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4章 紧锣密鼓 (1/2)
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召唤之三国霸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曹操送走陈逸后,安排妻丁氏留在谯县,自己带上刘氏,立即起程进京。↖,
他在陈留又一次接到了父亲的书信。
许劭在汝南平舆的家中收到了许相邀他上京的书信,他思虑良久,决定过完年后,到洛阳走一趟。
他命令家人把信送给自己的堂弟许靖,许相也邀请了他。
许劭字子将,少时好讲伦理,评论人物。许靖字文休,少时即有人伦臧否的美誉。因许劭与许靖俱有高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两人之所以名震天下,皆因为“月旦评”。月旦评被称为天下“第一评”,因获月旦之高评而飞黄腾达者很多。
东汉以察举、征辟为主的选官制度存在着重“德”轻“才”的巨大缺陷,取士以“德”为第一要务。但是道德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所以不免沾染上厚重的“人治”色彩。
“德”的名声主要靠社会舆论的制造,在重视人物观察、举荐,而非考试的察举制度下,先期获得社会重要人物的肯定、赞誉,对于求仕之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当时要入仕就必须先要靠“人事”而成名,先要超凡脱俗,获得巨大声名。
东汉后期,门阀士族豪强们相互吹捧,自我标榜,风谣题目,盛行一时,什么“乡里之号”、“时人之语”、“天下之称”等等,形成了一种社会公论,公论的好坏决定了被品评者的前途。
于是主持公论的豪门世族拥有极大的权威,能够识才举士者更享有盛名。他们不仅在舆论界有重大影响,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朝廷的用人。
例如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之前,谁被李翊那位祖父李膺看中,立即就会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李膺的同乡聂季宝,是个小家子弟。同僚杜周甫向李膺推荐之后,李膺把他叫到家里。聂季宝坐在石阶下的牛衣上,和李膺略一交谈,李膺便说:“此人当作国士。”
后来果如其言,成为国之大器。但如不经李膺品题,聂季宝终免不了要老死窗下的,真可谓一言九鼎。
不做官的一些著名士子,当代大儒,因为善于发现和品评人物,同样也可以左右舆论。如终身未仕的郭泰。身为布衣的陈也,隐居乡里的名士范滂都是极有权威的人才鉴定者,而“月旦评”的领袖许劭更是震动朝野的泰斗级人物。
许劭、许靖二人利用自己的名望,竭力向朝廷举荐贤人,尤其是举荐那些有贤德却家居清贫的人。
其中,由许劭推荐的“六贤”最为著名。他们是樊子昭、虞承贤、李淑才、郭子瑜、杨孝祖、和洽。这六人都出身微贱之人。樊子昭是个卖头巾的,虞承贤为牧监(牧牛赶车),李淑才是乡间的农夫,郭子瑜为鞍马之吏。即为送信的邮差。
这些人经许劭点评之后,随即都被当地郡守举孝廉。六人为官之后,皆能以才德治理乡郡,赢得百姓称赞。
可惜的是。这种辩人流品、私情不协的行为,不久便因党锢事件的发生而被废止了,品评清议被朝廷明令禁止。
时任汝南太守的徐璆,仰慕许劭的大名。主动找到许劭征辟他为功曹从事。许劭生性耿直,不善与人交际,和同僚关系也紧张。他最终弃官回家了。此后,公府再征召他为公府缘,朝廷也想授他为鄢陵县令,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许靖比许劭小一岁,两人因为政见不和,闹翻了,许劭不再理睬许靖。生活陷入困顿的许靖只能靠套马磨面艰难度日。
前几年,颖川人刘翊继徐璆出任汝南郡太守,许靖这才谋到一个郡中掾史的小职务,但生活依旧很拮据。
许靖看到许相的信,大喜,立即决定上京。
………………
许攸匆匆赶到了青州平原郡的高唐城。
高唐这地方很出名,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名都。
许攸是奉刺史王芬之命,前来邀请华歆和陶皋到冀州共谋大事。
许攸和陶皋,华歆都是好友,很早就熟悉。陶皋听完许攸的介绍,欣然答应。
他们一起去找华歆,华歆却毫不犹豫的断然否决了。华歆说:“这废立天子的事,岂是我们这等小人物所能参予的,你们难道没有看到伊尹、霍光的下场吗?王使君受到襄楷大师的诱惑,胆大包天,竟然敢做这种事。你们看着,他这回死定了,搞不好要被诛九族。依我看,丘洪兄不要去了,子远也最好离开冀州府,回南阳避祸去吧。”
