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秋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正午未到,沈若寥如约独自一人来到夫人城上。时候尚早,他在城头走了一会儿,在女墙上高高坐下来,面向城外。夏日正午的太阳毫无保留地暴晒在脚下的江上;白光刺目的江面上,铆着零星几点驳船。这就是汉水,紧贴襄阳城的城墙流过。对岸就是樊城了。背后,岘山居高临下地俯瞰汉水和整个襄阳城,满山茂密葱茏。
昔日,前秦皇帝苻坚想要南下消灭东晋,一统天下,遂率十几万秦军,分四路大举进攻襄阳。奉命镇守襄阳的梁州刺史朱序,闻说大军压境,临危不乱,加固城防,积极准备全力应战。
朱序之父曾是东晋朝廷将领。其母韩夫人是个女中豪杰,常年随夫征战,通晓军事;在巡视城防时,发现城墙西北角年久失修,一触即溃,是整个城防的软肋。无奈其时襄阳守军有限,兵力紧张;韩夫人遂召集全家女眷及城中妇女,在这段即将崩塌的城墙里面,日夜抢工,修筑了一道坚固异常的新城墙。
其后,秦军渡过汉水,向襄阳城发起猛攻。守城军民奋死抵抗,战事异常艰苦激烈。这个过程中,秦军发现了城墙西北角的隐患,便集中兵力专攻此处,果然很快攻塌了旧城。亏得韩夫人的先见之明;守城晋军坚守在韩夫人娘子军修筑的新城之上,终于打退了秦军的进攻。
夫人城之名,由此而来。
沈若寥忆起书上读过这的这段历史,陷入沉思之中,不知不觉摇头微笑。
夫人城。夫人城……可是最后,秦军还是占领了襄阳。东晋援军畏首畏尾,不敢前来;朱序孤军作战,最终因为手下叛将李伯护投降秦军,里呼外应,打开城门,襄阳城终究被秦军攻陷。朱序被生擒,绑到了前秦都城长安。苻坚对他深为敬重,没有杀他,反封他为官,却把降将李伯护杀掉。至于韩夫人,谁也不知道她的下落究竟如何。
沈若寥站起身来,环顾四周。面前,汉水从西边的洲渚两侧下来,在夫人城脚下拐了个弯,奔流的江水急转直下,向东北方泄去。江水像一条绸带,反着耀目的强光,向东边延伸去;还可以看到江面上几粒暴晒的舟影,布满水面的细碎的皱纹。夫人城脚下的江面上,急转的水流冲起旋涡和浪花,江流滔滔不绝于耳。
身后,岘山静静地坐在襄阳城的后方;坚实的依靠。
脚下,这固若金汤、流芳千古的夫人城。
背山环水,易守难攻;铁打的襄阳,铁打的夫人城。然而终究还是落入了前秦之手,落入了蒙古骑兵之手。竟然都是自己人,开门献城,分明这城墙还坚固如初,至今依然。
沈若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长长地吐了出来,感觉胸中一片古往今来的开阔与寂寥。他轻轻叹道:
“滑稽。”
身后,一个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何事滑稽?”
沈若寥回过头来;正是那武侯祠外,断言他将有血光之灾的算命先生站在自己面前。
他跳下女墙来,与对方平面而视。
“滑稽,因为一模一样的事情,竟然历朝历代都在不断上演。后人却永远学不会以史为鉴,前赴后继地重蹈覆辙。”
那人微笑道:“说得不错;汉景七国,西晋八王,正是前车之鉴,却不知燕王殿下学到了没有。”
沈若寥戒备地望着他:“阁下究竟是谁?”
那人答道:“在下只是成都一个街头术士,市井之中讨口饭吃;锦官城里都称我为黄狸子。”
沈若寥冷冰冰问道:“阁下千里迢迢追到襄阳来,又约我独自到这个无人的古城头相见,究竟有何贵干?”
黄狸子答道:“受锦衣卫之命,要我将少侠带到此地,劝阁下说出燕王派你到成都的真正目的,并交出蜀王密信。”
“什么?!——”沈若寥猛吃一惊,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
黄狸子笑道:“沈少侠千里迢迢从北平赶到成都,密会蜀王,送交蜀王一个神秘之物,之后又得其密信而返程北上。燕王与蜀王私下通谋,如此鬼鬼祟祟,必然是不利于朝廷之阴谋。”
沈若寥忍不住说道:“你本来就是锦衣卫密探,冒充街头相士,在成都盯梢蜀王?”
