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误入贼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范宁安然地走了,但他却给子孙们留下了无限的哀伤。
范泰在守孝期间,独自一人在山水间徘徊,回想起入仕以来自己所走过的坎坷路程,是祖父们的丰功伟绩让他的一生那么显赫,可惜的是因为自己为xing偏激,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文人总是有着难以言说的苦楚。世事多变,历史的沧桑让他的脸上划满了皱纹。
刘毅的反叛,让他险些遭到横祸,幸好还不算倒霉,以他横溢的才华,赢得了皇上的恩典,免去了一场大的灾难,又可以继续他的生命。以他的xing格,要真的受到惩罚,很有可能不会为自己辩解,只会默默地接受,要不是那个秘书丞,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样的下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可怕情境,不禁又出现在眼前。
桓玄专政时,他从太学博士到天门太守,后升入中书侍郎。因政见不一,被贬于丹徒(今安徽当涂)。晋末任黄门郞、御史中丞,卢循起义时,加封振武将军,升迁侍中。入宋后,授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宋少帝景平年间(公元423~424年)屡议朝政得失,不被采纳,并遭到大臣们的非议,使得范泰有才使不出,有气不敢使。在他苦闷之时,荆州刺史王忱念其姐夫之情,把他请为天门太守,离开了建康那个是非之地。
王忱,向来嗜酒成xing,他在为姐夫范泰接风洗尘时,从晌午一直喝到天黑,以致浑身软瘫,直到说不出话,才被侍从们抬到床上昏睡而去,这一睡便是三天三夜,醒来时还要再次为范泰接风洗尘。范泰道:“贤弟,酒虽为琼浆玉液,少喝常饮可活血化淤,提神养生。但酗酒亦会伤身误事。贤弟身为一州刺史,应以社稷大事为重,不可酗酒成xing。”
范泰的一片好心劝说,使得王忱措言莫由,嗟叹很久,才说:“愚弟也以为嗜酒不好,但就是改不了呀!”
范泰道:“愚兄与谢邈谁是谁非?”
王忱道:“姐夫才能,谢邈怎能比得!”
范泰问:“与殷凯比呢?”
王忱道:“姐夫儒雅,才高通达,殷凯兄不过莽汉一个。”
范泰道:“如今朝上只用能拼能打的莽汉,似我这样的儒生,哪里还有用武之地啊!”
王忱道:“愚弟请您为天门太守,就是想让您助愚弟一臂之力,当今荆州城池,军甲充足,我yu扫除中原,以早宿当年之志,请姐夫伯通意锐,拥戈前驱如何?”
范泰道:“百年逋冠,前贤挫屈者不计其数,功名虽贵,姐夫老矣,鄙生矣不敢谋。”
不久,王忱因酗酒过度身亡。范泰被召为骠骑咨议参军,迁中书侍郎。那时,会稽王世子元显专权,内外百官请假,不愿为朝上参政议政。范泰建言以为不妥,元显不但不采纳,反而以为范泰多虑。桓玄辅晋时,御史中丞祖台之奏范泰及前司徒左长史王准之和辅国将军司马珣等入居丧无礼,使得范泰坐废徏丹徒。
义旗建,范泰任东晋国子博士。后被司马休之聘为长史,南郡太守,因预发千兵,平定卢循有功,高祖加封范泰为振武将军,第二年迁升侍中,寻转为度支尚书。当时高祖问谢混:“范泰名辈,可以比谁?”
谢混道:“启禀陛下,王元太一流人也。”
高祖听后,当即加封范泰为太常、右卫将军,随军到洛阳。高祖到达彭城时,对范泰道:“范爱卿,你我何不共登城楼,欣赏一下这里的大好风光?”
范泰道:“陛下,微臣在途中不慎将脚扭伤,行路不便,不能陪同陛下登城啊。”
高祖听后道:“朕命你乘舆如何?”
范泰道:“谢谢陛下厚恩!我怎能受用得起呀?”
高祖道:“范爱卿若是不允,就是对朕不忠!”
范泰无奈,只好随高祖一拐一瘸地登上了彭城城楼。他由于通率任心,不拘小节,虽在公座,不异私室,高祖甚为爱之。然而不善为治,常常受到同僚的排斥。高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授命范泰为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参与机要。
一次朝政上,范泰呈上《请建国学表》。高祖道:“范爱卿,你认为如何办国学?”
