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大刀
第一个到达目的地的,是西路军,主帅刘綎。
刘綎,字子绅,江西洪都(今南昌)人。应该说,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猛人。
刘綎的父亲叫做刘显,是明军的高级军官,而且经常领兵出战,基本上没怎么在家待过。但值得夸奖的是,虽然他长期不在家,刘綎的教育辅导工作却一点也没耽误——刘显打仗,是带着儿子去的。
自幼出入军营,吟诗作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每天见惯砍砍杀杀,有这样优良的家庭教育打底,刘綎很早就体现出了武将的天赋。他不但勇猛善战,而且力大无穷,用的兵器也很特别——镔铁大刀。
所谓镔铁,到底是啥成分,已经无人知晓,但它的重量,史料上是有记载的:一百二十斤。
当然了,一百二十斤的大刀也不算太重,只要身体还行,练一练也还举得起来,不过刘綎同志不光举,而且用,其具体用法,史料上是这样形容的——轮转如飞。
每次见此四字,顿感不寒而栗。
在战场上用这种兵器,那真是想低调都不行,所以很快刘綎就出名了,而且还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刘大刀。
刘大刀不但手里的家伙实在,人也很实在,说砍就砍,从不含糊。万历初年,刘显奉命去西南讨伐蛮族,大刀兄虽然才二十多岁,也跟着去了,并且在战场上表现活跃,勇猛无畏,立下了战功。
从此他就再也没有消停过。
万历十年(1582),他又跑到了缅甸,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并被升为游击,之后他挥舞大刀,听从祖国召唤,哪里需要就往哪里砍,全国各地都留下过他的身影。到朝鲜战役前夕,他已升任参将。
仗虽然打起来了,却没他什么事,也没人想用他,于是大刀兄坐不住了,自己提出申请,希望带兵去朝鲜打仗。朝廷一想,反正这人闲着也是闲着,就派他去了。
刘綎的运气不错,刚到朝鲜没多久就升了官,当上了副总兵。但在这次战争中,他却并非主角,因为他资历太浅,而且上面还有一个更猛的李如松,所以在朝鲜的这几年,他很少承担主战任务,基本上是配合吴惟忠、查大受等人作战。
到万历二十三年(1595),明军撤军时,他奉命留守朝鲜,帮助朝军训练部队,当上了教官,直至再次开战。
现在,机会到了。
在当时的赴朝明军中,有三支公认战斗力最强的队伍,他们分别是李如松的辽东铁骑、吴惟忠的戚家军,以及刘綎的车军。
作为武将世家子弟,刘綎也有一支隶属于自己的特殊部队——车军。它没有辽东铁骑的迅猛,也不如戚家军善战,却被日军认为是最难应付的军队。
车军,共计五千余人,以川人为主。与辽东铁骑和戚家军不同,它是一支混合部队,除了步兵,还有骑兵、火枪兵,当然,还有大车。
具体战法是这样的,每逢出战,骑兵先行,步兵和火枪兵推着大车前进,敌人出现时,即迅速将大车围成圆圈,组成车阵,火枪兵以此为屏障,用火枪对敌发动齐射,完成第一波攻击。
待敌军锐气已尽时,便发动骑兵由车阵内冲出,击垮敌阵,然后步兵出击,追歼敌军。
很明显,这是一种攻守兼备的战法,守时滴水不漏,攻时锐不可当,凭借这支部队,刘綎赢得了无数次战斗的胜利。
所以他一直坚信,在自己的大刀和车军面前,所有的敌人都将崩溃,小西行长也不例外。
自从入朝以来,小西行长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顺天。与其他人不同,他的脑袋十分清醒,所谓侵朝灭明,不过是痴人说梦,跟着混事就行,现在痴人已经死了,梦也结束了,就等着收拾包袱回家。
可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就来了送行的,而且看架势,是要把自己直接送进海里。
万历二十六年(1598)九月十九日,刘綎部逼近顺天。
小西行长和刘綎交过手,也知道车军的厉害,但此时此刻,面对这个可怕的对手,他却并不慌张,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克制车军的方法。
其实这个方法并不神秘,简单说来就两个字:不打。
反正打不赢,索性不理你,看你还能怎么办?
