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新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做为官方报纸的《新义报》(正式的名称是《皇宋新义报》),影响力远远超过《汴京新闻》,虽然模仿《汴京新闻》的体例,但是这份报纸的特殊身份,无疑使它具有了官方喉舌的意义。因此对报纸的控制权,同样会牵动许多人敏感的神经。
在《新义报》创刊三天之后,已经身为经义局编撰的王雱被任命《新义报》副主编,成为《新义报》的太上编辑,因为《新义报》完全是一个新生的机构,而且不涉及具体的政务,因此王雱并无回避的必要——虽然冯京提出宰相子侄最好回避,但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而石越则被突如其来的事务给忙疯了,王韶不断的要钱要粮要兵器要衣服,冬天就要到来,将士们没有寒衣怎么行?一方面要和文彦博这个老头子沟通,一方面要小心处理王安石的关系,还要去军器监这个名义上的下属机构和吕惠卿这个笑容可掬的家伙打交道,石越一天差不多有半天时间是在马车上。幸好曾布和自己关系不错,和三司那边的沟通还算比较顺畅。
吕惠卿办起事来很痛快,处事利索,让石越很是欣赏,而且对人和气,很多时候,石越都有点怀疑《宋史》把这个男子名列《奸臣传》,是不是出于成见。
“眼见一天天入冬,从各地都作坊调集寒衣,时间上只怕来不及。将士们受冻,影响战局,不是小事。”吕惠卿沉吟道。
石越不动声色的看着吕惠卿,调集不了应有的寒衣,不是他的责任,吕惠卿如果想向他石越诉苦,只怕是找错了对象。
“京师的绢、布、棉花也不能全部征购完了,十月一到,就有例行的赏赐,数十万禁军,上万的官员,还有数十万户的老百姓,都需要这些东西过冬。到时候汴水冻冰,漕运不通,说什么都有点来不及,毕竟京师是根本之地。军器监我才上任,之前的准备不充分,我也很为难。”吕惠卿向石越摊摊手。
石越却不去看他,把目光转向文彦博,果然,文彦博急道:“兵者,国之大事。从陕西调集一些,四川来的全部运往前线,再加京师的储备,应当够了吧?”
吕惠卿摇了摇头,“军器监的储备,不到两万。可是因为胄案改军器监,又接连出了事情,没有人理会到这件事情,当时正是盛夏,谁会去想冬衣呢。”
王安石望了望政事堂外的那棵大树,沉着脸说道:“不管怎么说,前线将士的供需一定要保证。”王韶的每一次胜利,都是给皇帝和新党的一剂强心剂。
吕惠卿听王安石定了基调,便改口笑道:“虽然困难重重,但未必没有办法。”
“吉甫,你说说有什么好办法。”王安石看着吕惠卿,问道。
“京师唐家棉纺行的棉花和棉布,有十万之巨,我们可以先全部买下来,吩咐几家成衣店连夜开工,再加上军器监的工匠一起,二十万冬衣,半月可成。然后再叫薛向从江准诸路调集棉布过来,在京师卖掉。那么就可以先应这个急了。”吕惠卿笑道。薛向是六路均输使,总管新法中六路均输法的实践。
文彦博皱眉道:“十万匹棉布,要多少钱呀?再说马上入八月,薛向有三头六臂,现在才征调,十月汴水结冰前这些布进京是不可能了。唐家棉纺行的棉布没有了,老百姓怎么办?到时候布价肯定飞涨。”
吕惠卿笑道:“我就不信薛向没有一点储备。再说了,本来朝廷有严令,非官船不许入京,所以私船都是到了附近就转陆路,这样就慢了太多,这次我们可以暂时放松,允许唐家租私家船向京师调棉布,唐家在江准积屯的棉布棉花,决不会少。就算这一条不能通过,那么让薛向先向唐家借一点先供给京师,也就是了。”
王安石不经意的看了石越一眼,问道:“子明,你的意思如何?”石越和唐家的关系,众所周知。
石越琢磨着吕惠卿的话,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除了让薛向向唐家“借”棉布这个主意不利于唐家之外,别的似乎都对唐家有利。这吕惠卿就这么好?
