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夺鼎161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他的一番关于财政税收与剿贼平乱之间的关系的鸿篇大论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用恨不能食尔之肉寝尔之皮的眼神盯住了李守汉。
一个御史出班启奏说:“臣弹劾李守汉妄议祖制,图谋不轨之罪。太祖定天下,令举人免税,商税降低,所为者,便教化天下,不使官府与民争利。今李守汉说什么官绅一体纳粮,推行海关,这是变相的骂祖宗是昏君,法令害民。且官绅一体纳粮,教化如何推行?与民争利,民何以为生?如此无君无父之辈,当斩首示众。”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附和,当然,是附和御使批评李守汉,还没有几个人敢提斩首的。不过薛国观觉着自己应该出来圆一下场,免得宁远伯面子上不好看,可就在他要动未动的时候,李守汉说话了:“祖宗之法,为治祖宗之国。祖宗之愿,乃海清河晏,天下太平。不管秦法也好,汉法也好,哪个天下安定,市民富足,哪个就是好法。祖宗当年免举人之粮,只因天下闲田多,读书人少,免些许钱粮不碍国库,还能鼓励上进。减少商税,也是希望商人能减少盘剥,有利小民民生。但江上之舟,朝在江陵,夕至大海,刻舟安能求剑。今地少人多,士子日众,朝廷岁入大减,哪有闲情减免税负。商人大进小出,又有哪个考虑太祖仁德之意。况如今非太平盛世,海内兵祸不断,士子商旅皆为陛下臣子,理当为陛下分忧,岂有父母卧床而吝惜药费之孝子。臣以为,此时不肯纳粮缴税者,皆逆子也,可杀不可留。”
不管秦法也好,汉法也好,哪个天下安定,市民富足,哪个就是好法。这端的是捅了大马蜂窝。自从董仲舒这个大忽悠先把儒家的教义清理一下把皇帝不喜欢的东西去掉之后,得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优势地位后,儒家弟子哪个不是盛赞汉朝仁政,大骂秦之暴虐?
可是如今李守汉却说不论秦汉,那个能够令天下安定市民富足那个就是好法,这如何能够令人接受?这群人自从开蒙以来,先生教的、自己学的,哪个不是宁要儒家的毒草,不要别人的麦苗?
李守汉一番话,别说群臣各个怒目横眉,连崇祯都吓了一跳,乖乖,你狠,不交钱就是逆子?宁远伯你不当强盗真是委屈人才了!另外效果也好过头了吧,我怎么觉着要是给群臣发武器,宁远伯你转眼就要变肉酱呢。
朝廷里都是博学多才的读书人,不过俗话说得好。我是流氓我怕谁。朝廷里的读书人再有本事,也要讲一个引经据典,代圣人立言,虽然背地里什么摸儿媳屁股,上尼姑床的事情没少干,但是公然去质疑权威的却一个都没有。如今宁远伯说出祖宗之法治祖宗之国,不交钱就是逆子的歪理,群臣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感觉无言以对。就好比你本来要跟对手谈判三百回合,结果对手直接把桌子砸了。你怎么办?
正在大家思考该如何应对李守汉的流氓行径的时候。有个人犹豫的看了一下崇祯,崇祯也正好看着他。崇祯看到他望向自己,就点了点头,于是此人立刻出班说:“臣以为宁远伯之言。乃金玉良言也。”
“臣也不怕陛下和诸位臣工责怪。臣冒死说一句。我明有今日,皆臣工不用心也。自古圣人有云,主忧臣辱。可自我大明以来,有几人在君父忧虑之时,引以为辱,倒是大骂昏君者,比菜市场的苍蝇还多。自从东虏作乱以来,国之用度一直不足,君父节衣缩食,陛下数次罪己,可你们何曾有一人捐出一文钱补国库用度,拿出一粒米助君父衣食。你们所做的,只有反复索要内库。而宁远伯,虽身在万里,却将钱粮源源不断送往辽东,又有银元米粮充实内库,助君父衣食。你们扪心自问,不愧乎?”
此人话音刚落,如果有心人用数码相机拍一张照片,会惊异的发现,我大明的朝堂一瞬间变成了黑叔叔的朝堂。群臣各个面色紫黑,同时身上冒出数丈黑气,就差没拽出柴刀,立刻把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分尸了。
不过这样一来,群臣倒是立刻找到一个宣泄口,一时间,名教叛逆,阉党余孽的帽子如同雨点一样飞来,这人倒是也不以为意,甚至都不曾辩解,甚至嘴角还露出了一丝笑意。
“宁远伯,下官刘宗周。忝为左都御史,执掌柏台。”
柏台,乃是御史台的另一个古雅的称呼,刘宗周的意思就是,我是左都御史,御史台归我管。
“原来是蕺山先生。”李守汉也是很文雅的向刘宗周回了一礼,丝毫没有刚才那种掀桌子的派头。
“方才听得宁远伯一番见识,倒叫下官颇为增长了些见识。不过,治国之道一曰明圣学以端治本,二曰躬圣学以建治要,三曰重圣学以需治化。下官以为,宁远伯所说之法,不过是治标之术,若要国家长治久安,四海升平,朝廷制度当以仁义为本,我等官员应以操守第一。这样辅佐圣明天子,方可有望直追二祖列宗之世。”
又是一个迂腐之人!守汉在心中一阵冷笑。不过,看在这位老先生在明亡之后绝食而死不食清粟的份上,便在语气和态度上不像当初对付水太冷等人那般恶毒。
“老先生此言差矣!仁义二字,当分对待何人!我太祖高皇帝以淮西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荡平天下洗荡腥膻,直杀得蒙古鞑虏血流成河,却为何不对胡虏行仁义之事?若要讲仁义,老先生不妨此刻出京师,或向南,或向东,去找正在与我大明官兵作战,洗劫我大明百姓的辽东反贼讲究仁义操守之道!”