敌人死不出头,这下刘綎也没招了,只得命令部队强攻,但大车毕竟不是坦克,又不能撞墙,而小西行长坚守营垒,凭借有利地形,多次击退明军。刘綎进攻受挫,只得暂停攻击。
既然攻不下来,刘綎决定,与小西行长和谈,当然,和以往一样,这次也不是真谈。
如果评选被忽悠次数最多的将领,小西行长排第二,没有人敢排第一。这位仁兄不但多次被忽悠,还举一反三,加入了忽悠人的行列,按说以他在这一行的资历,是不会再相信这类话了。
开始也确实如此,刘綎连续派出了三批使者,小西行长都不信,但刘大刀却是不依不饶,一定要把阴招进行到底,又派出了第四批使者。
这次,小西行长终于相信了。他准备出城与刘綎谈判。
然而关键时刻,明军出了叛徒,泄露了刘綎的计划,小西行长又缩了回去。
从沈惟敬开始,再到李如松、刘綎,谈了无数次,被骗了无数次,我相信,即便打死他,下辈子再投胎,他也不会搞谈判了。
刘綎正确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改变了策略,全力监督部下攻城。但日军防守严密,多次进攻毫无进展,刘綎毫不气馁,亲自上阵指挥战斗。
然而,十月三日,他却突然停止了攻击。
因为在这一天,他得到了中路军的战报。
董一元到达泗川的时间,是九月二十日。而他的对手,是岛津义弘。
三年前,当丰臣秀吉听到僧人宣读的诏书,明白自己已经上当,怒火中烧之时,曾对沈惟敬和杨方亨说过这样一句话:
“且留石曼子兵于彼,候天朝处分!”
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我把石曼子和他的兵留在那里(朝鲜),看你们(明朝)怎么办!
石曼子,就是岛津义弘。
作为日本九州地区的诸侯武将,岛津义弘绝非丰臣秀吉的嫡系。恰恰相反,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过程中,他是一个极其顽固的死硬派,硬到全国基本都被打服,他还硬挺着。
然而,丰臣秀吉却对其十分欣赏,多次重用,原因很简单——好用。
日本人的性格特点是一根筋,而九州地区则将此传统精神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做买卖还是打仗,都很实诚,绝不偷奸耍滑。作战时一定在前,撤退时必定垫背,其勇猛顽强连丰臣秀吉也望而生畏。
更值得称道的是,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是民风犹存。比如说黑社会,经过多年改良,而今在东京干这行的,全都是西装革履,讲究秩序,遵纪守法,连收保护费都讲纪律,从不随... -->>
刘大刀
第一个到达目的地的,是西路军,主帅刘綎。
刘綎,字子绅,江西洪都(今南昌)人。应该说,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猛人。
刘綎的父亲叫做刘显,是明军的高级军官,而且经常领兵出战,基本上没怎么在家待过。但值得夸奖的是,虽然他长期不在家,刘綎的教育辅导工作却一点也没耽误——刘显打仗,是带着儿子去的。
自幼出入军营,吟诗作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每天见惯砍砍杀杀,有这样优良的家庭教育打底,刘綎很早就体现出了武将的天赋。他不但勇猛善战,而且力大无穷,用的兵器也很特别——镔铁大刀。
所谓镔铁,到底是啥成分,已经无人知晓,但它的重量,史料上是有记载的:一百二十斤。
当然了,一百二十斤的大刀也不算太重,只要身体还行,练一练也还举得起来,不过刘綎同志不光举,而且用,其具体用法,史料上是这样形容的——轮转如飞。
每次见此四字,顿感不寒而栗。
在战场上用这种兵器,那真是想低调都不行,所以很快刘綎就出名了,而且还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刘大刀。
刘大刀不但手里的家伙实在,人也很实在,说砍就砍,从不含糊。万历初年,刘显奉命去西南讨伐蛮族,大刀兄虽然才二十多岁,也跟着去了,并且在战场上表现活跃,勇猛无畏,立下了战功。
从此他就再也没有消停过。
万历十年(1582),他又跑到了缅甸,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并被升为游击,之后他挥舞大刀,听从祖国召唤,哪里需要就往哪里砍,全国各地都留下过他的身影。到朝鲜战役前夕,他已升任参将。
仗虽然打起来了,却没他什么事,也没人想用他,于是大刀兄坐不住了,自己提出申请,希望带兵去朝鲜打仗。朝廷一想,反正这人闲着也是闲着,就派他去了。
刘綎的运气不错,刚到朝鲜没多久就升了官,当上了副总兵。但在这次战争中,他却并非主角,因为他资历太浅,而且上面还有一个更猛的李如松,所以在朝鲜的这几年,他很少承担主战任务,基本上是配合吴惟忠、查大受等人作战。
