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靖难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许多官员的注意。
面对云南戍边军户的不断增多,若是按照常例,眼下定有不少官员站出来上疏,认为这样太过劳民伤财,逼得百姓家破人亡。
可是自云南金银矿山的消息传开后,这些庙堂之上衣冠楚楚的大臣却再无一人站出来反驳皇帝的旨意。
看着眼前滑稽的场景,朱允炆略有吃惊,但坐在金台之上的朱元璋却眼神平淡。
他还未登临大位时,便知道这群文官不是什么好鸟。
以往阻止百姓充军戍边,不过是担心百姓离去太多,自己家乡富户乡绅没了佃户罢了。
如今云南价值倍增,金银铜矿牵连‘以钞抵税’,每抵一年税,都能让地方上的乡绅富户少交六成的赋税,他们自然不愿意驳回旨意来让自己生气。
这看上去,像是他身为皇帝的权力达到巅峰,百官不敢忤逆。
只可惜细细看去,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恐怕早就结党一片,欺君罔上了。
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不管这群衣冠禽兽再怎么转变立场和态度,他们终究阻碍不了自己……
“礼毕,散……”
伴随散朝声响起,百官纷纷唱礼,朱元璋也起身离常
朱允炆见状跟了上去,百官也纷纷散场,前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爷爷”
待朱允炆跟上朱元璋,此刻朱元璋已经坐上了车舆,朱允炆也跟着走了上去坐下。
爷孙二人在车舆内,朱允炆作揖道:“近日六部与都督府都有意增设云南三司官位数量,想来是因为永昌、丽江等府金银矿的事情。”
“只是这些地方只有部分直属朝廷,其余大部分地方都被土知府、土知州等土官占据,若是要改土归流,恐怕会引起地方动荡,因此孙儿特意来询问爷爷应该如何操办。”
朱允炆说出了云南金银铜矿的难题,那就是地方上的土官数量。
土官,其实就是接受了朝廷册封的地方土司。
云南的土司制度始于元朝,完备于明代。
当初元朝攻下云南之时,为了有效控制云南各地,就在各少数民族地区设万户府、千户府和百户所,任命当地民族上层人物为万户,千户和百户以管理当地。
云南行省建立后,元朝又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机构,授各族首领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官职,对当地民族进行管理。
这样的做法致使云南土司被碎片化,但同时由于元朝管控不严,云南土司也在通过贸易而不断变强,最后发展成为了元朝难以节制的程度。
明朝征服云南后,继承了元代在云南的这种制度,承认元朝授予各族首领的官职,并加以发展,增设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土守备、土巡检等土官。
相比较元朝的粗放式管理,朱元璋敏锐察觉到土司正在不断强盛,因此他在元朝土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考核、贡赋、征调等一系列规定,从而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土司制度。
等到沐英坐镇云南时,大明已经开始以强羁縻的方式让西南土司向朝廷缴纳赋税,接受监管。
不过即便如此,此时西南土司依旧处于强盛期,哪怕傅友德和沐英已经在云南深垦多年,但眼下云南的土司数量依旧高达五百八十七家。
正因如此,朱元璋确定了对云南采劝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的方针。
此举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三江部分地区置府、州、县时土流兼治,府卫参设。
把云南的曲靖、大理等六府设流官,在楚雄、姚安、广南三府以流官任知府,土官为辅,在寻甸、元江、永宁、乌蒙等十三府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
在这样的政策下,这些土司起码还能在名义上臣服大明,每年缴纳数百到数千贯等价金银来充当赋税。
