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东唐再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曜如今冒充的是王氏子弟,对于自家这位先帝时期的宰相、朝中文臣领袖,无论如何也必须加以维护。只是这王铎老先生做官虽然不差,可那做事的能力——主要是在平叛中表现出的军事领导能力——委实有些让人挠头。
不过李曜毕竟是李曜,不敢说能把黑的说成白的,但起码也能说成灰的。他前后一思量,顿时便有了主意。当下便道:“听敬尚书之言(敬翔此时的最高官位是检校礼部尚书),似乎对昭范族公(指王铎,其字昭范)不甚了解……敬尚书也是名动汴梁之高贤,这看人品人,还需全面才是。”
敬翔见李曜年纪轻轻,居然一开口就带着教训自己的口气,不禁哂然,道:“如此倒要请教王郎君,对这位王昭范公,如何才算是看得全面,品得全面啊?”
李曜淡然一笑,道:“昭范族公祖籍太原,这不必说了,但想来敬尚书也该知晓,他这一枝,如今被称为画溪王氏。东阳画溪王氏若要追溯,当从王恕开始,他曾任扬州仓曹参军,于是定居在扬州。其子王播,官监察御史、诸道盐铁转运使、京兆尹、节度使、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司空,尚书左仆射等职位,封太原郡公;三子王起,官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太子少师、观察使、节度使、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封魏国公。次子王炎之子王铎,官驾部郎中、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判度支、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右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诸道行营都统,太子太保,检校司徒,封晋国公……这可是一门三相,天下称羡。我太原王氏为其祖籍郡望,与有荣焉。”
敬翔撇撇嘴:“王氏子弟,入仕何其易也。”
李曜哈哈一笑,摇头道:“敬尚书贡举路难,某亦有所耳闻,然则王氏子弟万千,为何便偏偏轮到他这一门?尚书此语,未免失了气度。也罢,此事涉及某家族亲,某今日便为尚书说道说道,以正视听。”
敬翔面无表情,张王妃却道:“且慢。”然后朝李曜笑笑,道:“王先生博学广文,所言必是奴等未知之事,不若且请高坐,细细道来可好?”
李曜还以为她是来打圆场,想不到却不是,不过还好,至少不是来以势压人,那自己倒也就不怕什么了,当下便略微寒暄两句,在客席就座。
待大家都各自坐好,李曜便道:“说昭范族公一人,如画楼阁而只现一角,不足道也。这三位相公,须得同时而论。”
于是,李曜便开始侃侃而谈起来。在他口中,用不同角度品评了王铎家的一门三相:
王播,字明扬,生于乾元二年,卒于唐大和四年,贞元十年考中进土,同年又应制举贤良方正科,成绩优异,补盩至(今陕西西周至)尉。在任期间,王播剖断狱讼,明察秋毫,深得御史中丞李汶的赏识,被推荐任监察御史。当时,官场黑暗,政治**,贿胳公行。王播身为监察御史,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曾冒着丢官的危险弹劾并罢免了犯有贿赂罪的云阳(今陕西境内)丞源咸季,擢升为侍御史。
贞元末年,王播因得罪骄横的京兆尹李实,被贬为三原(今陕西富平西南)县令。他在任职期间,县中豪强犯法,也以法绳之,不予宽宥,年终考课,政绩为“畿邑之最”。
顺宗即位,任命王播为驾部员外郎。他执法严明,严厉打击不逞之徒,政绩突出。擢任工部郎中、知御史杂事。后来,王播出任长安县令。当时,正值关中饥荒,诸镇禁止粮食出境。王播奏明朝廷,下诏令各地赈援畿辅,关中地区的老百姓赖以渡过饥荒。
元和五年,王播出任御史中丞。十月,任京兆尹。当时京畿重地屯有诸多禁军,军人出入属鞬佩剑,耀武扬威。盗贼混杂其中,剽劫作奸盛行,治安状况一片混乱。王播奏请皇帝严禁军人携带军械出入,诸王驸马权豪不得在京畿豢养鹰犬以及设置畋猎之具。自始奸盗弭息,深得皇帝赏识。
元和六年三月,轉刑部侍郎,兼任诸道盐铁转运使,负责运送朝廷征收的财赋收入,因其政绩突出,为同僚所称赞,并多次得到皇帝的表彰。
