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三国求生手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过石邑,带上了四百石邑营将士后,颜良继续上路,经过井陉道,但并未立刻转入黑山之中,而是继续向北往井陉县而去。,
六山学院山长张子明是崔琰推荐的,他又刚从并州回来,和张臶打过交道,怎么说也得叫上他一起前往。
从这里开始,便已经进入了时高时低的坡地区域。
去年年末,颜良走这条道路返回元氏的时候,很多平地与缓坡都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不过时隔一个月后再走这条路,却看见沿途的几处高坡上正在修建村寨,而村寨旁的荒地上也有许多民众正在忙碌。
这些村寨正是屯田的寨子,忙碌的民众都是屯客。
顺便一提,经过颜良的推举,袁大将军批准,建义中郎将陶升已经正式担起了常山军屯事宜。
按说让陶升负责军屯,应该任其为常山典农中郎将才是,不过袁绍的手诏里却写着以建义中郎将行常山典农事。
这一方面因为典农中郎将的名号并不比建义中郎将上档次,另一方面袁绍可能希望陶升也能在常山拉起一支兵马,其中无不制衡颜良的意思。
不过陶升此人却很识时务,拿到任命之后立刻前来拜谒颜良,说道:“在下本是浊吏出身,管起屯田之事正是本行,明府尽管放心便是。在下只带了五百老卒前来,要维持各屯田堡寨的治安当无问题,可若贼人来袭恐力有不逮,这便要多多仰赖明府手下的将士了。”
颜良自然能从袁大将军的任命措辞里看出些别样意思,但他却并不太在意。
因为颜良有充分的自信,陶升一个外来之人仅仅靠这些军屯短期之内绝不可能整出可以制衡他的力量。
况且,颜良掐掐手指头算一算,知道袁大将军没剩下多少时日了,那还能怎么办呢?
只能默默戴上一顶名叫原谅的帽子。
颜良当时就说道:“将军既然典军屯之事,自可在各屯客之中招募士卒,加以训练,当能防患于未燃。”
陶升立刻道:“既有明府主持剿匪事务,在下又何必多此一举再募屯卒,况且论起练兵用兵的本领,在下便是拍马也赶不上明府也!”
其实陶升也体会到了袁绍的用意,不过他素来会观望形势,哪里肯轻易被人当刀使,这点从他当贼的时候就看得出来。
当年在黑山众贼夺下邺城之时,众贼帅尽皆大喜过望,自以为得势,唯有陶升一个人知道凭这些乌合之众难敌袁绍的精兵,果断跳反,以袁绍和众官吏的家小为投名状成功洗白,混进了袁大将军的队伍里,还博得了河北众官将的好感。
陶升来到常山也有些时日,对常山显现出欣欣向荣之意颇为讶异,越深入了解,越发现常山上下正渐渐被颜良捏合在一起,旁人几无插手的缝隙。
军事方面,颜良挟连胜贼寇之威,又大举募兵开展比武沙汰,尽得常山能战之兵。
陶升曾观摩过几次颜良麾下诸营的操练,对讨逆营将士的战力暗暗心惊。,
治政方面,有辛毗倾力合作,更有崔琰、陈正、田灿、张广等能吏辅佐。
前些时日颜良令各部督邮整肃吏治,县乡吏员及各地豪强劣绅无不慑服,根本生不出反抗之心。
陶升心想若是遂了袁大将军的意思,在常山境内摆明车马和颜良对着干,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自己那五百老卒给颜良的万余精兵塞牙缝都不够啊,此事还当缓图,还当缓图!