见王安石相问,石越连忙答道:“这也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不过如果仅向唐家一家买,只怕招惹物议,不如多向几家买比较好。”
王安石点了点头,说道:“借就不必了,让薛向如果不够,就向唐家买吧。免得招惹物议。至于私家船进京,这个例不能破。朝廷连这点事都办不好,我辈有什么用?先这么定着。”
石越婉拒了冯京的邀请,急急回到赐邸。他实在不明白吕惠卿是什么意思,有一个自己捉摸不透的对手,让他感到很不舒服,所以非得弄明白不可。
刚进家门,才吩咐侍剑去请唐棣,就听到李丁文迎出来笑道:“公子,你看看谁来了。”
一个笑嘻嘻的声音传了过来:“子明贤侄,别来无恙。”
他抬头一看,不由愣住了,“唐二叔,你怎么来了?”站在他前面的,正是胖弥陀一样的唐甘南,此时笑嘻嘻的向自己打招呼,身后站着两个人,一个是唐棣,另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小男孩,身着一袭雪白的丝绸长袍,腰间扎着黑色的绸带,显得英气勃勃,长相不象唐甘南,倒有几分象唐棣。
见石越打量着这少年,唐甘南冲那个少年笑道:“康儿,还不见过子明兄长。”原来这个孩子就是唐甘南的次子唐康。
唐康上前几步,揖礼道:“子明哥哥好。”眼睛一边不安份的打量着石越,毕竟石越在每个少年的心目中,都是一个传奇。
石越连忙牵起他的手,笑道:“一家人,不用拘礼。来,进屋谈。”
众人进座坐好,石越问了唐康几句话,见唐康答对落落大方,心里便有几分喜欢这个孩子,因笑道:“二叔,康儿这孩子他日必成大器。”
唐甘南咪着眼睛笑道:“他能不能成大器,就看贤侄你的了,我把他送到白水潭,就算偷了这个懒,这孩子就交给贤侄和长卿调教了。”
石越笑了笑,“二叔放心,少不了还一个少年进士给你。”
众人哈哈大笑。
唐棣因笑道:“说到少年进士,倒真有一个出色的。”
石越好奇心起,端了茶先不喝,停在手中问道:“毅夫说的是何方英杰呢?”
唐棣笑道:“这人和我同榜进士,姓蔡名卞,听说是王安石的学生,十二岁中进士,比他同时中进士的堂兄蔡京要年轻十多岁,现在江阴做主薄,今年也不过十四岁,任上推行改良青苗法、合作社,兴修水利,端的是个奇才,当地百姓把他和甘罗相比。”
石越却是知道蔡京和蔡卞的,一个是千古奸相,对北京的灭亡负有重要责任,一个是王安石的“爱婿”——不过现在还不是——王安石幼女待字闺中,他倒是知道的,不过他不知道女孩子他已经见过。这时听到蔡卞不过十四岁,不由咂舌,这个世界上,真有“天才”这种东西存在呀。
唐甘南笑道:“这个蔡卞我也知道,江阴县的几个钱庄,我们都是和本地的士绅联合建的,有一家钱庄利息高了点,被他当天就给封了。罚了三千贯,真是雷厉风行的人物。他堂兄蔡京在钱塘,和夷人打交道,虽然有几分才具,不过爱财爱色,没什么风评可言,我们就喂了不少钱给他。这家伙吃东西最是挑剔,说起来子明你的排场比起他,就远远不如了。”
石越笑道:“蔡京,呵呵……”摇了摇头,心里有几分好笑。
