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回档一九七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大光走了,李广平很是不满意。
他的思想比较朴实,一个好好的大活人,块头也大,四脚健全,为什么勤奋劳动?没有机会算了,有机会,也不愿意放下身体,当真向人家借钱有脸面啊?
其实没有大棚蔬菜,有的人头脑灵活,能赚一些外花钱,加上勤快,从83年就陆续盖起瓦房,甚至盖起造价更高的平房。
李默想法是两样的。
李广平家门头单薄,很长时间,各方面都受到了或明或暗的岐视排挤,甚至有人公开地用言语抹李广平的面子,过分者则直接动手。但纵观前世,李大光虽然偶尔会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可没有直接抹李广平的面子,更没有动手。
用一句网络语,人家是真小人……
李默说:“爸,你认为秦桧勤不勤快?”
不勤快,能当宰相吗?
“勤快重要,品德也重要,想一想让出来的那块屋基地吧。”
李广平不是傻子,立即就听出来了。
“没办法,这就是农村,二爷还搬到了道县,只能这样了。”
李默说的二爷,是他家的二爷爷,隔得太远了,整整三十多里地,二爷爷家厉害,生了好几个儿子,他本人力气也大。然而远水解不了近火,李默也无所谓。
随着自己的发展,视野早就不在这个小村庄了。
再说,今年圩一破,李大光家必然损失惨重,想盖房子,最少拖到后年,到了后年,五百块钱,可能李默都不屑看一眼了。
李广平不在言语。
多起事件证明,儿子虽小,可比自己脑子管用,基本上他说话,最后证明都是对的。
几天后,破圩!
这是一个比较凶残……不对,应当是极度凶残的名词。54年水灾,沿江大堤倒掉了,不仅柳叶圩,附近许多大大小小的圩在江水的冲击下,一起淹没,不知淹死了多少人。
但这次破圩破得比较“温柔”。
破圩的原因,与古代太原城墙倒塌的原因很相似,曹河开始退水,但圩堤在洪水里泡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滑坡与塌方等险情。
究竟什么原因,等到大家发现时,豁口已经很大了,也没有办法调查,再说,圩都破了,查这个有什么用?
而且塌方的地方有点巧,柳叶圩是大圩,圩埂不仅高,并且很宽,正常情况下,即便有几处滑坡,问题也不大,毕竟不是在洪峰巅峰时,也来得及补救。
这次塌方的地点正好在排水站的侧翼,排水站是排涝与放水灌溉之用的,有大水泵,有进水水闸。正面无疑是钢筋混凝土了,可侧面却是中空的。
下半夜侧翼塌方,水就鼓进了进水闸的西墙脚,上面圩埂暂时还是好好的,但圩埂中间却开始大面积向圩内鼓水。
更糟糕的塌方的地方是在西墙脚,若在东墙脚还好一点,西墙脚则位于河水的上游。
长江水位下降了,曹河长江口处的大水闸开始放水,不仅是曹河与其他几条交汇河流里的水,上面还有一个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呢。
这时候水的流速会有多快?水流速越快,冲力越大,在河水的冲击下,生生将进水闸的启闭机台冲歪掉。一旦它倒掉,豁口则会更大,直接将圩埂撕裂。整整鼓了一个多小时,排水站值班的人才听到水流的响声。他半睡半醒地爬起来,看是从哪里发出的水流声音。
看到了,脸也吓白了,立即报警,可来不及了,启闭机台已经倒下去,圩埂生生撕出来一个豁口。
这就是后来圩内百姓传闻放水导致破圩谣传的由来,但这个谣传也是现在制度造成的,我们做领导的,是要负责向上面交代,而不是负责向你们这些百姓交代。
大家不清楚情况,李默也不清楚情况了。
也不能说领导就吃干饭的,他们立即组织人抢险,甚至将一条驳船拖过来,往豁口里纳。无论他们怎么救,豁口越来越大。这次幸运的就是水位低了不少,若是在巅峰时,河水咆哮地涌进圩内,还不知得死多少人。不幸运的就是汛期还没有结束,水位虽不及原来高,但也不低,怎么补救都来不及。
到了上午九点左右,几十个领导看着豁口商议,可能救不起来了,但不能出人命,于是派人在大喇叭里通... -->>
李大光走了,李广平很是不满意。
他的思想比较朴实,一个好好的大活人,块头也大,四脚健全,为什么勤奋劳动?没有机会算了,有机会,也不愿意放下身体,当真向人家借钱有脸面啊?