范泰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治学是安亲兴国的必由之路,古代学龄儿童求学,父母为其择师而教,为了寻求高师,不嫌路途遥远,不畏背粮困难。因为学习不仅对于自己是一种崇高的享受和愉悦,而且学业即成,可以光宗耀祖,有益于国家。正因为教育有如此作用,所以国家教育制度一立,便能顺利得到贯彻执行。建议陛下在建国伊始,继往开来,应抓紧时间设立学制。”
在座的何尚之道:“建立国学一事,于民生社稷无关紧要。”
范泰道:“教育虽然不关民生,似乎可以从缓计议,实际上是国家大计,应从速而行,要以‘重寸yin而贱尺璧’的jing神去兴办教育。”
高祖道:“范爱卿,你以为多大的人可以立志学习?”
范泰道:“臣认为年至十五以立志学,其言出于孔子,确为千古遗训。但是,如果确属有志气有抱负的人,何必因其年长年幼而加以限制不允许有所进取呢?扬雄之子扬乌幼年参与写作《太玄经》,不愧为神童,但五十岁学《易》,为时虽晚,却无大过。因此,一家之中,十五需要学习,五十同样需要学习,与父兄同堂而学,理应允许。小而言之,这是有悖于自然规律,但大而言之,却是弘扬孝道。不知《chun秋》,则是更大的欠缺。读书学习可以让人长知识、懂道理、明是非呀!”
高祖道:“范爱卿,你以为对于朝中的教官,应当给予什么样的待遇呢?”
范泰道:“臣认为应当给予优厚的待遇。过去朝中助教,曾被授予二品职位。颍川(今河南许昌)陈载已任太守掾,而被国子(相当于皇家学院)取为助教,贵在选用人才,而不局限官为几品。因此臣建议,如果有学识优秀而无职业的人,哪怕是未曾从事过教学,也未曾有功受奖,也可以取代臣的职务任国子祭酒,也可以先由朝廷聘为助教,能鉴别学识是否堪胜其职,也是重教敦学的一个方法。如果才堪其职,自然长期使任该职。”
高祖眉头一皱道:“范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在这晋末宋初之时,百业待兴,朝上哪有钱去办学?建立国学之事,还是以后再议吧。”
范泰的建议未被朝廷采纳,心中耿耿于怀。心想:“兴农功”与“治庠序”具有同等意义,并不矛盾,并且身为学官,而治学无丝毫成绩,感到有负朝廷重任,便诚惶诚恐地出班奏道:“陛下,臣认为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中货币确实出现了危机,严重威胁着社稷的繁荣与发展,但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呀!”
高祖不耐烦地道:“诸位爱卿,你们都来议议,如何解决经费缺短一事?”
何尚之道:“臣以为短缺是因为币值不稳定所造成的。”
傅亮道:“臣以为货币短缺是民间私铸货币造成的。应该收集民间的铜器来铸造五铢钱。”
范泰道:“臣认为收集民间的铜器具来铸造五铢钱,以增加国家货币的发行量是不妥的。”
高祖道:“范爱卿有何妙法,快快讲来。”
范泰道:“启禀陛下,臣早闻国家将私人铜器收归国有,百姓虽然失去了铜制的器具,但终究还能得到其价值,而国家铜币用度不足,这样做好处很多。我的意见却不相同,因而不能安寝。治理国家就像烹煎小鱼,必须谨慎,拯救危急的最好方法是务本,是人和。老百姓的用度不足,国君怎么会富呢?从来没有老百姓贫穷而国家富有的,从来没有农民不景气而工商学业繁荣昌盛的。因此,口袋里的东西漏掉,只要有所储备,有见识的人是毫不吝惜的;反穿着皮衣背柴,皮破了亦难以得存,圣王不谈有和无,诸侯不谈多和少,做官享有食禄的家庭,就不能和老百姓争利。所以,拨葵被说成是贤明的,织蒲被看成是不仁的,这都是因为贵贱都有定规,职责分明,没有差错啊!”
高祖道:“不收集民间铜器具,国家怎么去铸造五铢钱呢?”
