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璀璨星路[娱乐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和绝大部分电影节一样,明珠电影节也是两周的时间。其中第一周是固定的“影评人周”,这个时候能来观影的观众一般都是各大报刊的影评人或影剧线资深记者。之所以有个影评人周,通常也是为了磨合电影节。毕竟影评人周的话,观众人数有限,算是电影节的“测试版”。
不过对于参展的电影导演及发行公司来说,影评人周是非常关键的一周。首先影评人本身就具有话语权,他们的一句点评可比成百上千的观众点评要影响力广泛;其次,影评人看完之后除了会在各家的报刊发表影评之外,他们还有个任务就是为场刊投票,这可是接下来观众的观影指南;最后,一般在电影节颁发大奖之前,影评人协会也会推出影评人奖。
虽然影评人奖不一定代表最后的各大奖项归属,但是这也是非常具有参考意义的风向标奖项。故而对于矢志拿奖的电影发行公司来说,游说工作的重点来了。
电影奖都是投票投出来的,只是根据投票人的规模可以分为三类:投票人规模最小的就是所谓的评审奖,也就是各大电影节,大概十来个(甚至更少)的评委聚在一起,然后投票;投票人规模较大的就是所谓的工会奖,导演协会奖啊、演员工会奖什么的,都是由各大公会成员投票来决定;规模最大的就是所谓的全民票选奖,比如青少年选择奖、人民选择奖什么的。
电影节奖项因为投票样本少,所以观众喜好和评委喜好往往不在一个世界,而且一般当年的评审主席的口味就决定了当年哪些风格的电影会得奖。全民票选奖虽然投票样本多,但是基本上都是票房大片的天下,观众只追求大场面、大制作、大卡司,其他什么艺术啊、技术啊,统统不管。
工会奖相对来说就比较兼顾商业和艺术,因为大家都投自己专业的范畴,所以对影片的好坏大家是有标准的。通常技术类奖项会偏向商业片,而演技类奖项则会偏向艺术片。不过工会奖的坏处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容易出现“圈子奖”。你是这个圈子的,那么你的作品就容易得奖;如果你不是这个圈子的,那么你就不容易得奖。
奥斯卡当年就是因为口味太偏向好莱坞,于是才有了金球奖;后来金球奖又被批评太好莱坞,于是又诞生了金卫星奖。说白了就是被排挤的小圈子不甘心失去话语权,于是干脆跳出来另外组个奖。
因此电影节正奖之前的影评人奖说白了就是个超级大的安慰奖,安慰那些因为评委口味而被放弃的优秀影片。一般来说,影评人们为了凸显自己的能力,一定会选择和正奖口味相反的影片,故而也算是对整个电影节的平衡吧。不过李玮可不是冲着影评人大奖而来的,他是来和影评人们搞好关系的。
影评人这个群体对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来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人家一杆笔能将你压箱底的烂片送上艺术片标杆这样的地位;恨的是人家又是一杆笔将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商业大片贬得一文不值。因此制片方和发行方和影评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互相离不开又互相看不爽,但是必要的时候还是会互相沟通沟通。
影评人很清楚,制片方和发行方手里握有的舆论武器是自己无法抵抗的,真要逼急了人家,人家定点“清除”自己的影响力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同时制片方和发行方也很清楚,只要电影这个产业还存在,那么影评人这个职业就不会消失。既然都要被骂,那么找个相熟的可能情况会好一点。
所以在影评人周的时候,绝大部分大型电影发行公司都会举行酒会等社交派对邀请影评人参加。这就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开行贿”,毕竟有吃有玩又有拿的酒会之后,影评人的笔杆子多少还是会软化一点。因此,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麒麟影业也不例外,麒麟影业集团是一个包含电影制作、发行以及特效、动画、家庭娱乐于一身的大型电影产业集团。所以对于麒麟影业来说,每年举办这么几次酒会压根就不算什么负担,都是制定预算的时候已经算在公关费用里的正常开支。由于这次是李玮亲自前来电影节督场,故而麒麟影业立刻将酒会的档次拉高了好几个层级。不仅在香格里拉酒店安排了专门的晚宴,还特意包下了一个慢摇酒吧作为大家社交的场所。
