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七十二沽风情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转天,辰时刚过,高翔和黄慎就来到城北天宁寺中,这扬州天宁寺也是千年古寺,相传建于东晋,据说原是谢安别墅,后由其子谢琰请准舍宅为寺,初名谢司空寺。武周证圣元年,改为证圣寺。至北宋徽宗政和二年,诏令全国重要州府均建‘天宁寺’,始被赐名‘天宁禅寺’。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年间重建,后又屡经修葺。清初扬州被清军屠城,直至康熙中期之后天宁寺香火才逐渐兴旺,如今已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康熙皇帝南巡曾驻跸于此。
高翔和黄慎来到寺内东跨院厢房寻到郑燮,又一起来到栖灵寺中,拉着元弘与朱岷出来。五人也不雇车,安步而行进城来到东关街。马氏兄弟的小玲珑山馆坐落在扬州城东关玲珑巷,刚落成一年多,初时叫“街南书屋”,后来因为园内的太湖石玲珑剔透,千姿百态,众人喜爱,遂又有了“小玲珑山馆”的雅号。
四人来到巷内,见迎面是青砖小瓦马头墙的门楼,既雍容华贵又十分的典雅,三层的青石台阶,门两旁青石抱鼓石,楠木的大门,门框上的倒垂流苏雕的含苞待放的牡丹,四个门当一字排开,脚下的门槛足有一尺多高。
除了郑燮和朱岷,其他人都是这里的常客,门房认得,见是高翔领着众人前来,忙招呼众人入内,早有人飞跑着通报进去,众人直入馆内。一进门,迎面是一座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充作影壁,太湖石上篆刻着四个篆书大字“玉山高并”下面底座上,楷书题:‘小玲珑山馆马氏清供’。这座太湖石是马氏兄弟的好友,在福建做知县的龚鉴所赠。就因这座太湖石人们才称这座宅子叫“小玲珑山馆”。
转过假山影壁,是一青砖漫地的庭院,摆着四盆花木,院子里的两株玉兰,已高过屋脊。迎面一溜儿五间正房,上下两层,三明两暗,门上方中间悬一匾,上书“看山楼”三个隶书大字,写的苍劲有力,乃是请扬州书法大家翟方所书。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厅堂自有人伺候,引着众人穿过明庭,到了二进院落,向左拐,过了一处月亮门,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好大一片池塘,栽着睡莲、荷花、菱角,塘边有一轩,门楣上的匾额曰“透风透月两明轩”,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水中由立柱支撑,可凭栏观鱼、赏荷。一页小舟横卧,系于柱上,岸边便植柳、桂。轩旁有一长廊,唤作‘觅句廊’,可遐时小步,搜索诗肠,寻觅佳句,吟咏怡情其间。长廊蜿蜒曲折一路通向一月亮门,推开小门,只见又是一重院落,却是个小小的四合院,正厅三间,两侧各有两间厢房,正厅门上悬一匾,曰“梅寮”,这是马曰琯的书房,也是待客之所。
一进门,只见正中摆着丈八的条案,八仙桌子两旁有两把花梨太师椅,两侧各有两把花梨圈椅和茶几。迎面墙上挂着一幅前朝文徵明的山水,两侧的对联是“几净云生砚,窗明月映书。”屋内已有四五人相侯,马曰琯早迎了出来,一见高云忙合掌问讯道:
“元弘大师一向可好?”,
元弘忙合掌答礼。马曰琯又转身看着郑燮问道:
“这位仁兄十分面善,不知我们在哪儿见过?”