黄狸子道:“我是不是锦衣卫,都无关紧要。眼下这夫人城上,只有你我二人;少侠若肯配合,一切容易;否则,此时此刻,城下已被锦衣卫和襄阳守军包围,阁下纵和乃父一样武功盖世,怕也插翅难飞。”
沈若寥再次大吃一惊:“我……爹?!”
黄狸子安静地盯着他:“时候还早;少侠不妨仔细考虑。供出燕王,交出密信,我保证锦衣卫对少侠秋毫无犯,还可向朝廷保举少侠揭发藩王谋逆有功。”
沈若寥怔了少许,头脑里一团混乱。他搞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记不起自己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露出了破绽,泄露了机密,更不知道朝廷究竟都掌握了什么以及多少,这一切跟父亲又有什么关系。他从来没有遭遇过这种情形,毫无概念究竟该如何应对。他心跳超速,薄薄一层汗珠开始在额头上沁出。
他轻声说道:“我去成都,只因燕王府用光了储蓄的川蜀特产药材,姚大人特备清单,派我来成都采办。药材都是蜀王府选购备好,交给我带走。除此之外,并无其它。”
黄狸子问道:“清单何在?”
沈若寥道:“在我同行采办的大哥手上;锦衣卫如果不嫌麻烦,我可以背给他们听;不过阁下声称自己不是锦衣,又拿不出证据来说是锦衣卫雇了你,我不可能再给你任何细节。你还是叫锦衣卫上来抓人吧;他们有权审我,你只是一个成都街头的算命先生,本无权到襄阳来问我燕王的私事。”
黄狸子沉思片刻,微笑道:
“既如此——”他突然伸手,亮出一块银牌,一面刻着“锦衣卫”三字,另一面刻着一个“敕”字。
“现在,少侠可满意了?”他微笑道,“你说得不错,在下一直在成都街头化妆暗访,密切关注蜀王府动向。你同行的伙伴,此刻正在襄阳县衙中羁押。我锦衣卫的兄弟审他所得口供,他并不知道此来成都是要为燕王府采办,更不知要通过蜀王府。他只知道你到成都后就不辞而别,消失了三天音讯全无,第三天晚上才回来,才知你已经一个人把药材全部办齐,却不肯跟他说是如何办的。他记得你去成都一路上都背着个粗麻的长包裹,回程时却不再见你背。在下于蜀王府外,亲眼看到你背着个粗麻的长包裹进了王府,出来时背上却空空如也。后来,蜀王独自便装出府,私会你于客栈之后,并交与你一封密信。
“沈少侠,燕王府要采办药材,稀松平常,却搞得如此神神秘秘,派出两人同来成都,却不让其中更富有采办经验的那人知情,这不是很奇怪?朝廷只能推测,除非那唯一知情之人,掌握的是不能为人所知的隐情。我敢肯定,隐情就在那包裹和密信之中。那包裹中究竟是什么?”
沈若寥答道:“燕王托我带给蜀王的一些北平土特产,板栗、柿饼之类,没什么新鲜玩意儿。”
黄狸子道:“既如此,少侠何不交出蜀王密信来?燕王与蜀王手足情深,互相馈赠土产,本也不是什么事,更不怕朝廷知道,何必遮遮掩掩?”
沈若寥道:“信里既然没有什么事,你又何必非要看。若寥受人之托,为人送信,信从发信人手中接到,必须送到收信人手上;拿给不相干的外人看了,我不成了失信于人。”
黄狸子笑道:“你把信给我看过,如果信中没有任何不正常的内容,我再还给你,你还可以继续回北平送给燕王;锦衣卫有经验,能把封口复原如初,保证燕王看不出端倪,你不会有任何问题。”
沈若寥道:“那是利用蜀王和燕王对我的信任,欺骗他两个,更不可以。”
黄狸子沉下脸来,冷冷说道:“沈若寥,你不要不知分寸。锦衣卫直接听命于天子,有权刺探亲王一切家事;你拒不交信,便是抗旨不遵,罪同谋逆,你可知厉害?”
