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东唐再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安,崇义坊,陇西郡公李府。
这座占地不算太大的宅院,是李曜迎奉天子回銮之后,李晔下诏赐予的。此宅原是德宗朝名将、张掖郡王段秀实的宅邸。
事实上崇义坊历来不受大唐高官们重视,其临近的宣阳、长兴等坊才是大唐三百年来十余朝高官的热门选宅里坊。
李曜得赐段秀实旧宅时,也有王、裴两家朝臣私言此宅“不利于主”。比如段秀实生前虽四镇北庭,得封张掖郡王,总揽西北军政,但泾原兵变爆发,朱泚僭位称帝后,段秀实因在朝堂上以笏板痛击朱泚,旋被杀害,虽然叛乱平息之后被德宗追赠太尉,毕竟是惨遭横死,按照唐人的观点,兆头实在不佳。
除了王裴两家,又有各方“高人”极言此地“妨主”、“灭气”、“夺生机”等等,说得此处仿佛只能做阴宅墓地,怎么也住不得活人似的。
但李曜却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这栋宅邸,直接入住,丝毫不以物议为意,但凡有人问起,他便微笑回答:“若能为大唐绵延国祚,此身虽死何惜!”唐人自然不知李曜作为后来人,甚至还曾为了仕途顺利而入过某党,是以对风水一道素无讲究,只道他忠君爱国到了不惜一死的程度,遂更为士民所敬。再加上李曜大军自入长安,毫无扰民之举,更是让人一提起河中李蒲帅便肃然起敬。
这种招揽民心之举,对于李曜来说,在后世看得多了,如今只是顺手为之,便有奇效。他的精力其实只花在两个方面:一是趁自己人在长安,拉拢一批朝臣;二是调拨粮草物资、整军备战。
朝臣方面,李曜本以为比较难办,谁料反而简单,有王、裴两家作为表率,相当于山东士族和关中士族均有支持。太原王氏不必说,裴氏郡望虽然位于河中,但却算是关中四姓(无风注:关中四姓为韦、裴、柳、薛)之一,影响力自然不在话下。五姓七望与关中四姓既然都有表率,其余朝臣又畏惧李曜军威,再加上最近一个小道消息在长安朝臣内肆意传播,说李曜本是代北李家之子,而代北李家则是出自关中,乃是正经陇西李氏之后,由是越得众臣认可。到最后,与崔胤关系不佳的许多朝臣,皆常出入陇西郡公府。其中工部尚书陆扆、中书舍人苏检、户部侍郎王溥、礼部侍郎独孤损、兵部侍郎卢光启等数人,最为李曜所重。
如此一来,王抟、裴贽、裴枢、陆扆、苏检、王溥、独孤损、卢光启等人遂为河中喉舌。清河崔氏出身的崔胤因与朱温交好,再次被贬,但不知为何,李曜竟未将之贬出长安,只贬为万年县令。而博陵崔氏出身的中书侍郎崔远,近来也疏远清河崔氏一派,渐渐靠拢李曜所重用的王、裴两家。
备战方面,李曜在出兵前便已经做好大打一仗的准备,因此在长安逗留期间,只需要按计划推行便可,从蒲州运来的粮秣、军械源源不断,南衙屯兵之所一时物满为患。之所以是南衙屯兵之处,是因为南衙早已没兵,其原先驻扎十六卫禁军的场所长期空置,李曜蒲军进城之后,便一直屯驻其间。
待到了乾宁四年十月初三,检校中书令、河中节度使李存曜终于上疏,请命讨伐李茂贞。
当日朝会,李晔便下诏命,拜河中节度使李存曜为关中四面行营都统,总揽对李茂贞作战事宜。也就是说,除凤翔镇本军外,泾源彰义军、陇州保胜军、秦州天雄军、邠宁静难军、鄜坊保大军、延州保塞军、洋州武定军、利州昭武军、凤州感义军等,同时成了李曜河中军的敌人。
这其中只有泾源镇让李曜略微意外,因为泾源镇经济情况不佳,一直比较依靠唐廷中央财力支持,此前李曜与麾下商议之时,还曾说打泾原没有足够的理由。然而这次李晔却要求打泾原,李曜问了王抟等人才知道,近来由于韩建控制朝政,唐廷中央财政已经越发捉襟见肘,泾原镇早已暗中听命李茂贞,靠从李茂贞手里获得一些支援来维持,因此已算是李茂贞附镇。
不过敌人虽然看起来很多、很强,但李曜并不十分担心,从历史上朱温领十万大军西征关中之时一举将李茂贞击败来看,李茂贞麾下军队的战斗力未必多高。或许相对于当初王行瑜邠宁军的战斗力而言,李茂贞要略占优势,兵力也更充足,但历史证明凤翔军不如朱温的汴军,而他曾经数次与朱温交手,均取得了胜利。
按照李曜的估计,自己麾下的河中军,从平均战斗力来说,肯定是超过李茂贞军的,唯一值得商榷的是新编的华州军,也就是现在的定远、靖远四军,这四军的战斗力很值得怀疑,战斗精神更不须提,能够不溃退甚至不倒戈相向,便是大幸。也就是说这次与李茂贞作战,他可以依靠的部队,仍只是河中本军。
那么说,开山左军、开山右军、摧城左军、破阵左军外加近卫军,合计三万余战兵,就是这次与李茂贞进行“乾州会战”的全部本钱。
根据这一个月来探马、细作的多方侦查,李茂贞在乾州集结了至少八万战兵,加上他的牙军,实际兵力只多不少。河中军面临一场以一比三的进攻战,纵然李曜手中有火药这个秘密武器,也觉得有些棘手。
这一战完全不同于此前破洛阳、克邠州。当初破洛阳,一是趁洛阳守军不备,二是那次作战只是突袭进城,旋即便走,不必担心被汴军反扑甚或大军围剿。而克邠州,他背后还有强大的沙陀大军为依靠,王行瑜才是孤军作战,因此也没有后顾之忧。
这一次却不同,这次是在李茂贞的地盘与他进行战略决战,李茂贞必然倾其全力固守,兵法有云:十倍围之,五倍攻之。现在自己的兵力只有敌人的三分之一,反而要主动攻坚,就算动用火药,炸开乾州城,打起巷战来自己也未必占优。
李曜独自站在院中,望着一园秋菊,面色沉肃,也不知思考了多久,考虑了多少种可能,最后才断然下了决心:“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古人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这次却要反其道而行之了。”
次日一早,关中四面行营都统李存曜登台拜将,奉圣命出长安,西征凤翔,讨伐李茂贞。
这一次,李曜一改往日领兵的风格,不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反而来了个四面出击:定远左军、右军北上,经过耀州,朝坊州、鄜州、丹州、延州方向杀去;靖远左军、右军也经耀州,却向西北的邠州、宁州、庆州、泾州、原州方向杀去;中军主力方面,李曜自领开山左军、开山右军、摧城左军、破阵左军以及其节帅牙兵近卫军直接西进,目标直指李茂贞大军云集的乾州城!
