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三国之群芳寻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徐庶突然想起一个人,便拉着金良:“明公,徐庶想再推荐一个人给你。石韬,石广元,此人虽无惊世谋略之才,却也通晓农艺,明公有大兴屯田之远谋,石广元当可助明公一臂之力。”
金良也恍然想起,石韬石广元,乃是徐庶在颍川书院唯一的好友,在历史上也跟随司马徽、徐庶到了襄阳,跟诸葛亮、庞统也相交甚笃,号称诸葛四友,后来随同徐庶一起投效曹魏,先做典农校尉,后做一方郡守,再后来诸葛亮伐魏时获悉徐庶任御史中丞,石韬任郡守时,不由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为徐、石二人仕途不畅而鸣不平。
金良便让徐庶领自己前去看望石韬。石韬的年龄比徐庶大上几岁,虽然面白如玉,颌下却已长须飘散,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正蹲在茅庐前的一小块田地里忙碌着。
金良见石韬正在忙碌,便没有上前打扰他,回头问徐庶:“我记得论语中曾有孔子门徒向孔圣学农事,被孔圣斥责。”
徐庶笑道:“确有此典,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金良便疑问道:“既然孔圣反对儒家门生学农事。石韬为何还要侍候庄稼?”
徐庶解释道:“我与石广元皆拜在水镜先生门下,水镜先生治学虽尊孔圣为首,亦尊兵家、墨家、道家、法家、农家。兼收百家,自成一道,吾从水镜先生多习兵家、法家,而石广元则多习墨家、农家,广元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流民随黄巾贼暴乱,皆腹中空空所致。粮食足,无饥民。必定天下太平。’”
金良不禁点头赞许:“水镜先生真乃教育大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使门下群英济济。吾也颇为赞同石广元之言。我大汉百姓最是知足,民以食为天,若得足食,谁会甘冒杀头之险从贼?”????徐庶亦是点头称赞:“石广元有此使大汉百姓足食之志,便苦读《四民月令》、《汜胜之书》,潜心研究提高耕作之术,致力于提高粮食亩产。他曾说过‘若得朝廷器重,任我为大司农,则天下绝无饿殍。’其志若此。吾深感钦佩。”
金良不禁想起后清和谐年间的著名农学家袁隆平教授,若无他老人家的水稻杂交技术,以后清**极致的吏治。绝无可能养活十多亿人口,在那些专家教授里面,大家只钦佩袁教授一人。看来,石韬石广元便是东汉袁隆平,金良心中那种敬仰之情悠然而生。
金良不禁拍拍徐庶肩膀:“若非元直提醒,吾今日错失一大贤。”
就在这时。石韬站起身来,冲徐庶喊道:“元直。请领贵客入我茅庐,我尚需忙碌一个时辰。”
徐庶只好带着金良走入石韬的茅庐,跟水镜先生一样,石韬的茅庐里除了摆了《四民月令》、《汜胜之书》、《墨子》《论语》等聊聊几册书简和一些农具外,空荡荡的,可谓家徒四壁。
金良不禁暗自感叹,自古以来搞农业科学研究的都是那么穷,偏偏他们对汉民族贡献最为巨大,反倒是那些官僚尤其是历朝中晚期的官僚对汉民族贡献简直是负分,却享受得荣华富贵,苍天竟会如此不公。吕布暗下决心,以后绝对要大力扶植像石韬这样的对汉民族真正有贡献的人员,让他们享受到的待遇配得上他们的贡献,反倒是类似于袁隗那样的官僚,会逐渐地被压制到最低限。
过了一个时辰,石韬搓着手上的泥巴,走进茅庐,欣喜地对徐庶说:“《氾胜之书》里曾说可用10株瓠苗嫁接成一蔓而结大瓠,我原本不信,便按照书中所载,做了验证,果不其然,结成了大瓠。我便想到,嫁接之术可否用在其他瓜果上,便摸索了半天,已经嫁接完成,只等开花结果。”
金良不等徐庶介绍自己,连忙上前,伸出双手,不顾石韬手上的污泥,紧紧地握住石韬的手:“广元,可愿跟随我前去荆州就任司农从事,教民稼穑?”