沈若寥停顿片刻;他的头脑开始渐渐冷静清醒过来。他问道:
“你如何知道我名字?如何知道我从北平来?为何不在成都抓我,非要追到襄阳来?又何苦把我弄到这夫人城上来,直接从客栈里把我抓进府衙大堂过审不更容易?还有刚刚你说到我父亲——你知道我父亲是谁?”
黄狸子却并不立刻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他良久,然后在城头寻了块基石悠然坐下来,抖平衣襟,不慌不忙说道:
“少侠可知,你这些问题,已经足够确定锦衣卫对你的怀疑?在下现在就回答你。在下自从蜀王府外见你只身进了王府,就开始注意跟踪你。诸葛祠中,少侠与方正学一同游玩,少侠一口北平口音,方正学又多次提起燕王,随便谁都能猜出你与燕王有关。锦衣卫在成都按兵不动,到了襄阳才动手,是为了掩人耳目,不想打草惊蛇;选在夫人城上,则是为了给足下一个立功自救的机会。至于你究竟是谁——”
黄狸子停住了,紧紧盯住沈若寥,得意地微笑了。
“沈少侠,全天下之人看到你手中的剑,都知道你是谁,更知道你父亲是谁。蜀王知道。燕王更是从一开始就知道,比谁都知道得更多。唯一至今还被蒙在鼓里的人,是你自己。”
沈若寥满脸怀疑和困惑:“你什么意思?”
黄狸子道:“少侠可知道,你父亲的过去?”
“你指的……”
“洪武十年,沈如风引退回燕山,从此在燕山闭门隐居;你想必知道他武功天下无敌,又可知他为何要逃回燕山,终生再不出山?沈如风自从十六岁上得了秋风宝剑,之后直到他逃回燕山,这十二年之间发生的事情,你又可有了解?”
父亲神秘的过去——他从来不知道。他一直渴望知道,父亲过去的经历,身边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告诉他;所有的人都讳莫如深,顶多像大伯一样,只言片语匆匆带过。两年前,大伯遇害,自己也遭到陷害;那个夜晚,三叔在暗房之中,曾经粗略说出了些许父亲的往事;两年来,他一直坚信三叔是在诋毁父亲,尽管内心深处,他早已把清儿认作了自己的亲妹妹。他渴望知道更多父亲过去的经历,渴望听到更多的细节,渴望了解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真实的父亲。然而他究竟是否准备好接受真相?他从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此刻,他关心的问题只是,他究竟该不该从锦衣卫的口中了解到这一切;他渴望知道,但他或许不该问。
黄狸子见他沉默不语,淡淡笑了。
“你当然不可能知道。”他说道,“沈如风本是张士诚门客,以其武功高强,年方十四岁便被张士诚收作贴身保镖;十六岁上,他从武当山掌门高道还丹真人手中得到秋风宝剑,武功大涨,很快四海之内无人敢与之争锋;张士诚由此待其恩宠更重,情同父子,与另外一个养子五太子一起,被张士诚视为左右手,并称为吴中双煞。
“徐达、常遇春引大军攻吴,连克高邮、淮安,梅思祖归降,继而张士诚连失濠州、徐州、宿州,于是丢了整个淮东。沈如风跑到徐达大营中投降,徐达早闻其名,以其弃暗投明,大加称赏,留其在身边;不想乃父暗通张士诚,频送情报;待得徐达攻破五太子援军,五太子投降,湖州、嘉兴、杭州相继归降;乃父心机深重,瞅准时机又跑回了张士诚身边。张士诚失了五太子,又因沈如风先前在徐达军中通风报信,以为沈如风不但善谋略,而且真正忠心于己,于是对他加倍器重,拜为总兵,除了沈如风之外,再不肯听他人言。
“徐达、常遇春筑长垒围困平江城,因乃父顽固拒守,十月不能下。后来徐达送书于乃父,尽言先帝乃是大势所趋,张士诚心胸狭窄,目光短浅,难成大器,早晚必败。沈如风于是半夜出逃,又投奔至徐达营中。次日平江城破,张士诚巷战溃败,自缢不成,被徐达所执。”
沈若寥仿佛在听天书,张着嘴呆呆听黄狸子叙述,满脸的不可思议。黄狸子看见他脸上的神情,得意地笑了,指了指面前,示意他坐下,一面继续说道:
