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明朝锦衣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显然祖承训和朱后山也有不薄的交情,但此刻他坚守原则道:“军机不可泄露。”
“是不是要援朝啊?”朱后山装作随口一问。
“你咋知道的?上头派我先领三千辽东铁骑入朝,援救朝鲜国王。”刚才还坚守原则的祖承训,这会儿就把实情说出来了。
朱后山沉吟道:“三千人……那敌方有多少?”
祖承训用轻松的语气道:“听说也就十几万吧。”
朱后山心里咯噔一下子:十几万人?怕是就算十几万棵树,你三千人也要砍个十天半个月。
祖承训道:“兵部的人说了,宁夏未定,不宜两线作战,所以让我先领少量兵马援朝,保全住朝鲜王室再说,顺便干他妈的一仗,探探倭寇的底细。”朱后山道:“以往只是听说过戚将军在东南抗倭,人数多不过两三万。如今十几万倭寇入侵,我朝开国一来还是首次遇上。”祖承训含笑道:“区区海贼,不足为患。戚家军几千人打倭寇能屡战屡胜,而且从未有过过大的伤亡。俺们辽东军比他戚家军还要强上几分,一旦入朝,倭寇还不得望风披靡?”
朱后山考虑稍许道:“我一行当中,有个年轻的千户,其父曾在戚家军服役过。他从小耳濡目染,应当对倭人颇为了解,不妨让他随你的部队——”
“不必了,”祖承训明白朱后山的用意,摆手道,“都说了,区区海贼,不足为患。”他嘴上这么说,或许本意其实是不想让锦衣卫随军,毕竟没人喜欢特务、还是不知道底细的特务跟在身边。
不过很快,朱后山一行就不得不随军了,因为京师的人找到他们,命他们前往朝鲜,搜罗情报。既然都要去朝鲜,不如先结伴而行了。
六月下旬,祖承训领三千骑兵,号称五千,奔赴朝鲜,并于七月抵达义州。
此刻,翘首期盼天军救援的思密达们都激动万分,尤其是接待使柳成龙【*】,更是涕泪交加。但当他顺便数了数天军的队伍后,觉得有点不对劲,又不好明讲,便对祖承训说道:“倭兵战斗力甚强,希望将军谨慎对敌。”
“啊,你说啥?”
朝鲜贵族会说汉语,但显然发音还不是十分准确,祖承训一时没有听懂。
等朝鲜方面的译官用纸笔写下来后,祖承训才明白柳成龙的意思。他表示:“当年我曾以三千骑兵攻破十万蒙古军,小小倭兵,有何可怕!”接着他又道:“量我五千铁骑,收复平壤,绰绰有余。”
【*】柳成龙(1542年-1607年6月7日,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字而见,号西厓,李氏朝鲜政治家。柳仲班的次子,曾于朝鲜宣祖时期担任领议政一职。封号丰原府院君,死后谥号文忠。战争期间先后担任三道都体察使、左议政、领议政(朝鲜最高官职,相当于宰相),为人忠直,顾全大局,积极启用李舜辰、权慄等名将,战后写有回忆笔记《惩毖录》,被中朝日历史学家公认为最权威的第一手战争史料。
sp; 显然祖承训和朱后山也有不薄的交情,但此刻他坚守原则道:“军机不可泄露。”
“是不是要援朝啊?”朱后山装作随口一问。
“你咋知道的?上头派我先领三千辽东铁骑入朝,援救朝鲜国王。”刚才还坚守原则的祖承训,这会儿就把实情说出来了。
朱后山沉吟道:“三千人……那敌方有多少?”
祖承训用轻松的语气道:“听说也就十几万吧。”
朱后山心里咯噔一下子:十几万人?怕是就算十几万棵树,你三千人也要砍个十天半个月。
祖承训道:“兵部的人说了,宁夏未定,不宜两线作战,所以让我先领少量兵马援朝,保全住朝鲜王室再说,顺便干他妈的一仗,探探倭寇的底细。”朱后山道:“以往只是听说过戚将军在东南抗倭,人数多不过两三万。如今十几万倭寇入侵,我朝开国一来还是首次遇上。”祖承训含笑道:“区区海贼,不足为患。戚家军几千人打倭寇能屡战屡胜,而且从未有过过大的伤亡。俺们辽东军比他戚家军还要强上几分,一旦入朝,倭寇还不得望风披靡?”
朱后山考虑稍许道:“我一行当中,有个年轻的千户,其父曾在戚家军服役过。他从小耳濡目染,应当对倭人颇为了解,不妨让他随你的部队——”
“不必了,”祖承训明白朱后山的用意,摆手道,“都说了,区区海贼,不足为患。”他嘴上这么说,或许本意其实是不想让锦衣卫随军,毕竟没人喜欢特务、还是不知道底细的特务跟在身边。
不过很快,朱后山一行就不得不随军了,因为京师的人找到他们,命他们前往朝鲜,搜罗情报。既然都要去朝鲜,不如先结伴而行了。
六月下旬,祖承训领三千骑兵,号称五千,奔赴朝鲜,并于七月抵达义州。
此刻,翘首期盼天军救援的思密达们都激动万分,尤其是接待使柳成龙【*】,更是涕泪交加。但当他顺便数了数天军的队伍后,觉得有点不对劲,又不好明讲,便对祖承训说道:“倭兵战斗力甚强,希望将军谨慎对敌。”
“啊,你说啥?”
朝鲜贵族会说汉语,但显然发音还不是十分准确,祖承训一时没有听懂。
等朝鲜方面的译官用纸笔写下来后,祖承训才明白柳成龙的意思。他表示:“当年我曾以三千骑兵攻破十万蒙古军,小小倭兵,有何可怕!”接着他又道:“量我五千铁骑,收复平壤,绰绰有余。”
【*】柳成龙(1542年-1607年6月7日,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字而见,号西厓,李氏朝鲜政治家。柳仲班的次子,曾于朝鲜宣祖时期担任领议政一职。封号丰原府院君,死后谥号文忠。战争期间先后担任三道都体察使、左议政、领议政(朝鲜最高官职,相当于宰相),为人忠直,顾全大局,积极启用李舜辰、权慄等名将,战后写有回忆笔记《惩毖录》,被中朝日历史学家公认为最权威的第一手战争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