由于李曜出兵的命令是在长安便即下达,南衙北司都了如指掌,因此李茂贞通过宦官的关系,也很快“摸清”了李曜的动向和意图。
随即,身在乾州亲自主持战事的李茂贞紧急召集幕僚、众将,商议应对之策。
乾州州府之中,贼眉鼠眼、长得实在有些对不住观众的李茂贞高坐主席,环视众人一眼,不满道:“我凤翔十万大军聚集乾州,李存曜竟敢分兵掠我邠宁、鄜坊诸镇,当真是胆大包天!你们一个个平日里不都自诩当世名将的么?现在倒是说句话啊!”
李茂贞养子李继徽此时为邠宁节度使不久[见附文],此番乃受李茂贞之命领兵聚集乾州,欲与李曜一战,而此时因邠宁遭李曜遣军击之,心中急切,忙道:“邠宁、鄜坊,关中大镇,大王得之未久,一旦李存曜大军杀至,恐将速叛,儿请领兵救之!”
同为李茂贞假子的耀州刺史李彦韬[见附文]因耀州被李曜所占,心中怨恨,此时也道:“李存曜兵分三路,以华州降军分取邠宁、鄜坊,又自领主力虎视乾州,正是欲使大王不敢分兵救之。如此邠宁、鄜坊即下,则李存曜转头即可围堵乾州,我大军闻之,如当年项王四面楚歌之境,如之奈何?”
李茂贞眉头深皱,问:“你也以为孤当分兵去救邠宁、鄜坊?”
李彦韬道:“倘若不救邠宁、鄜坊二镇,某料泾原必闻风而降,则关注北部尽归李存曜之手,若届时他再合围乾州,我白失数镇,反遭逆境,何其不智?”
李继徽这时插话道:“某那邠宁不说,就说鄜坊方面,只消李存曜蒲军一至,某恐他能不战而下。”他叹道:“鄜坊本是党项所有,党项拓跋家自占鄜坊,名义上以大王为尊,实在前次李克用来关中时,鄜坊便立刻改旗易帜,随沙陀围攻邠宁。若非其后李克用退走,大王趁势占据邠宁,李思孝焉能自请致仕,举其弟李思敬为鄜坊节帅,再投大王[见附文]?今次大王费尽心思,才再得鄜坊,然则鄜坊党项,墙头草而已,若有蒲州大军兵临城下,焉能不叛?”
保塞节度使胡敬璋[见附文]也道:“鄜坊若失,我延州便成孤城,必不可保。”
秦州的天雄军节度使李继崇[见附文]闻言也立刻道:“诚如其理,邠宁失则泾原必叛,泾原叛则秦州亦成孤城,某又离镇来援乾州,则秦州势必亦不可保了。”
关中诸镇都说邠宁、鄜坊必救,而李茂贞之兄山南西道节度使李茂庄、武定军节度使李继密、昭武军节度使李继忠[以上数人及各镇沿革,均请见附文]等人则言:“大军齐聚乾州,所为何事?破李存曜是也。李存曜何在?正往乾州而来!此时不与李存曜决战,而分兵去就邠宁、鄜坊,势必使我军由强变弱。李存曜虽然分兵,乃分华州降军,其主力却尽在麾下,全往乾州而来,我若分兵北上救援邠宁、鄜坊,倘若乾州不保,邠宁、鄜坊难道便能保住?”
曾短期出任同州匡国节度使、现留李茂贞身边的李继瑭[见附文]也道:“大王,李存曜挟河中大战余威,使韩建几乎不战而降,实则自入关中,并未打过硬仗。他本得了华州降军数万,势力大张,然则却张扬无忌,竟分兵去掠邠宁、鄜坊等镇,犯了兵家大忌。如今他来乾州,据我军探马打探以及长安密报,他所领不过三万战兵,大王何不先一举击破李存曜!只要李存曜所领蒲军主力战败,华州降军难道还不好招降?某以为诸位兄弟同袍都将李存曜看得太高了些。”
他见众人皆朝他看来,心中得意,故意拿捏姿态,假意沉吟片刻,才道:“某意此人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此番又迎官家回銮,进了长安,其在官家面前也必然风光无限……正因为如此,他必已飘飘然忘乎所以,这才分兵掠取邠宁、鄜坊,却忘了我大军齐聚乾州,只要击破他这中军主力,邠宁、鄜坊自安!请大王断然处置,犒赏全军,一举击破当面蒲军,威震天下!”