“因为此事,先帝不得不承认他平吴之功,赏了他一个都督佥事,和当时的蓝玉一样官职。诏书送到平江之时,却找不到人;过了一个月,汤和进攻庆元之时,才发现沈如风在方国珍那里;从俘虏的方国珍亲信口中得知,原来沈如风早在张士诚与方国珍昆山之战时,就已经利用自己在张士诚身边的位置,暗通方国珍,才有了方国珍的七战七捷,借此劝说张士诚投降了元廷。汤和、廖永忠、朱亮祖大军追逼之下,方国珍逃遁入海,走投无路之中,奉表归降;先帝接受了降表,条件只有一个,要他交出沈如风。使者到达方国珍之处时,沈如风却已先行逃跑,不知去向。
“三个月后,大将军徐达却从北征前线上奏,沈如风前来归降,请降之礼竟是汴梁——也就是开封——以及汴梁守将左君弼。徐达将其留在军中,礼待如初,同时小心观察,沈如风随后助其破元军于洛水,平定河南。先帝虽然许可了徐达的决定,仍然不放心,于是以犒军之名临幸汴梁,与徐达、沈如风三人密谈。密谈的内容,普天之下,至今再无第四人知道。总之,后来徐达取临清,下通州,攻克大都,一路势如破竹,元军一溃千里,奔逃至上都——也就是开平,随后因常遇春大军逼近,又弃上都逃入大漠;徐达接着再连克太原、巩昌、平凉、延安、庆阳,平定山西、陕西;沈如风一直跟在徐达麾下效力,不曾再反。
“洪武三年,徐达再度北征凯旋;师还京城,先帝大行封赏,徐达进封魏国公,其身边大小各级将校皆得封赏,独不及沈如风。世人传说,当年先帝与其汴梁密谈之中,曾经约定但得徐达攻克大都,元朝灭亡,北方平定,先帝便可将他先前所有的摇摆反复一笔勾销,并许他终生供养,惟有一个条件,便是从此他不得再靠近朝廷,涉身朝政军事,并且不得再在京师露面。
“传说是真是假,无人知道。唯一可知的事实只有:乃父的确无官无爵地离开了京师,从此远离朝政,再不曾介入军事,只身行走天下,而从不曾见他为生计发愁。他屡易其主,名声大恶,却因... -->>
次日正午未到,沈若寥如约独自一人来到夫人城上。时候尚早,他在城头走了一会儿,在女墙上高高坐下来,面向城外。夏日正午的太阳毫无保留地暴晒在脚下的江上;白光刺目的江面上,铆着零星几点驳船。这就是汉水,紧贴襄阳城的城墙流过。对岸就是樊城了。背后,岘山居高临下地俯瞰汉水和整个襄阳城,满山茂密葱茏。
昔日,前秦皇帝苻坚想要南下消灭东晋,一统天下,遂率十几万秦军,分四路大举进攻襄阳。奉命镇守襄阳的梁州刺史朱序,闻说大军压境,临危不乱,加固城防,积极准备全力应战。
朱序之父曾是东晋朝廷将领。其母韩夫人是个女中豪杰,常年随夫征战,通晓军事;在巡视城防时,发现城墙西北角年久失修,一触即溃,是整个城防的软肋。无奈其时襄阳守军有限,兵力紧张;韩夫人遂召集全家女眷及城中妇女,在这段即将崩塌的城墙里面,日夜抢工,修筑了一道坚固异常的新城墙。
其后,秦军渡过汉水,向襄阳城发起猛攻。守城军民奋死抵抗,战事异常艰苦激烈。这个过程中,秦军发现了城墙西北角的隐患,便集中兵力专攻此处,果然很快攻塌了旧城。亏得韩夫人的先见之明;守城晋军坚守在韩夫人娘子军修筑的新城之上,终于打退了秦军的进攻。
夫人城之名,由此而来。
沈若寥忆起书上读过这的这段历史,陷入沉思之中,不知不觉摇头微笑。
夫人城。夫人城……可是最后,秦军还是占领了襄阳。东晋援军畏首畏尾,不敢前来;朱序孤军作战,最终因为手下叛将李伯护投降秦军,里呼外应,打开城门,襄阳城终究被秦军攻陷。朱序被生擒,绑到了前秦都城长安。苻坚对他深为敬重,没有杀他,反封他为官,却把降将李伯护杀掉。至于韩夫人,谁也不知道她的下落究竟如何。
沈若寥站起身来,环顾四周。面前,汉水从西边的洲渚两侧下来,在夫人城脚下拐了个弯,奔流的江水急转直下,向东北方泄去。江水像一条绸带,反着耀目的强光,向东边延伸去;还可以看到江面上几粒暴晒的舟影,布满水面的细碎的皱纹。夫人城脚下的江面上,急转的水流冲起旋涡和浪花,江流滔滔不绝于耳。
身后,岘山静静地坐在襄阳城的后方;坚实的依靠。
脚下,这固若金汤、流芳千古的夫人城。
背山环水,易守难攻;铁打的襄阳,铁打的夫人城。然而终究还是落入了前秦之手,落入了蒙古骑兵之手。竟然都是自己人,开门献城,分明这城墙还坚固如初,至今依然。
沈若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长长地吐了出来,感觉胸中一片古往今来的开阔与寂寥。他轻轻叹道:
“滑稽。”
身后,一个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何事滑稽?”