范泰道:“臣认为当今农民生产少,仓库不充足,长途跋涉转折太多,需要提供食物的人很多,老百姓家中又没有多少积蓄,不能防御灾月荒年。至于货币的储存和流通不必在乎多少。过去的贵和现在的贱对于大家都是一样的,这是一个道理。如果能使官吏和老百姓之间均... -->>
范宁安然地走了,但他却给子孙们留下了无限的哀伤。
范泰在守孝期间,独自一人在山水间徘徊,回想起入仕以来自己所走过的坎坷路程,是祖父们的丰功伟绩让他的一生那么显赫,可惜的是因为自己为xing偏激,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文人总是有着难以言说的苦楚。世事多变,历史的沧桑让他的脸上划满了皱纹。
刘毅的反叛,让他险些遭到横祸,幸好还不算倒霉,以他横溢的才华,赢得了皇上的恩典,免去了一场大的灾难,又可以继续他的生命。以他的xing格,要真的受到惩罚,很有可能不会为自己辩解,只会默默地接受,要不是那个秘书丞,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样的下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可怕情境,不禁又出现在眼前。
桓玄专政时,他从太学博士到天门太守,后升入中书侍郎。因政见不一,被贬于丹徒(今安徽当涂)。晋末任黄门郞、御史中丞,卢循起义时,加封振武将军,升迁侍中。入宋后,授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宋少帝景平年间(公元423~424年)屡议朝政得失,不被采纳,并遭到大臣们的非议,使得范泰有才使不出,有气不敢使。在他苦闷之时,荆州刺史王忱念其姐夫之情,把他请为天门太守,离开了建康那个是非之地。
王忱,向来嗜酒成xing,他在为姐夫范泰接风洗尘时,从晌午一直喝到天黑,以致浑身软瘫,直到说不出话,才被侍从们抬到床上昏睡而去,这一睡便是三天三夜,醒来时还要再次为范泰接风洗尘。范泰道:“贤弟,酒虽为琼浆玉液,少喝常饮可活血化淤,提神养生。但酗酒亦会伤身误事。贤弟身为一州刺史,应以社稷大事为重,不可酗酒成xing。”
范泰的一片好心劝说,使得王忱措言莫由,嗟叹很久,才说:“愚弟也以为嗜酒不好,但就是改不了呀!”
范泰道:“愚兄与谢邈谁是谁非?”
王忱道:“姐夫才能,谢邈怎能比得!”
范泰问:“与殷凯比呢?”
王忱道:“姐夫儒雅,才高通达,殷凯兄不过莽汉一个。”
范泰道:“如今朝上只用能拼能打的莽汉,似我这样的儒生,哪里还有用武之地啊!”
王忱道:“愚弟请您为天门太守,就是想让您助愚弟一臂之力,当今荆州城池,军甲充足,我yu扫除中原,以早宿当年之志,请姐夫伯通意锐,拥戈前驱如何?”
范泰道:“百年逋冠,前贤挫屈者不计其数,功名虽贵,姐夫老矣,鄙生矣不敢谋。”
不久,王忱因酗酒过度身亡。范泰被召为骠骑咨议参军,迁中书侍郎。那时,会稽王世子元显专权,内外百官请假,不愿为朝上参政议政。范泰建言以为不妥,元显不但不采纳,反而以为范泰多虑。桓玄辅晋时,御史中丞祖台之奏范泰及前司徒左长史王准之和辅国将军司马珣等入居丧无礼,使得范泰坐废徏丹徒。
义旗建,范泰任东晋国子博士。后被司马休之聘为长史,南郡太守,因预发千兵,平定卢循有功,高祖加封范泰为振武将军,第二年迁升侍中,寻转为度支尚书。当时高祖问谢混:“范泰名辈,可以比谁?”
谢混道:“启禀陛下,王元太一流人也。”
高祖听后,当即加封范泰为太常、右卫将军,随军到洛阳。高祖到达彭城时,对范泰道:“范爱卿,你我何不共登城楼,欣赏一下这里的大好风光?”
范泰道:“陛下,微臣在途中不慎将脚扭伤,行路不便,不能陪同陛下登城啊。”
高祖听后道:“朕命你乘舆如何?”
范泰道:“谢谢陛下厚恩!我怎能受用得起呀?”
高祖道:“范爱卿若是不允,就是对朕不忠!”
范泰无奈,只好随高祖一拐一瘸地登上了彭城城楼。他由于通率任心,不拘小节,虽在公座,不异私室,高祖甚为爱之。然而不善为治,常常受到同僚的排斥。高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授命范泰为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参与机要。
一次朝政上,范泰呈上《请建国学表》。高祖道:“范爱卿,你认为如何办国学?”