颜良也没料到陶升竟如此有眼色,既然陶升愿意配合,那自然最好,不然掣肘之下总是会产生内耗。
之后颜良便与陶升好生商议了一下军屯的章程和双方需要的配合事宜等等。
最后研究下来,第一批的屯田区域尽量挑选在远离山区,或者靠近各兵营的地方,方便遇袭时照应。
另外军屯中的青壮屯民在农闲时会被组织起来习练兵戈战阵,一切仿效地方上的乡勇民兵。
为了显示自己并无他心,陶升主动请求颜良派一些长于练兵的部下来协助此事。
颜良投桃报李,表示前期屯田中缺少耕牛、种子、口粮等物资,郡府及军中均可施以援手。
总之,那一场拜会下来,颜良与陶升二人尽皆满意而归。
只是远在邺城的袁大将军若知道事情如此发展,怕是会后悔遣了这油滑的陶升来负责常山军屯吧!
某个字润之的湖蓝人曾作诗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可见从古至今,粮食安全一直都是头等大事,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时,某些居心叵测的大国还试图用粮食为武器来遏制我大天朝的重新崛起。
而此刻常山沿山边地正在开展的大屯田正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妙策之一。
颜良自然对屯田多有关心,不时停下步伐,去看一看道路两旁屯田堡寨的建设进度,以及附近荒田的厘定、恢复程度。
从去年末开始,颜良就从多方渠道吸引流民前来常山,为此贴补了不少钱粮。
好在洒下的钱粮总有回报,常山地界如今聚集了数千家各地流民,他们有的是司兖地界遭逢战乱逃难的,有的是河北各郡县的失地贫民,有的还可能是从黑山里熬不过去溜出来的。
在冬天里,各地的屯田区域还未厘定,流民们也暂时没有去处,没有衣食来源。
这些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流民们都是日后屯田的劳力,颜良肯定不会放任不管,且万一流民生活无着揭竿n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颜良在各城与各驻军营地附近特别设立了临时流民营,每天按口配发口粮,提供些基础的被服。
当然,粮食宝贵,发放的粮食绝对不算多,只能保持流民们的最低生存需求罢了。
为了进一步解决流民们的衣食问题,颜良便建议各县雇佣这些流民造桥修路以工代赈,想要多吃点,便得卖力... -->>
经过石邑,带上了四百石邑营将士后,颜良继续上路,经过井陉道,但并未立刻转入黑山之中,而是继续向北往井陉县而去。,
六山学院山长张子明是崔琰推荐的,他又刚从并州回来,和张臶打过交道,怎么说也得叫上他一起前往。
从这里开始,便已经进入了时高时低的坡地区域。
去年年末,颜良走这条道路返回元氏的时候,很多平地与缓坡都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不过时隔一个月后再走这条路,却看见沿途的几处高坡上正在修建村寨,而村寨旁的荒地上也有许多民众正在忙碌。
这些村寨正是屯田的寨子,忙碌的民众都是屯客。
顺便一提,经过颜良的推举,袁大将军批准,建义中郎将陶升已经正式担起了常山军屯事宜。
按说让陶升负责军屯,应该任其为常山典农中郎将才是,不过袁绍的手诏里却写着以建义中郎将行常山典农事。
这一方面因为典农中郎将的名号并不比建义中郎将上档次,另一方面袁绍可能希望陶升也能在常山拉起一支兵马,其中无不制衡颜良的意思。
不过陶升此人却很识时务,拿到任命之后立刻前来拜谒颜良,说道:“在下本是浊吏出身,管起屯田之事正是本行,明府尽管放心便是。在下只带了五百老卒前来,要维持各屯田堡寨的治安当无问题,可若贼人来袭恐力有不逮,这便要多多仰赖明府手下的将士了。”
颜良自然能从袁大将军的任命措辞里看出些别样意思,但他却并不太在意。
因为颜良有充分的自信,陶升一个外来之人仅仅靠这些军屯短期之内绝不可能整出可以制衡他的力量。
况且,颜良掐掐手指头算一算,知道袁大将军没剩下多少时日了,那还能怎么办呢?