刘宗周宦海沉浮几起几落经过了多年的赋闲生涯,自认为对大明朝的痼疾顽症了解得很清楚。所谓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他认为任何方法都是属于急功近利,是无法解决国家的根本问题的。他希望能从皇帝本人做起,先修德治心,亲近儒臣,这才是为治的根本。在他向崇祯上的《痛切时艰直陈转乱为治之机以仰纾宵旰疏》中,历数从前弊政,请崇祯帝更调化瑟。他说:
抑臣闻之,有天德者然后可以语王道,其要在于惧独。故圣人之道,非事事而求之也。臣愿皇上视朝之暇,时近儒臣,听政之余,益被经史,日讲求二帝三王之学,求其独体而慎之,则中和位育,庶几不远于此而得之。
刘宗周向崇祯推销自己的“慎独”之学,崇祯帝当然不会感兴趣。这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嘛!当务之急是如何平定辽东乱贼,如何平息内乱,如何筹集军饷,解决财政危机。你却在这里给我讲什么慎独?难道朕还不够慎独?尔等为何不先行修德治心?所言不过是些迂阔无用的陈词滥调。
当下便是龙颜大怒,传谕内阁,想加以重处。但是后来又因为刘宗周素有清名,不妨放他一马,朕也乐得一个能容直言的名声。也就是因为有着名气这个护身符,刘宗周才得以平安过关。
但是,如今李守汉的这番话,却是噎的刘宗周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明明气得浑身发抖,却是又不知该如何反驳。你能够说朱元璋杀蒙古人不对?那样的话,崇祯能够立刻把你拉出去杖毙。
不过,在场的其他人却没有刘宗周的那份涵养,当下指摘声,谩骂声,呼喝声在皇极殿内响成一片。(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了他的一番关于财政税收与剿贼平乱之间的关系的鸿篇大论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用恨不能食尔之肉寝尔之皮的眼神盯住了李守汉。
一个御史出班启奏说:“臣弹劾李守汉妄议祖制,图谋不轨之罪。太祖定天下,令举人免税,商税降低,所为者,便教化天下,不使官府与民争利。今李守汉说什么官绅一体纳粮,推行海关,这是变相的骂祖宗是昏君,法令害民。且官绅一体纳粮,教化如何推行?与民争利,民何以为生?如此无君无父之辈,当斩首示众。”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附和,当然,是附和御使批评李守汉,还没有几个人敢提斩首的。不过薛国观觉着自己应该出来圆一下场,免得宁远伯面子上不好看,可就在他要动未动的时候,李守汉说话了:“祖宗之法,为治祖宗之国。祖宗之愿,乃海清河晏,天下太平。不管秦法也好,汉法也好,哪个天下安定,市民富足,哪个就是好法。祖宗当年免举人之粮,只因天下闲田多,读书人少,免些许钱粮不碍国库,还能鼓励上进。减少商税,也是希望商人能减少盘剥,有利小民民生。但江上之舟,朝在江陵,夕至大海,刻舟安能求剑。今地少人多,士子日众,朝廷岁入大减,哪有闲情减免税负。商人大进小出,又有哪个考虑太祖仁德之意。况如今非太平盛世,海内兵祸不断,士子商旅皆为陛下臣子,理当为陛下分忧,岂有父母卧床而吝惜药费之孝子。臣以为,此时不肯纳粮缴税者,皆逆子也,可杀不可留。”
不管秦法也好,汉法也好,哪个天下安定,市民富足,哪个就是好法。这端的是捅了大马蜂窝。自从董仲舒这个大忽悠先把儒家的教义清理一下把皇帝不喜欢的东西去掉之后,得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优势地位后,儒家弟子哪个不是盛赞汉朝仁政,大骂秦之暴虐?
可是如今李守汉却说不论秦汉,那个能够令天下安定市民富足那个就是好法,这如何能够令人接受?这群人自从开蒙以来,先生教的、自己学的,哪个不是宁要儒家的毒草,不要别人的麦苗?
