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崇祯窃听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步军到了之后,崇祯皇帝就没有再亲手去扑杀蝗虫了,要不然,年纪一大把的三边总督郑崇俭怎么办,也得去扑杀蝗虫,累不死他!可要是不去扑杀,皇上都在扑杀了,你身为臣子的好意思站着看?
拍拍双手,抹了一把汗,崇祯皇帝笑着对郑崇俭说道:“等都扑杀完了,就吃了这蝗虫,好歹都是蛋白质丰富的,可以补充下营养!”
说完之后,看到郑崇俭有点愕然的样子,他才想起这个“蛋白质”的词,让他听不懂,就连忙改口说道:“蚂蚁虽小也是肉,这蝗虫不管怎么样,总比蚂蚁要大多了,不是么!”
听到这话,郑崇俭才算听懂了,露出一个勉为其难的笑容道:“陛下说得在理,吃这蝗虫,总好过吃草皮树根,吃观音土了!”
这次蝗灾之后,因为及时扑杀,至少其他地方可以免遭蝗灾,但至少这泾阳,在收成上影响就非常大了。哪怕有蝗虫可以吃,可就这点吃食,也吃不了几天的。
一说到这个事情上,崇祯皇帝的表情就严肃了。他抬头环视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大明将士和泾阳百姓在扑杀蝗虫的身影,有点严肃地说道:“泾阳这边,该救灾就一定要救灾,其他地方如果不能及时拨粮食过来的话,就实行临时管制,所有乡绅的粮食,全部都要拿出来,管控着泾阳口粮,争取做到不饿死一个人。对于那些开明的乡绅,官府可以给予奖励,贡献出来的粮食,等时候再补回去。可要是有人不长眼,藏着粮食不肯拿出来的,可以抓典型,狠狠地办他一个。听明白了么?”
“微臣明白,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郑崇俭听了,连忙点头答应道。
如果要饿死人,那就会给了流贼作乱的基础。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如果能不饿死人,自然是要尽量不饿死人了。至于那些乡绅是否有意见,就不重要了。皇上发话,难道这些乡绅的势力,还能大过皇帝去?
他们正在说着话时,忽然有快马飞骑而来,郑崇俭转头看了,便对崇祯皇帝说道:“应该是西安府过来的信使。”
果不其然,来得就是西安知府派过来的信使,是过来禀告两个情况的。
第一个情况,是辅臣张国维快马从京师赶来,刚刚到达西安府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消息,很是欣慰。算算时间,应该是张国维接到旨意之后,就没有丝毫耽搁,一路快马加鞭赶路而来的。
大旱,蝗灾,这些事情必须要及时得到处理,要不然,陕西这边好不容易平定下去的贼乱,很可能就会死灰复燃。也只有让老百姓有口饭吃了,这里还是边军重兵集结之地,才不会再出乱子。
因此,崇祯皇帝传旨给张国维,让他休息之后,尽快勘察陕西灾情,然后大力兴修水利,刚好也可以让灾民,比如泾阳百姓以工代赈,算是一举两得。
信使禀告得第二个情况,是有关流贼李自成所部的。说这李自成喊着“均田免赋”,还开仓放粮,很是收买民心,势力发展很快。商洛山附近的百姓,都心向流贼,虽然李自成所部已经蹿入河南,可留在陕西的这一小部分,如今又有发展壮大之势。如果不及时加以剿灭,怕是贼乱会愈演愈烈,影响其他地方。
这就是李自成所部的可怕之处了!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不过好在李自成才刚刚蹿出商洛山,要是再晚个两年,任由他发展,那就真得非常难对付了!
想着这个,忽然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匆匆过来禀告说:“陛下,末将查了下,确实是有人传言拜蝗神会有用,说很多地方摆了蝗神,蝗虫就飞走了。另外也有人说,其他地方有地方官组织扑杀蝗虫,结果被御史弹劾,然后丢官获罪了!”
说话间,他带着一点不屑。因为他是知道的,根本就没有地方官组织扑杀蝗虫而获罪,这根本就是个谣言!说完之后,他又补充奏道:“陛下只要给末将一点时间,末将一定把传谣言的人给揪出来!”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忽然眼睛一亮。还用揪出来么?费那么大的劲干什么,不需要去揪。
因此,他直接就对李若琏交代道:“时间紧迫,此事无需再查,你去找泾阳县令,让他发个告示,就说这是流贼传播的谣言,朕就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官员为此受到处罚,反而是那种不作为,任凭蝗虫成灾的,才是朕要处罚的对象!呵呵,所谓拜蝗神,等他们都拜完了,蝗虫早已吃光了一切,当然是飞走了。这一切,都是谎言,让百姓认清流贼的真面目,切勿相信!”
