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三国求生手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个二十出头初出茅庐的青年,便也没太过在意,虽说这年头的优秀人才普遍早慧,但显然一个二十岁的青年距离思想家还差得有些远。
在与俩人简单打过招呼后,颜良便把注意力转回到了崔琰身上,问道:“崔君与公孙君游历多时,不知对常山的民生,对黑山之患有何见解?”
这是个宏大的命题,按理说不当在比赛看台上这种地方对答,但崔琰却并未犹豫,显然心里早有准备,答道:“在下与颜府君辞别后,便与文理一同进入但此地民生与一月之前已经大有改观,我等皆为颜府君治民的手段而钦佩不已。而在下足迹所经常山、上党、太原等地,发现在下还是小看了黑山贼对于各地的侵害。”
颜良问道:“噢?愿闻其详?”
崔琰道:“虽说黑山贼在张燕的率领之下,近些年已经略微收敛,更在山谷之间开辟田土,垦殖养民,然黑山沿山区域饱受黑山贼滋扰,因此而荒废的田土不计其数。”
崔琰这一番比较说得在座众人纷纷聚精会神倾听,他又继续说道:“且黑山贼始终贼心不改,王当、孙轻之辈便是明证,幸得常山有颜府君坐镇,手下将士应对有方,才将损伤控制住。”
“黑山贼人虽然明面上曾向朝廷纳款降附,然自成一系又桀骜不驯,若不能除此大患,冀并便始终不能联成一体,百姓不能安居乐业。”
“故而,某以为,还当早除黑山贼匪为佳。”
崔琰这番话虽然简短,但核心意思与颜良的想法极为贴切,听得颜良频频颔首,赞道:“崔君此言简直说道了在下的心坎里,如此说来,崔君是愿意来常山任事了?”
崔琰微微躬身道:“既然明府如此看重在下,在下若再推诿,岂不是太不识抬举了?”
颜良哈哈笑道:“昨日喜得陶将军前来相助,今日又得崔君答应任事常山,则常山未来可期,剿灭黑山指日可待!”
一旁的郭溥有些艳羡地道:“常山之势蒸蒸日上,实在可喜。”
依照汉朝制度,各县的县令、丞、尉等职都出自朝廷任命,郡国守相只有建议之权,并无任命之权。
但如今朝廷式微,尤其是袁绍与曹操翻脸之后,许都朝廷根本无力再管辖到冀州事务,地方官员的任命均出自于邺城。
颜良原本在邺城是以元氏县令来招揽崔琰,不过来到常山之后,他的想法却略有变化。
辛毗常驻元氏,把国中政务处置得井井有条,连带着把元氏县令的职务一起兼了,让颜良大为放心。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再把崔琰安排在元氏县令的任上就有些浪费。
至于说为辛毗减轻压力什么的,在颜良心里是不存在的,压榨劳动力什么的最正常不过了,更何况辛毗干活干得十分带劲,又何乐而不为呢?
反倒是颜良对于如今的真定县令并不太满意,虽然如今颜良自从来到常山之后,大半时间都待在真定,起到了监督之责。
但眼瞅着城北校场建设得如火如荼,真定县却并没有跟着节奏一起带动经济,让颜良觉得并不满意。
且常山国治始终是在元氏,颜良果断时间也必然会回到元氏,没有了自己的督促,真定地方还不知道会不会保持长久健康的发展。
有了这样的想法,颜良便道:“真定一地乃是常山以北重镇,我意以崔君为真定令,不知崔君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包括郭溥、仲长统、满维等人都对颜良开出的条件而十分惊讶,毕竟如真定这等大县的县令可非比寻常。
当大家都以为崔琰会顺理成章地接受这个任命的时候,崔琰却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
崔琰说道:“真定虽是常山重镇,然此地不处前线,不如上艾、灵寿、井陉等地险要,琰只愿身处前线之地,为剿灭黑山贼人略尽绵薄之力。”
崔琰的话也让颜良略感意外,他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以崔琰之能,处于后方的确也大材小用,还当放在考验更大的前线。
既然崔琰信心满满,颜良也从善如流道:“如今灵寿、上艾皆有令长,唯有井陉正印虚悬,崔君可愿为之?”