郑燮忙躬身施礼,
“在下兴化郑燮,草字板桥。曾在焦山与秋玉兄有一面之缘,曾受兄台恩惠。”
马曰琯想想,一拍脑门道:
“唔,想起来了,原来是板桥先生,在焦山拜教过先生的大作。哈哈,‘山光扑面经宵雨’”
郑燮笑着接过来道:
“江水回头欲晚潮。”
众人听的莫名其妙,马曰琯笑着对众人说:
“三年前我去焦山一游,碰到板桥先生,那时我见板桥先生神情忧郁,随口说了句‘山光扑面经宵雨’谁知板桥先生才思敏捷,随口就答‘江水回头欲晚潮’我这才与板桥先生相识。”
“也正是秋玉兄见我生活正处于困顿之中,慷慨解囊相助,才让我摆脱困境。”
“好了,”
马曰琯拦下郑燮,
“来、来、来,我先介绍几位仁兄与板桥先生认识。”
说着,指着一位身高体胖,留着三缕须髯的约五旬老者道:
“这位是刘鸣,刘先生,乃是扬州裕隆号东家,也是扬州商界的首脑。”
又指着一位年逾三旬的中年人道:
“这位是张峰奇,张先生,是成联书局的大掌柜,他正经刻印过不少善本书。”
转身拉过一位年约四旬,胖胖的中年人道:
“这位是山谷斋的顾青石,顾先生,是鉴赏文玩古籍字画的大家”
又指着另外两人道:
“这二位是我们扬州书画界名人,李鱓和汪士慎先生,今天请诸位来就是要鉴赏几幅字画。”
众人互道了久仰,郑燮见机忙过来对马曰琯说:
“在下初来扬州,还望秋玉兄多多关照,上次的恩惠无以为谢,今特带来两幅拙作,请秋玉兄指教。”
说着奉上两幅字画,却是一幅竹石图,一幅兰花图。众人围过来,见郑燮这两幅图,竹清石瘦,立意高洁;兰花婉约曼妙,似散发出阵阵幽香。两幅均是墨图未设色,但墨色的浓淡已将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充满了想象。众人看了都不住口的夸赞,
“构图简洁,立意高雅,确是与众不同。”
马曰琯看了十分的喜欢,
“先生的美意,我就却之不恭了。”
收起这两幅图,忽然注意到众人中有一孩童,向众人问道:
“这位小哥是?”
元弘忙将朱岷拉过来对马曰琯说:
“这是贫僧在去苏州访友归来路上救的一个孩子,这孩子身世坎坷,家遭不幸,兄弟失散,父母被害,只剩得孤身一人,无处容身,只得随我到寺中暂避。却喜这孩子年龄虽小,倒能诗会画,是个好根苗。”
说着,将朱岷的遭遇向众人介绍了一番。马曰琯听了也很同情朱岷的遭遇,
“小哥的身世确是可怜,”
上前拉过朱岷的手,
“如果你喜欢绘画,不妨在我这儿多住些时日。我这里存有不少前人的字画,你也可以在此摹写、练习,就此也多长些见识。”
元弘闻听心中为朱岷高兴,如果朱岷能在小玲珑山馆读书学习,那可是极好的机会,这里藏书和名人字画收藏丰富,所以忙向马曰琯合掌施礼,
“阿弥陀佛!如此我先代这孩子谢谢秋玉兄了!”
