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唐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就让我们痛痛快快杀上一回,与贼携亡吧。。”
于是,他带着最后不肯散去的数十名部属和亲随,就此毅然冲向了最近一处内城城门的所在。
。。。。。。
当第二天太阳重新升起来的时候,也已经完成城头变幻完大王旗的基本过程了。
轰轰烈烈的开局和铺垫,虎头蛇尾的结果和收尾;就连事先准备好的穴地爆破手段,都没来得及派上用场;当城外最后一股负隅顽抗的官军弃械求饶之后,丹徒城残余守军也就连夜开东角门出降了。
这个消息既是意外也不意外的结果;因为根据战地斩获的统计,随着这一次五门出击的攻势,覆灭在城外的镇海行营兵、团结兵和牙兵之属,合计起来至少八、九千之众,算是占据了城中军力的大多数精华所在了。
因此,就算城内还残余下来一些负隅顽抗的守军,但更多是些战斗力和士气都不堪大用的土团、乡兵之属,或又是本城居民中新募而来壮勇而已。
也总有一些忍受不了可能遭遇的下场,而试图采取自救措施的“聪明人”,而让太平军在接下来的对城攻略过程,变得轻而易举和省事省心起来了。
只是可惜了已经挖好道城下的地道,还没能派上用场就不得不要废弃了;虽然这也大大省却了太平军可能造成的多余伤亡了。除了在攻打内城西门和节衙所在的时候,稍微遇到些顽强抵抗之外;城中其他地方都是望风披靡和就地请降的结果。
只是作为头号目标的镇海节度使周宝居然跑了;大概就在城外兵败已成定局而守军开门出献之前,就已经在部分牙兵和少量新军——后楼都的护卫下,易装乘车出了解压缩在的内城了。
虽然进据的太平军组成的巡禁队,依旧在城中进行所所和甄别,但估计找到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因为根据王重霸那边来的报告,留在江上警戒和待机的水军船只,亦是在当晚发现和撞见了,从丹徒港中连夜潜度而出的十多条大船。
然而因为分兵攻略和支援岸上而人手有限的缘故,最终只截击和俘获住其中的一部分,另有七八艘大船得以顺流冲出江口逃脱了。结合之前的消息,只怕周宝身在其中的概率委实不小。
当周淮安抱着这种百感交集的心情,踏上西门外郭城楼的时候,街市上仅存的凌乱痕迹都已经被清理一空了,只剩下偶然可见墙上或是地上,一时擦拭不掉也尚未干透的一滩滩血迹,或是其他烟熏火燎过的污痕而已。
相比之前见过的浔阳、江宁等普遍萧条破败古代名城望邑,这座丹徒城显然是个异数。它不但是个靠着江边而内外两重城郭,还有牙城加筑的大城,同时也是座繁华富庶之城。
因为身处东南物产的荟萃流通之所,又长久下来偏安一隅而甚少兵火的缘故;唯一发生过的镇海节度使李琦之乱,也很快就被反水的部下扑灭。
因此这里得以在中晚唐以来此起彼伏的纷乱中得以独善其身,又陆陆续续的相继吸引和聚附了历代以来,大量东南地方上的富家、宦门、大族,携家带口迁入其中置业生营的结果。
因此,沿着条石和卵石铺就下来车辙明显,而又横纵笔直的大街和蛛网小巷之间;灰瓦绿脊斗拱飞檐的楼台高阁几乎比比皆是,而基本看不到什么草屋棚顶的行迹和存在;
整齐而又异彩纷呈之间,与之前蓬户草堂相邻于城台,菜畦鸡犬夹杂着古迹江宁故城,简直形成了某种现世与过往之间鲜明的对照。
远处就是横跨江中沙洲大名鼎鼎的西津古渡,也是历朝历代南北征伐时索要争夺的焦点和古战场之一;比较有名的大事件,比如像是六朝时期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北方流民多半以上是从这里登岸的。