石韬吃了一惊,这个时代的士子们也不习惯后世的握手礼,忙把手抽开,皱起眉头问道:“敢问贵客尊姓大名?”
金良看得出来这位醉心农业技术的汉末袁隆平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耕足食田”,很有可能没有听说过自己,便详细介绍道:“吾乃镇南将军兼荆州刺史领光禄勋,武陵金良,字贤霆。勤王诛灭十常侍,在十常侍之乱中诛杀数位中常侍,救得太后、天子、陈留王,被太后任命为光禄勋,后转镇南将军兼荆州刺史,仍领光禄勋之职。吾在洛阳闻听水镜先生、孔明先生、元直、奉孝、广元大名,特来邀请各位去荆州一展英才,水镜先生、孔明先生、元直、奉孝都已经答应吾之邀请。吾甚为同意广元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民足食则天下安’的说法,已有招揽天下流民,收编黄巾余贼,在荆州大兴屯田,务必使得大汉百姓得以足食,少有饿殍。不知广元可愿意前来助我?”
石韬恍然道:“我这几日到处都听到金贤霆之名,原来便是阁下。阁下相邀,石韬本不敢不去,奈何这田中已有作物,石韬实不忍田亩荒废。”
不等金良开口,徐庶抢先劝道:“广元,你这作物只有区区半亩,冀州荒废良田足有数百万亩。等着广元前去就任司农从事,教民稼穑,使得那数百万亩良田变废为宝。为大汉天下绵延数十万口良民。孰轻孰重,广元难道不知?”
石韬望着门外那刚刚嫁接的瓜果,脸上还有一丝不忍,金良便笑道:“区区嫁接之术,能多活几口人?”
石韬脸上顿时呈现出愠怒之色,金良却微微一笑,让陈琳摆出一张细化过的世界地图。又让陈琳把土豆、玉米、红薯三宝讲给石韬。
石韬听罢,顿时石化了半晌。亩产过千斤,这简直是神话,他石广元择一良田播种粟米,精耕细作。才收得四百多斤,已经高过平均亩产两倍多,若是真有这样亩产过千斤的粮食,大汉百姓何愁肚饥,大汉何愁不治?
金良又把后世和谐年间的一些可以运用到东汉末年的农业技术给石韬细细说来,石韬听罢,细细想了一阵子,继而扑通一声跪倒在金良面前:“主公在上,石韬愿助主公一臂之力。必使大汉黎民丰衣足食,天下大治。”
石韬心里明白,在这个年头。找一个支持自己改善农事的主公难,找一个懂得农事能帮助自己提高农事的主公更难,一旦遇到,就不能错过。同徐庶一样,石韬也是寒门出身,得水镜先生青睐方才入得山门。既然水镜先生也去冀州,他便没有留在颍川书院的必要。再加上明主亲自屈尊纡贵前来征召,石韬便顺应时势,拜服在金良麾下。石韬家中亦有高堂,便跟徐庶一起返回阳翟城中,说服老母,收拾行装。金良又问询了一下跟颍川有所关联的其他名士详情,却得知戏志才前去谯县找华佗看病,荀爽现在洛阳城中,辛毗随其兄辛评业已投奔同乡韩馥,郭嘉的远房族兄郭图投奔司隶校尉袁绍去了,赵俨、杜袭二人早在黄巾之乱之时就随着家人避难冀州,颍川郡里的贤才已经所剩无几。
金良心里记挂洛阳形势,唯恐董卓悍然入京,打破自己的如意算盘,便留下部分赤忠卫队员协助司马徽、胡昭、徐庶、石韬,自己跟郭嘉、陈琳、典韦一起,快马加鞭,赶回洛阳,甚至都没有在阳翟城里住过一夜。
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过了一夜,又过了一日,就到了洛阳城东百里外的偃师县,人困马乏,不得不在偃师县城里住宿。偃师县城临近京城,金良数日前让人散布的谣言已经弥漫在偃师县城里,不少富贵人家都在收拾行装,准备去荆州逃避战乱。
金良看了心里甚是欣喜,正印证了那么一句话,“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何况他让人散布的传言,并非全是谣言,董卓的西凉兵本来就以军纪败坏闻名于世,只要给老百姓足够迁移时间,怕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屈从他的淫威。????自从离开了颍川书院,金良凭着多年来在战场上锻炼出的战斗直觉,感到有几双眼睛一直在盯着自己,如芒刺背,每当他回头去看,却没有任何发现。郭嘉亦有同感,于是金良暗自下令,让赤忠卫队员们提高警惕,小心戒备。
进了洛阳城,金良带着大家,径直往袁术住所走去。袁术见金良带着一大堆人冲向他的住所,吓了一跳,赶忙让张勋、纪灵领着家兵布防。
孰料金良隔了老远就对袁术说:“公路兄,我这番过来给你赔罪来了。”
袁术顿时想起了堂弟袁胤之死,便哼道:“金贤霆,你收编羽林右军时,为何不知会我一声,就擅杀我弟,眼里还有没有我袁家?”