到万历二十三年(1595),明军撤军时,他奉命留守朝鲜,帮助朝军训练部队,当上了教官,直至再次开战。
现在,机会到了。
在当时的赴朝明军中,有三支公认战斗力最强的队伍,他们分别是李如松的辽东铁骑、吴惟忠的戚家军,以及刘綎的车军。
作为武将世家子弟,刘綎也有一支隶属于自己的特殊部队——车军。它没有辽东铁骑的迅猛,也不如戚家军善战,却被日军认为是最难应付的军队。
车军,共计五千余人,以川人为主。与辽东铁骑和戚家军不同,它是一支混合部队,除了步兵,还有骑兵、火枪兵,当然,还有大车。
具体战法是这样的,每逢出战,骑兵先行,步兵和火枪兵推着大车前进,敌人出现时,即迅速将大车围成圆圈,组成车阵,火枪兵以此为屏障,用火枪对敌发动齐射,完成第一波攻击。
待敌军锐气已尽时,便发动骑兵由车阵内冲出,击垮敌阵,然后步兵出击,追歼敌军。
很明显,这是一种攻守兼备的战法,守时滴水不漏,攻时锐不可当,凭借这支部队,刘綎赢得了无数次战斗的胜利。
所以他一直坚信,在自己的大刀和车军面前,所有的敌人都将崩溃,小西行长也不例外。
自从入朝以来,小西行长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顺天。与其他人不同,他的脑袋十分清醒,所谓侵朝灭明,不过是痴人说梦,跟着混事就行,现在痴人已经死了,梦也结束了,就等着收拾包袱回家。
可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就来了送行的,而且看架势,是要把自己直接送进海里。
万历二十六年(1598)九月十九日,刘綎部逼近顺天。
小西行长和刘綎交过手,也知道车军的厉害,但此时此刻,面对这个可怕的对手,他却并不慌张,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克制车军的方法。
其实这个方法并不神秘,简单说来就两个字:不打。
反正打不赢,索性不理你,看你还能怎么办?
敌人死不出头,这下刘綎也没招了,只得命令部队强攻,但大车毕竟不是坦克,又不能撞墙,而小西行长坚守营垒,凭借有利地形,多次击退明军。刘綎进攻受挫,只得暂停攻击。
既然攻不下来,刘綎决定,与小西行长和谈,当然,和以往一样,这次也不是真谈。
如果评选被忽悠次数最多的将领,小西行长排第二,没有人敢排第一。这位仁兄不但多次被忽悠,还举一反三,加入了忽悠人的行列,按说以他在这一行的资历,是不会再相信这类话了。
开始也确实如此,刘綎连续派出了三批使者,小西行长都不信,但刘大刀却是不依不饶,一定要把阴招进行到底,又派出了第四批使者。
这次,小西行长终于相信了。他准备出城与刘綎谈判。
然而关键时刻,明军出了叛徒,泄露了刘綎的计划,小西行长又缩了回去。
从沈惟敬开始,再到李如松、刘綎,谈了无数次,被骗了无数次,我相信,即便打死他,下辈子再投胎,他也不会搞谈判了。
刘綎正确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改变了策略,全力监督部下攻城。但日军防守严密,多次进攻毫无进展,刘綎毫不气馁,亲自上阵指挥战斗。
然而,十月三日,他却突然停止了攻击。
因为在这一天,他得到了中路军的战报。
董一元到达泗川的时间,是九月二十日。而他的对手,是岛津义弘。
三年前,当丰臣秀吉听到僧人宣读的诏书,明白自己已经上当,怒火中烧之时,曾对沈惟敬和杨方亨说过这样一句话:
“且留石曼子兵于彼,候天朝处分!”
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我把石曼子和他的兵留在那里(朝鲜),看你们(明朝)怎么办!
石曼子,就是岛津义弘。
作为日本九州地区的诸侯武将,岛津义弘绝非丰臣秀吉的嫡系。恰恰相反,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过程中,他是一个极其顽固的死硬派,硬到全国基本都被打服,他还硬挺着。
然而,丰臣秀吉却对其十分欣赏,多次重用,原因很简单——好用。
日本人的性格特点是一根筋,而九州地区则将此传统精神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做买卖还是打仗,都很实诚,绝不偷奸耍滑。作战时一定在前,撤退时必定垫背,其勇猛顽强连丰臣秀吉也望而生畏。
更值得称道的是,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是民风犹存。比如说黑社会,经过多年改良,而今在东京干这行的,全都是西装革履,讲究秩序,遵纪守法,连收保护费都讲纪律,从不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