元和九年,唐宪宗下令讨伐淮西强藩吴元济,各路官军紧急出动,军需供应异常紧张。兼任盐铁转运使的王播推荐深通“泉货盈虚”的程异为副使,驰赴江淮督促财赋,朝廷对淮西用兵三、四年而“兵得无乏”。王播对淮西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元和十三年,王播受宰相皇甫缚的排挤,调离中央,去任偏远的剑南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节度使,他所兼任的盐铁转运使一职由程异继任。
长庆元年七月,奸相皇甫缚遭贬逐,王播调回京城任刑部尚书,复领盐铁转运等使。十月,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宰相)。长庆二年,王播调任淮南节度使,时值淮南遭受特大早灾,老百姓穷困潦倒,他一心只想着为朝廷办差,对百姓疾苦关心较少,但比较注意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兴建,使漕运从此畅通无阻。
宝历元年,王播回京任检校司空。太和元年六月,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太和二年,进封太原公、太清宮使。
大和四年正月,王播患喉肿暴卒,时年七十二岁。文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敬”。
王起,字举之,生于唐上元元年,卒于唐大中元年。贞元十四年中进土,任集贤校理,后应制策直言极谏科,授蓝田(今陕西蓝田)尉,后调入中央历任殿中侍御吏、起居郎、司勋员外郎,直史馆等职。
元和十四年,王起以比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正授中书舍人,曾多次上疏劝谏唐穆宗不能耽于郊游,要以国事为重。当年,朝廷考课政绩,他为第一。同年,朝廷开科取士,礼部侍郎钱徽公开受人请托,唐穆宗命王起与同僚白居易对所录取的士子重新复试,淘汰者大半。钱徽被免职。由王起代为礼部侍郎。
文宗即位以后,其兄王播升宰相,为避嫌疑,王起改任兵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大和二年,王起出任陕虢(治今河南三门峡)观察使,大和四年调任尚书左丞。这年,他的兄长王播去世,王起哀痛欲绝。
王起曾任户部尚书、判度支。他经过详细周密的调查了解,得知灵武、邠、宁一带荒地很多,就命当地驻军实行营田,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大和六年,王起调任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治今山西永济)。时值当地蝗灾泛滥,米价腾贵,不法奸商又乘机囤积居奇,百姓生活非常困苦。王起约法三章,禁止私人储粮超过30斛,余粮必须出籴,否则以对抗罪论处。有一个神筑军将士倚仗宦官权势,公然藐视法令,王起坚决予以制裁。于是,那些囤积粮食的人家纷纷抛售余粮,市场粮价马上稳定下来,人民才得以度过饥荒。大和七年,王起升任兵部尚书,次年,出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治今湖北襄樊)。王起上任后,派李业巡查各郡,主持修复各地倒塌的堤坝,又颁布《水法》,令当地人民遵守。不到一年,这里又恢复了昔日鱼米之乡的繁荣景象,水患灾害也得到有效的控制。
大和九年冬,李训、郑注等发动的旨在消灭宦官的“甘露之变”失败,宦官肆虐,滥杀无辜。王起被罢夺判度支之职,降任太子侍读。由于唐文宗耽湎于文学,嗜好古文,王起以知识渊博入翰林院,讲经论史,历任太常卿,礼仪使、太子少师等职。唐文宗去世,王起充任山陵卤簿使,宦官枢密使刘弘逸、薜季稜阴谋发兵废黜刚即位的唐武宗。王起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密奏唐武... -->>
李曜如今冒充的是王氏子弟,对于自家这位先帝时期的宰相、朝中文臣领袖,无论如何也必须加以维护。只是这王铎老先生做官虽然不差,可那做事的能力——主要是在平叛中表现出的军事领导能力——委实有些让人挠头。
不过李曜毕竟是李曜,不敢说能把黑的说成白的,但起码也能说成灰的。他前后一思量,顿时便有了主意。当下便道:“听敬尚书之言(敬翔此时的最高官位是检校礼部尚书),似乎对昭范族公(指王铎,其字昭范)不甚了解……敬尚书也是名动汴梁之高贤,这看人品人,还需全面才是。”
敬翔见李曜年纪轻轻,居然一开口就带着教训自己的口气,不禁哂然,道:“如此倒要请教王郎君,对这位王昭范公,如何才算是看得全面,品得全面啊?”
