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猛士回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泽诚同时下达了追击的命令。
骑兵旅一直追出二十里开外,一路上又留下了五六百清军骑兵。
骑兵旅这次大获全胜当然让刘肇基非常高兴,不过刘肇基并没有高兴很长时间,让他头疼的事情很快就来了。
骑兵旅这次和清兵的对战糟蹋了上千亩的庄稼。看到村里百姓们坐在庄稼地里痛哭。刘肇基觉得头大如牛。
如果只是匀几天的粮食给百姓。一军当然能够做到,但这些庄稼是百姓们一年的口粮,有的还要交租,庄稼毁了,那些地主可不会少收一两租子。
没有更好的办法,刘肇基只能把打死打伤的清兵战马留给了这些百姓,又从一军的粮草里给他们划了部分粮食,燃眉之急是解决了。但全年的问题怎么解决,刘肇基却再也没办法了。
刘肇基并没有头疼很久,因为路振飞带着一帮官员赶到了。
路振飞从南京一路出发赶往河南,是在史可法的连声催促下匆匆出发的。
路振飞的事情很多,对新收复地区的官员进行甄别是他的本职工作。
从归德到郑州沿途刘肇基遇到了当年多铎大军南下时同样的场景,刘肇基已经分不清楚这些大军一到立即开城投降的是以前的明军还是大顺军,可能有的既当过明军,也当过大顺军。
河南的官员同样如此,哪路大军来了都开城投降。
崇祯年间李自成的队伍刚起事到达河南时,那时见官就杀。投降的还少,后来建立了大顺政权改变了策略。有政权就必须有要官员,农民起义军里实在挑不出来,也只能把明朝的官员拿来凑合用。
满清后来进入中原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就造成不少官员先是明朝的官员,后来投降大顺,明军打回来又回到明朝,满清大军来了以后又投降满清,投降几乎成了一种本能。
国防军进军速度太快,南京政府根本来不及培训足够的官员,有些地方的官员只能先将就着用,但并非是个官员就能继续当官,路振飞这次来就是要对他们进行甄别,首要条件就是对百姓没有恶行,其次就是查有无贪腐行为,贪官那是一律不能接着用了。
路振飞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史可法交给他的,那就是在新收复地区推广红薯、玉米和土豆等高产作物,史可法引用了罗剑说的话给路振飞说,叫“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
虽然南京政府当初并没有就这些作物对满清统治区进行封锁,但民间私下的传播速度非常慢,几年时间并没有足够的种子传到河南一带。
这次路振飞就带了大量种子来,从归德开始就一路边甄别官员边推广农作物,等到了双塔镇却正好解决了刘肇基头疼的问题。
还别说,路振飞在河南推广新作物还真不太顺利,这个时代时,粮食生产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一年到头就指望着田地里的那点收成过日子,这要让每家每户拿出一半甚至全部土地来播种新作物,几乎跟一个现代人把所有财产全部投到一个完全不了解的项目里没什么区别。
尽管路振飞的官不小,但双塔镇的百姓们却没听说过“组织部长”,“我是南京政府的‘吏部尚书’,这你们总懂吧?”路振飞无奈地跟双塔镇百姓说道。
“吏部尚书”?这可是大得要命的大官,双塔镇的百姓见路振飞并没有穿明朝的官员补服,本就不太相信他,现在听说他是这么大的官,顿时吓得纷纷跪在地上,弄得路振飞又是一阵忙活。
一军在双塔镇跟这里的百姓们关系处得非常不错,大家都说从没见过这样的队伍,哪有军队帮百姓干活的?不信?你看地里那个拿着锄头干得正起劲的那位,那可是一军的军长,听说军长可是南京政府的大将军呢。
现在南京政府又派来这么大的官,乖乖!“吏部尚书”!庄稼人也许一辈子连县官都见不到,今天竟然见到了“吏部尚书”,这让双塔镇的百姓们有些兴奋,也有些害怕。
好在这位“吏部尚书”也是一个没架子的大官,而且废话也不多,大家不敢种新庄稼,“尚书大人”也不怪大家,只让人在村里支起一口大锅,把那些红薯、土豆煮了一大锅,让大家来品尝。
红薯的味道不错,又香又甜,土豆粉嘟嘟的,吃起来饱肚子,大家的疑惑少了不少,不过这新庄稼到底该怎么侍弄,大家都不知道,想问却又有些不敢。
本来大将军亲自下地干活已经让百姓们诚惶诚恐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位“吏部尚书”大人竟把袖子、裤腿一挽,领着几个人就到村外地里,给大家教起来如何种这些新庄稼。
路振飞的身体力行让双塔镇的百姓们解除了疑惑,又恰逢地里庄稼被毁,重新下种已经过了时节,新作物在双塔镇终于顺利推广了下去。
路振飞和一军都不能在双塔镇呆得太久,一军还要继续向开封和郑州进军,路振飞解决了双塔镇的问题,还要到其他地方继续忙活。
不过南京政府的大官和军队在双塔镇所做的一切全都被双塔镇的百姓们记在了心里,也以飞快的速度在中原大地上传播着,《中华日报》的记者详细记录了这一切,不久之后,一篇题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的文章刊登了出来,双塔镇这个中原小镇始为天下人所知。(未完待续。)