李玮当然只会出现在晚宴,如果还出现在爱慢摇吧就显得有些另类了。不管李玮多年轻,大家都无法忽视他身为全球第三大娱乐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的身份。如果李玮在场的话,不仅影评人们没有办法放下架子,麒麟影业的市场公关人员也没有办法放开。故而李玮仅仅在晚宴敬了一圈酒之后,就果断先撤离了。在回酒店的路上,李玮突然轻笑,没想到自己也混到了这般地位。
伴随影评人周同时进行的还有明珠国际影视作品及版权交易会,这是亚洲最大的影视作品交易会。很多独立电影或新人导演都会来这个展会上试试运气,看能不能将自己的作品卖给不错的价格。事实上伴随着大部分电子设备可用拍摄电影级视频之后,电影的制作门槛再度下降了一个极大的高度。
在胶片机时代,昂贵的拍摄设备和制作成本逼得电影行业里必须有导演和摄影这两个分工。在电影创作理论上,电影被视为是导演作品。虽然编剧在剧本创作上有绝对地位,但是如何表现出来那可是导演的事儿。就好像一部戏剧,虽然剧作家的地位很高,但最后大家还是认为戏剧导演才是这部戏剧的灵魂人物。但是由于拍摄电影的门槛极高,导演没有办法兼任,故而就诞生了摄影师这个行业。但是一个工作由两个人来做之后,那么必然出现问题。世间不乏那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导演和摄影师,可绝大部分的导演和摄影需要磨合很久也不见得能达到大家想要的结果。
但是随着索尼推出手持录像机之后,电影的门槛就从白云之上降到了半空中;而伴随佳能、尼康等相机纷纷支持拍摄功能之后,电影的门槛终于落到了地上。李玮不是一个守旧的人,他对技术进步是非常支持的。比如现在麒麟影业就在采用一种全新的拍摄技术,这是与某相机公司合作开发的。
在拍摄现场,导演只要透过面前的数块显示屏就能同步看到电影的拍摄效果,甚至还可以在现场直接制作特效和场景。由于这套技术的出现,麒麟影业的外景拍摄量已经减少了九成。除了少量纪录片或某些特殊需求的故事片之外,其余电影和电视的拍摄都在摄影棚里完成。虽然麒麟影业被不少老前辈诟病,但是李玮却认为这其中的两大好处就足以让麒麟影业坚持下去。
第一,随着“电影奇观化”的盛行,越来越多的真实场景对观众的吸引力已经不大了。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异域风情对现在动不动就出国的观众来说,吸引力近乎零。而在电脑特效的帮助下,不仅未来世界可以真实呈现,连现代的真实场景也可以经过融合之后诞生出别有风味的别样风情来。
第二,大量摄影棚作业其实加快了剧组的拍摄进度,同时也降低了演员们的演出强度和风险。尽管李玮承认这样的确让很多老戏骨的多年修炼几乎没有用,也造成了小鲜肉演员的大量出现,但是演员们轻松了许多。特别是以前的一些攀岩、峭壁、大厦顶楼的危险场景在摄影棚里变得危险可控许多。
要知道成龙大哥的确是拼出了他的世界,可是他为此落下的伤痛并不值得后来人去学习。而且成龙有不少特技镜头在保险公司看来就是“找死”,因此拒绝承保。这是成龙运气好,如果别的人没有这样的运气,那么该怎么办?没有保险公司承担风险,仅仅靠剧组的那点抚恤金,你觉得对演员的后人有什么帮助么?所以李玮才比较鼓励摄影棚作业,当然对于特别追求真实感的拍摄,李玮也是不反对前往真实场景处去出外景。
虽然李玮并不是很看重影评人大奖,但是在麒麟影业的公关之下,李玮所主演的《救赎》还是顺利拿下了影评人大奖和影评人周最佳男演员奖。影评人周的颁奖典礼算是比较寒酸的,就是在一个还不错的开放式餐厅里举办。来参加的一般都是三五好友,故而气氛也算是融洽。影评人颁奖比较直接,不搞什么提名之类的噱头,只要被邀请的就一定是拿奖的。所以得奖人们也很高兴,和影评人们是把酒言欢。李玮虽然顶着总裁的头衔,但好在李玮特意换了一件比较休闲低调的衣服,故而影评人们也没有觉得特别奇怪,也算是很欢乐的会面。
《救赎》拿下明珠电影节影评人周的大奖之后,麒麟影业立刻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公关活动。一般来说,在影评人周受欢迎的电影,入围电影节各大奖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能不能拿奖,就要看各方势力给不给面子了。除了有一大帮御用影评人为《救赎》继续鼓吹之外,麒麟影业还发动不少同行的同侪及前辈撰文为《救赎》站台,营造出业界都非常看好的情况。
除此之外,麒麟影业的相关委托人也和评委会的主席及评审们接触、游说,希望最后能将几个主要奖项的票都集中到《救赎》身上。对于《救赎》来说,要么是最终的金玫瑰奖,否则即便是评委会大奖也算是失败。而且李玮还很期待自己能拿到属于导演奖的银玫瑰奖,至于属于自己表演奖的部分,李玮觉得自己或许不应该那么太多的奢望了。电影节奖项是很容易分猪肉的,全集中到自己身上岂不是给人话柄?