东晋隆安五年(401),五斗米道为号召的义军领袖孙恩率领“战士十万,楼船千艘”,由海入江,直抵镇江,控制西津渡口,切断南北联系,以围攻晋都建业(今南京),后亦是在附近被刘裕率领的北府兵打败。
当然了,因为南朝后期不停的战乱这里也很快衰败下来,而随着隋初灭陈的战役而在萧条中蛰伏好些年;才又因为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之间的百年休养生息,而重新变得繁盛与富庶起来。
故而在有唐一代,这里也是东南财赋转运的重要枢纽和节点之一;来自江东两浙鱼米之乡的财货和物产,都要通过连接江南运河的各条水系,汇聚到这里再统一换船渡江到对岸,由此进入淮南境内的大运河中段部分。
尤其是进入中晚唐以后,包括西津渡在内的丹徒也与扬州江都城一起,成为了对内忧外患不止而日渐衰微的大唐朝廷中枢持续输血和续命,并维持权威和运营基础的重要国家财计的节点,而并列为淮南、镇海两大节度使理所。
能够放任在此处的历代节帅,也是天下藩镇之中职级和权位的顶级之选,而往往官拜台阁而身兼一面行营都统或是使相的头衔,而得以坐镇当地的一代重臣、名将之选。
可以说丹徒既下,大唐朝廷在东南诸道赖以维系的财赋来源,就基本上被截断和砍掉了大半;在彻底损失了羁押和滞留在当地的诸多财赋物产同时,也失去对于长江以南的基本控制力和维持影响的基本渠道了。
因此现今在仓房林立的码头栈桥之间,已经密密麻麻滞留或者说是被围堵了许多官民船只;只是看起来就是帆幅林立而又死气沉沉的模样,将人工堤围所形成的内外两重,环如臂围的港区挤个水泄不通。
而在边上堤围东侧亦是设有丹徒水师驻防的,一大一小连环相套的水陆营寨;平时停泊这大小数十只宽首扁身的官军战船。如今在一片嘶喝和吼叫声中迅速被拔掉了蓝色的横波旗,而陆续换成了太平青旗。
“内城的节衙、运司、度支、盐铁、巡院、督府、刺史诸衙,都已经封存和清点完毕,是否先择其入驻呢。。”
在旁轮值的承发官元静亦是开口道。
“不用,我们先去江边的北固山上好了。。”
周淮安摆摆手道。
“那就让我们痛痛快快杀上一回,与贼携亡吧。。”
于是,他带着最后不肯散去的数十名部属和亲随,就此毅然冲向了最近一处内城城门的所在。
。。。。。。
当第二天太阳重新升起来的时候,也已经完成城头变幻完大王旗的基本过程了。
轰轰烈烈的开局和铺垫,虎头蛇尾的结果和收尾;就连事先准备好的穴地爆破手段,都没来得及派上用场;当城外最后一股负隅顽抗的官军弃械求饶之后,丹徒城残余守军也就连夜开东角门出降了。
这个消息既是意外也不意外的结果;因为根据战地斩获的统计,随着这一次五门出击的攻势,覆灭在城外的镇海行营兵、团结兵和牙兵之属,合计起来至少八、九千之众,算是占据了城中军力的大多数精华所在了。
因此,就算城内还残余下来一些负隅顽抗的守军,但更多是些战斗力和士气都不堪大用的土团、乡兵之属,或又是本城居民中新募而来壮勇而已。
也总有一些忍受不了可能遭遇的下场,而试图采取自救措施的“聪明人”,而让太平军在接下来的对城攻略过程,变得轻而易举和省事省心起来了。
只是可惜了已经挖好道城下的地道,还没能派上用场就不得不要废弃了;虽然这也大大省却了太平军可能造成的多余伤亡了。除了在攻打内城西门和节衙所在的时候,稍微遇到些顽强抵抗之外;城中其他地方都是望风披靡和就地请降的结果。
只是作为头号目标的镇海节度使周宝居然跑了;大概就在城外兵败已成定局而守军开门出献之前,就已经在部分牙兵和少量新军——后楼都的护卫下,易装乘车出了解压缩在的内城了。
虽然进据的太平军组成的巡禁队,依旧在城中进行所所和甄别,但估计找到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因为根据王重霸那边来的报告,留在江上警戒和待机的水军船只,亦是在当晚发现和撞见了,从丹徒港中连夜潜度而出的十多条大船。