金良佯装无知,嬉笑道:“公路兄,我实不知袁胤是你袁公路的堂弟,否则我定然会让他安然无恙,不会伤他半点寒毛。公路兄,既然大错已经铸就,不必追究过多,你我同殿为臣,共保天子,不可伤了和气,让亲者痛仇者快。”
袁术怒道:“我便是为了大局着想,没有在太后面前弹劾你擅杀大将,也没有派出门客追杀于你,你还要怎样?领着一干人等,来我府邸作甚?”
金良便策马走近几步,压低声音,把董卓的计划告诉了袁术。
袁术听后大惊:“好毒的一石二鸟之计,若非贤霆洞察秋毫,明辨是非。则大事不可挽回,董卓这贼子,我不饶他!”
金良装出一副诚心实意的样子道:“请公路兄与本初兄以及太傅大人谅解数日前我在朝堂上的举动。皆因太后授意,贤霆不得不为,贤霆实不愿得罪袁家。现在董卓狼子野心,对洛阳虎视眈眈,你我要精诚合作,莫要让董卓乘虚而入。”
袁术被金良诚恳的样子骗过,便道:“贤霆贤弟。你且放心,袁术知道孰轻孰重。董贼若敢祸乱京师。贤弟在荆州,愚兄在南阳,南北夹攻,共剿董贼。”
金良笑道:“既然公路兄有此远见卓识。贤霆便放心了。因黑山贼作乱,太后有旨,让我速去荆州,我便在这几日就离开京师,前去荆州,京城中军政大事,皆托于本初兄与公路兄,望诸君小心董卓,守好京师。”
金良本来还担心董卓和袁家联手对他不利。现在看来,袁术必定对董卓恨之入骨,袁家再无可能跟董卓和好。如此一来,自己便可从容离开京师。等金良回到住处轩辕雪已经等候多时了。
看到进屋的金良,轩辕雪笑道:‘此次出门征招了不少人才,我发现有一个人挺像女魃转世。应龙还没有苏醒吗??‘
金良听完有点疑惑的看了看手臂说道:‘没有啊!希雅你说的是谁呀?‘
轩辕雪说道:‘就是门口那个叫典韦的。怎么看都像是旱魃转世,可是旱魃转世怎么是个男的?我就非常的郁闷。虽然旱魃也是秃头但长相可是非常美丽的。你再看看典韦,难道是上界对她的处罚不成?可应龙苏醒的话怎么办?‘
金良看着轩辕雪笑道:‘也许应龙转世是女的呢?那不正好是配对儿了吗?‘
轩辕雪摇了摇头表示不确定。然后继续说道:‘你刚才提前说董卓的计划给袁术我也不反对。但是我觉得你应该再利用好上回抓到的董家男丁。毕竟我们手头不是很富裕。‘
金良点点头说道:‘好的,我一会儿就让陈琳给董卓写信。‘
轩辕雪点头接道:‘你已经有计划那我就放心了。回头找时间陪陪小月。还有到时回到荆州就可以直接娶唐月回家。当然像蔡文姬、貂蝉这两位你也可以一并娶了。至于玉环那丫头等完成任务回来再说也不晚,至于刘贝只能做外室。原因你应该知道。‘
看见金良点点头,轩辕雪也就放心了。又交代了几句就回宫中去了。
金良随后便放掉董璜的一个手下,让他带着陈琳写的一封信,前去禀告董卓,这番可要好好地勒索一下那个可恶的董胖子。