李曜淡然一笑,道:“昭范族公祖籍太原,这不必说了,但想来敬尚书也该知晓,他这一枝,如今被称为画溪王氏。东阳画溪王氏若要追溯,当从王恕开始,他曾任扬州仓曹参军,于是定居在扬州。其子王播,官监察御史、诸道盐铁转运使、京兆尹、节度使、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司空,尚书左仆射等职位,封太原郡公;三子王起,官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太子少师、观察使、节度使、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封魏国公。次子王炎之子王铎,官驾部郎中、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判度支、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右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诸道行营都统,太子太保,检校司徒,封晋国公……这可是一门三相,天下称羡。我太原王氏为其祖籍郡望,与有荣焉。”
敬翔撇撇嘴:“王氏子弟,入仕何其易也。”
李曜哈哈一笑,摇头道:“敬尚书贡举路难,某亦有所耳闻,然则王氏子弟万千,为何便偏偏轮到他这一门?尚书此语,未免失了气度。也罢,此事涉及某家族亲,某今日便为尚书说道说道,以正视听。”
敬翔面无表情,张王妃却道:“且慢。”然后朝李曜笑笑,道:“王先生博学广文,所言必是奴等未知之事,不若且请高坐,细细道来可好?”
李曜还以为她是来打圆场,想不到却不是,不过还好,至少不是来以势压人,那自己倒也就不怕什么了,当下便略微寒暄两句,在客席就座。
待大家都各自坐好,李曜便道:“说昭范族公一人,如画楼阁而只现一角,不足道也。这三位相公,须得同时而论。”
于是,李曜便开始侃侃而谈起来。在他口中,用不同角度品评了王铎家的一门三相:
王播,字明扬,生于乾元二年,卒于唐大和四年,贞元十年考中进土,同年又应制举贤良方正科,成绩优异,补盩至(今陕西西周至)尉。在任期间,王播剖断狱讼,明察秋毫,深得御史中丞李汶的赏识,被推荐任监察御史。当时,官场黑暗,政治**,贿胳公行。王播身为监察御史,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曾冒着丢官的危险弹劾并罢免了犯有贿赂罪的云阳(今陕西境内)丞源咸季,擢升为侍御史。
贞元末年,王播因得罪骄横的京兆尹李实,被贬为三原(今陕西富平西南)县令。他在任职期间,县中豪强犯法,也以法绳之,不予宽宥,年终考课,政绩为“畿邑之最”。
顺宗即位,任命王播为驾部员外郎。他执法严明,严厉打击不逞之徒,政绩突出。擢任工部郎中、知御史杂事。后来,王播出任长安县令。当时,正值关中饥荒,诸镇禁止粮食出境。王播奏明朝廷,下诏令各地赈援畿辅,关中地区的老百姓赖以渡过饥荒。
元和五年,王播出任御史中丞。十月,任京兆尹。当时京畿重地屯有诸多禁军,军人出入属鞬佩剑,耀武扬威。盗贼混杂其中,剽劫作奸盛行,治安状况一片混乱。王播奏请皇帝严禁军人携带军械出入,诸王驸马权豪不得在京畿豢养鹰犬以及设置畋猎之具。自始奸盗弭息,深得皇帝赏识。
元和六年三月,轉刑部侍郎,兼任诸道盐铁转运使,负责运送朝廷征收的财赋收入,因其政绩突出,为同僚所称赞,并多次得到皇帝的表彰。
元和九年,唐宪宗下令讨伐淮西强藩吴元济,各路官军紧急出动,军需供应异常紧张。兼任盐铁转运使的王播推荐深通“泉货盈虚”的程异为副使,驰赴江淮督促财赋,朝廷对淮西用兵三、四年而“兵得无乏”。王播对淮西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元和十三年,王播受宰相皇甫缚的排挤,调离中央,去任偏远的剑南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节度使,他所兼任的盐铁转运使一职由程异继任。
