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大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魏尚忙扬起手道:“你不必再说了。”
都尉看向魏尚说道:“可是大人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做,你可想过自己的前程?一次两次朝廷未必察觉,可这三次四次,难免不会被朝中那些御史所查,他们若是再借此弹劾大人谎报军功,徇私枉法,收买人心,拥兵自重,大人您想过后果么?”
魏尚坐下来说道:“我没想过这些,也从来不愿想这些,我只知道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为国捐躯的将士们死了之后,仍不能瞑目,家中的亲属仍要面临饥寒之困。”
“大人您是忠心为国,所做作为都堪称名将之风。”都尉忙继续说道:“可是朝中的那些御史们可不会如此想,到时大人一旦被立案追查,难免要受到那些刀笔小吏们的侮辱,属下于心不忍啊。”
“日后的事就日后再说吧。”魏尚背起双手在屋中一边慢慢踱步一边说道:“张季家中除了一位老母之外,已再无别的亲人了,他的母亲年纪已经很大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老人家还能活多久呢?在她的晚年,若是能获得大夫的爵位,吃穿用度便能由国家拨款赡养。如此,张季兄弟九泉之下可瞑目,我的心中也能好受些。”
“张季斩杀两名匈奴,按律只能获得上造一爵。”都尉看向魏尚说道:“大人,若是想让他家中能得到大夫的爵位,可是要再多报四个人头才行啊,这风险太大了。”
魏尚迈步走至都尉的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张季年纪轻轻便以身殉国了,一个少年便能一次斩杀两名匈奴,这已属不易了。他家中的母亲若是得知自己唯一幸存的儿子也殉国了,老人家又该多伤心啊。只册封他们家为上造,实在无法让老人能够安享晚年。多报四个人头,让朝廷赐张季家大夫之爵,他的老母便能得到国家的赡养。这话说回来,张季没有儿子,等他的老母去世之后,这大夫的爵位也就会被朝廷收回了。这......情理之中,国法也当相容吧。”
都尉知道自己此刻就算怎么劝,魏尚也必然不会同意,故而他只好叹了口气看向魏尚说道:“既然大人执意如此,那属下也就不再多言了。”都尉面向魏尚深深一拜说道:“我在此替九泉之下的张季兄弟感激涕零,多谢大人了。”
魏尚忙上前扶起都尉:“将军亦是大义之人。”
待二人写好了上报朝廷的公文之后,都尉站起身拱手告辞,迈步走至门前的时候,他转头看向魏尚想要说什么,可最终却是叹了口气,迈步走出了郡府。
长安城,北门城楼上。
自刘恒收到云中郡受匈奴围攻的告急文书传至京城之后,他忙召集群臣商议应对匈奴之策,周勃率先站出来拱手说道匈奴的攻势向来迅猛,当务之急必须立刻拜封一员上将领军北上驰援云中。刘恒还是皇子时,常年驻守代国,深知匈奴的一贯禀性,他们攻势快,撤退的也快,若是不能及时派遣兵马前去驰援,结果只会是两个,第一是云中城破,第二便是匈奴劫掠之后便迅速撤回草原,等到汉军赶到之后,那自然是耗尽心神,还扑了一场空。
故而,刘恒立刻询问众臣谁人可领军北上,当下宋昌,张武二将便应声而出,请命带兵北上驰援。这二人都是刘恒的代国旧部,授予军权,带兵驰援的大事,刘恒当然最信得过这二人,他也极希望这二人能够再建功勋。就在刘恒准备拜封张武为主将,宋昌为副将,周勃在此出班举荐拜封灌婴为上将军,统兵北上与匈奴骑军一战。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群臣立刻高声附和,灌婴是沙场宿将了,与匈奴这样强大的敌人作战,自然还是灌婴出马,更显得稳妥一些。故而,刘恒只好当即拜封灌婴为上将军,即刻发兵北上。
灌婴虽已是满头白发的老将军了,可他仍是不辞辛劳,受命之后,立刻整军完毕,发兵向北而去。
自灌婴的军马北上之后,几乎每天刘恒都要站立在北门的城楼之上,遥望着北方,每每一望,便是数个时辰。窦漪房知道,这是刘恒继位以来的第一次对匈战事,她更知道,刘恒每日站在城楼上望着北方,是在等一份捷报,这份捷报对于他太重要了,如果这份捷报能够传来,那他便有了和匈奴谈判的资本,稳定了南北两方,他的变法大计,他的强国大策才能真正开始实行。
城楼上风很凉,每当刘恒站在城楼上遥望北方之时,窦漪房总会拿着一件披风上来为刘恒披在肩上。
这天,刘恒像往常一样站在城楼上,遥望着北方。不知何时,窦漪房为他披上了一件披风说道:“陛下,城上风凉。”
刘恒转头拉住窦漪房的手,望着北方说道:“不知不觉在长安已经度过将近三个年头了。哎,此时若是在代国就好了,和云中郡的距离近在咫尺,那朕必要亲自领兵,御驾亲征,和那冒顿单于决一死战。”刘恒转头看向窦漪房,苦笑了一下说道:“怎么会像现在这样,每天只能站在这里等待,等待着前线的奏报,等的真叫人心急,心急啊。”
窦漪房笑了笑道:“陛下是想代国了吧?”