董卓接到信函后大惊失色:“董旻落入金良手里,董璜也被金良逮着了,吕布小贼竟然向我索要一万匹良马,说若如不然,就把董旻董璜杀了,让我董家绝后!”原来董卓独子早丧,长兄也早丧,剩下一个弟弟董旻和大哥的儿子董璜,如果金良把董旻、董璜杀掉,而董卓年近六旬,已无生育能力,董家真的要绝后了,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全都要拱手让人,为他人做嫁衣。
董卓看了看正从远处疾步走来的李儒,心里暗骂,好女婿啊,你献上这个计策,还让璜儿去操作,结果璜儿被金良捉了,万一旻弟和璜儿都被金良杀了,二女婿牛辅少有谋略,我这董家基业岂不是拱手给你李儒了,当真打得好算盘。
李儒看到董卓一脸阴沉,便知此前出的一石二鸟之计宣告落空,董卓这个喜怒无常的岳父必定怪罪自己,便先行请罪:“儒儿思虑不周,致使计策落空,还请父亲发落。”
董卓现在困守夕阳亭,想进洛阳城,还需仰仗李儒的计谋,也不便开罪,便一语不发,径直把金良的书信递给李儒。
李儒看罢,细想了一下,按照他的本意,就跟金良鱼死网破,董旻、董璜死掉后,等董卓百年以后,董卓麾下这十余万人马全是他李儒的,但是当着董卓的面,如果他说不救董旻、董璜,就会立马被董卓质疑他心怀不轨,所以李儒只能顺着董卓的意思:“旻叔、璜弟皆父亲至亲,亦关系到董家血脉延绵,不能不救,但是,我军虽号称铁骑十万。实际上只有四万多匹战马,其余皆是步卒,拿一万匹良马给金良。我军战力立减二成,望父亲三思。”
董卓咬牙切齿道:“金良小儿,屡次坏我大事,等我掌握朝政,必定血洗并州,一消我心头之恨。儒儿,给他传信。问他五千匹战马行不行,如果不行。就让董旻、董璜自生自灭吧。”
李儒便拟了回信,让刚才送信过来的西凉兵再送回去。金良... -->>
徐庶突然想起一个人,便拉着金良:“明公,徐庶想再推荐一个人给你。石韬,石广元,此人虽无惊世谋略之才,却也通晓农艺,明公有大兴屯田之远谋,石广元当可助明公一臂之力。”
金良也恍然想起,石韬石广元,乃是徐庶在颍川书院唯一的好友,在历史上也跟随司马徽、徐庶到了襄阳,跟诸葛亮、庞统也相交甚笃,号称诸葛四友,后来随同徐庶一起投效曹魏,先做典农校尉,后做一方郡守,再后来诸葛亮伐魏时获悉徐庶任御史中丞,石韬任郡守时,不由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为徐、石二人仕途不畅而鸣不平。
金良便让徐庶领自己前去看望石韬。石韬的年龄比徐庶大上几岁,虽然面白如玉,颌下却已长须飘散,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正蹲在茅庐前的一小块田地里忙碌着。
金良见石韬正在忙碌,便没有上前打扰他,回头问徐庶:“我记得论语中曾有孔子门徒向孔圣学农事,被孔圣斥责。”
徐庶笑道:“确有此典,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金良便疑问道:“既然孔圣反对儒家门生学农事。石韬为何还要侍候庄稼?”