范泰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治学是安亲兴国的必由之路,古代学龄儿童求学,父母为其择师而教,为了寻求高师,不嫌路途遥远,不畏背粮困难。因为学习不仅对于自己是一种崇高的享受和愉悦,而且学业即成,可以光宗耀祖,有益于国家。正因为教育有如此作用,所以国家教育制度一立,便能顺利得到贯彻执行。建议陛下在建国伊始,继往开来,应抓紧时间设立学制。”
在座的何尚之道:“建立国学一事,于民生社稷无关紧要。”
范泰道:“教育虽然不关民生,似乎可以从缓计议,实际上是国家大计,应从速而行,要以‘重寸yin而贱尺璧’的jing神去兴办教育。”
高祖道:“范爱卿,你以为多大的人可以立志学习?”
范泰道:“臣认为年至十五以立志学,其言出于孔子,确为千古遗训。但是,如果确属有志气有抱负的人,何必因其年长年幼而加以限制不允许有所进取呢?扬雄之子扬乌幼年参与写作《太玄经》,不愧为神童,但五十岁学《易》,为时虽晚,却无大过。因此,一家之中,十五需要学习,五十同样需要学习,与父兄同堂而学,理应允许。小而言之,这是有悖于自然规律,但大而言之,却是弘扬孝道。不知《chun秋》,则是更大的欠缺。读书学习可以让人长知识、懂道理、明是非呀!”
高祖道:“范爱卿,你以为对于朝中的教官,应当给予什么样的待遇呢?”
范泰道:“臣认为应当给予优厚的待遇。过去朝中助教,曾被授予二品职位。颍川(今河南许昌)陈载已任太守掾,而被国子(相当于皇家学院)取为助教,贵在选用人才,而不局限官为几品。因此臣建议,如果有学识优秀而无职业的人,哪怕是未曾从事过教学,也未曾有功受奖,也可以取代臣的职务任国子祭酒,也可以先由朝廷聘为助教,能鉴别学识是否堪胜其职,也是重教敦学的一个方法。如果才堪其职,自然长期使任该职。”
高祖眉头一皱道:“范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在这晋末宋初之时,百业待兴,朝上哪有钱去办学?建立国学之事,还是以后再议吧。”
范泰的建议未被朝廷采纳,心中耿耿于怀。心想:“兴农功”与“治庠序”具有同等意义,并不矛盾,并且身为学官,而治学无丝毫成绩,感到有负朝廷重任,便诚惶诚恐地出班奏道:“陛下,臣认为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中货币确实出现了危机,严重威胁着社稷的繁荣与发展,但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呀!”
高祖不耐烦地道:“诸位爱卿,你们都来议议,如何解决经费缺短一事?”
何尚之道:“臣以为短缺是因为币值不稳定所造成的。”
傅亮道:“臣以为货币短缺是民间私铸货币造成的。应该收集民间的铜器来铸造五铢钱。”
范泰道:“臣认为收集民间的铜器具来铸造五铢钱,以增加国家货币的发行量是不妥的。”
高祖道:“范爱卿有何妙法,快快讲来。”
范泰道:“启禀陛下,臣早闻国家将私人铜器收归国有,百姓虽然失去了铜制的器具,但终究还能得到其价值,而国家铜币用度不足,这样做好处很多。我的意见却不相同,因而不能安寝。治理国家就像烹煎小鱼,必须谨慎,拯救危急的最好方法是务本,是人和。老百姓的用度不足,国君怎么会富呢?从来没有老百姓贫穷而国家富有的,从来没有农民不景气而工商学业繁荣昌盛的。因此,口袋里的东西漏掉,只要有所储备,有见识的人是毫不吝惜的;反穿着皮衣背柴,皮破了亦难以得存,圣王不谈有和无,诸侯不谈多和少,做官享有食禄的家庭,就不能和老百姓争利。所以,拨葵被说成是贤明的,织蒲被看成是不仁的,这都是因为贵贱都有定规,职责分明,没有差错啊!”
高祖道:“不收集民间铜器具,国家怎么去铸造五铢钱呢?”
范泰道:“臣认为当今农民生产少,仓库不充足,长途跋涉转折太多,需要提供食物的人很多,老百姓家中又没有多少积蓄,不能防御灾月荒年。至于货币的储存和流通不必在乎多少。过去的贵和现在的贱对于大家都是一样的,这是一个道理。如果能使官吏和老百姓之间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