沈若寥回过头来;正是那武侯祠外,断言他将有血光之灾的算命先生站在自己面前。
他跳下女墙来,与对方平面而视。
“滑稽,因为一模一样的事情,竟然历朝历代都在不断上演。后人却永远学不会以史为鉴,前赴后继地重蹈覆辙。”
那人微笑道:“说得不错;汉景七国,西晋八王,正是前车之鉴,却不知燕王殿下学到了没有。”
沈若寥戒备地望着他:“阁下究竟是谁?”
那人答道:“在下只是成都一个街头术士,市井之中讨口饭吃;锦官城里都称我为黄狸子。”
沈若寥冷冰冰问道:“阁下千里迢迢追到襄阳来,又约我独自到这个无人的古城头相见,究竟有何贵干?”
黄狸子答道:“受锦衣卫之命,要我将少侠带到此地,劝阁下说出燕王派你到成都的真正目的,并交出蜀王密信。”
“什么?!——”沈若寥猛吃一惊,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
黄狸子笑道:“沈少侠千里迢迢从北平赶到成都,密会蜀王,送交蜀王一个神秘之物,之后又得其密信而返程北上。燕王与蜀王私下通谋,如此鬼鬼祟祟,必然是不利于朝廷之阴谋。”
沈若寥忍不住说道:“你本来就是锦衣卫密探,冒充街头相士,在成都盯梢蜀王?”
黄狸子道:“我是不是锦衣卫,都无关紧要。眼下这夫人城上,只有你我二人;少侠若肯配合,一切容易;否则,此时此刻,城下已被锦衣卫和襄阳守军包围,阁下纵和乃父一样武功盖世,怕也插翅难飞。”
沈若寥再次大吃一惊:“我……爹?!”
黄狸子安静地盯着他:“时候还早;少侠不妨仔细考虑。供出燕王,交出密信,我保证锦衣卫对少侠秋毫无犯,还可向朝廷保举少侠揭发藩王谋逆有功。”
沈若寥怔了少许,头脑里一团混乱。他搞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记不起自己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露出了破绽,泄露了机密,更不知道朝廷究竟都掌握了什么以及多少,这一切跟父亲又有什么关系。他从来没有遭遇过这种情形,毫无概念究竟该如何应对。他心跳超速,薄薄一层汗珠开始在额头上沁出。
他轻声说道:“我去成都,只因燕王府用光了储蓄的川蜀特产药材,姚大人特备清单,派我来成都采办。药材都是蜀王府选购备好,交给我带走。除此之外,并无其它。”
黄狸子问道:“清单何在?”