只能默默戴上一顶名叫原谅的帽子。
颜良当时就说道:“将军既然典军屯之事,自可在各屯客之中招募士卒,加以训练,当能防患于未燃。”
陶升立刻道:“既有明府主持剿匪事务,在下又何必多此一举再募屯卒,况且论起练兵用兵的本领,在下便是拍马也赶不上明府也!”
其实陶升也体会到了袁绍的用意,不过他素来会观望形势,哪里肯轻易被人当刀使,这点从他当贼的时候就看得出来。
当年在黑山众贼夺下邺城之时,众贼帅尽皆大喜过望,自以为得势,唯有陶升一个人知道凭这些乌合之众难敌袁绍的精兵,果断跳反,以袁绍和众官吏的家小为投名状成功洗白,混进了袁大将军的队伍里,还博得了河北众官将的好感。
陶升来到常山也有些时日,对常山显现出欣欣向荣之意颇为讶异,越深入了解,越发现常山上下正渐渐被颜良捏合在一起,旁人几无插手的缝隙。
军事方面,颜良挟连胜贼寇之威,又大举募兵开展比武沙汰,尽得常山能战之兵。
陶升曾观摩过几次颜良麾下诸营的操练,对讨逆营将士的战力暗暗心惊。,
治政方面,有辛毗倾力合作,更有崔琰、陈正、田灿、张广等能吏辅佐。
前些时日颜良令各部督邮整肃吏治,县乡吏员及各地豪强劣绅无不慑服,根本生不出反抗之心。
陶升心想若是遂了袁大将军的意思,在常山境内摆明车马和颜良对着干,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自己那五百老卒给颜良的万余精兵塞牙缝都不够啊,此事还当缓图,还当缓图!
颜良也没料到陶升竟如此有眼色,既然陶升愿意配合,那自然最好,不然掣肘之下总是会产生内耗。
之后颜良便与陶升好生商议了一下军屯的章程和双方需要的配合事宜等等。
最后研究下来,第一批的屯田区域尽量挑选在远离山区,或者靠近各兵营的地方,方便遇袭时照应。
另外军屯中的青壮屯民在农闲时会被组织起来习练兵戈战阵,一切仿效地方上的乡勇民兵。
为了显示自己并无他心,陶升主动请求颜良派一些长于练兵的部下来协助此事。
颜良投桃报李,表示前期屯田中缺少耕牛、种子、口粮等物资,郡府及军中均可施以援手。
总之,那一场拜会下来,颜良与陶升二人尽皆满意而归。
只是远在邺城的袁大将军若知道事情如此发展,怕是会后悔遣了这油滑的陶升来负责常山军屯吧!
某个字润之的湖蓝人曾作诗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可见从古至今,粮食安全一直都是头等大事,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时,某些居心叵测的大国还试图用粮食为武器来遏制我大天朝的重新崛起。
而此刻常山沿山边地正在开展的大屯田正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妙策之一。
颜良自然对屯田多有关心,不时停下步伐,去看一看道路两旁屯田堡寨的建设进度,以及附近荒田的厘定、恢复程度。
从去年末开始,颜良就从多方渠道吸引流民前来常山,为此贴补了不少钱粮。
好在洒下的钱粮总有回报,常山地界如今聚集了数千家各地流民,他们有的是司兖地界遭逢战乱逃难的,有的是河北各郡县的失地贫民,有的还可能是从黑山里熬不过去溜出来的。
在冬天里,各地的屯田区域还未厘定,流民们也暂时没有去处,没有衣食来源。
这些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流民们都是日后屯田的劳力,颜良肯定不会放任不管,且万一流民生活无着揭竿n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颜良在各城与各驻军营地附近特别设立了临时流民营,每天按口配发口粮,提供些基础的被服。
当然,粮食宝贵,发放的粮食绝对不算多,只能保持流民们的最低生存需求罢了。
为了进一步解决流民们的衣食问题,颜良便建议各县雇佣这些流民造桥修路以工代赈,想要多吃点,便得卖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