李茂贞闻言大喜,道:“此言极善!”刚欲定计,却有军士来报,言蜀地战事日紧,遂州刺史侯绍帅众二万,合州刺史王仁威帅众数千,凤翔将李继溥率援兵二千,皆降于王建。王建攻梓州越急。不久,顾彦晖聚其宗族及假子共饮,遣王宗弼自归于建。酒酣,命其假子顾瑶杀自己及同饮者,然后自杀。王建于是攻入梓州,城中兵尚有七万人(包括辅兵),王建大喜,命王宗绾分兵徇昌、普等州,以王宗涤为东川留后。
李茂贞大惊之后则是大怒,愤然道:“贼王八欺人太甚!待某击破李存曜,必将亲讨蜀地,不死不休!”
众将见李茂贞震怒,知道事已难改,只得纷纷领命,各自下去准备迎战蒲帅李存曜。
------------------------------
附文:李茂贞势力范围及其在本书中因李曜“蝴蝶效应”而出现的某些变动。
晚唐自广明以来,唐廷日衰,政令不行,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各地藩镇林立,称霸一方。此时,盘踞在关内道西部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也开始以凤翔镇为中心向四周扩张,走上了割据道路。唐亡后,李茂贞开岐王府,建立偏霸政权,在中国北方俨然与梁、晋两大势力集团成三足鼎立之势。李茂贞的割据政权虽然没有被史家列入“十国”之列,但它的实力确比南方某些政权还强,是晚唐五代时期重要的一股地缘政治势力。后世学界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李茂贞割据的研究都不如何重视。偏于一隅的李茂贞何以与咄咄逼人的梁、晋争霸,其势力范围及影响到底有多大?
关于李茂贞割据的地域范围,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卷二十上云:“(乾宁元年)时茂贞有山南梁、洋、兴、凤、岐、陇、秦、泾、原等十五余郡,甲兵雄盛,凌弱王室,颇有问鼎之志。”《新五代史》卷四十《李茂贞传》则记载:“初,茂贞破杨守亮取兴元,而邠、宁、鄜、坊皆附之,有地二十州。”《册府元龟》卷一七八云:“(李)茂贞自天复初反正之后,朝廷多故,尽并河西四镇及秦陇四州、山南八府,父子兄弟方牧十余人。”上述史料反映的俱是唐末李茂贞鼎盛时占据的地域广度,但不甚准确。其实在不同时期,随着时局的变化和李茂贞自身实力的盛衰,其占据地域也不同。因此必须用一种动态的标准和眼光对李茂贞割据地域的范围进行考察。如果以贞观十道为地域标准对李茂贞割据的地域范围进行考究,其割据期间的实际统治疆域大约是如下情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李茂贞占据了关内道大部分地区。
光启三年七月,李茂贞以平定李昌符之功晋升同平章事,凤翔节度使。是为李茂贞发迹之始。关内道西部的凤翔镇是李茂贞的发迹之地,也是李茂贞割据势力盘踞的老巢所在。李茂贞以此为根据地,凭借位近京畿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得以干政,势力不断壮大,很快就超出了关内道西部,屡屡将其触角伸到关内道的北部和东部。但关内一道地位特别,得关内道者得天下,即可“挟天子令诸侯”。因此关内道各股势力纵横交错,李茂贞虽然发展很快,参与了干政势力的角逐,成为北方多极争霸中的一极,最后竟与梁、晋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正当李茂贞势力急剧发展壮大之时,由于关外晋系李克用和汴系朱全忠两大劲敌的干涉,因此他对关内道东部染指的时间并不长,其实际控制区域和势力范围主要仍在关内道西部和北部一带。
一,凤翔镇。凤翔镇,唐上元元年(760年)置,治凤翔,辖凤翔府、陇州二州,大中四年又兼领秦州。凤翔节度使初有秦陇节度使、兴凤陇节度使、保义节度使等称谓,唐上元二年,凤翔节度使始兼领陇右节度使之职,称凤翔陇右节度等使或凤翔河陇节度使,始成定制,是二元一体的方镇统治体制。乾宁元年,李茂贞占据奉天,设立乾州。之后,李茂贞在凤翔管内又增设良、晏、匡三州。天复元年,李茂贞在陇州置保胜军节度,后梁贞明二年罢归凤翔镇。
僖宗光启三年(886年)七月,李茂贞出任凤翔节度使。自此,李茂贞一直实任凤翔节度使至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四月,统治时间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后唐立国后,李茂贞名义上归国,接受中央的册封,但仍然保持自立状态。李茂贞死后,由其嫡长子李从曮袭任凤翔节度使。在任期间,李从曮虽然依然保持自治,但其多次入朝进贡,又竭力供军伐蜀,奉国甚恭。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二月,李从曮调任宣武节度使,正式标志着李茂贞父子割据凤翔近半个世纪的终结。虽然李从曮在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又出任凤翔节度使,直至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十月终于位,但其性质却己不同,其自立色彩逐渐褪尽,逐渐由一个割据者演变成为中央属下的地方藩臣了。