... -->>
曹操送走陈逸后,安排妻丁氏留在谯县,自己带上刘氏,立即起程进京。↖,
他在陈留又一次接到了父亲的书信。
许劭在汝南平舆的家中收到了许相邀他上京的书信,他思虑良久,决定过完年后,到洛阳走一趟。
他命令家人把信送给自己的堂弟许靖,许相也邀请了他。
许劭字子将,少时好讲伦理,评论人物。许靖字文休,少时即有人伦臧否的美誉。因许劭与许靖俱有高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两人之所以名震天下,皆因为“月旦评”。月旦评被称为天下“第一评”,因获月旦之高评而飞黄腾达者很多。
东汉以察举、征辟为主的选官制度存在着重“德”轻“才”的巨大缺陷,取士以“德”为第一要务。但是道德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所以不免沾染上厚重的“人治”色彩。
“德”的名声主要靠社会舆论的制造,在重视人物观察、举荐,而非考试的察举制度下,先期获得社会重要人物的肯定、赞誉,对于求仕之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当时要入仕就必须先要靠“人事”而成名,先要超凡脱俗,获得巨大声名。
东汉后期,门阀士族豪强们相互吹捧,自我标榜,风谣题目,盛行一时,什么“乡里之号”、“时人之语”、“天下之称”等等,形成了一种社会公论,公论的好坏决定了被品评者的前途。
于是主持公论的豪门世族拥有极大的权威,能够识才举士者更享有盛名。他们不仅在舆论界有重大影响,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朝廷的用人。
例如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之前,谁被李翊那位祖父李膺看中,立即就会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李膺的同乡聂季宝,是个小家子弟。同僚杜周甫向李膺推荐之后,李膺把他叫到家里。聂季宝坐在石阶下的牛衣上,和李膺略一交谈,李膺便说:“此人当作国士。”
后来果如其言,成为国之大器。但如不经李膺品题,聂季宝终免不了要老死窗下的,真可谓一言九鼎。
不做官的一些著名士子,当代大儒,因为善于发现和品评人物,同样也可以左右舆论。如终身未仕的郭泰。身为布衣的陈也,隐居乡里的名士范滂都是极有权威的人才鉴定者,而“月旦评”的领袖许劭更是震动朝野的泰斗级人物。
许劭、许靖二人利用自己的名望,竭力向朝廷举荐贤人,尤其是举荐那些有贤德却家居清贫的人。
其中,由许劭推荐的“六贤”最为著名。他们是樊子昭、虞承贤、李淑才、郭子瑜、杨孝祖、和洽。这六人都出身微贱之人。樊子昭是个卖头巾的,虞承贤为牧监(牧牛赶车),李淑才是乡间的农夫,郭子瑜为鞍马之吏。即为送信的邮差。
这些人经许劭点评之后,随即都被当地郡守举孝廉。六人为官之后,皆能以才德治理乡郡,赢得百姓称赞。
可惜的是。这种辩人流品、私情不协的行为,不久便因党锢事件的发生而被废止了,品评清议被朝廷明令禁止。
时任汝南太守的徐璆,仰慕许劭的大名。主动找到许劭征辟他为功曹从事。许劭生性耿直,不善与人交际,和同僚关系也紧张。他最终弃官回家了。此后,公府再征召他为公府缘,朝廷也想授他为鄢陵县令,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许靖比许劭小一岁,两人因为政见不和,闹翻了,许劭不再理睬许靖。生活陷入困顿的许靖只能靠套马磨面艰难度日。
前几年,颖川人刘翊继徐璆出任汝南郡太守,许靖这才谋到一个郡中掾史的小职务,但生活依旧很拮据。
许靖看到许相的信,大喜,立即决定上京。
………………
许攸匆匆赶到了青州平原郡的高唐城。
高唐这地方很出名,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名都。
许攸是奉刺史王芬之命,前来邀请华歆和陶皋到冀州共谋大事。
许攸和陶皋,华歆都是好友,很早就熟悉。陶皋听完许攸的介绍,欣然答应。
他们一起去找华歆,华歆却毫不犹豫的断然否决了。华歆说:“这废立天子的事,岂是我们这等小人物所能参予的,你们难道没有看到伊尹、霍光的下场吗?王使君受到襄楷大师的诱惑,胆大包天,竟然敢做这种事。你们看着,他这回死定了,搞不好要被诛九族。依我看,丘洪兄不要去了,子远也最好离开冀州府,回南阳避祸去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