李若琏一听,稍微吃了一惊。他以为皇上又是通过那神出鬼没的消息来源,获得了这个消息。因此,没有丝毫怀疑,立刻遵旨而行。
事实上,崇祯皇帝当然不知道真相如何,有可能是好事之徒,或者居心叵测之人传得谣言,也可能真得是流贼当中的一些人传得留言。
对于他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百姓知道如何正确地应对蝗灾,也不要去相信流言,顺便知道流贼是看不得他们好的,巴不得他们没吃的,才会迫使他们加入流贼的队伍作乱!
郑崇俭在边上听着这些对话,心中不由得诧异。这其中的道道,他稍微一想就想出来,也是因此,他更是佩服皇上,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快就出手对付流贼了。这心思之敏捷,手段之高明,相信没有多少以前的大明皇帝能比得上。
等这事之后,皇上亲自参与扑杀蝗虫的事迹,会由泾阳百姓这边传开。如此鲜明的对比,百姓们自然知道,皇上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而那些流贼,原本就是个祸害,现在也一样是个祸害!
他正在想着,却见崇祯皇帝又转头过来,对他说道:“朕记得《农政全书》上有记载预防和灭蝗的方法,说起来,这《农政全书》确实是个宝啊,朕以为,每个地方主政官员都要了解才行。可以不深究,但至少要知道书上所写的大概内容!”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又感慨道:“要真是做到这一点了,这些拜蝗神什么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郑崇俭一听,连连点头。之前的时候,他听说皇上因为《农政全书》而专门新设农司,好奇之下就托人求购了一套。因此他知道皇上所言非虚。
不管如何,历朝历代,都是以农耕为本,有关农学方面的书,也不是没有过。比如《齐民要术》,还有前朝的《农书》,都是,不过这些书籍基本上都是农耕上的具体细节。但是,这本《农政全书》却不全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农政思想的阐述,另外一个部分才是农耕的具体细节。
如果说当官的,对于《齐民要术》和《农书》之类书籍,都去了解的话有点小题大做的意思。可这《农政全书》,却是非常适合主政一方的官员去读了。就比如说《农政全书》中的荒政一目,就有十八卷之多,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达到了四百一十四种。
要是泾阳县令读了这《农政全书》,至少知道在蝗灾之后,该如何去补救,又该如何让百姓活命。
想着这些,郑崇俭的脸色严肃起来,认真地回奏道:“微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此套《... -->>
步军到了之后,崇祯皇帝就没有再亲手去扑杀蝗虫了,要不然,年纪一大把的三边总督郑崇俭怎么办,也得去扑杀蝗虫,累不死他!可要是不去扑杀,皇上都在扑杀了,你身为臣子的好意思站着看?
拍拍双手,抹了一把汗,崇祯皇帝笑着对郑崇俭说道:“等都扑杀完了,就吃了这蝗虫,好歹都是蛋白质丰富的,可以补充下营养!”
说完之后,看到郑崇俭有点愕然的样子,他才想起这个“蛋白质”的词,让他听不懂,就连忙改口说道:“蚂蚁虽小也是肉,这蝗虫不管怎么样,总比蚂蚁要大多了,不是么!”
听到这话,郑崇俭才算听懂了,露出一个勉为其难的笑容道:“陛下说得在理,吃这蝗虫,总好过吃草皮树根,吃观音土了!”
这次蝗灾之后,因为及时扑杀,至少其他地方可以免遭蝗灾,但至少这泾阳,在收成上影响就非常大了。哪怕有蝗虫可以吃,可就这点吃食,也吃不了几天的。
一说到这个事情上,崇祯皇帝的表情就严肃了。他抬头环视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大明将士和泾阳百姓在扑杀蝗虫的身影,有点严肃地说道:“泾阳这边,该救灾就一定要救灾,其他地方如果不能及时拨粮食过来的话,就实行临时管制,所有乡绅的粮食,全部都要拿出来,管控着泾阳口粮,争取做到不饿死一个人。对于那些开明的乡绅,官府可以给予奖励,贡献出来的粮食,等时候再补回去。可要是有人不长眼,藏着粮食不肯拿出来的,可以抓典型,狠狠地办他一个。听明白了么?”
“微臣明白,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郑崇俭听了,连忙点头答应道。
如果要饿死人,那就会给了流贼作乱的基础。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如果能不饿死人,自然是要尽量不饿死人了。至于那些乡绅是否有意见,就不重要了。皇上发话,难道这些乡绅的势力,还能大过皇帝去?