二,陇州保胜军。陇州,本属凤翔镇,唐中期以后因长期处于唐蕃对峙前沿,故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陇州依陇山天险,又控有安戎关、临汧城等多个雄关关隘,军事地理地位十分重要。其独立为镇并非始自李茂贞统治时代,早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就曾分陇州置奉义军,韦皋任节度使,但不久又并入凤翔镇。大中五年(851年),凤翔罢领陇州,朝廷别以陇州置防御使。天复元年,在李茂贞的控制下,又升陇州防御使为保胜节度,仅辖一州之地。天复二年七月,朱全忠命汴将孔勍攻取陇州。天复三年初,朱全忠撤军,李茂贞很快又重新占据陇州,以其假子李继岌出任节度使。后梁贞明二年十月,蜀主王建伐岐,夺取宝鸡,进击陇州。李继岌畏李茂贞猜忌,遂率众弃城降蜀。李茂贞遂废保胜军,将陇州改隶凤翔。之后,陇州在李氏父子的统治下直至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四月,直至李从曮移镇。
三,泾原彰义军。泾原镇,大历三年(768年)始置,治泾州,辖泾(今甘肃泾川)、原(今宁夏固原)二州。唐贞元六年(790年)之后,朝廷例以泾原节度使兼领安西、北庭行营节度使之职。大顺二年十二月,昭宗赐泾原军号为彰义军,并增领渭(今甘肃平凉)、武(今甘肃武都东南)二州,势力有所扩大。
关于李茂贞兼并泾原的时间,史书记载不明。据《旧五代史》李茂贞本传记载:李茂贞吞并山南西道之后“既而逐泾原节度使张球、洋州节度使杨守忠、风州刺史浦[无风注:这里可能是史书抄录过程中出现错误,应该是“满”]存,皆夺据其地,奏诸子弟为牧伯,朝廷不能制。”李茂贞在景福元年七月既攻克凤州感义军、洋州武定军,在此将“逐泾原节度使张球”并论,似乎李茂贞在景福元年七月前后就已经取得了泾原镇的控制权。其实不然,泾原镇自中和二年张钧任节度使以来,一直为张氏家族所据,张钧、张鐇、张琏、张珂两世四人相继担任节帅,直至光化二年为李茂贞兼并。那么这个“泾原节度使张球”是何许人呢?根据史载,泾原节度使应该并无“张球”其人,《旧五代史》中所记,应为“张珂”之误。如此,李茂贞兼并泾原镇的时间也就不可能是在景福元年七月前后,而是在光化二年。
史书明确记载,李茂贞在光化二年九月正式兼领彰义节度使。对此,《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云:“是年春正月,朱全忠表张珂为彰义节度使,张氏镇泾州凡三帅(当为四帅)矣,今命李茂贞兼领之”,也是认为直到光化二年李茂贞才真正拥有了对泾原的实际控制权。而《旧五代史》所载的景福元年七月前后“逐泾原节度使张球”之语很可能只是表明当时泾原张氏对李茂贞表示依附。《新五代史》卷四十《李茂贞传》就载:“茂贞破杨守亮,取兴元,而邠宁、鄜坊皆附之,有地二十州。”凤翔镇周围的邠宁、鄜坊等关中有实力的藩镇都依附于李茂贞,泾原镇实力尚不及这几镇,依附在列也不足为奇。不过其后随着李茂贞的盛衰也有反复,其中乾宁二年(895年)八月任彰义节度使张鐇和乾宁四年九月的张琏都奉诏对李茂贞进行过有名无实的征讨就是明证。
泾原为李茂贞所控后,一直是其辖下的重镇。这从此后的人事任命之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开始由李茂贞亲自兼领。开平三年十二月,背梁附岐的猛将刘知俊以长城岭大捷之功被李茂贞封为彰义军节度使,出镇泾州。贞明元年十一月刘知俊降蜀后,李茂贞又以其子李从曮继镇泾原。后唐同光二年,李茂贞死后,李从曮继任凤翔节度使,其弟李从昶代兄为泾州两使留后。同光三年五月,后唐庄宗正式任命凤翔衙内马步军都指挥使李从昶为泾州节度使,表示继续承认李氏的自立状况。直到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年),李从昶才奉诏移镇华州。至此,李氏父子统治泾原镇自唐光化二年正月(899年)至后唐天成四年整整三十年。
四,邠宁静难军。邠宁镇,乾元二年始置,治邠州,辖邠(今陕西彬县)、宁(今甘肃宁县)、庆(今甘肃庆阳)、泾、原等九州。其设置的目的主要是控制马莲河谷,在京师西北囤积重兵以抗吐蕃,兵力在京西北藩镇中称雄。光启元年赐邠宁军号为静难军,辖邠、宁、庆三州。李茂贞占有邠宁后,又升邠州定平镇为衍州(今甘肃正宁西南),共四州之地。
乾宁二年,李克用攻克邠州,王行瑜被杀,李克用表苏文建为静难节度使。乾宁三年九月,唐廷曾以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思谏为静难军节度使,但并未至任,表明在李克用退兵后不久,李茂贞就控制了邠宁,驱逐了苏文建。乾宁四年七月,李茂贞表其假子李继徽为节度使,正式兼并邠宁。此后,为凤翔“辅车之援”的邠宁一直是李茂贞辖下的重镇。虽然天复元年末曾被朱全忠汴军一度攻占,但因邠宁仍继续由李茂贞假子李继徽统辖,故汴军势力并未渗入该地区。天佑元年正月李继徽又重新归附李茂贞。后梁乾化四年十二月,李继徽为其子李彦鲁所毒而死,李彦鲁自为留后。次年也即贞明元年四月,李继徽假子李保衡又杀李彦鲁,自称静难留后,并以邠、宁二州降梁,后梁以霍彦威为静难节度使,出镇邠州。同年五月,李茂贞派彰义节度使刘知俊率军进围邠州,试图夺回邠州重地,但梁将霍彦威全力固守,岐军猛攻邠州半年不克。十一月,受到李茂贞猜忌的刘知俊遂解围,奔降于蜀。虽然在贞明二年十二月,静难军的庆州又重新叛梁附岐,为岐将李继陟所据,李茂贞仍然占有了除邠州之外的静难军,但后梁随之派贺環为西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将兵大破岐军,相继攻克宁、衍二州。到贞明三年秋,梁军又攻取了庆州。至此,李茂贞彻底失去了静难军一镇。自乾宁四年七月(897)正月至后梁贞明三年(917)四月,李茂贞控制邠宁约十八年。
五,鄜坊保大军。鄜坊,肃宗上元元年(760)置,辖鄜(今陕西富县)、坊(今陕西黄陵东南)、丹(今陕西宜川)、延(今陕西肤施北)四州。中和二年三月,僖宗赐鄜坊军号为保大军,下辖鄜、坊二州,后李茂贞又于鄜城县设立翟州(今陕西洛川东南),共三州之地。
《新五代史》卷四十《李... -->>
长安,崇义坊,陇西郡公李府。