泽诚同时下达了追击的命令。
骑兵旅一直追出二十里开外,一路上又留下了五六百清军骑兵。
骑兵旅这次大获全胜当然让刘肇基非常高兴,不过刘肇基并没有高兴很长时间,让他头疼的事情很快就来了。
骑兵旅这次和清兵的对战糟蹋了上千亩的庄稼。看到村里百姓们坐在庄稼地里痛哭。刘肇基觉得头大如牛。
如果只是匀几天的粮食给百姓。一军当然能够做到,但这些庄稼是百姓们一年的口粮,有的还要交租,庄稼毁了,那些地主可不会少收一两租子。
没有更好的办法,刘肇基只能把打死打伤的清兵战马留给了这些百姓,又从一军的粮草里给他们划了部分粮食,燃眉之急是解决了。但全年的问题怎么解决,刘肇基却再也没办法了。
刘肇基并没有头疼很久,因为路振飞带着一帮官员赶到了。
路振飞从南京一路出发赶往河南,是在史可法的连声催促下匆匆出发的。
路振飞的事情很多,对新收复地区的官员进行甄别是他的本职工作。
从归德到郑州沿途刘肇基遇到了当年多铎大军南下时同样的场景,刘肇基已经分不清楚这些大军一到立即开城投降的是以前的明军还是大顺军,可能有的既当过明军,也当过大顺军。
河南的官员同样如此,哪路大军来了都开城投降。
崇祯年间李自成的队伍刚起事到达河南时,那时见官就杀。投降的还少,后来建立了大顺政权改变了策略。有政权就必须有要官员,农民起义军里实在挑不出来,也只能把明朝的官员拿来凑合用。
满清后来进入中原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就造成不少官员先是明朝的官员,后来投降大顺,明军打回来又回到明朝,满清大军来了以后又投降满清,投降几乎成了一种本能。
国防军进军速度太快,南京政府根本来不及培训足够的官员,有些地方的官员只能先将就着用,但并非是个官员就能继续当官,路振飞这次来就是要对他们进行甄别,首要条件就是对百姓没有恶行,其次就是查有无贪腐行为,贪官那是一律不能接着用了。
路振飞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史可法交给他的,那就是在新收复地区推广红薯、玉米和土豆等高产作物,史可法引用了罗剑说的话给路振飞说,叫“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
虽然南京政府当初并没有就这些作物对满清统治区进行封锁,但民间私下的传播速度非常慢,几年时间并没有足够的种子传到河南一带。
这次路振飞就带了大量种子来,从归德开始就一路边甄别官员边推广农作物,等到了双塔镇却正好解决了刘肇基头疼的问题。
还别说,路振飞在河南推广新作物还真不太顺利,这个时代时,粮食生产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一年到头就指望着田地里的那点收成过日子,这要让每家每户拿出一半甚至全部土地来播种新作物,几乎跟一个现代人把所有财产全部投到一个完全不了解的项目里没什么区别。
尽管路振飞的官不小,但双塔镇的百姓们却没听说过“组织部长”,“我是南京政府的‘吏部尚书’,这你们总懂吧?”路振飞无奈地跟双塔镇百姓说道。
“吏部尚书”?这可是大得要命的大官,双塔镇的百姓见路振飞并没有穿明朝的官员补服,本就不太相信他,现在听说他是这么大的官,顿时吓得纷纷跪在地上,弄得路振飞又是一阵忙活。
一军在双塔镇跟这里的百姓们关系处得非常不错,大家都说从没见过这样的队伍,哪有军队帮百姓干活的?不信?你看地里那个拿着锄头干得正起劲的那位,那可是一军的军长,听说军长可是南京政府的大将军呢。
现在南京政府又派来这么大的官,乖乖!“吏部尚书”!庄稼人也许一辈子连县官都见不到,今天竟然见到了“吏部尚书”,这让双塔镇的百姓们有些兴奋,也有些害怕。
好在这位“吏部尚书”也是一个没架子的大官,而且废话也不多,大家不敢种新庄稼,“尚书大人”也不怪大家,只让人在村里支起一口大锅,把那些红薯、土豆煮了一大锅,让大家来品尝。
红薯的味道不错,又香又甜,土豆粉嘟嘟的,吃起来饱肚子,大家的疑惑少了不少,不过这新庄稼到底该怎么侍弄,大家都不知道,想问却又有些不敢。
本来大将军亲自下地干活已经让百姓们诚惶诚恐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位“吏部尚书”大人竟把袖子、裤腿一挽,领着几个人就到村外地里,给大家教起来如何种这些新庄稼。
路振飞的身体力行让双塔镇的百姓们解除了疑惑,又恰逢地里庄稼被毁,重新下种已经过了时节,新作物在双塔镇终于顺利推广了下去。
路振飞和一军都不能在双塔镇呆得太久,一军还要继续向开封和郑州进军,路振飞解决了双塔镇的问题,还要到其他地方继续忙活。
不过南京政府的大官和军队在双塔镇所做的一切全都被双塔镇的百姓们记在了心里,也以飞快的速度在中原大地上传播着,《中华日报》的记者详细记录了这一切,不久之后,一篇题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的文章刊登了出来,双塔镇这个中原小镇始为天下人所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