但实际上他们依旧掌控着地方的矿藏、军队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经济命脉。
如今云南金银铜矿数量如此之多,等地方土官知道了它们的价值,恐怕是大明不动手,他们也要提前对大明动手。
在这样的威胁下,六部和五军都督府想要增设官位,进一步改土归流并不奇怪,甚至可以说选择的路线很对,也很准时。
不过眼下的问题在于,曾经威震西南的沐英已经病逝,而何福、瞿能二人还在四川西南平叛,整个云南只有沐春兄弟几人能够委以重任。
说是兄弟几人,但实际上只有沐春一人能镇得住场子。
这样的局面下,六部和五军都督府想要改土归流并不是那么容易。
大明在云南兵力强盛不假,但那五百八十七家土司也正值巅峰,倘若聚兵,也能聚起二三十万夷兵与沐春对抗。
朱高煦在献上云南金银矿图时没有想那么多,是因为他不了解眼下云南的情况。
仅他从王瑄口中了解的云南局面,不过是真实局面的一角罢了。
如今他倒是在院里打牌看书,但怎么顺利开采云南金银矿却成了朝廷的难题。
朱元璋瞥了一眼朱允炆,他知道朱允炆心里有办法,但他不能说出来。
以当下云南的局面,其实派傅友德节制云南,与沐春一起改土归流是最好的,毕竟傅家五子有三子都在云南任军职,其余卫所将领也都是傅友德旧部。
可以说,只要傅友德前往云南,那整个云南除了沐春麾下兵马是个变数,其余兵马都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傅家军”,云南将铁板一块的威慑云南土司。
正因如此,傅友德才是这次任务的最佳人眩
可是晋王朱棡私信傅友德的事情成了朱允炆的一根刺,他很难相信傅友德,并将云南交给他。
不仅是他,便是连朱元璋也很难再次信任傅友德和冯胜两人。
只是不用这两人,留给朱元璋的便只有郭英、耿炳文、李景垄徐辉祖等四人了。
郭英和耿炳文倒是好说,他们二人早年随傅友德平定云南,对云南不算陌生。
只是他们的年纪太大,朱元璋有些不舍得让他们前往云南平叛。
至于李景隆和徐辉祖,前者倒是有节制云南和沐春的能力,早年也随冯胜、蓝玉等人平定辽东,北伐决战捕鱼儿海,也出镇过甘肃这等西北重镇。
正因如此,朱元璋不太想让李景隆出镇云南,毕竟这次云南的改土归流需要很长时间,一不小心就会让李景隆陷入云南的这个泥潭里。
最后的徐辉祖,朱元璋倒是有意让他前往云南,但考虑到徐辉祖并没有指挥大军的经历,他很难将这样的重任交给他。
况且眼下徐辉祖忙着平定沿海倭患,恐怕也很难抽出身去。
面对这样的局面,便是朱元璋也不由在心底叹了一口气,最后才眼神复杂的看向朱允炆。
他这一看,朱允炆心里便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武定侯与长兴侯年纪大了,云南又多有瘴气,让他们去总不太好,至于曹国公……”
只是一句话,朱允炆心里便难受了起来。
眼下的大明其实还有很多名将,诸如吴高、顾成、瞿能、何福都是名将,但他们眼下都被四川、甘肃、辽东等地的边患和叛乱拖住,抽不出身子。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允炆脑中思绪万千,可饶是他思绪万千,却还是快不过朱元璋。
“曹国公我另有安排,不能让他前往云南……”朱元璋缓缓开口,每吐出一个字都让朱允炆紧张万分。
只是不等他有所反应,朱元璋却一句话将他的所有计划打乱:“中军都督府的宋晟不错,我有意让魏国公节制云南,授宋晟为总兵官协从。”
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傅友德,而是在思虑过后选择了他不太看好的徐辉祖。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将日前抵达南京的宋晟派给了徐辉祖,想来有宋晟协从,即便徐辉祖能力不足,也不至于遭遇惨败。
朱允炆松了一口气,脸上却忧虑道:
“魏国公还在清剿沿海倭患,如果将他派往云南,那沿海的倭寇……”
他话说三分,朱元璋也不介意,帮他把话补满:“杨文做的不错,让曹国公坐镇杭州,杨文节制前军吧。”
“是”朱允炆作揖应下,心里有几分高兴的同时,脑中也不免浮现朱高煦的身影。
“爷爷,高煦那边已经禁足快半个月了,是否可以放他出来了……”
朱允炆的话让朱元璋侧目,只是下一秒他便反问道:“伱想让他为你看山点矿?”