未完待续……
... -->>
和绝大部分电影节一样,明珠电影节也是两周的时间。其中第一周是固定的“影评人周”,这个时候能来观影的观众一般都是各大报刊的影评人或影剧线资深记者。之所以有个影评人周,通常也是为了磨合电影节。毕竟影评人周的话,观众人数有限,算是电影节的“测试版”。
不过对于参展的电影导演及发行公司来说,影评人周是非常关键的一周。首先影评人本身就具有话语权,他们的一句点评可比成百上千的观众点评要影响力广泛;其次,影评人看完之后除了会在各家的报刊发表影评之外,他们还有个任务就是为场刊投票,这可是接下来观众的观影指南;最后,一般在电影节颁发大奖之前,影评人协会也会推出影评人奖。
虽然影评人奖不一定代表最后的各大奖项归属,但是这也是非常具有参考意义的风向标奖项。故而对于矢志拿奖的电影发行公司来说,游说工作的重点来了。
电影奖都是投票投出来的,只是根据投票人的规模可以分为三类:投票人规模最小的就是所谓的评审奖,也就是各大电影节,大概十来个(甚至更少)的评委聚在一起,然后投票;投票人规模较大的就是所谓的工会奖,导演协会奖啊、演员工会奖什么的,都是由各大公会成员投票来决定;规模最大的就是所谓的全民票选奖,比如青少年选择奖、人民选择奖什么的。
电影节奖项因为投票样本少,所以观众喜好和评委喜好往往不在一个世界,而且一般当年的评审主席的口味就决定了当年哪些风格的电影会得奖。全民票选奖虽然投票样本多,但是基本上都是票房大片的天下,观众只追求大场面、大制作、大卡司,其他什么艺术啊、技术啊,统统不管。
工会奖相对来说就比较兼顾商业和艺术,因为大家都投自己专业的范畴,所以对影片的好坏大家是有标准的。通常技术类奖项会偏向商业片,而演技类奖项则会偏向艺术片。不过工会奖的坏处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容易出现“圈子奖”。你是这个圈子的,那么你的作品就容易得奖;如果你不是这个圈子的,那么你就不容易得奖。
奥斯卡当年就是因为口味太偏向好莱坞,于是才有了金球奖;后来金球奖又被批评太好莱坞,于是又诞生了金卫星奖。说白了就是被排挤的小圈子不甘心失去话语权,于是干脆跳出来另外组个奖。
因此电影节正奖之前的影评人奖说白了就是个超级大的安慰奖,安慰那些因为评委口味而被放弃的优秀影片。一般来说,影评人们为了凸显自己的能力,一定会选择和正奖口味相反的影片,故而也算是对整个电影节的平衡吧。不过李玮可不是冲着影评人大奖而来的,他是来和影评人们搞好关系的。
影评人这个群体对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来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人家一杆笔能将你压箱底的烂片送上艺术片标杆这样的地位;恨的是人家又是一杆笔将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商业大片贬得一文不值。因此制片方和发行方和影评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互相离不开又互相看不爽,但是必要的时候还是会互相沟通沟通。
影评人很清楚,制片方和发行方手里握有的舆论武器是自己无法抵抗的,真要逼急了人家,人家定点“清除”自己的影响力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同时制片方和发行方也很清楚,只要电影这个产业还存在,那么影评人这个职业就不会消失。既然都要被骂,那么找个相熟的可能情况会好一点。
所以在影评人周的时候,绝大部分大型电影发行公司都会举行酒会等社交派对邀请影评人参加。这就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开行贿”,毕竟有吃有玩又有拿的酒会之后,影评人的笔杆子多少还是会软化一点。因此,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麒麟影业也不例外,麒麟影业集团是一个包含电影制作、发行以及特效、动画、家庭娱乐于一身的大型电影产业集团。所以对于麒麟影业来说,每年举办这么几次酒会压根就不算什么负担,都是制定预算的时候已经算在公关费用里的正常开支。由于这次是李玮亲自前来电影节督场,故而麒麟影业立刻将酒会的档次拉高了好几个层级。不仅在香格里拉酒店安排了专门的晚宴,还特意包下了一个慢摇酒吧作为大家社交的场所。
李玮当然只会出现在晚宴,如果还出现在爱慢摇吧就显得有些另类了。不管李玮多年轻,大家都无法忽视他身为全球第三大娱乐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的身份。如果李玮在场的话,不仅影评人们没有办法放下架子,麒麟影业的市场公关人员也没有办法放开。故而李玮仅仅在晚宴敬了一圈酒之后,就果断先撤离了。在回酒店的路上,李玮突然轻笑,没想到自己也混到了这般地位。