唐甘南因说道:“其实子明你也不必如此简陋,买几个女孩回来侍侯,家里的家丁也要添几个,多少有几分天子重臣的气派嘛。你看看王安石,他家的家丁有多少?没有人说他贪污了,他还是个清官,那种排扬,是宰相应有的气派。”
石越也不去解释,只笑道:“王丞相的月俸不是我可以比的,我的月俸只有他一个零头,他那种排场,已是很简朴了,晏相公在的时候,比他风光多了。说起来现在的几个宰相,也数他最没有派头——这不能比,我若摆那种排场,御史就会说我收受贿赂了。”
“御史就是喜欢欺软怕硬,没事找事。朝中大臣,收受贿赂的多了。吕惠卿什么品秩,能有多少傣禄?还不是靠收贿赂?薛向做六路均输,最一大肥差,每年都会送给他孝敬,曾布看起来一本正经,一样收钱,图的就是这两人在王安石面前能说上话。吕惠卿就是做得聪明一点罢了,他自己管的那块,他倒清得水似的,别人无话可说。他收钱也不是自己收,他有两个弟弟呢,这次我们唐家棉行就送给他弟弟吕和卿五千贯,外加大相国寺附近一座宅子。”唐甘南眯着眼睛,似闹家常一样的说道。
石越听到这里,心里一动,叫过侍剑,说道:“侍剑,你带康少爷去白水潭玩玩。”他怕唐康是少年心性,听到这些说出去,就是无穷的祸患。
唐甘南知道他的意思,等两个少年出去后,笑道:“康儿不是读死书的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贤侄可放心的。”
石越因问道:“你们贿赂吕和卿是什么原因?”政事堂的事他不敢乱说,就算是唐甘南,也怕他不小心传出去,追究起来,他的前途就毁了。
“还不是因为吕惠卿管着军器监,我们打听到西北将士的寒衣未好,就先往京师多积了十万匹绵布,我们不过让吕惠卿买我们的布罢了,打点打点,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唐甘南笑道,嘴巴向李丁文呶呶,“李先生也知道的。”
石越一下子全明白过了,吕惠卿真是狠,一方面收了唐家的钱替唐家说话,还故意搞得这么复杂,明知道自己和唐家的关系不会反对,通过绝无问题;一方面又给薛向找了个借口,可以征购棉布棉花,无论是“借”还是“征购”,说到底,都是是强行贱价购买,不过是个程度问题,薛向又可以从中谋利。唐家要怪也不能怪到他头上,只能怪薛向。而好处他全得了,最后还是为国分忧!
不过他不明白的是李丁文为什么要赞成唐家这么做,而不是通过自己去办这件事情。想到这便不由自主的把眼光投入李丁文。
李丁文仿佛知道他要问什么,淡淡的说了句:“公子是要办大事的,和吕惠卿比什么排场呀。依我看现在这样挺好。”这话又似是回答唐甘南,又似是回答石越。
唐甘南玲珑一样的人,哪有不明白的,因笑道:“对,贤侄是要有大作为的。”他和李丁文倒是相交甚欢。
唐棣虽然在地方历练了两年,逢迎送往,收受卖放,看过不少,可是心里却是一直看不惯,这时候听到朝中这么多重臣收受贿赂,心里很不舒服,朗声道:“我们何不抓住这个证据,扳倒吕惠卿?”
此话一出,石越三人愕然相对,好半晌才反应过来。石越苦笑着解释:“收受贿赂的吕和卿,不是吕惠卿。再说这样自首的话,人家多半以为是设圈套陷害,没有铁证,如何扳得倒吕惠卿?难道吕和卿收了钱还会写得收条给你?”
