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东唐再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唤作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监便是。”
“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监?”李克用念了两遍,摇头道:“唤作‘监’,未免格局太小,不如唤作行台,嗯……不,唤作大行台!”他哈哈一笑,似乎很满意,又念了一遍:“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大行台……不错,不错,便是这般了。”
李曜对行台制度虽然了解不是很多,但他多少知道一些,这一制度起源较早,不必上溯太远,只说隋唐。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于并、洛、益三州各置河北道、河南道、西南道行台尚书省,隋文帝以其子杨广、杨俊、杨秀各为行台尚书令。后废洛州行台,又于襄州、寿春两地设置山南道、淮南道行台。这两处“行台”都因为讨伐南陈而设置,统一以后就被废除了。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后,“行台”全部被废除,而置并、扬、益、荆四大总管府,各统十余州至数十州。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各总管府也被废除。
唐初复置“大行台”。“陕东道大行台”置于洛阳,以秦王李世民为尚书令,地位在其余“行台”之上。其余“行台”如益州道、襄州道、东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均以宗室亲王或亲信大将任尚书左仆射,为“行台主”。武德九年(626年),诸道“行台”也都废除。
隋唐两代的“行台尚书省”则以“行台尚书令”为最高长官,若不置令,即以左仆射为首。置官大略同中台而人数较少。“行台”主要为处理军务而设,故以兵部居首,又兼综民事,故吏、户、礼、刑、工并置,却往往一人兼两职或三职。“行台”的统辖地区既广,位重权大,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就予以废除。
此时李克用忽然提出新衙门以行台命名,李曜心中不禁一动。
------------------------------
附:注1:天德军,初名大安军(一作天安军),隶属于唐关内道丰州,其两处治所皆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阴山山脉南麓,与前套地区的振武军为中晚唐时期(755年—907年)唐朝北方边疆的重要军事机构。安史之乱后,回鹘汗国一直未能对唐朝造成较大威胁,故而天德军与振武军的防御任务不重,驻军量也较西北地区的西套银川平原少,主要是回鹘对唐朝威胁远不如吐蕃严重。天德军置有都防御使之职,因驻军量是唐朝河套军镇中最少的一个军镇,实力也比河套东部平原的振武军弱,一直也未能像振武军一样升格为节度。最早的天德军节度使,始见于911年的后梁时期。唐朝前期,河套内外驻防城群体尽归朔方节度使统管,后期驻防城群体分别划归于灵盐、夏州、天德军和振武军四个方镇统辖,成为区域社会稳定的基石。
天德军最初治所在北城(内蒙古乌梁素海土城子),749年张齐丘于可敦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温根镇南狼山山区)置横寨军,同年,自中受降城迁安北都护府治所于此城,可敦城乃可贺敦城之误,为突厥语皇后城之意。753年安思顺与郭子仪奏弃横塞军,请于大同川以西筑一城置军为朔方根本,并拟以中受降、东受降城连振武军为左翼,以西受降城连天德军、定远军为右臂,作为东西一线的河套防御体系,755年筑毕置军,唐玄宗赐名大安军,为其军镇治所,即故天德军城。不久因安史之乱,郭子仪奉调征讨,只留老弱守此城,为燕将宋星星攻破,纵火焚毁,故将天德军都防御使迁驻西受降城,改名天德军,临时安置军马于永清栅(一作永济栅,今内蒙古乌梁素海南岸),北城遂废弃。
796年,唐朝将三受降城分隶于天德军和振武军,振武军初领中受降、东受降城,于813年再次分配时,将振武军所辖之中受降城转隶于天德军。812年东受降城为黄河河水所毁,振武军节度使李光进上表修城兼理河防,此时,西受降城亦为乌加河因黄河泛滥所毁,修复东受降城似未有它议,而西受降城则引起争端。813年,振武军节度使李进贤遗牙将杨遵宪率500骑兵趋东受降城备回鹘,至鸣沙发生兵变被杀,李进贤弃镇出逃,其家遭屠,振武军大乱,唐朝遗夏州、河东二镇出兵4千顺利平叛。830年李泳为振武军节度使,又在军镇内修整工事,加强防守。黄巢之乱时期,李克用在奉诏讨叛军沿途中掠粮,河东节度使郑从谠向振武军节度使契苾璋求援,李克用遂为契苾璋所败,882年契苾璋拟同天德军及大同军共讨李克用。李克用击败赫连铎之后,逐渐掌控振武、天德二军,此后振武、天德军镇为晋王李克用为首的河东方镇所控制。