李守汉一番话,别说群臣各个怒目横眉,连崇祯都吓了一跳,乖乖,你狠,不交钱就是逆子?宁远伯你不当强盗真是委屈人才了!另外效果也好过头了吧,我怎么觉着要是给群臣发武器,宁远伯你转眼就要变肉酱呢。
朝廷里都是博学多才的读书人,不过俗话说得好。我是流氓我怕谁。朝廷里的读书人再有本事,也要讲一个引经据典,代圣人立言,虽然背地里什么摸儿媳屁股,上尼姑床的事情没少干,但是公然去质疑权威的却一个都没有。如今宁远伯说出祖宗之法治祖宗之国,不交钱就是逆子的歪理,群臣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感觉无言以对。就好比你本来要跟对手谈判三百回合,结果对手直接把桌子砸了。你怎么办?
正在大家思考该如何应对李守汉的流氓行径的时候。有个人犹豫的看了一下崇祯,崇祯也正好看着他。崇祯看到他望向自己,就点了点头,于是此人立刻出班说:“臣以为宁远伯之言。乃金玉良言也。”
“臣也不怕陛下和诸位臣工责怪。臣冒死说一句。我明有今日,皆臣工不用心也。自古圣人有云,主忧臣辱。可自我大明以来,有几人在君父忧虑之时,引以为辱,倒是大骂昏君者,比菜市场的苍蝇还多。自从东虏作乱以来,国之用度一直不足,君父节衣缩食,陛下数次罪己,可你们何曾有一人捐出一文钱补国库用度,拿出一粒米助君父衣食。你们所做的,只有反复索要内库。而宁远伯,虽身在万里,却将钱粮源源不断送往辽东,又有银元米粮充实内库,助君父衣食。你们扪心自问,不愧乎?”
此人话音刚落,如果有心人用数码相机拍一张照片,会惊异的发现,我大明的朝堂一瞬间变成了黑叔叔的朝堂。群臣各个面色紫黑,同时身上冒出数丈黑气,就差没拽出柴刀,立刻把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分尸了。
不过这样一来,群臣倒是立刻找到一个宣泄口,一时间,名教叛逆,阉党余孽的帽子如同雨点一样飞来,这人倒是也不以为意,甚至都不曾辩解,甚至嘴角还露出了一丝笑意。
“宁远伯,下官刘宗周。忝为左都御史,执掌柏台。”
柏台,乃是御史台的另一个古雅的称呼,刘宗周的意思就是,我是左都御史,御史台归我管。
“原来是蕺山先生。”李守汉也是很文雅的向刘宗周回了一礼,丝毫没有刚才那种掀桌子的派头。
“方才听得宁远伯一番见识,倒叫下官颇为增长了些见识。不过,治国之道一曰明圣学以端治本,二曰躬圣学以建治要,三曰重圣学以需治化。下官以为,宁远伯所说之法,不过是治标之术,若要国家长治久安,四海升平,朝廷制度当以仁义为本,我等官员应以操守第一。这样辅佐圣明天子,方可有望直追二祖列宗之世。”
又是一个迂腐之人!守汉在心中一阵冷笑。不过,看在这位老先生在明亡之后绝食而死不食清粟的份上,便在语气和态度上不像当初对付水太冷等人那般恶毒。
“老先生此言差矣!仁义二字,当分对待何人!我太祖高皇帝以淮西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荡平天下洗荡腥膻,直杀得蒙古鞑虏血流成河,却为何不对胡虏行仁义之事?若要讲仁义,老先生不妨此刻出京师,或向南,或向东,去找正在与我大明官兵作战,洗劫我大明百姓的辽东反贼讲究仁义操守之道!”
刘宗周宦海沉浮几起几落经过了多年的赋闲生涯,自认为对大明朝的痼疾顽症了解得很清楚。所谓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他认为任何方法都是属于急功近利,是无法解决国家的根本问题的。他希望能从皇帝本人做起,先修德治心,亲近儒臣,这才是为治的根本。在他向崇祯上的《痛切时艰直陈转乱为治之机以仰纾宵旰疏》中,历数从前弊政,请崇祯帝更调化瑟。他说:
抑臣闻之,有天德者然后可以语王道,其要在于惧独。故圣人之道,非事事而求之也。臣愿皇上视朝之暇,时近儒臣,听政之余,益被经史,日讲求二帝三王之学,求其独体而慎之,则中和位育,庶几不远于此而得之。
刘宗周向崇祯推销自己的“慎独”之学,崇祯帝当然不会感兴趣。这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嘛!当务之急是如何平定辽东乱贼,如何平息内乱,如何筹集军饷,解决财政危机。你却在这里给我讲什么慎独?难道朕还不够慎独?尔等为何不先行修德治心?所言不过是些迂阔无用的陈词滥调。
当下便是龙颜大怒,传谕内阁,想加以重处。但是后来又因为刘宗周素有清名,不妨放他一马,朕也乐得一个能容直言的名声。也就是因为有着名气这个护身符,刘宗周才得以平安过关。
但是,如今李守汉的这番话,却是噎的刘宗周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明明气得浑身发抖,却是又不知该如何反驳。你能够说朱元璋杀蒙古人不对?那样的话,崇祯能够立刻把你拉出去杖毙。
不过,在场的其他人却没有刘宗周的那份涵养,当下指摘声,谩骂声,呼喝声在皇极殿内响成一片。(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