唐棣哑口无言,可依然还是愤愤不已。
李丁文笑道:“毅夫不必如此。指望天下官员都清如水,那是不可能的。虽然公子说过权力制衡是一剂良方,可真说要完全杜绝,那只怕也不可能的。王韶在前线打仗,还不是拼命要钱,市易法也好,通熙河也好,都是向朝廷要钱,朝廷明明知道他账目不清,虚报数字,可也没有治他。你个个都要除之而后快,只怕朝中最后也没几个人了。真要澄清吏治,造福天下,还得徐徐努力,第一次还要公子站稳脚跟,手握大权才成。”
唐棣心里也知道李丁文说得有理,可是心里总是不痛快,因对石越说道:“子明,希望你以后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
石越站起来,认真的答道:“你放心。”
唐棣凝视石越半晌,忽然开怀笑道:“子明,我相信你。”说罢抱拳道:“二叔、李兄,我听多了这些事情,心里不痛快,先去白水潭看看康儿他们。”也不等三人回答,转身便走。
李丁文看着唐棣的背影,微微叹了口气,半晌才转身对唐甘南说道:“唐兄,现在我们可以说说在契丹设分店的事情了……”
在某些人的眼里,《新义报》的发行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当嵩阳书院、横渠书院的讲演组结束讲演返回学院之后,他们对于汴京的人文风气羡慕不已,《白水潭学刊》不用说了,那设计得颇有气象的讲演堂与辩论堂,一栋栋藏在树林与花丛中的教学楼,还有闻所未闻的实验室,田野与花园,校园与市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连贩夫走卒说起话来都比别处的要文雅几分……他们这些人去了白水潭,简直感到自惭形秽。
特别给他们深刻印象的,除了这些之外,便是白水潭的学生们活跃的思想,许多的观点让他们闻所未闻,比如在佛经要义的讲演中,三大学院都是说禅宗与儒学的互印,而白水潭则有一个学生讲的却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因明学”和逻辑学、名家的关系。而对诸子百家、王霸利义之辩,白水潭的学生也表现相当的抢演。中间五天白水潭对自己的宣传,几乎让一些学子有留在白水潭不愿意回去的冲动。
与此相俦的,则是《汴京新闻》,这种叫报纸的东西,给了他们巨大的冲击。人们可以借这个东西议论官府的得失,可以探讨学问,可以了解民情,最让人炫目的感觉,是那种凡是被报纸报道的人和事,都是被千万人同时注目的感觉……
他们的心都被打动了。
当横渠书院的人在回关中的途中,经过西京洛阳的时候,他们遇上了更震撼的事情,朝廷的《新义报》问世了!我们要办自己的学刊,我们要办自己的报纸,我们要做到和白水潭一样……这样的想法充斥着横渠学院的学子们的心,关中人固有的骄傲,对先进地区的羡慕,激励着每一个人。虽然关中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不可抗拒的衰落让他们在... -->>
做为官方报纸的《新义报》(正式的名称是《皇宋新义报》),影响力远远超过《汴京新闻》,虽然模仿《汴京新闻》的体例,但是这份报纸的特殊身份,无疑使它具有了官方喉舌的意义。因此对报纸的控制权,同样会牵动许多人敏感的神经。
在《新义报》创刊三天之后,已经身为经义局编撰的王雱被任命《新义报》副主编,成为《新义报》的太上编辑,因为《新义报》完全是一个新生的机构,而且不涉及具体的政务,因此王雱并无回避的必要——虽然冯京提出宰相子侄最好回避,但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而石越则被突如其来的事务给忙疯了,王韶不断的要钱要粮要兵器要衣服,冬天就要到来,将士们没有寒衣怎么行?一方面要和文彦博这个老头子沟通,一方面要小心处理王安石的关系,还要去军器监这个名义上的下属机构和吕惠卿这个笑容可掬的家伙打交道,石越一天差不多有半天时间是在马车上。幸好曾布和自己关系不错,和三司那边的沟通还算比较顺畅。
吕惠卿办起事来很痛快,处事利索,让石越很是欣赏,而且对人和气,很多时候,石越都有点怀疑《宋史》把这个男子名列《奸臣传》,是不是出于成见。
“眼见一天天入冬,从各地都作坊调集寒衣,时间上只怕来不及。将士们受冻,影响战局,不是小事。”吕惠卿沉吟道。
石越不动声色的看着吕惠卿,调集不了应有的寒衣,不是他的责任,吕惠卿如果想向他石越诉苦,只怕是找错了对象。
“京师的绢、布、棉花也不能全部征购完了,十月一到,就有例行的赏赐,数十万禁军,上万的官员,还有数十万户的老百姓,都需要这些东西过冬。到时候汴水冻冰,漕运不通,说什么都有点来不及,毕竟京师是根本之地。军器监我才上任,之前的准备不充分,我也很为难。”吕惠卿向石越摊摊手。
石越却不去看他,把目光转向文彦博,果然,文彦博急道:“兵者,国之大事。从陕西调集一些,四川来的全部运往前线,再加京师的储备,应当够了吧?”