这座占地不算太大的宅院,是李曜迎奉天子回銮之后,李晔下诏赐予的。此宅原是德宗朝名将、张掖郡王段秀实的宅邸。
事实上崇义坊历来不受大唐高官们重视,其临近的宣阳、长兴等坊才是大唐三百年来十余朝高官的热门选宅里坊。
李曜得赐段秀实旧宅时,也有王、裴两家朝臣私言此宅“不利于主”。比如段秀实生前虽四镇北庭,得封张掖郡王,总揽西北军政,但泾原兵变爆发,朱泚僭位称帝后,段秀实因在朝堂上以笏板痛击朱泚,旋被杀害,虽然叛乱平息之后被德宗追赠太尉,毕竟是惨遭横死,按照唐人的观点,兆头实在不佳。
除了王裴两家,又有各方“高人”极言此地“妨主”、“灭气”、“夺生机”等等,说得此处仿佛只能做阴宅墓地,怎么也住不得活人似的。
但李曜却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这栋宅邸,直接入住,丝毫不以物议为意,但凡有人问起,他便微笑回答:“若能为大唐绵延国祚,此身虽死何惜!”唐人自然不知李曜作为后来人,甚至还曾为了仕途顺利而入过某党,是以对风水一道素无讲究,只道他忠君爱国到了不惜一死的程度,遂更为士民所敬。再加上李曜大军自入长安,毫无扰民之举,更是让人一提起河中李蒲帅便肃然起敬。
这种招揽民心之举,对于李曜来说,在后世看得多了,如今只是顺手为之,便有奇效。他的精力其实只花在两个方面:一是趁自己人在长安,拉拢一批朝臣;二是调拨粮草物资、整军备战。
朝臣方面,李曜本以为比较难办,谁料反而简单,有王、裴两家作为表率,相当于山东士族和关中士族均有支持。太原王氏不必说,裴氏郡望虽然位于河中,但却算是关中四姓(无风注:关中四姓为韦、裴、柳、薛)之一,影响力自然不在话下。五姓七望与关中四姓既然都有表率,其余朝臣又畏惧李曜军威,再加上最近一个小道消息在长安朝臣内肆意传播,说李曜本是代北李家之子,而代北李家则是出自关中,乃是正经陇西李氏之后,由是越得众臣认可。到最后,与崔胤关系不佳的许多朝臣,皆常出入陇西郡公府。其中工部尚书陆扆、中书舍人苏检、户部侍郎王溥、礼部侍郎独孤损、兵部侍郎卢光启等数人,最为李曜所重。
如此一来,王抟、裴贽、裴枢、陆扆、苏检、王溥、独孤损、卢光启等人遂为河中喉舌。清河崔氏出身的崔胤因与朱温交好,再次被贬,但不知为何,李曜竟未将之贬出长安,只贬为万年县令。而博陵崔氏出身的中书侍郎崔远,近来也疏远清河崔氏一派,渐渐靠拢李曜所重用的王、裴两家。
备战方面,李曜在出兵前便已经做好大打一仗的准备,因此在长安逗留期间,只需要按计划推行便可,从蒲州运来的粮秣、军械源源不断,南衙屯兵之所一时物满为患。之所以是南衙屯兵之处,是因为南衙早已没兵,其原先驻扎十六卫禁军的场所长期空置,李曜蒲军进城之后,便一直屯驻其间。
待到了乾宁四年十月初三,检校中书令、河中节度使李存曜终于上疏,请命讨伐李茂贞。
当日朝会,李晔便下诏命,拜河中节度使李存曜为关中四面行营都统,总揽对李茂贞作战事宜。也就是说,除凤翔镇本军外,泾源彰义军、陇州保胜军、秦州天雄军、邠宁静难军、鄜坊保大军、延州保塞军、洋州武定军、利州昭武军、凤州感义军等,同时成了李曜河中军的敌人。
这其中只有泾源镇让李曜略微意外,因为泾源镇经济情况不佳,一直比较依靠唐廷中央财力支持,此前李曜与麾下商议之时,还曾说打泾原没有足够的理由。然而这次李晔却要求打泾原,李曜问了王抟等人才知道,近来由于韩建控制朝政,唐廷中央财政已经越发捉襟见肘,泾原镇早已暗中听命李茂贞,靠从李茂贞手里获得一些支援来维持,因此已算是李茂贞附镇。
不过敌人虽然看起来很多、很强,但李曜并不十分担心,从历史上朱温领十万大军西征关中之时一举将李茂贞击败来看,李茂贞麾下军队的战斗力未必多高。或许相对于当初王行瑜邠宁军的战斗力而言,李茂贞要略占优势,兵力也更充足,但历史证明凤翔军不如朱温的汴军,而他曾经数次与朱温交手,均取得了胜利。
按照李曜的估计,自己麾下的河中军,从平均战斗力来说,肯定是超过李茂贞军的,唯一值得商榷的是新编的华州军,也就是现在的定远、靖远四军,这四军的战斗力很值得怀疑,战斗精神更不须提,能够不溃退甚至不倒戈相向,便是大幸。也就是说这次与李茂贞作战,他可以依靠的部队,仍只是河中本军。
那么说,开山左军、开山右军、摧城左军、破阵左军外加近卫军,合计三万余战兵,就是这次与李茂贞进行“乾州会战”的全部本钱。
根据这一个月来探马、细作的多方侦查,李茂贞在乾州集结了至少八万战兵,加上他的牙军,实际兵力只多不少。河中军面临一场以一比三的进攻战,纵然李曜手中有火药这个秘密武器,也觉得有些棘手。
这一战完全不同于此前破洛阳、克邠州。当初破洛阳,一是趁洛阳守军不备,二是那次作战只是突袭进城,旋即便走,不必担心被汴军反扑甚或大军围剿。而克邠州,他背后还有强大的沙陀大军为依靠,王行瑜才是孤军作战,因此也没有后顾之忧。
这一次却不同,这次是在李茂贞的地盘与他进行战略决战,李茂贞必然倾其全力固守,兵法有云:十倍围之,五倍攻之。现在自己的兵力只有敌人的三分之一,反而要主动攻坚,就算动用火药,炸开乾州城,打起巷战来自己也未必占优。
李曜独自站在院中,望着一园秋菊,面色沉肃,也不知思考了多久,考虑了多少种可能,最后才断然下了决心:“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古人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这次却要反其道而行之了。”
次日一早,关中四面行营都统李存曜登台拜将,奉圣命出长安,西征凤翔,讨伐李茂贞。
这一次,李曜一改往日领兵的风格,不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反而来了个四面出击:定远左军、右军北上,经过耀州,朝坊州、鄜州、丹州、延州方向杀去;靖远左军、右军也经耀州,却向西北的邠州、宁州、庆州、泾州、原州方向杀去;中军主力方面,李曜自领开山左军、开山右军、摧城左军、破阵左军以及其节帅牙兵近卫军直接西进,目标直指李茂贞大军云集的乾州城!