沈若寥道:“在我同行采办的大哥手上;锦衣卫如果不嫌麻烦,我可以背给他们听;不过阁下声称自己不是锦衣,又拿不出证据来说是锦衣卫雇了你,我不可能再给你任何细节。你还是叫锦衣卫上来抓人吧;他们有权审我,你只是一个成都街头的算命先生,本无权到襄阳来问我燕王的私事。”
黄狸子沉思片刻,微笑道:
“既如此——”他突然伸手,亮出一块银牌,一面刻着“锦衣卫”三字,另一面刻着一个“敕”字。
“现在,少侠可满意了?”他微笑道,“你说得不错,在下一直在成都街头化妆暗访,密切关注蜀王府动向。你同行的伙伴,此刻正在襄阳县衙中羁押。我锦衣卫的兄弟审他所得口供,他并不知道此来成都是要为燕王府采办,更不知要通过蜀王府。他只知道你到成都后就不辞而别,消失了三天音讯全无,第三天晚上才回来,才知你已经一个人把药材全部办齐,却不肯跟他说是如何办的。他记得你去成都一路上都背着个粗麻的长包裹,回程时却不再见你背。在下于蜀王府外,亲眼看到你背着个粗麻的长包裹进了王府,出来时背上却空空如也。后来,蜀王独自便装出府,私会你于客栈之后,并交与你一封密信。
“沈少侠,燕王府要采办药材,稀松平常,却搞得如此神神秘秘,派出两人同来成都,却不让其中更富有采办经验的那人知情,这不是很奇怪?朝廷只能推测,除非那唯一知情之人,掌握的是不能为人所知的隐情。我敢肯定,隐情就在那包裹和密信之中。那包裹中究竟是什么?”
沈若寥答道:“燕王托我带给蜀王的一些北平土特产,板栗、柿饼之类,没什么新鲜玩意儿。”
黄狸子道:“既如此,少侠何不交出蜀王密信来?燕王与蜀王手足情深,互相馈赠土产,本也不是什么事,更不怕朝廷知道,何必遮遮掩掩?”
沈若寥道:“信里既然没有什么事,你又何必非要看。若寥受人之托,为人送信,信从发信人手中接到,必须送到收信人手上;拿给不相干的外人看了,我不成了失信于人。”
黄狸子笑道:“你把信给我看过,如果信中没有任何不正常的内容,我再还给你,你还可以继续回北平送给燕王;锦衣卫有经验,能把封口复原如初,保证燕王看不出端倪,你不会有任何问题。”
沈若寥道:“那是利用蜀王和燕王对我的信任,欺骗他两个,更不可以。”
黄狸子沉下脸来,冷冷说道:“沈若寥,你不要不知分寸。锦衣卫直接听命于天子,有权刺探亲王一切家事;你拒不交信,便是抗旨不遵,罪同谋逆,你可知厉害?”
沈若寥停顿片刻;他的头脑开始渐渐冷静清醒过来。他问道:
“你如何知道我名字?如何知道我从北平来?为何不在成都抓我,非要追到襄阳来?又何苦把我弄到这夫人城上来,直接从客栈里把我抓进府衙大堂过审不更容易?还有刚刚你说到我父亲——你知道我父亲是谁?”
黄狸子却并不立刻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他良久,然后在城头寻了块基石悠然坐下来,抖平衣襟,不慌不忙说道:
“少侠可知,你这些问题,已经足够确定锦衣卫对你的怀疑?在下现在就回答你。在下自从蜀王府外见你只身进了王府,就开始注意跟踪你。诸葛祠中,少侠与方正学一同游玩,少侠一口北平口音,方正学又多次提起燕王,随便谁都能猜出你与燕王有关。锦衣卫在成都按兵不动,到了襄阳才动手,是为了掩人耳目,不想打草惊蛇;选在夫人城上,则是为了给足下一个立功自救的机会。至于你究竟是谁——”
黄狸子停住了,紧紧盯住沈若寥,得意地微笑了。
“沈少侠,全天下之人看到你手中的剑,都知道你是谁,更知道你父亲是谁。蜀王知道。燕王更是从一开始就知道,比谁都知道得更多。唯一至今还被蒙在鼓里的人,是你自己。”
沈若寥满脸怀疑和困惑:“你什么意思?”
黄狸子道:“少侠可知道,你父亲的过去?”
“你指的……”
“洪武十年,沈如风引退回燕山,从此在燕山闭门隐居;你想必知道他武功天下无敌,又可知他为何要逃回燕山,终生再不出山?沈如风自从十六岁上得了秋风宝剑,之后直到他逃回燕山,这十二年之间发生的事情,你又可有了解?”