自己的心事果然被漪房一猜便中,刘恒一直紧绷的面孔也舒缓了一下说道:“朕虽生在长安,但却长在代国,代国是朕的第二故乡,怎能不想呢。代国临近匈奴,北方草原上但有任何风吹草动,代国总能最先知道。哪像现在这样,所听所闻都是奏章上所写的内容,前线的情况到底如何,朕是一概不知啊......”
窦漪房沉下头道:“汉国与匈奴作战的一大不利处,便是匈奴尽皆甲骑,而汉国多是步军。这是当年陛下还是代王时所说的话,我想......陛下是想代国的养马场了吧?”
刘恒笑了起来,他看向窦漪房道:“为什么朕的心里想什么,你就能看出来什么?没错,那养马场是当年朕亲自主持修建的,朕就是想培养出来汉国自己的骏马。”刘恒回身望着北方说道:“三年了,也不知道代国... -->>
魏尚忙扬起手道:“你不必再说了。”
都尉看向魏尚说道:“可是大人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做,你可想过自己的前程?一次两次朝廷未必察觉,可这三次四次,难免不会被朝中那些御史所查,他们若是再借此弹劾大人谎报军功,徇私枉法,收买人心,拥兵自重,大人您想过后果么?”
魏尚坐下来说道:“我没想过这些,也从来不愿想这些,我只知道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为国捐躯的将士们死了之后,仍不能瞑目,家中的亲属仍要面临饥寒之困。”
“大人您是忠心为国,所做作为都堪称名将之风。”都尉忙继续说道:“可是朝中的那些御史们可不会如此想,到时大人一旦被立案追查,难免要受到那些刀笔小吏们的侮辱,属下于心不忍啊。”
“日后的事就日后再说吧。”魏尚背起双手在屋中一边慢慢踱步一边说道:“张季家中除了一位老母之外,已再无别的亲人了,他的母亲年纪已经很大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老人家还能活多久呢?在她的晚年,若是能获得大夫的爵位,吃穿用度便能由国家拨款赡养。如此,张季兄弟九泉之下可瞑目,我的心中也能好受些。”
“张季斩杀两名匈奴,按律只能获得上造一爵。”都尉看向魏尚说道:“大人,若是想让他家中能得到大夫的爵位,可是要再多报四个人头才行啊,这风险太大了。”
魏尚迈步走至都尉的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张季年纪轻轻便以身殉国了,一个少年便能一次斩杀两名匈奴,这已属不易了。他家中的母亲若是得知自己唯一幸存的儿子也殉国了,老人家又该多伤心啊。只册封他们家为上造,实在无法让老人能够安享晚年。多报四个人头,让朝廷赐张季家大夫之爵,他的老母便能得到国家的赡养。这话说回来,张季没有儿子,等他的老母去世之后,这大夫的爵位也就会被朝廷收回了。这......情理之中,国法也当相容吧。”
都尉知道自己此刻就算怎么劝,魏尚也必然不会同意,故而他只好叹了口气看向魏尚说道:“既然大人执意如此,那属下也就不再多言了。”都尉面向魏尚深深一拜说道:“我在此替九泉之下的张季兄弟感激涕零,多谢大人了。”
魏尚忙上前扶起都尉:“将军亦是大义之人。”