由于李曜出兵的命令是在长安便即下达,南衙北司都了如指掌,因此李茂贞通过宦官的关系,也很快“摸清”了李曜的动向和意图。
随即,身在乾州亲自主持战事的李茂贞紧急召集幕僚、众将,商议应对之策。
乾州州府之中,贼眉鼠眼、长得实在有些对不住观众的李茂贞高坐主席,环视众人一眼,不满道:“我凤翔十万大军聚集乾州,李存曜竟敢分兵掠我邠宁、鄜坊诸镇,当真是胆大包天!你们一个个平日里不都自诩当世名将的么?现在倒是说句话啊!”
李茂贞养子李继徽此时为邠宁节度使不久[见附文],此番乃受李茂贞之命领兵聚集乾州,欲与李曜一战,而此时因邠宁遭李曜遣军击之,心中急切,忙道:“邠宁、鄜坊,关中大镇,大王得之未久,一旦李存曜大军杀至,恐将速叛,儿请领兵救之!”
同为李茂贞假子的耀州刺史李彦韬[见附文]因耀州被李曜所占,心中怨恨,此时也道:“李存曜兵分三路,以华州降军分取邠宁、鄜坊,又自领主力虎视乾州,正是欲使大王不敢分兵救之。如此邠宁、鄜坊即下,则李存曜转头即可围堵乾州,我大军闻之,如当年项王四面楚歌之境,如之奈何?”
李茂贞眉头深皱,问:“你也以为孤当分兵去救邠宁、鄜坊?”
李彦韬道:“倘若不救邠宁、鄜坊二镇,某料泾原必闻风而降,则关注北部尽归李存曜之手,若届时他再合围乾州,我白失数镇,反遭逆境,何其不智?”
李继徽这时插话道:“某那邠宁不说,就说鄜坊方面,只消李存曜蒲军一至,某恐他能不战而下。”他叹道:“鄜坊本是党项所有,党项拓跋家自占鄜坊,名义上以大王为尊,实在前次李克用来关中时,鄜坊便立刻改旗易帜,随沙陀围攻邠宁。若非其后李克用退走,大王趁势占据邠宁,李思孝焉能自请致仕,举其弟李思敬为鄜坊节帅,再投大王[见附文]?今次大王费尽心思,才再得鄜坊,然则鄜坊党项,墙头草而已,若有蒲州大军兵临城下,焉能不叛?”
保塞节度使胡敬璋[见附文]也道:“鄜坊若失,我延州便成孤城,必不可保。”
秦州的天雄军节度使李继崇[见附文]闻言也立刻道:“诚如其理,邠宁失则泾原必叛,泾原叛则秦州亦成孤城,某又离镇来援乾州,则秦州势必亦不可保了。”
关中诸镇都说邠宁、鄜坊必救,而李茂贞之兄山南西道节度使李茂庄、武定军节度使李继密、昭武军节度使李继忠[以上数人及各镇沿革,均请见附文]等人则言:“大军齐聚乾州,所为何事?破李存曜是也。李存曜何在?正往乾州而来!此时不与李存曜决战,而分兵去就邠宁、鄜坊,势必使我军由强变弱。李存曜虽然分兵,乃分华州降军,其主力却尽在麾下,全往乾州而来,我若分兵北上救援邠宁、鄜坊,倘若乾州不保,邠宁、鄜坊难道便能保住?”
曾短期出任同州匡国节度使、现留李茂贞身边的李继瑭[见附文]也道:“大王,李存曜挟河中大战余威,使韩建几乎不战而降,实则自入关中,并未打过硬仗。他本得了华州降军数万,势力大张,然则却张扬无忌,竟分兵去掠邠宁、鄜坊等镇,犯了兵家大忌。如今他来乾州,据我军探马打探以及长安密报,他所领不过三万战兵,大王何不先一举击破李存曜!只要李存曜所领蒲军主力战败,华州降军难道还不好招降?某以为诸位兄弟同袍都将李存曜看得太高了些。”
他见众人皆朝他看来,心中得意,故意拿捏姿态,假意沉吟片刻,才道:“某意此人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此番又迎官家回銮,进了长安,其在官家面前也必然风光无限……正因为如此,他必已飘飘然忘乎所以,这才分兵掠取邠宁、鄜坊,却忘了我大军齐聚乾州,只要击破他这中军主力,邠宁、鄜坊自安!请大王断然处置,犒赏全军,一举击破当面蒲军,威震天下!”