唤作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监便是。”
“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监?”李克用念了两遍,摇头道:“唤作‘监’,未免格局太小,不如唤作行台,嗯……不,唤作大行台!”他哈哈一笑,似乎很满意,又念了一遍:“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大行台……不错,不错,便是这般了。”
李曜对行台制度虽然了解不是很多,但他多少知道一些,这一制度起源较早,不必上溯太远,只说隋唐。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于并、洛、益三州各置河北道、河南道、西南道行台尚书省,隋文帝以其子杨广、杨俊、杨秀各为行台尚书令。后废洛州行台,又于襄州、寿春两地设置山南道、淮南道行台。这两处“行台”都因为讨伐南陈而设置,统一以后就被废除了。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后,“行台”全部被废除,而置并、扬、益、荆四大总管府,各统十余州至数十州。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各总管府也被废除。
唐初复置“大行台”。“陕东道大行台”置于洛阳,以秦王李世民为尚书令,地位在其余“行台”之上。其余“行台”如益州道、襄州道、东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均以宗室亲王或亲信大将任尚书左仆射,为“行台主”。武德九年(626年),诸道“行台”也都废除。
隋唐两代的“行台尚书省”则以“行台尚书令”为最高长官,若不置令,即以左仆射为首。置官大略同中台而人数较少。“行台”主要为处理军务而设,故以兵部居首,又兼综民事,故吏、户、礼、刑、工并置,却往往一人兼两职或三职。“行台”的统辖地区既广,位重权大,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就予以废除。
此时李克用忽然提出新衙门以行台命名,李曜心中不禁一动。
------------------------------
附:注1:天德军,初名大安军(一作天安军),隶属于唐关内道丰州,其两处治所皆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阴山山脉南麓,与前套地区的振武军为中晚唐时期(755年—907年)唐朝北方边疆的重要军事机构。安史之乱后,回鹘汗国一直未能对唐朝造成较大威胁,故而天德军与振武军的防御任务不重,驻军量也较西北地区的西套银川平原少,主要是回鹘对唐朝威胁远不如吐蕃严重。天德军置有都防御使之职,因驻军量是唐朝河套军镇中最少的一个军镇,实力也比河套东部平原的振武军弱,一直也未能像振武军一样升格为节度。最早的天德军节度使,始见于911年的后梁时期。唐朝前期,河套内外驻防城群体尽归朔方节度使统管,后期驻防城群体分别划归于灵盐、夏州、天德军和振武军四个方镇统辖,成为区域社会稳定的基石。
天德军最初治所在北城(内蒙古乌梁素海土城子),749年张齐丘于可敦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温根镇南狼山山区)置横寨军,同年,自中受降城迁安北都护府治所于此城,可敦城乃可贺敦城之误,为突厥语皇后城之意。753年安思顺与郭子仪奏弃横塞军,请于大同川以西筑一城置军为朔方根本,并拟以中受降、东受降城连振武军为左翼,以西受降城连天德军、定远军为右臂,作为东西一线的河套防御体系,755年筑毕置军,唐玄宗赐名大安军,为其军镇治所,即故天德军城。不久因安史之乱,郭子仪奉调征讨,只留老弱守此城,为燕将宋星星攻破,纵火焚毁,故将天德军都防御使迁驻西受降城,改名天德军,临时安置军马于永清栅(一作永济栅,今内蒙古乌梁素海南岸),北城遂废弃。
796年,唐朝将三受降城分隶于天德军和振武军,振武军初领中受降、东受降城,于813年再次分配时,将振武军所辖之中受降城转隶于天德军。812年东受降城为黄河河水所毁,振武军节度使李光进上表修城兼理河防,此时,西受降城亦为乌加河因黄河泛滥所毁,修复东受降城似未有它议,而西受降城则引起争端。813年,振武军节度使李进贤遗牙将杨遵宪率500骑兵趋东受降城备回鹘,至鸣沙发生兵变被杀,李进贤弃镇出逃,其家遭屠,振武军大乱,唐朝遗夏州、河东二镇出兵4千顺利平叛。830年李泳为振武军节度使,又在军镇内修整工事,加强防守。黄巢之乱时期,李克用在奉诏讨叛军沿途中掠粮,河东节度使郑从谠向振武军节度使契苾璋求援,李克用遂为契苾璋所败,882年契苾璋拟同天德军及大同军共讨李克用。李克用击败赫连铎之后,逐渐掌控振武、天德二军,此后振武、天德军镇为晋王李克用为首的河东方镇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