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明末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多尔衮,前去攻打江华岛,如此双管齐下的方式,可以彻底断绝李倧的幻想。
皇太极的动作非常快,他根本没有想过会出现什么变故,毕竟此次的战斗,一切的安排都是万无一失的,不会出现任何变故的。
朝鲜的使者,此次抵达大明京城的速度非常快。
十二月七日,朝鲜使者就抵达了京城,这个时候,皇太极率领的大军,尚未彻底包围朝鲜的王都汉城。
朝鲜使者抵达京城,在朝中引发了震动。
尽管郑家军打败过后金鞑子,可朝中的恐金症没有缓解,放眼大明的军队,除开郑家军敢于和后金鞑子面对面厮杀,其余的军队,没有这样的勇气,就算是驻守在山海关的大军,同样也只能够固守城池,避免和后金鞑子面对面的厮杀。
皇太极亲率大军进攻朝鲜,大明王朝是不是派兵救援,这成为朝中争成一团的问题。
以张凤翼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增援朝鲜存在很大的困难,他们从实际问题上面提出困难,包括后勤运输等等方面,实际上的意思隐藏在这些困难的背后,那就是明军打不赢后金鞑子,若是这个时候增援,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以钱士升为代表的一派,坚决要求增援朝鲜。
万历三大征依旧是朝廷引以为傲的成绩,尽管说这三次的战斗,让大明王朝损耗巨大,可谓是伤经动骨,但三次大型的战斗,为大明王朝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萨尔浒之战后,大明王朝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明显减弱了,这些年随着后金鞑子的崛起,大明内部的流寇肆掠,加上连年的灾荒,让大明王朝无法树立起来威信,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几乎完全消失了。
这一次后金鞑子侵袭朝鲜,朝廷正好派遣大军前去增援,重新在东南亚一带树立起来威信,也能够趁机打击后金鞑子。
应该说从大明的实际情况来看,是无法也不能够驰援朝鲜的,自保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去驰援朝鲜,再说征伐需要银子,朝鲜不可能拿出来这些银子。
钱士升等人应该知道实际情况,依旧提出要增援朝鲜,其提议得到了侯询、唐世济等人的赞同,这不得不说是滑稽的事情。
内阁首辅温体仁没有直接表态,这导致内阁的意见也不能够完全统一。
兵部尚书杨嗣昌倒是特别反对增援朝鲜,认为这样做不现实。
杨嗣昌倒是很现实,毕竟他是兵部尚书,而且刚刚上任,若是皇上决定驰援朝鲜,那么一切的事情就需要他来操心了,目前的情况之下,想要驰援朝鲜等于是自取其辱,打不赢不说,还有可能将祸水直接引入到关内来。
不过杨嗣昌也不是大傻瓜,他知道钱士升等人为什么坚持要驰援朝鲜,所以也不好公开驳斥钱士升等人。
朝鲜的使者每日里都是哭哭啼啼,恳求大明皇上派遣援军,明军曾经打败后金鞑子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这次战斗传到朝鲜去之后,皇上还专门与文武百官庆贺,认为朝鲜的选择是正确的,必须要仅仅依靠大明王朝,再说朝鲜王室认同的是大明王朝的正统,根本看不上后金鞑子,认为其是胡虏,皇太极称帝登基的时候,朝鲜的使者根本不下跪,就算是为此得罪皇太极和后金鞑子,也是不在乎的。
朝鲜使者没有其他的办法,唯有哭哭啼啼,才能够打动大明皇上和大明的文武大臣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争论之中,朝鲜方面的消息不断传来,皇太极率领的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朝鲜的王都汉城,将朝鲜仁祖李倧包围在汉南山城。
皇太极的骁勇,让张凤翼等人的理由更加的充分,这个时候就算是派遣大军去救援,也来不及了,不过钱士升等人的态度依旧是顽固的,他们认为派遣大军前去救援,关键在于打败后金鞑子,至于说朝鲜王室是不是能够坚持,与此次的救援没有太大的关系。
面对如此的争论,皇上没有马上表态。
十二月十五日,皇上终于表态了,将朝鲜使者求援的奏折,直接送给漕运总督郑勋睿,既没有表态说是派遣大军支援,也没有说不派遣大军支援。
皇上的这个举措,让张凤翼等人担心,让钱士升等人高兴。