然而因为分兵攻略和支援岸上而人手有限的缘故,最终只截击和俘获住其中的一部分,另有七八艘大船得以顺流冲出江口逃脱了。结合之前的消息,只怕周宝身在其中的概率委实不小。
当周淮安抱着这种百感交集的心情,踏上西门外郭城楼的时候,街市上仅存的凌乱痕迹都已经被清理一空了,只剩下偶然可见墙上或是地上,一时擦拭不掉也尚未干透的一滩滩血迹,或是其他烟熏火燎过的污痕而已。
相比之前见过的浔阳、江宁等普遍萧条破败古代名城望邑,这座丹徒城显然是个异数。它不但是个靠着江边而内外两重城郭,还有牙城加筑的大城,同时也是座繁华富庶之城。
因为身处东南物产的荟萃流通之所,又长久下来偏安一隅而甚少兵火的缘故;唯一发生过的镇海节度使李琦之乱,也很快就被反水的部下扑灭。
因此这里得以在中晚唐以来此起彼伏的纷乱中得以独善其身,又陆陆续续的相继吸引和聚附了历代以来,大量东南地方上的富家、宦门、大族,携家带口迁入其中置业生营的结果。
因此,沿着条石和卵石铺就下来车辙明显,而又横纵笔直的大街和蛛网小巷之间;灰瓦绿脊斗拱飞檐的楼台高阁几乎比比皆是,而基本看不到什么草屋棚顶的行迹和存在;
整齐而又异彩纷呈之间,与之前蓬户草堂相邻于城台,菜畦鸡犬夹杂着古迹江宁故城,简直形成了某种现世与过往之间鲜明的对照。
远处就是横跨江中沙洲大名鼎鼎的西津古渡,也是历朝历代南北征伐时索要争夺的焦点和古战场之一;比较有名的大事件,比如像是六朝时期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北方流民多半以上是从这里登岸的。
东晋隆安五年(401),五斗米道为号召的义军领袖孙恩率领“战士十万,楼船千艘”,由海入江,直抵镇江,控制西津渡口,切断南北联系,以围攻晋都建业(今南京),后亦是在附近被刘裕率领的北府兵打败。
当然了,因为南朝后期不停的战乱这里也很快衰败下来,而随着隋初灭陈的战役而在萧条中蛰伏好些年;才又因为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之间的百年休养生息,而重新变得繁盛与富庶起来。
故而在有唐一代,这里也是东南财赋转运的重要枢纽和节点之一;来自江东两浙鱼米之乡的财货和物产,都要通过连接江南运河的各条水系,汇聚到这里再统一换船渡江到对岸,由此进入淮南境内的大运河中段部分。
尤其是进入中晚唐以后,包括西津渡在内的丹徒也与扬州江都城一起,成为了对内忧外患不止而日渐衰微的大唐朝廷中枢持续输血和续命,并维持权威和运营基础的重要国家财计的节点,而并列为淮南、镇海两大节度使理所。
能够放任在此处的历代节帅,也是天下藩镇之中职级和权位的顶级之选,而往往官拜台阁而身兼一面行营都统或是使相的头衔,而得以坐镇当地的一代重臣、名将之选。
可以说丹徒既下,大唐朝廷在东南诸道赖以维系的财赋来源,就基本上被截断和砍掉了大半;在彻底损失了羁押和滞留在当地的诸多财赋物产同时,也失去对于长江以南的基本控制力和维持影响的基本渠道了。
因此现今在仓房林立的码头栈桥之间,已经密密麻麻滞留或者说是被围堵了许多官民船只;只是看起来就是帆幅林立而又死气沉沉的模样,将人工堤围所形成的内外两重,环如臂围的港区挤个水泄不通。
而在边上堤围东侧亦是设有丹徒水师驻防的,一大一小连环相套的水陆营寨;平时停泊这大小数十只宽首扁身的官军战船。如今在一片嘶喝和吼叫声中迅速被拔掉了蓝色的横波旗,而陆续换成了太平青旗。
“内城的节衙、运司、度支、盐铁、巡院、督府、刺史诸衙,都已经封存和清点完毕,是否先择其入驻呢。。”
在旁轮值的承发官元静亦是开口道。
“不用,我们先去江边的北固山上好了。。”
周淮安摆摆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