“是为朝廷……”朱允炆毫不慌乱,朱元璋听后却微微颌首:“过些日子再说吧。”
见朱元璋这么说,朱允炆只能点头应下。
这时,他们二人也来到了武英殿前。
二人先后下了车舆,并见到了早早侯在殿门的朱济熺三人。
“皇爷爷万福,太孙千福……”
朱济熺、朱高炽、朱尚炳三人先后作揖唱礼,赢得朱元璋颔首后,便与朱元璋二人入了武英殿。
说实话,朱元璋不太喜欢这三个孙儿身上的那种规矩感。
“若是高煦那小子,恐怕只会在殿里坐着,等朕来了才会起身吧……”
朱元璋脑中不由想起了之前朱高煦在时对他的态度,心里倒也多挂念起了他几分。
人就是这样,旁边人都平起平坐的时候,他想要高人一等。
等他真的高人一等的时候,却又想找一个能与他平起平坐谈话的知心人。
以前还有马皇后、朱标、朱雄英陪他,可眼下他身边却都是‘懂规矩’的规矩人了。
坐在位置上,朱元璋看了一眼四个孙子,瞧着他们那言行举止都一板一眼的模样,却是半点温暖都感受不到。
孤家寡人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未免太枯燥了……
(本章完)
许多官员的注意。
面对云南戍边军户的不断增多,若是按照常例,眼下定有不少官员站出来上疏,认为这样太过劳民伤财,逼得百姓家破人亡。
可是自云南金银矿山的消息传开后,这些庙堂之上衣冠楚楚的大臣却再无一人站出来反驳皇帝的旨意。
看着眼前滑稽的场景,朱允炆略有吃惊,但坐在金台之上的朱元璋却眼神平淡。
他还未登临大位时,便知道这群文官不是什么好鸟。
以往阻止百姓充军戍边,不过是担心百姓离去太多,自己家乡富户乡绅没了佃户罢了。
如今云南价值倍增,金银铜矿牵连‘以钞抵税’,每抵一年税,都能让地方上的乡绅富户少交六成的赋税,他们自然不愿意驳回旨意来让自己生气。
这看上去,像是他身为皇帝的权力达到巅峰,百官不敢忤逆。
只可惜细细看去,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恐怕早就结党一片,欺君罔上了。
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不管这群衣冠禽兽再怎么转变立场和态度,他们终究阻碍不了自己……
“礼毕,散……”
伴随散朝声响起,百官纷纷唱礼,朱元璋也起身离常
朱允炆见状跟了上去,百官也纷纷散场,前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爷爷”
待朱允炆跟上朱元璋,此刻朱元璋已经坐上了车舆,朱允炆也跟着走了上去坐下。
爷孙二人在车舆内,朱允炆作揖道:“近日六部与都督府都有意增设云南三司官位数量,想来是因为永昌、丽江等府金银矿的事情。”
“只是这些地方只有部分直属朝廷,其余大部分地方都被土知府、土知州等土官占据,若是要改土归流,恐怕会引起地方动荡,因此孙儿特意来询问爷爷应该如何操办。”
朱允炆说出了云南金银铜矿的难题,那就是地方上的土官数量。
土官,其实就是接受了朝廷册封的地方土司。
云南的土司制度始于元朝,完备于明代。
当初元朝攻下云南之时,为了有效控制云南各地,就在各少数民族地区设万户府、千户府和百户所,任命当地民族上层人物为万户,千户和百户以管理当地。
云南行省建立后,元朝又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机构,授各族首领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官职,对当地民族进行管理。
这样的做法致使云南土司被碎片化,但同时由于元朝管控不严,云南土司也在通过贸易而不断变强,最后发展成为了元朝难以节制的程度。
明朝征服云南后,继承了元代在云南的这种制度,承认元朝授予各族首领的官职,并加以发展,增设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土守备、土巡检等土官。
相比较元朝的粗放式管理,朱元璋敏锐察觉到土司正在不断强盛,因此他在元朝土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考核、贡赋、征调等一系列规定,从而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土司制度。
等到沐英坐镇云南时,大明已经开始以强羁縻的方式让西南土司向朝廷缴纳赋税,接受监管。
不过即便如此,此时西南土司依旧处于强盛期,哪怕傅友德和沐英已经在云南深垦多年,但眼下云南的土司数量依旧高达五百八十七家。
正因如此,朱元璋确定了对云南采劝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的方针。
此举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三江部分地区置府、州、县时土流兼治,府卫参设。
把云南的曲靖、大理等六府设流官,在楚雄、姚安、广南三府以流官任知府,土官为辅,在寻甸、元江、永宁、乌蒙等十三府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
在这样的政策下,这些土司起码还能在名义上臣服大明,每年缴纳数百到数千贯等价金银来充当赋税。
但实际上他们依旧掌控着地方的矿藏、军队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经济命脉。