其实没有大棚蔬菜,有的人头脑灵活,能赚一些外花钱,加上勤快,从83年就陆续盖起瓦房,甚至盖起造价更高的平房。
李默想法是两样的。
李广平家门头单薄,很长时间,各方面都受到了或明或暗的岐视排挤,甚至有人公开地用言语抹李广平的面子,过分者则直接动手。但纵观前世,李大光虽然偶尔会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可没有直接抹李广平的面子,更没有动手。
用一句网络语,人家是真小人……
李默说:“爸,你认为秦桧勤不勤快?”
不勤快,能当宰相吗?
“勤快重要,品德也重要,想一想让出来的那块屋基地吧。”
李广平不是傻子,立即就听出来了。
“没办法,这就是农村,二爷还搬到了道县,只能这样了。”
李默说的二爷,是他家的二爷爷,隔得太远了,整整三十多里地,二爷爷家厉害,生了好几个儿子,他本人力气也大。然而远水解不了近火,李默也无所谓。
随着自己的发展,视野早就不在这个小村庄了。
再说,今年圩一破,李大光家必然损失惨重,想盖房子,最少拖到后年,到了后年,五百块钱,可能李默都不屑看一眼了。
李广平不在言语。
多起事件证明,儿子虽小,可比自己脑子管用,基本上他说话,最后证明都是对的。
几天后,破圩!
这是一个比较凶残……不对,应当是极度凶残的名词。54年水灾,沿江大堤倒掉了,不仅柳叶圩,附近许多大大小小的圩在江水的冲击下,一起淹没,不知淹死了多少人。
但这次破圩破得比较“温柔”。
破圩的原因,与古代太原城墙倒塌的原因很相似,曹河开始退水,但圩堤在洪水里泡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滑坡与塌方等险情。
究竟什么原因,等到大家发现时,豁口已经很大了,也没有办法调查,再说,圩都破了,查这个有什么用?
而且塌方的地方有点巧,柳叶圩是大圩,圩埂不仅高,并且很宽,正常情况下,即便有几处滑坡,问题也不大,毕竟不是在洪峰巅峰时,也来得及补救。
这次塌方的地点正好在排水站的侧翼,排水站是排涝与放水灌溉之用的,有大水泵,有进水水闸。正面无疑是钢筋混凝土了,可侧面却是中空的。
下半夜侧翼塌方,水就鼓进了进水闸的西墙脚,上面圩埂暂时还是好好的,但圩埂中间却开始大面积向圩内鼓水。
更糟糕的塌方的地方是在西墙脚,若在东墙脚还好一点,西墙脚则位于河水的上游。
长江水位下降了,曹河长江口处的大水闸开始放水,不仅是曹河与其他几条交汇河流里的水,上面还有一个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呢。
这时候水的流速会有多快?水流速越快,冲力越大,在河水的冲击下,生生将进水闸的启闭机台冲歪掉。一旦它倒掉,豁口则会更大,直接将圩埂撕裂。整整鼓了一个多小时,排水站值班的人才听到水流的响声。他半睡半醒地爬起来,看是从哪里发出的水流声音。
看到了,脸也吓白了,立即报警,可来不及了,启闭机台已经倒下去,圩埂生生撕出来一个豁口。
这就是后来圩内百姓传闻放水导致破圩谣传的由来,但这个谣传也是现在制度造成的,我们做领导的,是要负责向上面交代,而不是负责向你们这些百姓交代。
大家不清楚情况,李默也不清楚情况了。
也不能说领导就吃干饭的,他们立即组织人抢险,甚至将一条驳船拖过来,往豁口里纳。无论他们怎么救,豁口越来越大。这次幸运的就是水位低了不少,若是在巅峰时,河水咆哮地涌进圩内,还不知得死多少人。不幸运的就是汛期还没有结束,水位虽不及原来高,但也不低,怎么补救都来不及。
到了上午九点左右,几十个领导看着豁口商议,可能救不起来了,但不能出人命,于是派人在大喇叭里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