吕惠卿摇了摇头,“军器监的储备,不到两万。可是因为胄案改军器监,又接连出了事情,没有人理会到这件事情,当时正是盛夏,谁会去想冬衣呢。”
王安石望了望政事堂外的那棵大树,沉着脸说道:“不管怎么说,前线将士的供需一定要保证。”王韶的每一次胜利,都是给皇帝和新党的一剂强心剂。
吕惠卿听王安石定了基调,便改口笑道:“虽然困难重重,但未必没有办法。”
“吉甫,你说说有什么好办法。”王安石看着吕惠卿,问道。
“京师唐家棉纺行的棉花和棉布,有十万之巨,我们可以先全部买下来,吩咐几家成衣店连夜开工,再加上军器监的工匠一起,二十万冬衣,半月可成。然后再叫薛向从江准诸路调集棉布过来,在京师卖掉。那么就可以先应这个急了。”吕惠卿笑道。薛向是六路均输使,总管新法中六路均输法的实践。
文彦博皱眉道:“十万匹棉布,要多少钱呀?再说马上入八月,薛向有三头六臂,现在才征调,十月汴水结冰前这些布进京是不可能了。唐家棉纺行的棉布没有了,老百姓怎么办?到时候布价肯定飞涨。”
吕惠卿笑道:“我就不信薛向没有一点储备。再说了,本来朝廷有严令,非官船不许入京,所以私船都是到了附近就转陆路,这样就慢了太多,这次我们可以暂时放松,允许唐家租私家船向京师调棉布,唐家在江准积屯的棉布棉花,决不会少。就算这一条不能通过,那么让薛向先向唐家借一点先供给京师,也就是了。”
王安石不经意的看了石越一眼,问道:“子明,你的意思如何?”石越和唐家的关系,众所周知。
石越琢磨着吕惠卿的话,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除了让薛向向唐家“借”棉布这个主意不利于唐家之外,别的似乎都对唐家有利。这吕惠卿就这么好?
见王安石相问,石越连忙答道:“这也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不过如果仅向唐家一家买,只怕招惹物议,不如多向几家买比较好。”
王安石点了点头,说道:“借就不必了,让薛向如果不够,就向唐家买吧。免得招惹物议。至于私家船进京,这个例不能破。朝廷连这点事都办不好,我辈有什么用?先这么定着。”
石越婉拒了冯京的邀请,急急回到赐邸。他实在不明白吕惠卿是什么意思,有一个自己捉摸不透的对手,让他感到很不舒服,所以非得弄明白不可。
刚进家门,才吩咐侍剑去请唐棣,就听到李丁文迎出来笑道:“公子,你看看谁来了。”
一个笑嘻嘻的声音传了过来:“子明贤侄,别来无恙。”
他抬头一看,不由愣住了,“唐二叔,你怎么来了?”站在他前面的,正是胖弥陀一样的唐甘南,此时笑嘻嘻的向自己打招呼,身后站着两个人,一个是唐棣,另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小男孩,身着一袭雪白的丝绸长袍,腰间扎着黑色的绸带,显得英气勃勃,长相不象唐甘南,倒有几分象唐棣。
见石越打量着这少年,唐甘南冲那个少年笑道:“康儿,还不见过子明兄长。”原来这个孩子就是唐甘南的次子唐康。
唐康上前几步,揖礼道:“子明哥哥好。”眼睛一边不安份的打量着石越,毕竟石越在每个少年的心目中,都是一个传奇。
石越连忙牵起他的手,笑道:“一家人,不用拘礼。来,进屋谈。”
众人进座坐好,石越问了唐康几句话,见唐康答对落落大方,心里便有几分喜欢这个孩子,因笑道:“二叔,康儿这孩子他日必成大器。”
唐甘南咪着眼睛笑道:“他能不能成大器,就看贤侄你的了,我把他送到白水潭,就算偷了这个懒,这孩子就交给贤侄和长卿调教了。”
石越笑了笑,“二叔放心,少不了还一个少年进士给你。”
众人哈哈大笑。
唐棣因笑道:“说到少年进士,倒真有一个出色的。”
石越好奇心起,端了茶先不喝,停在手中问道:“毅夫说的是何方英杰呢?”