朱岷望着马曰琯深施一礼道谢。这时候只见旁边一人过来对朱岷说:
“这位小友,可随我到七峰草堂住,那里还有闲房,我也正好多个伴儿。”
说话的是汪士慎,马曰琯点点头,
“那也好,就请近人兄照料一下这位小哥吧。正好请近人兄对小哥多加指教吧。”
众人闻听都觉这样很好,有助于朱岷的学习。高翔也过来对汪士慎说:
“有近人兄相伴照料,朱岷的画艺必将突飞猛进了。”
原来这汪士慎字近人,是马秋玉的徽州同乡,只是汪家早早就家道中落,生活贫困潦倒,而马家却经商成了巨富。汪士慎虽家境贫苦,却不甘沉沦,自幼聪慧,天性纯和、宁静,在父亲的督促下,能刻苦攻读,研习书画,青年时... -->>
转天,辰时刚过,高翔和黄慎就来到城北天宁寺中,这扬州天宁寺也是千年古寺,相传建于东晋,据说原是谢安别墅,后由其子谢琰请准舍宅为寺,初名谢司空寺。武周证圣元年,改为证圣寺。至北宋徽宗政和二年,诏令全国重要州府均建‘天宁寺’,始被赐名‘天宁禅寺’。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年间重建,后又屡经修葺。清初扬州被清军屠城,直至康熙中期之后天宁寺香火才逐渐兴旺,如今已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康熙皇帝南巡曾驻跸于此。
高翔和黄慎来到寺内东跨院厢房寻到郑燮,又一起来到栖灵寺中,拉着元弘与朱岷出来。五人也不雇车,安步而行进城来到东关街。马氏兄弟的小玲珑山馆坐落在扬州城东关玲珑巷,刚落成一年多,初时叫“街南书屋”,后来因为园内的太湖石玲珑剔透,千姿百态,众人喜爱,遂又有了“小玲珑山馆”的雅号。
四人来到巷内,见迎面是青砖小瓦马头墙的门楼,既雍容华贵又十分的典雅,三层的青石台阶,门两旁青石抱鼓石,楠木的大门,门框上的倒垂流苏雕的含苞待放的牡丹,四个门当一字排开,脚下的门槛足有一尺多高。
除了郑燮和朱岷,其他人都是这里的常客,门房认得,见是高翔领着众人前来,忙招呼众人入内,早有人飞跑着通报进去,众人直入馆内。一进门,迎面是一座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充作影壁,太湖石上篆刻着四个篆书大字“玉山高并”下面底座上,楷书题:‘小玲珑山馆马氏清供’。这座太湖石是马氏兄弟的好友,在福建做知县的龚鉴所赠。就因这座太湖石人们才称这座宅子叫“小玲珑山馆”。
转过假山影壁,是一青砖漫地的庭院,摆着四盆花木,院子里的两株玉兰,已高过屋脊。迎面一溜儿五间正房,上下两层,三明两暗,门上方中间悬一匾,上书“看山楼”三个隶书大字,写的苍劲有力,乃是请扬州书法大家翟方所书。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厅堂自有人伺候,引着众人穿过明庭,到了二进院落,向左拐,过了一处月亮门,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好大一片池塘,栽着睡莲、荷花、菱角,塘边有一轩,门楣上的匾额曰“透风透月两明轩”,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水中由立柱支撑,可凭栏观鱼、赏荷。一页小舟横卧,系于柱上,岸边便植柳、桂。轩旁有一长廊,唤作‘觅句廊’,可遐时小步,搜索诗肠,寻觅佳句,吟咏怡情其间。长廊蜿蜒曲折一路通向一月亮门,推开小门,只见又是一重院落,却是个小小的四合院,正厅三间,两侧各有两间厢房,正厅门上悬一匾,曰“梅寮”,这是马曰琯的书房,也是待客之所。
一进门,只见正中摆着丈八的条案,八仙桌子两旁有两把花梨太师椅,两侧各有两把花梨圈椅和茶几。迎面墙上挂着一幅前朝文徵明的山水,两侧的对联是“几净云生砚,窗明月映书。”屋内已有四五人相侯,马曰琯早迎了出来,一见高云忙合掌问讯道:
“元弘大师一向可好?”,
元弘忙合掌答礼。马曰琯又转身看着郑燮问道:
“这位仁兄十分面善,不知我们在哪儿见过?”
