”
沈若寥不由暗暗感叹燕王高明。明明只是想要三个儿子回家,却把话说得像是请方孝孺去北平教书。其实王爷心里,最关注的还是三个王子只要回家就好,至于方孝孺是不是跟着去北平,继续教书他都无所谓;然而王爷很清楚学业是天子和朝廷继续扣押三个王子的最好借口,所以他必须竖起这块招牌,一面感情攻势同时进行,拿出父母亲情和幼小的朱瞻基来感化方孝孺。也就是方先生;如果他面对的是天子朱允炆,沈若寥深刻怀疑那个单纯柔弱的皇帝立刻就会招架不住,全盘答应了四皇叔的请求。
方孝孺对燕王这番动听的话显然不是无动于衷。他轻轻叹了口气,用了有些同情的口吻说道:
“殿下和王妃思子之心,为人父母,下官可以深切体会。不过,卑职也是无奈。天子面前,需要我时时服侍;三个王子的学业又不能半途而废。所以,下官所能想出来的办法,只能是继续委屈燕王殿下和王妃娘娘,让三位王子留在京师。孩子长大了,总要学会自立,学会离开家,完全扔掉对父母的依赖,独自打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业,这样才能终成大器。以方某之愚,年轻的时候,犹且辞母抛家,独自一人投宋濂先生门下求学,数载不曾归视,为先父罹难,方才回家服丧。及丧除,便即动身复从师门,直至卒业。以三位王子的资质,若能像卑职一样静心学习,日后成就能不及我哉!殿下和王妃娘娘忍得须臾分别之苦,将来必定因此得福。”
朱棣沉思片刻,微笑道:“方先生一番肺腑之言,直教孤豁然开朗。天下一样父母心,孤和王妃为了自己的孩子,莫说是忍耐几年的孤独寂寞,就是一辈子也是心甘情愿。先生如此诚心诚意为三位王子教书,就让他们继续留在京师,直到卒业吧。有先生在,我和王妃也可以放心。”
方孝孺道:“完全可以放心。卑职必定竭忠尽力辅导三位王子的学业,为殿下分忧。至于三位王子的生活,天子日日关注,特旨宫中内侍悉心照料,殿下和王妃娘娘也完全不必担心。”
朱棣拜谢道:“既如此,孤和王妃就谢谢先生了!”
方孝孺慌忙扶起燕王来,说道:“使不得使不得,殿下实在是太过客气,折煞下官了。殿下请宽心回北平吧。这双鞋垫,孝孺就腆脸收下了,恭谢燕王殿下和王妃娘娘一片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