唐棣笑道:“这人和我同榜进士,姓蔡名卞,听说是王安石的学生,十二岁中进士,比他同时中进士的堂兄蔡京要年轻十多岁,现在江阴做主薄,今年也不过十四岁,任上推行改良青苗法、合作社,兴修水利,端的是个奇才,当地百姓把他和甘罗相比。”
石越却是知道蔡京和蔡卞的,一个是千古奸相,对北京的灭亡负有重要责任,一个是王安石的“爱婿”——不过现在还不是——王安石幼女待字闺中,他倒是知道的,不过他不知道女孩子他已经见过。这时听到蔡卞不过十四岁,不由咂舌,这个世界上,真有“天才”这种东西存在呀。
唐甘南笑道:“这个蔡卞我也知道,江阴县的几个钱庄,我们都是和本地的士绅联合建的,有一家钱庄利息高了点,被他当天就给封了。罚了三千贯,真是雷厉风行的人物。他堂兄蔡京在钱塘,和夷人打交道,虽然有几分才具,不过爱财爱色,没什么风评可言,我们就喂了不少钱给他。这家伙吃东西最是挑剔,说起来子明你的排场比起他,就远远不如了。”
石越笑道:“蔡京,呵呵……”摇了摇头,心里有几分好笑。
唐甘南因说道:“其实子明你也不必如此简陋,买几个女孩回来侍侯,家里的家丁也要添几个,多少有几分天子重臣的气派嘛。你看看王安石,他家的家丁有多少?没有人说他贪污了,他还是个清官,那种排扬,是宰相应有的气派。”
石越也不去解释,只笑道:“王丞相的月俸不是我可以比的,我的月俸只有他一个零头,他那种排场,已是很简朴了,晏相公在的时候,比他风光多了。说起来现在的几个宰相,也数他最没有派头——这不能比,我若摆那种排场,御史就会说我收受贿赂了。”
“御史就是喜欢欺软怕硬,没事找事。朝中大臣,收受贿赂的多了。吕惠卿什么品秩,能有多少傣禄?还不是靠收贿赂?薛向做六路均输,最一大肥差,每年都会送给他孝敬,曾布看起来一本正经,一样收钱,图的就是这两人在王安石面前能说上话。吕惠卿就是做得聪明一点罢了,他自己管的那块,他倒清得水似的,别人无话可说。他收钱也不是自己收,他有两个弟弟呢,这次我们唐家棉行就送给他弟弟吕和卿五千贯,外加大相国寺附近一座宅子。”唐甘南眯着眼睛,似闹家常一样的说道。
石越听到这里,心里一动,叫过侍剑,说道:“侍剑,你带康少爷去白水潭玩玩。”他怕唐康是少年心性,听到这些说出去,就是无穷的祸患。
唐甘南知道他的意思,等两个少年出去后,笑道:“康儿不是读死书的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贤侄可放心的。”
石越因问道:“你们贿赂吕和卿是什么原因?”政事堂的事他不敢乱说,就算是唐甘南,也怕他不小心传出去,追究起来,他的前途就毁了。
“还不是因为吕惠卿管着军器监,我们打听到西北将士的寒衣未好,就先往京师多积了十万匹绵布,我们不过让吕惠卿买我们的布罢了,打点打点,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唐甘南笑道,嘴巴向李丁文呶呶,“李先生也知道的。”
石越一下子全明白过了,吕惠卿真是狠,一方面收了唐家的钱替唐家说话,还故意搞得这么复杂,明知道自己和唐家的关系不会反对,通过绝无问题;一方面又给薛向找了个借口,可以征购棉布棉花,无论是“借”还是“征购”,说到底,都是是强行贱价购买,不过是个程度问题,薛向又可以从中谋利。唐家要怪也不能怪到他头上,只能怪薛向。而好处他全得了,最后还是为国分忧!