父亲神秘的过去——他从来不知道。他一直渴望知道,父亲过去的经历,身边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告诉他;所有的人都讳莫如深,顶多像大伯一样,只言片语匆匆带过。两年前,大伯遇害,自己也遭到陷害;那个夜晚,三叔在暗房之中,曾经粗略说出了些许父亲的往事;两年来,他一直坚信三叔是在诋毁父亲,尽管内心深处,他早已把清儿认作了自己的亲妹妹。他渴望知道更多父亲过去的经历,渴望听到更多的细节,渴望了解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真实的父亲。然而他究竟是否准备好接受真相?他从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此刻,他关心的问题只是,他究竟该不该从锦衣卫的口中了解到这一切;他渴望知道,但他或许不该问。
黄狸子见他沉默不语,淡淡笑了。
“你当然不可能知道。”他说道,“沈如风本是张士诚门客,以其武功高强,年方十四岁便被张士诚收作贴身保镖;十六岁上,他从武当山掌门高道还丹真人手中得到秋风宝剑,武功大涨,很快四海之内无人敢与之争锋;张士诚由此待其恩宠更重,情同父子,与另外一个养子五太子一起,被张士诚视为左右手,并称为吴中双煞。
“徐达、常遇春引大军攻吴,连克高邮、淮安,梅思祖归降,继而张士诚连失濠州、徐州、宿州,于是丢了整个淮东。沈如风跑到徐达大营中投降,徐达早闻其名,以其弃暗投明,大加称赏,留其在身边;不想乃父暗通张士诚,频送情报;待得徐达攻破五太子援军,五太子投降,湖州、嘉兴、杭州相继归降;乃父心机深重,瞅准时机又跑回了张士诚身边。张士诚失了五太子,又因沈如风先前在徐达军中通风报信,以为沈如风不但善谋略,而且真正忠心于己,于是对他加倍器重,拜为总兵,除了沈如风之外,再不肯听他人言。
“徐达、常遇春筑长垒围困平江城,因乃父顽固拒守,十月不能下。后来徐达送书于乃父,尽言先帝乃是大势所趋,张士诚心胸狭窄,目光短浅,难成大器,早晚必败。沈如风于是半夜出逃,又投奔至徐达营中。次日平江城破,张士诚巷战溃败,自缢不成,被徐达所执。”
沈若寥仿佛在听天书,张着嘴呆呆听黄狸子叙述,满脸的不可思议。黄狸子看见他脸上的神情,得意地笑了,指了指面前,示意他坐下,一面继续说道:
“因为此事,先帝不得不承认他平吴之功,赏了他一个都督佥事,和当时的蓝玉一样官职。诏书送到平江之时,却找不到人;过了一个月,汤和进攻庆元之时,才发现沈如风在方国珍那里;从俘虏的方国珍亲信口中得知,原来沈如风早在张士诚与方国珍昆山之战时,就已经利用自己在张士诚身边的位置,暗通方国珍,才有了方国珍的七战七捷,借此劝说张士诚投降了元廷。汤和、廖永忠、朱亮祖大军追逼之下,方国珍逃遁入海,走投无路之中,奉表归降;先帝接受了降表,条件只有一个,要他交出沈如风。使者到达方国珍之处时,沈如风却已先行逃跑,不知去向。
“三个月后,大将军徐达却从北征前线上奏,沈如风前来归降,请降之礼竟是汴梁——也就是开封——以及汴梁守将左君弼。徐达将其留在军中,礼待如初,同时小心观察,沈如风随后助其破元军于洛水,平定河南。先帝虽然许可了徐达的决定,仍然不放心,于是以犒军之名临幸汴梁,与徐达、沈如风三人密谈。密谈的内容,普天之下,至今再无第四人知道。总之,后来徐达取临清,下通州,攻克大都,一路势如破竹,元军一溃千里,奔逃至上都——也就是开平,随后因常遇春大军逼近,又弃上都逃入大漠;徐达接着再连克太原、巩昌、平凉、延安、庆阳,平定山西、陕西;沈如风一直跟在徐达麾下效力,不曾再反。
“洪武三年,徐达再度北征凯旋;师还京城,先帝大行封赏,徐达进封魏国公,其身边大小各级将校皆得封赏,独不及沈如风。世人传说,当年先帝与其汴梁密谈之中,曾经约定但得徐达攻克大都,元朝灭亡,北方平定,先帝便可将他先前所有的摇摆反复一笔勾销,并许他终生供养,惟有一个条件,便是从此他不得再靠近朝廷,涉身朝政军事,并且不得再在京师露面。
“传说是真是假,无人知道。唯一可知的事实只有:乃父的确无官无爵地离开了京师,从此远离朝政,再不曾介入军事,只身行走天下,而从不曾见他为生计发愁。他屡易其主,名声大恶,却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