徐庶解释道:“我与石广元皆拜在水镜先生门下,水镜先生治学虽尊孔圣为首,亦尊兵家、墨家、道家、法家、农家。兼收百家,自成一道,吾从水镜先生多习兵家、法家,而石广元则多习墨家、农家,广元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流民随黄巾贼暴乱,皆腹中空空所致。粮食足,无饥民。必定天下太平。’”
金良不禁点头赞许:“水镜先生真乃教育大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使门下群英济济。吾也颇为赞同石广元之言。我大汉百姓最是知足,民以食为天,若得足食,谁会甘冒杀头之险从贼?”????徐庶亦是点头称赞:“石广元有此使大汉百姓足食之志,便苦读《四民月令》、《汜胜之书》,潜心研究提高耕作之术,致力于提高粮食亩产。他曾说过‘若得朝廷器重,任我为大司农,则天下绝无饿殍。’其志若此。吾深感钦佩。”
金良不禁想起后清和谐年间的著名农学家袁隆平教授,若无他老人家的水稻杂交技术,以后清**极致的吏治。绝无可能养活十多亿人口,在那些专家教授里面,大家只钦佩袁教授一人。看来,石韬石广元便是东汉袁隆平,金良心中那种敬仰之情悠然而生。
金良不禁拍拍徐庶肩膀:“若非元直提醒,吾今日错失一大贤。”
就在这时。石韬站起身来,冲徐庶喊道:“元直。请领贵客入我茅庐,我尚需忙碌一个时辰。”
徐庶只好带着金良走入石韬的茅庐,跟水镜先生一样,石韬的茅庐里除了摆了《四民月令》、《汜胜之书》、《墨子》《论语》等聊聊几册书简和一些农具外,空荡荡的,可谓家徒四壁。
金良不禁暗自感叹,自古以来搞农业科学研究的都是那么穷,偏偏他们对汉民族贡献最为巨大,反倒是那些官僚尤其是历朝中晚期的官僚对汉民族贡献简直是负分,却享受得荣华富贵,苍天竟会如此不公。吕布暗下决心,以后绝对要大力扶植像石韬这样的对汉民族真正有贡献的人员,让他们享受到的待遇配得上他们的贡献,反倒是类似于袁隗那样的官僚,会逐渐地被压制到最低限。
过了一个时辰,石韬搓着手上的泥巴,走进茅庐,欣喜地对徐庶说:“《氾胜之书》里曾说可用10株瓠苗嫁接成一蔓而结大瓠,我原本不信,便按照书中所载,做了验证,果不其然,结成了大瓠。我便想到,嫁接之术可否用在其他瓜果上,便摸索了半天,已经嫁接完成,只等开花结果。”
金良不等徐庶介绍自己,连忙上前,伸出双手,不顾石韬手上的污泥,紧紧地握住石韬的手:“广元,可愿跟随我前去荆州就任司农从事,教民稼穑?”
石韬吃了一惊,这个时代的士子们也不习惯后世的握手礼,忙把手抽开,皱起眉头问道:“敢问贵客尊姓大名?”
金良看得出来这位醉心农业技术的汉末袁隆平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耕足食田”,很有可能没有听说过自己,便详细介绍道:“吾乃镇南将军兼荆州刺史领光禄勋,武陵金良,字贤霆。勤王诛灭十常侍,在十常侍之乱中诛杀数位中常侍,救得太后、天子、陈留王,被太后任命为光禄勋,后转镇南将军兼荆州刺史,仍领光禄勋之职。吾在洛阳闻听水镜先生、孔明先生、元直、奉孝、广元大名,特来邀请各位去荆州一展英才,水镜先生、孔明先生、元直、奉孝都已经答应吾之邀请。吾甚为同意广元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民足食则天下安’的说法,已有招揽天下流民,收编黄巾余贼,在荆州大兴屯田,务必使得大汉百姓得以足食,少有饿殍。不知广元可愿意前来助我?”
石韬恍然道:“我这几日到处都听到金贤霆之名,原来便是阁下。阁下相邀,石韬本不敢不去,奈何这田中已有作物,石韬实不忍田亩荒废。”
不等金良开口,徐庶抢先劝道:“广元,你这作物只有区区半亩,冀州荒废良田足有数百万亩。等着广元前去就任司农从事,教民稼穑,使得那数百万亩良田变废为宝。为大汉天下绵延数十万口良民。孰轻孰重,广元难道不知?”
石韬望着门外那刚刚嫁接的瓜果,脸上还有一丝不忍,金良便笑道:“区区嫁接之术,能多活几口人?”
石韬脸上顿时呈现出愠怒之色,金良却微微一笑,让陈琳摆出一张细化过的世界地图。又让陈琳把土豆、玉米、红薯三宝讲给石韬。
石韬听罢,顿时石化了半晌。亩产过千斤,这简直是神话,他石广元择一良田播种粟米,精耕细作。才收得四百多斤,已经高过平均亩产两倍多,若是真有这样亩产过千斤的粮食,大汉百姓何愁肚饥,大汉何愁不治?