不过他不明白的是李丁文为什么要赞成唐家这么做,而不是通过自己去办这件事情。想到这便不由自主的把眼光投入李丁文。
李丁文仿佛知道他要问什么,淡淡的说了句:“公子是要办大事的,和吕惠卿比什么排场呀。依我看现在这样挺好。”这话又似是回答唐甘南,又似是回答石越。
唐甘南玲珑一样的人,哪有不明白的,因笑道:“对,贤侄是要有大作为的。”他和李丁文倒是相交甚欢。
唐棣虽然在地方历练了两年,逢迎送往,收受卖放,看过不少,可是心里却是一直看不惯,这时候听到朝中这么多重臣收受贿赂,心里很不舒服,朗声道:“我们何不抓住这个证据,扳倒吕惠卿?”
此话一出,石越三人愕然相对,好半晌才反应过来。石越苦笑着解释:“收受贿赂的吕和卿,不是吕惠卿。再说这样自首的话,人家多半以为是设圈套陷害,没有铁证,如何扳得倒吕惠卿?难道吕和卿收了钱还会写得收条给你?”
唐棣哑口无言,可依然还是愤愤不已。
李丁文笑道:“毅夫不必如此。指望天下官员都清如水,那是不可能的。虽然公子说过权力制衡是一剂良方,可真说要完全杜绝,那只怕也不可能的。王韶在前线打仗,还不是拼命要钱,市易法也好,通熙河也好,都是向朝廷要钱,朝廷明明知道他账目不清,虚报数字,可也没有治他。你个个都要除之而后快,只怕朝中最后也没几个人了。真要澄清吏治,造福天下,还得徐徐努力,第一次还要公子站稳脚跟,手握大权才成。”
唐棣心里也知道李丁文说得有理,可是心里总是不痛快,因对石越说道:“子明,希望你以后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
石越站起来,认真的答道:“你放心。”
唐棣凝视石越半晌,忽然开怀笑道:“子明,我相信你。”说罢抱拳道:“二叔、李兄,我听多了这些事情,心里不痛快,先去白水潭看看康儿他们。”也不等三人回答,转身便走。
李丁文看着唐棣的背影,微微叹了口气,半晌才转身对唐甘南说道:“唐兄,现在我们可以说说在契丹设分店的事情了……”
在某些人的眼里,《新义报》的发行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当嵩阳书院、横渠书院的讲演组结束讲演返回学院之后,他们对于汴京的人文风气羡慕不已,《白水潭学刊》不用说了,那设计得颇有气象的讲演堂与辩论堂,一栋栋藏在树林与花丛中的教学楼,还有闻所未闻的实验室,田野与花园,校园与市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连贩夫走卒说起话来都比别处的要文雅几分……他们这些人去了白水潭,简直感到自惭形秽。
特别给他们深刻印象的,除了这些之外,便是白水潭的学生们活跃的思想,许多的观点让他们闻所未闻,比如在佛经要义的讲演中,三大学院都是说禅宗与儒学的互印,而白水潭则有一个学生讲的却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因明学”和逻辑学、名家的关系。而对诸子百家、王霸利义之辩,白水潭的学生也表现相当的抢演。中间五天白水潭对自己的宣传,几乎让一些学子有留在白水潭不愿意回去的冲动。
与此相俦的,则是《汴京新闻》,这种叫报纸的东西,给了他们巨大的冲击。人们可以借这个东西议论官府的得失,可以探讨学问,可以了解民情,最让人炫目的感觉,是那种凡是被报纸报道的人和事,都是被千万人同时注目的感觉……
他们的心都被打动了。
当横渠书院的人在回关中的途中,经过西京洛阳的时候,他们遇上了更震撼的事情,朝廷的《新义报》问世了!我们要办自己的学刊,我们要办自己的报纸,我们要做到和白水潭一样……这样的想法充斥着横渠学院的学子们的心,关中人固有的骄傲,对先进地区的羡慕,激励着每一个人。虽然关中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不可抗拒的衰落让他们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