郑燮忙躬身施礼,
“在下兴化郑燮,草字板桥。曾在焦山与秋玉兄有一面之缘,曾受兄台恩惠。”
马曰琯想想,一拍脑门道:
“唔,想起来了,原来是板桥先生,在焦山拜教过先生的大作。哈哈,‘山光扑面经宵雨’”
郑燮笑着接过来道:
“江水回头欲晚潮。”
众人听的莫名其妙,马曰琯笑着对众人说:
“三年前我去焦山一游,碰到板桥先生,那时我见板桥先生神情忧郁,随口说了句‘山光扑面经宵雨’谁知板桥先生才思敏捷,随口就答‘江水回头欲晚潮’我这才与板桥先生相识。”
“也正是秋玉兄见我生活正处于困顿之中,慷慨解囊相助,才让我摆脱困境。”
“好了,”
马曰琯拦下郑燮,
“来、来、来,我先介绍几位仁兄与板桥先生认识。”
说着,指着一位身高体胖,留着三缕须髯的约五旬老者道:
“这位是刘鸣,刘先生,乃是扬州裕隆号东家,也是扬州商界的首脑。”
又指着一位年逾三旬的中年人道:
“这位是张峰奇,张先生,是成联书局的大掌柜,他正经刻印过不少善本书。”
转身拉过一位年约四旬,胖胖的中年人道:
“这位是山谷斋的顾青石,顾先生,是鉴赏文玩古籍字画的大家”
又指着另外两人道:
“这二位是我们扬州书画界名人,李鱓和汪士慎先生,今天请诸位来就是要鉴赏几幅字画。”
众人互道了久仰,郑燮见机忙过来对马曰琯说:
“在下初来扬州,还望秋玉兄多多关照,上次的恩惠无以为谢,今特带来两幅拙作,请秋玉兄指教。”
说着奉上两幅字画,却是一幅竹石图,一幅兰花图。众人围过来,见郑燮这两幅图,竹清石瘦,立意高洁;兰花婉约曼妙,似散发出阵阵幽香。两幅均是墨图未设色,但墨色的浓淡已将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充满了想象。众人看了都不住口的夸赞,
“构图简洁,立意高雅,确是与众不同。”
马曰琯看了十分的喜欢,
“先生的美意,我就却之不恭了。”
收起这两幅图,忽然注意到众人中有一孩童,向众人问道:
“这位小哥是?”
元弘忙将朱岷拉过来对马曰琯说:
“这是贫僧在去苏州访友归来路上救的一个孩子,这孩子身世坎坷,家遭不幸,兄弟失散,父母被害,只剩得孤身一人,无处容身,只得随我到寺中暂避。却喜这孩子年龄虽小,倒能诗会画,是个好根苗。”
说着,将朱岷的遭遇向众人介绍了一番。马曰琯听了也很同情朱岷的遭遇,
“小哥的身世确是可怜,”
上前拉过朱岷的手,
“如果你喜欢绘画,不妨在我这儿多住些时日。我这里存有不少前人的字画,你也可以在此摹写、练习,就此也多长些见识。”
元弘闻听心中为朱岷高兴,如果朱岷能在小玲珑山馆读书学习,那可是极好的机会,这里藏书和名人字画收藏丰富,所以忙向马曰琯合掌施礼,
“阿弥陀佛!如此我先代这孩子谢谢秋玉兄了!”
朱岷望着马曰琯深施一礼道谢。这时候只见旁边一人过来对朱岷说:
“这位小友,可随我到七峰草堂住,那里还有闲房,我也正好多个伴儿。”
说话的是汪士慎,马曰琯点点头,
“那也好,就请近人兄照料一下这位小哥吧。正好请近人兄对小哥多加指教吧。”
众人闻听都觉这样很好,有助于朱岷的学习。高翔也过来对汪士慎说:
“有近人兄相伴照料,朱岷的画艺必将突飞猛进了。”
原来这汪士慎字近人,是马秋玉的徽州同乡,只是汪家早早就家道中落,生活贫困潦倒,而马家却经商成了巨富。汪士慎虽家境贫苦,却不甘沉沦,自幼聪慧,天性纯和、宁静,在父亲的督促下,能刻苦攻读,研习书画,青年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