伴随影评人周同时进行的还有明珠国际影视作品及版权交易会,这是亚洲最大的影视作品交易会。很多独立电影或新人导演都会来这个展会上试试运气,看能不能将自己的作品卖给不错的价格。事实上伴随着大部分电子设备可用拍摄电影级视频之后,电影的制作门槛再度下降了一个极大的高度。
在胶片机时代,昂贵的拍摄设备和制作成本逼得电影行业里必须有导演和摄影这两个分工。在电影创作理论上,电影被视为是导演作品。虽然编剧在剧本创作上有绝对地位,但是如何表现出来那可是导演的事儿。就好像一部戏剧,虽然剧作家的地位很高,但最后大家还是认为戏剧导演才是这部戏剧的灵魂人物。但是由于拍摄电影的门槛极高,导演没有办法兼任,故而就诞生了摄影师这个行业。但是一个工作由两个人来做之后,那么必然出现问题。世间不乏那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导演和摄影师,可绝大部分的导演和摄影需要磨合很久也不见得能达到大家想要的结果。
但是随着索尼推出手持录像机之后,电影的门槛就从白云之上降到了半空中;而伴随佳能、尼康等相机纷纷支持拍摄功能之后,电影的门槛终于落到了地上。李玮不是一个守旧的人,他对技术进步是非常支持的。比如现在麒麟影业就在采用一种全新的拍摄技术,这是与某相机公司合作开发的。
在拍摄现场,导演只要透过面前的数块显示屏就能同步看到电影的拍摄效果,甚至还可以在现场直接制作特效和场景。由于这套技术的出现,麒麟影业的外景拍摄量已经减少了九成。除了少量纪录片或某些特殊需求的故事片之外,其余电影和电视的拍摄都在摄影棚里完成。虽然麒麟影业被不少老前辈诟病,但是李玮却认为这其中的两大好处就足以让麒麟影业坚持下去。
第一,随着“电影奇观化”的盛行,越来越多的真实场景对观众的吸引力已经不大了。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异域风情对现在动不动就出国的观众来说,吸引力近乎零。而在电脑特效的帮助下,不仅未来世界可以真实呈现,连现代的真实场景也可以经过融合之后诞生出别有风味的别样风情来。
第二,大量摄影棚作业其实加快了剧组的拍摄进度,同时也降低了演员们的演出强度和风险。尽管李玮承认这样的确让很多老戏骨的多年修炼几乎没有用,也造成了小鲜肉演员的大量出现,但是演员们轻松了许多。特别是以前的一些攀岩、峭壁、大厦顶楼的危险场景在摄影棚里变得危险可控许多。
要知道成龙大哥的确是拼出了他的世界,可是他为此落下的伤痛并不值得后来人去学习。而且成龙有不少特技镜头在保险公司看来就是“找死”,因此拒绝承保。这是成龙运气好,如果别的人没有这样的运气,那么该怎么办?没有保险公司承担风险,仅仅靠剧组的那点抚恤金,你觉得对演员的后人有什么帮助么?所以李玮才比较鼓励摄影棚作业,当然对于特别追求真实感的拍摄,李玮也是不反对前往真实场景处去出外景。
虽然李玮并不是很看重影评人大奖,但是在麒麟影业的公关之下,李玮所主演的《救赎》还是顺利拿下了影评人大奖和影评人周最佳男演员奖。影评人周的颁奖典礼算是比较寒酸的,就是在一个还不错的开放式餐厅里举办。来参加的一般都是三五好友,故而气氛也算是融洽。影评人颁奖比较直接,不搞什么提名之类的噱头,只要被邀请的就一定是拿奖的。所以得奖人们也很高兴,和影评人们是把酒言欢。李玮虽然顶着总裁的头衔,但好在李玮特意换了一件比较休闲低调的衣服,故而影评人们也没有觉得特别奇怪,也算是很欢乐的会面。
《救赎》拿下明珠电影节影评人周的大奖之后,麒麟影业立刻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公关活动。一般来说,在影评人周受欢迎的电影,入围电影节各大奖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能不能拿奖,就要看各方势力给不给面子了。除了有一大帮御用影评人为《救赎》继续鼓吹之外,麒麟影业还发动不少同行的同侪及前辈撰文为《救赎》站台,营造出业界都非常看好的情况。
除此之外,麒麟影业的相关委托人也和评委会的主席及评审们接触、游说,希望最后能将几个主要奖项的票都集中到《救赎》身上。对于《救赎》来说,要么是最终的金玫瑰奖,否则即便是评委会大奖也算是失败。而且李玮还很期待自己能拿到属于导演奖的银玫瑰奖,至于属于自己表演奖的部分,李玮觉得自己或许不应该那么太多的奢望了。电影节奖项是很容易分猪肉的,全集中到自己身上岂不是给人话柄?
未完待续……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