如今云南金银铜矿数量如此之多,等地方土官知道了它们的价值,恐怕是大明不动手,他们也要提前对大明动手。
在这样的威胁下,六部和五军都督府想要增设官位,进一步改土归流并不奇怪,甚至可以说选择的路线很对,也很准时。
不过眼下的问题在于,曾经威震西南的沐英已经病逝,而何福、瞿能二人还在四川西南平叛,整个云南只有沐春兄弟几人能够委以重任。
说是兄弟几人,但实际上只有沐春一人能镇得住场子。
这样的局面下,六部和五军都督府想要改土归流并不是那么容易。
大明在云南兵力强盛不假,但那五百八十七家土司也正值巅峰,倘若聚兵,也能聚起二三十万夷兵与沐春对抗。
朱高煦在献上云南金银矿图时没有想那么多,是因为他不了解眼下云南的情况。
仅他从王瑄口中了解的云南局面,不过是真实局面的一角罢了。
如今他倒是在院里打牌看书,但怎么顺利开采云南金银矿却成了朝廷的难题。
朱元璋瞥了一眼朱允炆,他知道朱允炆心里有办法,但他不能说出来。
以当下云南的局面,其实派傅友德节制云南,与沐春一起改土归流是最好的,毕竟傅家五子有三子都在云南任军职,其余卫所将领也都是傅友德旧部。
可以说,只要傅友德前往云南,那整个云南除了沐春麾下兵马是个变数,其余兵马都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傅家军”,云南将铁板一块的威慑云南土司。
正因如此,傅友德才是这次任务的最佳人眩
可是晋王朱棡私信傅友德的事情成了朱允炆的一根刺,他很难相信傅友德,并将云南交给他。
不仅是他,便是连朱元璋也很难再次信任傅友德和冯胜两人。
只是不用这两人,留给朱元璋的便只有郭英、耿炳文、李景垄徐辉祖等四人了。
郭英和耿炳文倒是好说,他们二人早年随傅友德平定云南,对云南不算陌生。
只是他们的年纪太大,朱元璋有些不舍得让他们前往云南平叛。
至于李景隆和徐辉祖,前者倒是有节制云南和沐春的能力,早年也随冯胜、蓝玉等人平定辽东,北伐决战捕鱼儿海,也出镇过甘肃这等西北重镇。
正因如此,朱元璋不太想让李景隆出镇云南,毕竟这次云南的改土归流需要很长时间,一不小心就会让李景隆陷入云南的这个泥潭里。
最后的徐辉祖,朱元璋倒是有意让他前往云南,但考虑到徐辉祖并没有指挥大军的经历,他很难将这样的重任交给他。
况且眼下徐辉祖忙着平定沿海倭患,恐怕也很难抽出身去。
面对这样的局面,便是朱元璋也不由在心底叹了一口气,最后才眼神复杂的看向朱允炆。
他这一看,朱允炆心里便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武定侯与长兴侯年纪大了,云南又多有瘴气,让他们去总不太好,至于曹国公……”
只是一句话,朱允炆心里便难受了起来。
眼下的大明其实还有很多名将,诸如吴高、顾成、瞿能、何福都是名将,但他们眼下都被四川、甘肃、辽东等地的边患和叛乱拖住,抽不出身子。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允炆脑中思绪万千,可饶是他思绪万千,却还是快不过朱元璋。
“曹国公我另有安排,不能让他前往云南……”朱元璋缓缓开口,每吐出一个字都让朱允炆紧张万分。
只是不等他有所反应,朱元璋却一句话将他的所有计划打乱:“中军都督府的宋晟不错,我有意让魏国公节制云南,授宋晟为总兵官协从。”
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傅友德,而是在思虑过后选择了他不太看好的徐辉祖。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将日前抵达南京的宋晟派给了徐辉祖,想来有宋晟协从,即便徐辉祖能力不足,也不至于遭遇惨败。
朱允炆松了一口气,脸上却忧虑道:
“魏国公还在清剿沿海倭患,如果将他派往云南,那沿海的倭寇……”
他话说三分,朱元璋也不介意,帮他把话补满:“杨文做的不错,让曹国公坐镇杭州,杨文节制前军吧。”
“是”朱允炆作揖应下,心里有几分高兴的同时,脑中也不免浮现朱高煦的身影。
“爷爷,高煦那边已经禁足快半个月了,是否可以放他出来了……”
朱允炆的话让朱元璋侧目,只是下一秒他便反问道:“伱想让他为你看山点矿?”
“是为朝廷……”朱允炆毫不慌乱,朱元璋听后却微微颌首:“过些日子再说吧。”
见朱元璋这么说,朱允炆只能点头应下。
这时,他们二人也来到了武英殿前。
二人先后下了车舆,并见到了早早侯在殿门的朱济熺三人。
“皇爷爷万福,太孙千福……”
朱济熺、朱高炽、朱尚炳三人先后作揖唱礼,赢得朱元璋颔首后,便与朱元璋二人入了武英殿。
说实话,朱元璋不太喜欢这三个孙儿身上的那种规矩感。
“若是高煦那小子,恐怕只会在殿里坐着,等朕来了才会起身吧……”
朱元璋脑中不由想起了之前朱高煦在时对他的态度,心里倒也多挂念起了他几分。
人就是这样,旁边人都平起平坐的时候,他想要高人一等。
等他真的高人一等的时候,却又想找一个能与他平起平坐谈话的知心人。
以前还有马皇后、朱标、朱雄英陪他,可眼下他身边却都是‘懂规矩’的规矩人了。
坐在位置上,朱元璋看了一眼四个孙子,瞧着他们那言行举止都一板一眼的模样,却是半点温暖都感受不到。
孤家寡人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未免太枯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