长庆元年七月,奸相皇甫缚遭贬逐,王播调回京城任刑部尚书,复领盐铁转运等使。十月,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宰相)。长庆二年,王播调任淮南节度使,时值淮南遭受特大早灾,老百姓穷困潦倒,他一心只想着为朝廷办差,对百姓疾苦关心较少,但比较注意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兴建,使漕运从此畅通无阻。
宝历元年,王播回京任检校司空。太和元年六月,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太和二年,进封太原公、太清宮使。
大和四年正月,王播患喉肿暴卒,时年七十二岁。文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敬”。
王起,字举之,生于唐上元元年,卒于唐大中元年。贞元十四年中进土,任集贤校理,后应制策直言极谏科,授蓝田(今陕西蓝田)尉,后调入中央历任殿中侍御吏、起居郎、司勋员外郎,直史馆等职。
元和十四年,王起以比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正授中书舍人,曾多次上疏劝谏唐穆宗不能耽于郊游,要以国事为重。当年,朝廷考课政绩,他为第一。同年,朝廷开科取士,礼部侍郎钱徽公开受人请托,唐穆宗命王起与同僚白居易对所录取的士子重新复试,淘汰者大半。钱徽被免职。由王起代为礼部侍郎。
文宗即位以后,其兄王播升宰相,为避嫌疑,王起改任兵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大和二年,王起出任陕虢(治今河南三门峡)观察使,大和四年调任尚书左丞。这年,他的兄长王播去世,王起哀痛欲绝。
王起曾任户部尚书、判度支。他经过详细周密的调查了解,得知灵武、邠、宁一带荒地很多,就命当地驻军实行营田,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大和六年,王起调任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治今山西永济)。时值当地蝗灾泛滥,米价腾贵,不法奸商又乘机囤积居奇,百姓生活非常困苦。王起约法三章,禁止私人储粮超过30斛,余粮必须出籴,否则以对抗罪论处。有一个神筑军将士倚仗宦官权势,公然藐视法令,王起坚决予以制裁。于是,那些囤积粮食的人家纷纷抛售余粮,市场粮价马上稳定下来,人民才得以度过饥荒。大和七年,王起升任兵部尚书,次年,出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治今湖北襄樊)。王起上任后,派李业巡查各郡,主持修复各地倒塌的堤坝,又颁布《水法》,令当地人民遵守。不到一年,这里又恢复了昔日鱼米之乡的繁荣景象,水患灾害也得到有效的控制。
大和九年冬,李训、郑注等发动的旨在消灭宦官的“甘露之变”失败,宦官肆虐,滥杀无辜。王起被罢夺判度支之职,降任太子侍读。由于唐文宗耽湎于文学,嗜好古文,王起以知识渊博入翰林院,讲经论史,历任太常卿,礼仪使、太子少师等职。唐文宗去世,王起充任山陵卤簿使,宦官枢密使刘弘逸、薜季稜阴谋发兵废黜刚即位的唐武宗。王起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密奏唐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