金良又把后世和谐年间的一些可以运用到东汉末年的农业技术给石韬细细说来,石韬听罢,细细想了一阵子,继而扑通一声跪倒在金良面前:“主公在上,石韬愿助主公一臂之力。必使大汉黎民丰衣足食,天下大治。”
石韬心里明白,在这个年头。找一个支持自己改善农事的主公难,找一个懂得农事能帮助自己提高农事的主公更难,一旦遇到,就不能错过。同徐庶一样,石韬也是寒门出身,得水镜先生青睐方才入得山门。既然水镜先生也去冀州,他便没有留在颍川书院的必要。再加上明主亲自屈尊纡贵前来征召,石韬便顺应时势,拜服在金良麾下。石韬家中亦有高堂,便跟徐庶一起返回阳翟城中,说服老母,收拾行装。金良又问询了一下跟颍川有所关联的其他名士详情,却得知戏志才前去谯县找华佗看病,荀爽现在洛阳城中,辛毗随其兄辛评业已投奔同乡韩馥,郭嘉的远房族兄郭图投奔司隶校尉袁绍去了,赵俨、杜袭二人早在黄巾之乱之时就随着家人避难冀州,颍川郡里的贤才已经所剩无几。
金良心里记挂洛阳形势,唯恐董卓悍然入京,打破自己的如意算盘,便留下部分赤忠卫队员协助司马徽、胡昭、徐庶、石韬,自己跟郭嘉、陈琳、典韦一起,快马加鞭,赶回洛阳,甚至都没有在阳翟城里住过一夜。
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过了一夜,又过了一日,就到了洛阳城东百里外的偃师县,人困马乏,不得不在偃师县城里住宿。偃师县城临近京城,金良数日前让人散布的谣言已经弥漫在偃师县城里,不少富贵人家都在收拾行装,准备去荆州逃避战乱。
金良看了心里甚是欣喜,正印证了那么一句话,“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何况他让人散布的传言,并非全是谣言,董卓的西凉兵本来就以军纪败坏闻名于世,只要给老百姓足够迁移时间,怕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屈从他的淫威。????自从离开了颍川书院,金良凭着多年来在战场上锻炼出的战斗直觉,感到有几双眼睛一直在盯着自己,如芒刺背,每当他回头去看,却没有任何发现。郭嘉亦有同感,于是金良暗自下令,让赤忠卫队员们提高警惕,小心戒备。
进了洛阳城,金良带着大家,径直往袁术住所走去。袁术见金良带着一大堆人冲向他的住所,吓了一跳,赶忙让张勋、纪灵领着家兵布防。
孰料金良隔了老远就对袁术说:“公路兄,我这番过来给你赔罪来了。”
袁术顿时想起了堂弟袁胤之死,便哼道:“金贤霆,你收编羽林右军时,为何不知会我一声,就擅杀我弟,眼里还有没有我袁家?”
金良佯装无知,嬉笑道:“公路兄,我实不知袁胤是你袁公路的堂弟,否则我定然会让他安然无恙,不会伤他半点寒毛。公路兄,既然大错已经铸就,不必追究过多,你我同殿为臣,共保天子,不可伤了和气,让亲者痛仇者快。”
袁术怒道:“我便是为了大局着想,没有在太后面前弹劾你擅杀大将,也没有派出门客追杀于你,你还要怎样?领着一干人等,来我府邸作甚?”
金良便策马走近几步,压低声音,把董卓的计划告诉了袁术。
袁术听后大惊:“好毒的一石二鸟之计,若非贤霆洞察秋毫,明辨是非。则大事不可挽回,董卓这贼子,我不饶他!”