待二人写好了上报朝廷的公文之后,都尉站起身拱手告辞,迈步走至门前的时候,他转头看向魏尚想要说什么,可最终却是叹了口气,迈步走出了郡府。
长安城,北门城楼上。
自刘恒收到云中郡受匈奴围攻的告急文书传至京城之后,他忙召集群臣商议应对匈奴之策,周勃率先站出来拱手说道匈奴的攻势向来迅猛,当务之急必须立刻拜封一员上将领军北上驰援云中。刘恒还是皇子时,常年驻守代国,深知匈奴的一贯禀性,他们攻势快,撤退的也快,若是不能及时派遣兵马前去驰援,结果只会是两个,第一是云中城破,第二便是匈奴劫掠之后便迅速撤回草原,等到汉军赶到之后,那自然是耗尽心神,还扑了一场空。
故而,刘恒立刻询问众臣谁人可领军北上,当下宋昌,张武二将便应声而出,请命带兵北上驰援。这二人都是刘恒的代国旧部,授予军权,带兵驰援的大事,刘恒当然最信得过这二人,他也极希望这二人能够再建功勋。就在刘恒准备拜封张武为主将,宋昌为副将,周勃在此出班举荐拜封灌婴为上将军,统兵北上与匈奴骑军一战。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群臣立刻高声附和,灌婴是沙场宿将了,与匈奴这样强大的敌人作战,自然还是灌婴出马,更显得稳妥一些。故而,刘恒只好当即拜封灌婴为上将军,即刻发兵北上。
灌婴虽已是满头白发的老将军了,可他仍是不辞辛劳,受命之后,立刻整军完毕,发兵向北而去。
自灌婴的军马北上之后,几乎每天刘恒都要站立在北门的城楼之上,遥望着北方,每每一望,便是数个时辰。窦漪房知道,这是刘恒继位以来的第一次对匈战事,她更知道,刘恒每日站在城楼上望着北方,是在等一份捷报,这份捷报对于他太重要了,如果这份捷报能够传来,那他便有了和匈奴谈判的资本,稳定了南北两方,他的变法大计,他的强国大策才能真正开始实行。
城楼上风很凉,每当刘恒站在城楼上遥望北方之时,窦漪房总会拿着一件披风上来为刘恒披在肩上。
这天,刘恒像往常一样站在城楼上,遥望着北方。不知何时,窦漪房为他披上了一件披风说道:“陛下,城上风凉。”
刘恒转头拉住窦漪房的手,望着北方说道:“不知不觉在长安已经度过将近三个年头了。哎,此时若是在代国就好了,和云中郡的距离近在咫尺,那朕必要亲自领兵,御驾亲征,和那冒顿单于决一死战。”刘恒转头看向窦漪房,苦笑了一下说道:“怎么会像现在这样,每天只能站在这里等待,等待着前线的奏报,等的真叫人心急,心急啊。”
窦漪房笑了笑道:“陛下是想代国了吧?”
自己的心事果然被漪房一猜便中,刘恒一直紧绷的面孔也舒缓了一下说道:“朕虽生在长安,但却长在代国,代国是朕的第二故乡,怎能不想呢。代国临近匈奴,北方草原上但有任何风吹草动,代国总能最先知道。哪像现在这样,所听所闻都是奏章上所写的内容,前线的情况到底如何,朕是一概不知啊......”
窦漪房沉下头道:“汉国与匈奴作战的一大不利处,便是匈奴尽皆甲骑,而汉国多是步军。这是当年陛下还是代王时所说的话,我想......陛下是想代国的养马场了吧?”
刘恒笑了起来,他看向窦漪房道:“为什么朕的心里想什么,你就能看出来什么?没错,那养马场是当年朕亲自主持修建的,朕就是想培养出来汉国自己的骏马。”刘恒回身望着北方说道:“三年了,也不知道代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