崔琰这下没有再拒绝,爽快地答应道:“但凭明府安排。”
颜良自己苦心积虑装了一番那啥,终于搞定了崔琰这个大才,哈哈笑道:“有崔君牧守井陉,则黑山以西,贼人再无生存之地矣!”
身旁众人自然是十分配合地一顿祝贺,颜良又道:“公孙君此番前来,可愿出仕常山?真定县丞之位正好出缺,公孙君可愿勉为其难接任此职?”
公孙方与崔琰的情况不同,崔琰毕竟在袁绍手下出仕过,而公孙方却只是在清河国中任事,颜良给出比三百石的真定县丞职务,也算是十分诚恳。
公孙方笑笑道:“若是府君不怕在下误事,在下自当效命。”
搞定了这对同学,颜良转过头来对仲长统与满维道:“如今我府中与军中尚有不少掾史职务有缺,亟待有为之士担任,不知两位山阳俊彦,可愿屈尊降贵为常山效力?”
有了崔琰与公孙方的例子在前,很有几分上进心的满维十分心动,但也没能立刻回答,而是看向了好友仲长统。
郡国掾史都是太守国相自行征辟的百石吏,虽然不是正式的朝廷命官,但对于一介白身的年轻人来说还是不错的进身之阶。
众人原以为仲长统会答应下来,仲长统却道:“在下年轻识浅,恐难当大任,惟愿再多游历一番,增长见识,怕是要辜负了府君的期许了。”
颜良略有些意外,但他想着能在史籍留名的人多数都有些自己的独特脾性,或许游历各地的经历也是仲长统日后能写出昌言的原因。
想到这里,颜良便笑了笑问道:“仲长君还是第一次来到常山?”
“正是如此。”
“那仲长君可多多游历常山各地,对常山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若遇见有何不平之事,也可专门致函与我,我必会审慎对待,可乎?”
颜良的请求很独特,仲长统倒也不便拒绝,便答道:“统乐意效劳。”
颜良招呼魏杰道:“去军中寻两匹良马并十金前来,仲长君愿意为我常山效力,当重金谢之。”
见颜良如此看重自己,哪怕是仲长统再不功利,仍旧心里感动,郑重拜谢道:“统谢过府君。”11
是个二十出头初出茅庐的青年,便也没太过在意,虽说这年头的优秀人才普遍早慧,但显然一个二十岁的青年距离思想家还差得有些远。
在与俩人简单打过招呼后,颜良便把注意力转回到了崔琰身上,问道:“崔君与公孙君游历多时,不知对常山的民生,对黑山之患有何见解?”
这是个宏大的命题,按理说不当在比赛看台上这种地方对答,但崔琰却并未犹豫,显然心里早有准备,答道:“在下与颜府君辞别后,便与文理一同进入但此地民生与一月之前已经大有改观,我等皆为颜府君治民的手段而钦佩不已。而在下足迹所经常山、上党、太原等地,发现在下还是小看了黑山贼对于各地的侵害。”
颜良问道:“噢?愿闻其详?”
崔琰道:“虽说黑山贼在张燕的率领之下,近些年已经略微收敛,更在山谷之间开辟田土,垦殖养民,然黑山沿山区域饱受黑山贼滋扰,因此而荒废的田土不计其数。”
崔琰这一番比较说得在座众人纷纷聚精会神倾听,他又继续说道:“且黑山贼始终贼心不改,王当、孙轻之辈便是明证,幸得常山有颜府君坐镇,手下将士应对有方,才将损伤控制住。”
“黑山贼人虽然明面上曾向朝廷纳款降附,然自成一系又桀骜不驯,若不能除此大患,冀并便始终不能联成一体,百姓不能安居乐业。”
“故而,某以为,还当早除黑山贼匪为佳。”
崔琰这番话虽然简短,但核心意思与颜良的想法极为贴切,听得颜良频频颔首,赞道:“崔君此言简直说道了在下的心坎里,如此说来,崔君是愿意来常山任事了?”
崔琰微微躬身道:“既然明府如此看重在下,在下若再推诿,岂不是太不识抬举了?”
颜良哈哈笑道:“昨日喜得陶将军前来相助,今日又得崔君答应任事常山,则常山未来可期,剿灭黑山指日可待!”