金良装出一副诚心实意的样子道:“请公路兄与本初兄以及太傅大人谅解数日前我在朝堂上的举动。皆因太后授意,贤霆不得不为,贤霆实不愿得罪袁家。现在董卓狼子野心,对洛阳虎视眈眈,你我要精诚合作,莫要让董卓乘虚而入。”
袁术被金良诚恳的样子骗过,便道:“贤霆贤弟。你且放心,袁术知道孰轻孰重。董贼若敢祸乱京师。贤弟在荆州,愚兄在南阳,南北夹攻,共剿董贼。”
金良笑道:“既然公路兄有此远见卓识。贤霆便放心了。因黑山贼作乱,太后有旨,让我速去荆州,我便在这几日就离开京师,前去荆州,京城中军政大事,皆托于本初兄与公路兄,望诸君小心董卓,守好京师。”
金良本来还担心董卓和袁家联手对他不利。现在看来,袁术必定对董卓恨之入骨,袁家再无可能跟董卓和好。如此一来,自己便可从容离开京师。等金良回到住处轩辕雪已经等候多时了。
看到进屋的金良,轩辕雪笑道:‘此次出门征招了不少人才,我发现有一个人挺像女魃转世。应龙还没有苏醒吗??‘
金良听完有点疑惑的看了看手臂说道:‘没有啊!希雅你说的是谁呀?‘
轩辕雪说道:‘就是门口那个叫典韦的。怎么看都像是旱魃转世,可是旱魃转世怎么是个男的?我就非常的郁闷。虽然旱魃也是秃头但长相可是非常美丽的。你再看看典韦,难道是上界对她的处罚不成?可应龙苏醒的话怎么办?‘
金良看着轩辕雪笑道:‘也许应龙转世是女的呢?那不正好是配对儿了吗?‘
轩辕雪摇了摇头表示不确定。然后继续说道:‘你刚才提前说董卓的计划给袁术我也不反对。但是我觉得你应该再利用好上回抓到的董家男丁。毕竟我们手头不是很富裕。‘
金良点点头说道:‘好的,我一会儿就让陈琳给董卓写信。‘
轩辕雪点头接道:‘你已经有计划那我就放心了。回头找时间陪陪小月。还有到时回到荆州就可以直接娶唐月回家。当然像蔡文姬、貂蝉这两位你也可以一并娶了。至于玉环那丫头等完成任务回来再说也不晚,至于刘贝只能做外室。原因你应该知道。‘
看见金良点点头,轩辕雪也就放心了。又交代了几句就回宫中去了。
金良随后便放掉董璜的一个手下,让他带着陈琳写的一封信,前去禀告董卓,这番可要好好地勒索一下那个可恶的董胖子。
董卓接到信函后大惊失色:“董旻落入金良手里,董璜也被金良逮着了,吕布小贼竟然向我索要一万匹良马,说若如不然,就把董旻董璜杀了,让我董家绝后!”原来董卓独子早丧,长兄也早丧,剩下一个弟弟董旻和大哥的儿子董璜,如果金良把董旻、董璜杀掉,而董卓年近六旬,已无生育能力,董家真的要绝后了,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全都要拱手让人,为他人做嫁衣。
董卓看了看正从远处疾步走来的李儒,心里暗骂,好女婿啊,你献上这个计策,还让璜儿去操作,结果璜儿被金良捉了,万一旻弟和璜儿都被金良杀了,二女婿牛辅少有谋略,我这董家基业岂不是拱手给你李儒了,当真打得好算盘。
李儒看到董卓一脸阴沉,便知此前出的一石二鸟之计宣告落空,董卓这个喜怒无常的岳父必定怪罪自己,便先行请罪:“儒儿思虑不周,致使计策落空,还请父亲发落。”
董卓现在困守夕阳亭,想进洛阳城,还需仰仗李儒的计谋,也不便开罪,便一语不发,径直把金良的书信递给李儒。
李儒看罢,细想了一下,按照他的本意,就跟金良鱼死网破,董旻、董璜死掉后,等董卓百年以后,董卓麾下这十余万人马全是他李儒的,但是当着董卓的面,如果他说不救董旻、董璜,就会立马被董卓质疑他心怀不轨,所以李儒只能顺着董卓的意思:“旻叔、璜弟皆父亲至亲,亦关系到董家血脉延绵,不能不救,但是,我军虽号称铁骑十万。实际上只有四万多匹战马,其余皆是步卒,拿一万匹良马给金良。我军战力立减二成,望父亲三思。”
董卓咬牙切齿道:“金良小儿,屡次坏我大事,等我掌握朝政,必定血洗并州,一消我心头之恨。儒儿,给他传信。问他五千匹战马行不行,如果不行。就让董旻、董璜自生自灭吧。”
李儒便拟了回信,让刚才送信过来的西凉兵再送回去。金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