李茂贞闻言大喜,道:“此言极善!”刚欲定计,却有军士来报,言蜀地战事日紧,遂州刺史侯绍帅众二万,合州刺史王仁威帅众数千,凤翔将李继溥率援兵二千,皆降于王建。王建攻梓州越急。不久,顾彦晖聚其宗族及假子共饮,遣王宗弼自归于建。酒酣,命其假子顾瑶杀自己及同饮者,然后自杀。王建于是攻入梓州,城中兵尚有七万人(包括辅兵),王建大喜,命王宗绾分兵徇昌、普等州,以王宗涤为东川留后。
李茂贞大惊之后则是大怒,愤然道:“贼王八欺人太甚!待某击破李存曜,必将亲讨蜀地,不死不休!”
众将见李茂贞震怒,知道事已难改,只得纷纷领命,各自下去准备迎战蒲帅李存曜。
------------------------------
附文:李茂贞势力范围及其在本书中因李曜“蝴蝶效应”而出现的某些变动。
晚唐自广明以来,唐廷日衰,政令不行,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各地藩镇林立,称霸一方。此时,盘踞在关内道西部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也开始以凤翔镇为中心向四周扩张,走上了割据道路。唐亡后,李茂贞开岐王府,建立偏霸政权,在中国北方俨然与梁、晋两大势力集团成三足鼎立之势。李茂贞的割据政权虽然没有被史家列入“十国”之列,但它的实力确比南方某些政权还强,是晚唐五代时期重要的一股地缘政治势力。后世学界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李茂贞割据的研究都不如何重视。偏于一隅的李茂贞何以与咄咄逼人的梁、晋争霸,其势力范围及影响到底有多大?
关于李茂贞割据的地域范围,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卷二十上云:“(乾宁元年)时茂贞有山南梁、洋、兴、凤、岐、陇、秦、泾、原等十五余郡,甲兵雄盛,凌弱王室,颇有问鼎之志。”《新五代史》卷四十《李茂贞传》则记载:“初,茂贞破杨守亮取兴元,而邠、宁、鄜、坊皆附之,有地二十州。”《册府元龟》卷一七八云:“(李)茂贞自天复初反正之后,朝廷多故,尽并河西四镇及秦陇四州、山南八府,父子兄弟方牧十余人。”上述史料反映的俱是唐末李茂贞鼎盛时占据的地域广度,但不甚准确。其实在不同时期,随着时局的变化和李茂贞自身实力的盛衰,其占据地域也不同。因此必须用一种动态的标准和眼光对李茂贞割据地域的范围进行考察。如果以贞观十道为地域标准对李茂贞割据的地域范围进行考究,其割据期间的实际统治疆域大约是如下情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李茂贞占据了关内道大部分地区。
光启三年七月,李茂贞以平定李昌符之功晋升同平章事,凤翔节度使。是为李茂贞发迹之始。关内道西部的凤翔镇是李茂贞的发迹之地,也是李茂贞割据势力盘踞的老巢所在。李茂贞以此为根据地,凭借位近京畿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得以干政,势力不断壮大,很快就超出了关内道西部,屡屡将其触角伸到关内道的北部和东部。但关内一道地位特别,得关内道者得天下,即可“挟天子令诸侯”。因此关内道各股势力纵横交错,李茂贞虽然发展很快,参与了干政势力的角逐,成为北方多极争霸中的一极,最后竟与梁、晋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正当李茂贞势力急剧发展壮大之时,由于关外晋系李克用和汴系朱全忠两大劲敌的干涉,因此他对关内道东部染指的时间并不长,其实际控制区域和势力范围主要仍在关内道西部和北部一带。
一,凤翔镇。凤翔镇,唐上元元年(760年)置,治凤翔,辖凤翔府、陇州二州,大中四年又兼领秦州。凤翔节度使初有秦陇节度使、兴凤陇节度使、保义节度使等称谓,唐上元二年,凤翔节度使始兼领陇右节度使之职,称凤翔陇右节度等使或凤翔河陇节度使,始成定制,是二元一体的方镇统治体制。乾宁元年,李茂贞占据奉天,设立乾州。之后,李茂贞在凤翔管内又增设良、晏、匡三州。天复元年,李茂贞在陇州置保胜军节度,后梁贞明二年罢归凤翔镇。
僖宗光启三年(886年)七月,李茂贞出任凤翔节度使。自此,李茂贞一直实任凤翔节度使至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四月,统治时间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后唐立国后,李茂贞名义上归国,接受中央的册封,但仍然保持自立状态。李茂贞死后,由其嫡长子李从曮袭任凤翔节度使。在任期间,李从曮虽然依然保持自治,但其多次入朝进贡,又竭力供军伐蜀,奉国甚恭。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二月,李从曮调任宣武节度使,正式标志着李茂贞父子割据凤翔近半个世纪的终结。虽然李从曮在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又出任凤翔节度使,直至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十月终于位,但其性质却己不同,其自立色彩逐渐褪尽,逐渐由一个割据者演变成为中央属下的地方藩臣了。