他们正在说着话时,忽然有快马飞骑而来,郑崇俭转头看了,便对崇祯皇帝说道:“应该是西安府过来的信使。”
果不其然,来得就是西安知府派过来的信使,是过来禀告两个情况的。
第一个情况,是辅臣张国维快马从京师赶来,刚刚到达西安府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消息,很是欣慰。算算时间,应该是张国维接到旨意之后,就没有丝毫耽搁,一路快马加鞭赶路而来的。
大旱,蝗灾,这些事情必须要及时得到处理,要不然,陕西这边好不容易平定下去的贼乱,很可能就会死灰复燃。也只有让老百姓有口饭吃了,这里还是边军重兵集结之地,才不会再出乱子。
因此,崇祯皇帝传旨给张国维,让他休息之后,尽快勘察陕西灾情,然后大力兴修水利,刚好也可以让灾民,比如泾阳百姓以工代赈,算是一举两得。
信使禀告得第二个情况,是有关流贼李自成所部的。说这李自成喊着“均田免赋”,还开仓放粮,很是收买民心,势力发展很快。商洛山附近的百姓,都心向流贼,虽然李自成所部已经蹿入河南,可留在陕西的这一小部分,如今又有发展壮大之势。如果不及时加以剿灭,怕是贼乱会愈演愈烈,影响其他地方。
这就是李自成所部的可怕之处了!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不过好在李自成才刚刚蹿出商洛山,要是再晚个两年,任由他发展,那就真得非常难对付了!
想着这个,忽然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匆匆过来禀告说:“陛下,末将查了下,确实是有人传言拜蝗神会有用,说很多地方摆了蝗神,蝗虫就飞走了。另外也有人说,其他地方有地方官组织扑杀蝗虫,结果被御史弹劾,然后丢官获罪了!”
说话间,他带着一点不屑。因为他是知道的,根本就没有地方官组织扑杀蝗虫而获罪,这根本就是个谣言!说完之后,他又补充奏道:“陛下只要给末将一点时间,末将一定把传谣言的人给揪出来!”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忽然眼睛一亮。还用揪出来么?费那么大的劲干什么,不需要去揪。
因此,他直接就对李若琏交代道:“时间紧迫,此事无需再查,你去找泾阳县令,让他发个告示,就说这是流贼传播的谣言,朕就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官员为此受到处罚,反而是那种不作为,任凭蝗虫成灾的,才是朕要处罚的对象!呵呵,所谓拜蝗神,等他们都拜完了,蝗虫早已吃光了一切,当然是飞走了。这一切,都是谎言,让百姓认清流贼的真面目,切勿相信!”
李若琏一听,稍微吃了一惊。他以为皇上又是通过那神出鬼没的消息来源,获得了这个消息。因此,没有丝毫怀疑,立刻遵旨而行。
事实上,崇祯皇帝当然不知道真相如何,有可能是好事之徒,或者居心叵测之人传得谣言,也可能真得是流贼当中的一些人传得留言。
对于他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百姓知道如何正确地应对蝗灾,也不要去相信流言,顺便知道流贼是看不得他们好的,巴不得他们没吃的,才会迫使他们加入流贼的队伍作乱!
郑崇俭在边上听着这些对话,心中不由得诧异。这其中的道道,他稍微一想就想出来,也是因此,他更是佩服皇上,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快就出手对付流贼了。这心思之敏捷,手段之高明,相信没有多少以前的大明皇帝能比得上。
等这事之后,皇上亲自参与扑杀蝗虫的事迹,会由泾阳百姓这边传开。如此鲜明的对比,百姓们自然知道,皇上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而那些流贼,原本就是个祸害,现在也一样是个祸害!
他正在想着,却见崇祯皇帝又转头过来,对他说道:“朕记得《农政全书》上有记载预防和灭蝗的方法,说起来,这《农政全书》确实是个宝啊,朕以为,每个地方主政官员都要了解才行。可以不深究,但至少要知道书上所写的大概内容!”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又感慨道:“要真是做到这一点了,这些拜蝗神什么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郑崇俭一听,连连点头。之前的时候,他听说皇上因为《农政全书》而专门新设农司,好奇之下就托人求购了一套。因此他知道皇上所言非虚。
不管如何,历朝历代,都是以农耕为本,有关农学方面的书,也不是没有过。比如《齐民要术》,还有前朝的《农书》,都是,不过这些书籍基本上都是农耕上的具体细节。但是,这本《农政全书》却不全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农政思想的阐述,另外一个部分才是农耕的具体细节。
如果说当官的,对于《齐民要术》和《农书》之类书籍,都去了解的话有点小题大做的意思。可这《农政全书》,却是非常适合主政一方的官员去读了。就比如说《农政全书》中的荒政一目,就有十八卷之多,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达到了四百一十四种。
要是泾阳县令读了这《农政全书》,至少知道在蝗灾之后,该如何去补救,又该如何让百姓活命。
想着这些,郑崇俭的脸色严肃起来,认真地回奏道:“微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此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