一旁的郭溥有些艳羡地道:“常山之势蒸蒸日上,实在可喜。”
依照汉朝制度,各县的县令、丞、尉等职都出自朝廷任命,郡国守相只有建议之权,并无任命之权。
但如今朝廷式微,尤其是袁绍与曹操翻脸之后,许都朝廷根本无力再管辖到冀州事务,地方官员的任命均出自于邺城。
颜良原本在邺城是以元氏县令来招揽崔琰,不过来到常山之后,他的想法却略有变化。
辛毗常驻元氏,把国中政务处置得井井有条,连带着把元氏县令的职务一起兼了,让颜良大为放心。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再把崔琰安排在元氏县令的任上就有些浪费。
至于说为辛毗减轻压力什么的,在颜良心里是不存在的,压榨劳动力什么的最正常不过了,更何况辛毗干活干得十分带劲,又何乐而不为呢?
反倒是颜良对于如今的真定县令并不太满意,虽然如今颜良自从来到常山之后,大半时间都待在真定,起到了监督之责。
但眼瞅着城北校场建设得如火如荼,真定县却并没有跟着节奏一起带动经济,让颜良觉得并不满意。
且常山国治始终是在元氏,颜良果断时间也必然会回到元氏,没有了自己的督促,真定地方还不知道会不会保持长久健康的发展。
有了这样的想法,颜良便道:“真定一地乃是常山以北重镇,我意以崔君为真定令,不知崔君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包括郭溥、仲长统、满维等人都对颜良开出的条件而十分惊讶,毕竟如真定这等大县的县令可非比寻常。
当大家都以为崔琰会顺理成章地接受这个任命的时候,崔琰却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
崔琰说道:“真定虽是常山重镇,然此地不处前线,不如上艾、灵寿、井陉等地险要,琰只愿身处前线之地,为剿灭黑山贼人略尽绵薄之力。”
崔琰的话也让颜良略感意外,他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以崔琰之能,处于后方的确也大材小用,还当放在考验更大的前线。
既然崔琰信心满满,颜良也从善如流道:“如今灵寿、上艾皆有令长,唯有井陉正印虚悬,崔君可愿为之?”
崔琰这下没有再拒绝,爽快地答应道:“但凭明府安排。”
颜良自己苦心积虑装了一番那啥,终于搞定了崔琰这个大才,哈哈笑道:“有崔君牧守井陉,则黑山以西,贼人再无生存之地矣!”
身旁众人自然是十分配合地一顿祝贺,颜良又道:“公孙君此番前来,可愿出仕常山?真定县丞之位正好出缺,公孙君可愿勉为其难接任此职?”
公孙方与崔琰的情况不同,崔琰毕竟在袁绍手下出仕过,而公孙方却只是在清河国中任事,颜良给出比三百石的真定县丞职务,也算是十分诚恳。
公孙方笑笑道:“若是府君不怕在下误事,在下自当效命。”
搞定了这对同学,颜良转过头来对仲长统与满维道:“如今我府中与军中尚有不少掾史职务有缺,亟待有为之士担任,不知两位山阳俊彦,可愿屈尊降贵为常山效力?”
有了崔琰与公孙方的例子在前,很有几分上进心的满维十分心动,但也没能立刻回答,而是看向了好友仲长统。
郡国掾史都是太守国相自行征辟的百石吏,虽然不是正式的朝廷命官,但对于一介白身的年轻人来说还是不错的进身之阶。
众人原以为仲长统会答应下来,仲长统却道:“在下年轻识浅,恐难当大任,惟愿再多游历一番,增长见识,怕是要辜负了府君的期许了。”
颜良略有些意外,但他想着能在史籍留名的人多数都有些自己的独特脾性,或许游历各地的经历也是仲长统日后能写出昌言的原因。
想到这里,颜良便笑了笑问道:“仲长君还是第一次来到常山?”
“正是如此。”
“那仲长君可多多游历常山各地,对常山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若遇见有何不平之事,也可专门致函与我,我必会审慎对待,可乎?”
颜良的请求很独特,仲长统倒也不便拒绝,便答道:“统乐意效劳。”
颜良招呼魏杰道:“去军中寻两匹良马并十金前来,仲长君愿意为我常山效力,当重金谢之。”
见颜良如此看重自己,哪怕是仲长统再不功利,仍旧心里感动,郑重拜谢道:“统谢过府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