二,陇州保胜军。陇州,本属凤翔镇,唐中期以后因长期处于唐蕃对峙前沿,故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陇州依陇山天险,又控有安戎关、临汧城等多个雄关关隘,军事地理地位十分重要。其独立为镇并非始自李茂贞统治时代,早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就曾分陇州置奉义军,韦皋任节度使,但不久又并入凤翔镇。大中五年(851年),凤翔罢领陇州,朝廷别以陇州置防御使。天复元年,在李茂贞的控制下,又升陇州防御使为保胜节度,仅辖一州之地。天复二年七月,朱全忠命汴将孔勍攻取陇州。天复三年初,朱全忠撤军,李茂贞很快又重新占据陇州,以其假子李继岌出任节度使。后梁贞明二年十月,蜀主王建伐岐,夺取宝鸡,进击陇州。李继岌畏李茂贞猜忌,遂率众弃城降蜀。李茂贞遂废保胜军,将陇州改隶凤翔。之后,陇州在李氏父子的统治下直至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四月,直至李从曮移镇。
三,泾原彰义军。泾原镇,大历三年(768年)始置,治泾州,辖泾(今甘肃泾川)、原(今宁夏固原)二州。唐贞元六年(790年)之后,朝廷例以泾原节度使兼领安西、北庭行营节度使之职。大顺二年十二月,昭宗赐泾原军号为彰义军,并增领渭(今甘肃平凉)、武(今甘肃武都东南)二州,势力有所扩大。
关于李茂贞兼并泾原的时间,史书记载不明。据《旧五代史》李茂贞本传记载:李茂贞吞并山南西道之后“既而逐泾原节度使张球、洋州节度使杨守忠、风州刺史浦[无风注:这里可能是史书抄录过程中出现错误,应该是“满”]存,皆夺据其地,奏诸子弟为牧伯,朝廷不能制。”李茂贞在景福元年七月既攻克凤州感义军、洋州武定军,在此将“逐泾原节度使张球”并论,似乎李茂贞在景福元年七月前后就已经取得了泾原镇的控制权。其实不然,泾原镇自中和二年张钧任节度使以来,一直为张氏家族所据,张钧、张鐇、张琏、张珂两世四人相继担任节帅,直至光化二年为李茂贞兼并。那么这个“泾原节度使张球”是何许人呢?根据史载,泾原节度使应该并无“张球”其人,《旧五代史》中所记,应为“张珂”之误。如此,李茂贞兼并泾原镇的时间也就不可能是在景福元年七月前后,而是在光化二年。
史书明确记载,李茂贞在光化二年九月正式兼领彰义节度使。对此,《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云:“是年春正月,朱全忠表张珂为彰义节度使,张氏镇泾州凡三帅(当为四帅)矣,今命李茂贞兼领之”,也是认为直到光化二年李茂贞才真正拥有了对泾原的实际控制权。而《旧五代史》所载的景福元年七月前后“逐泾原节度使张球”之语很可能只是表明当时泾原张氏对李茂贞表示依附。《新五代史》卷四十《李茂贞传》就载:“茂贞破杨守亮,取兴元,而邠宁、鄜坊皆附之,有地二十州。”凤翔镇周围的邠宁、鄜坊等关中有实力的藩镇都依附于李茂贞,泾原镇实力尚不及这几镇,依附在列也不足为奇。不过其后随着李茂贞的盛衰也有反复,其中乾宁二年(895年)八月任彰义节度使张鐇和乾宁四年九月的张琏都奉诏对李茂贞进行过有名无实的征讨就是明证。
泾原为李茂贞所控后,一直是其辖下的重镇。这从此后的人事任命之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开始由李茂贞亲自兼领。开平三年十二月,背梁附岐的猛将刘知俊以长城岭大捷之功被李茂贞封为彰义军节度使,出镇泾州。贞明元年十一月刘知俊降蜀后,李茂贞又以其子李从曮继镇泾原。后唐同光二年,李茂贞死后,李从曮继任凤翔节度使,其弟李从昶代兄为泾州两使留后。同光三年五月,后唐庄宗正式任命凤翔衙内马步军都指挥使李从昶为泾州节度使,表示继续承认李氏的自立状况。直到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年),李从昶才奉诏移镇华州。至此,李氏父子统治泾原镇自唐光化二年正月(899年)至后唐天成四年整整三十年。
四,邠宁静难军。邠宁镇,乾元二年始置,治邠州,辖邠(今陕西彬县)、宁(今甘肃宁县)、庆(今甘肃庆阳)、泾、原等九州。其设置的目的主要是控制马莲河谷,在京师西北囤积重兵以抗吐蕃,兵力在京西北藩镇中称雄。光启元年赐邠宁军号为静难军,辖邠、宁、庆三州。李茂贞占有邠宁后,又升邠州定平镇为衍州(今甘肃正宁西南),共四州之地。
乾宁二年,李克用攻克邠州,王行瑜被杀,李克用表苏文建为静难节度使。乾宁三年九月,唐廷曾以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思谏为静难军节度使,但并未至任,表明在李克用退兵后不久,李茂贞就控制了邠宁,驱逐了苏文建。乾宁四年七月,李茂贞表其假子李继徽为节度使,正式兼并邠宁。此后,为凤翔“辅车之援”的邠宁一直是李茂贞辖下的重镇。虽然天复元年末曾被朱全忠汴军一度攻占,但因邠宁仍继续由李茂贞假子李继徽统辖,故汴军势力并未渗入该地区。天佑元年正月李继徽又重新归附李茂贞。后梁乾化四年十二月,李继徽为其子李彦鲁所毒而死,李彦鲁自为留后。次年也即贞明元年四月,李继徽假子李保衡又杀李彦鲁,自称静难留后,并以邠、宁二州降梁,后梁以霍彦威为静难节度使,出镇邠州。同年五月,李茂贞派彰义节度使刘知俊率军进围邠州,试图夺回邠州重地,但梁将霍彦威全力固守,岐军猛攻邠州半年不克。十一月,受到李茂贞猜忌的刘知俊遂解围,奔降于蜀。虽然在贞明二年十二月,静难军的庆州又重新叛梁附岐,为岐将李继陟所据,李茂贞仍然占有了除邠州之外的静难军,但后梁随之派贺環为西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将兵大破岐军,相继攻克宁、衍二州。到贞明三年秋,梁军又攻取了庆州。至此,李茂贞彻底失去了静难军一镇。自乾宁四年七月(897)正月至后梁贞明三年(917)四月,李茂贞控制邠宁约十八年。
五,鄜坊保大军。鄜坊,肃宗上元元年(760)置,辖鄜(今陕西富县)、坊(今陕西黄陵东南)、丹(今陕西宜川)、延(今陕西肤施北)四州。中和二年三月,僖宗赐鄜坊军号为保大军,下辖鄜、坊二州,后李茂贞又于鄜城县设立翟州(今陕西洛川东南),共三州之地。
《新五代史》卷四十《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