朝鲜使者得知消息之后,马上启程前往淮安,前去拜见郑勋睿。(未完待续)
出多尔衮,前去攻打江华岛,如此双管齐下的方式,可以彻底断绝李倧的幻想。
皇太极的动作非常快,他根本没有想过会出现什么变故,毕竟此次的战斗,一切的安排都是万无一失的,不会出现任何变故的。
朝鲜的使者,此次抵达大明京城的速度非常快。
十二月七日,朝鲜使者就抵达了京城,这个时候,皇太极率领的大军,尚未彻底包围朝鲜的王都汉城。
朝鲜使者抵达京城,在朝中引发了震动。
尽管郑家军打败过后金鞑子,可朝中的恐金症没有缓解,放眼大明的军队,除开郑家军敢于和后金鞑子面对面厮杀,其余的军队,没有这样的勇气,就算是驻守在山海关的大军,同样也只能够固守城池,避免和后金鞑子面对面的厮杀。
皇太极亲率大军进攻朝鲜,大明王朝是不是派兵救援,这成为朝中争成一团的问题。
以张凤翼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增援朝鲜存在很大的困难,他们从实际问题上面提出困难,包括后勤运输等等方面,实际上的意思隐藏在这些困难的背后,那就是明军打不赢后金鞑子,若是这个时候增援,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以钱士升为代表的一派,坚决要求增援朝鲜。
万历三大征依旧是朝廷引以为傲的成绩,尽管说这三次的战斗,让大明王朝损耗巨大,可谓是伤经动骨,但三次大型的战斗,为大明王朝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萨尔浒之战后,大明王朝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明显减弱了,这些年随着后金鞑子的崛起,大明内部的流寇肆掠,加上连年的灾荒,让大明王朝无法树立起来威信,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几乎完全消失了。
这一次后金鞑子侵袭朝鲜,朝廷正好派遣大军前去增援,重新在东南亚一带树立起来威信,也能够趁机打击后金鞑子。
应该说从大明的实际情况来看,是无法也不能够驰援朝鲜的,自保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去驰援朝鲜,再说征伐需要银子,朝鲜不可能拿出来这些银子。
钱士升等人应该知道实际情况,依旧提出要增援朝鲜,其提议得到了侯询、唐世济等人的赞同,这不得不说是滑稽的事情。
内阁首辅温体仁没有直接表态,这导致内阁的意见也不能够完全统一。
兵部尚书杨嗣昌倒是特别反对增援朝鲜,认为这样做不现实。
杨嗣昌倒是很现实,毕竟他是兵部尚书,而且刚刚上任,若是皇上决定驰援朝鲜,那么一切的事情就需要他来操心了,目前的情况之下,想要驰援朝鲜等于是自取其辱,打不赢不说,还有可能将祸水直接引入到关内来。
不过杨嗣昌也不是大傻瓜,他知道钱士升等人为什么坚持要驰援朝鲜,所以也不好公开驳斥钱士升等人。
朝鲜的使者每日里都是哭哭啼啼,恳求大明皇上派遣援军,明军曾经打败后金鞑子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这次战斗传到朝鲜去之后,皇上还专门与文武百官庆贺,认为朝鲜的选择是正确的,必须要仅仅依靠大明王朝,再说朝鲜王室认同的是大明王朝的正统,根本看不上后金鞑子,认为其是胡虏,皇太极称帝登基的时候,朝鲜的使者根本不下跪,就算是为此得罪皇太极和后金鞑子,也是不在乎的。
朝鲜使者没有其他的办法,唯有哭哭啼啼,才能够打动大明皇上和大明的文武大臣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争论之中,朝鲜方面的消息不断传来,皇太极率领的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朝鲜的王都汉城,将朝鲜仁祖李倧包围在汉南山城。
皇太极的骁勇,让张凤翼等人的理由更加的充分,这个时候就算是派遣大军去救援,也来不及了,不过钱士升等人的态度依旧是顽固的,他们认为派遣大军前去救援,关键在于打败后金鞑子,至于说朝鲜王室是不是能够坚持,与此次的救援没有太大的关系。
面对如此的争论,皇上没有马上表态。
十二月十五日,皇上终于表态了,将朝鲜使者求援的奏折,直接送给漕运总督郑勋睿,既没有表态说是派遣大军支援,也没有说不派遣大军支援。
皇上的这个举措,让张凤翼等人担心,让钱士升等人高兴。
朝鲜使者得知消息之后,马上启程前往淮安,前去拜见郑勋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