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挂在寝殿柱子上的帖文给李行言看。
李行言看过宣宗所写的帖文,暗自庆幸自己在处理罪犯时,坚持了原则立场,也十分钦佩宣宗明察秋毫。于是,李行言谢恩赴任。
五、苏轼亲治杭州城
同是做官,离位境况却是大大不同,做官时都是风光无尽,离位时有的是群众类道迎送,有的却是凄凄凉凉。所以,官员应在为官之时,就应预先其离位之况。这样为官在位时,才能有明智的“作为”。
苏轼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其文章博大深沉、纵横恣肆、挥洒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雄健;其词豪放洒脱。苏轼不仅著述甚多,而且还擅绘画,是著名的书画大师。
苏轼不仅在文艺上多有建树,而且关心国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法以及变法带来的种种弊端,苏轼上书直言新法弊端。因此被贬到杭州作通判。后来有人揭发苏轼所作诗中有讽刺新法的意图,苏轼被下御史狱,后经宋神宗的祖母、宋仁宗曹皇后的力保才免于死罪,被安置到了黄州。哲宗朝,苏轼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后又兼侍读。苏轼虽上书反对新法,但他更多的是指出新法的弊端。司马光复出任相后,致力于废除新法,苏轼认为司马光就是要废除新法,而不权衡利害得失,取新法之所长,因而又同司马光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
苏轼的这种率直的性格,使他很难在政治斗争的中心立足。元祜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便又因多次抨击时政,遭到当权者的忌恨,最终出任杭州知府。
这是苏轼第二次来到杭州。当时杭州正逢大旱,饥荒与瘟疫同时发生。当时杭州城湖面淤塞,江潮泛滥,船行市中,犹如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
苏轼来到杭州后,先向朝廷上报了杭州受灾的情况,请求减免本地供米三分之一,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又得到赐给的度僧牒,苏轼便用它换米以救饥荒。
第二年春天,苏轼又减价卖常平仓的米,且作了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看医生四处治病救人,因此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苏轼认为杭州是水陆交通的交汇点,过往人很多,所以得疫病而死的人比其他的地方要多。于是,苏轼收集官库盈余银二千两,自己又拿出50两黄金建造医院.再积蓄钱粮准备收治贫病的百姓。
在渡过灾荒、瘟疫之后,苏轼着手整治杭州城。杭州当时靠海,地下水十分苦涩难喝,唐代时引来西湖水,解决了居民的饮水问题,人口渐渐多了起来。白居易又将西湖水引入漕河,让农民能用河水灌溉,杭州逐渐富裕起来。西湖水中多生杂草,从唐代到吴越王钱俶,每年都要整治一番。宋朝建立后,不再整治湖中杂草,渐渐地杂草越来越多,淤积成一块一块的土堆,湖水快没了。漕河失去西湖水,便只能依靠江潮。这样船就要从市中穿行,而且潮水带来泥沙,淤积城中,每三年便要掏一次。供应饮水的六井也快要淤废了。
面对这种情况,苏轼亲自去杭州附近察看,他见茅山河直通长江,盐桥河直通西湖,便将这两条河疏浚以通漕运,同时也为西湖引来了活水。又修堰造闸,以控制湖水的蓄泄,这样江潮再也进不了市区了。然后,苏轼又修复饮水的供应系统。
对于西湖,苏轼更是下了不小的功夫整治。苏轼用救灾剩下的钱粮和从朝廷要来的僧度牒招募民工,开始治湖。苏轼先命人用杂草堆积的土在湖中修了一条南北长30里的长堤。并在湖中种植菱角,以消除湖中的杂草,同时收获了菱角卖了换钱,作为修湖的费用。长堤修成后,苏轼又让人在堤上种上荷花、杨柳,远远望去,那长堤上的景色就如同图画一般。杭州人把这条长堤叫“苏公堤”,也就是现在的苏堤。
苏轼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两次来到杭州,特别是元祜四年这次,他用诗人的想像,将一个奄奄一息的杭州城、西子湖,在两年时间里,变成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百姓感念苏轼的恩德,家家都挂有苏轼的画像,饮食之前一定先要为他祝福一番,甚至建生祠来报答他。
六、赵黑得民心留英名
衡量官员任期内是否得民心,到离任那天就会真相大白;做谋臣的是否赢得好口卑,离职那天也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总之,为官者是否得民心,关键在于清廉、勤勉、一心为民着想、多做实事。谋臣是否珍惜自己,关键在于要廉洁、谨慎、奉公、勤奋,所以为官者要想在离任时留下英名,就应在任职时勤政爱民。
赵黑是北魏孝文帝时的名吏,因政绩突出而受封为王。
孝文帝到各地巡视,到了怀朔、雍州地区,只见城乡一片衰败的景象。孝文帝经过了解才知道,在任的大臣依仗自己是皇亲,营私舞弊,巧取豪夺。孝文帝毅然将他们一个撤职,一个削除封爵。孝文帝一入定州境内,就看出一派百业兴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景象。孝文帝非常高兴,随即将1500石谷、500匹帛奖给了定州刺史赵黑。孝文帝说:“我们就是要人以才用,官以劳升,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只有这样,正气才能上升,邪气才能下降。百姓才能富裕,国家才能兴旺。”
后来。孝文帝拓跋宏把赵黑破格提拔为大将军,还把他晋封为王。
赵黑平素为官清正,为民谋福,所以政绩突出,受民之爱戴,为孝文帝所赏识。(未完待续)
挂在寝殿柱子上的帖文给李行言看。
李行言看过宣宗所写的帖文,暗自庆幸自己在处理罪犯时,坚持了原则立场,也十分钦佩宣宗明察秋毫。于是,李行言谢恩赴任。
五、苏轼亲治杭州城
同是做官,离位境况却是大大不同,做官时都是风光无尽,离位时有的是群众类道迎送,有的却是凄凄凉凉。所以,官员应在为官之时,就应预先其离位之况。这样为官在位时,才能有明智的“作为”。
苏轼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其文章博大深沉、纵横恣肆、挥洒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雄健;其词豪放洒脱。苏轼不仅著述甚多,而且还擅绘画,是著名的书画大师。
苏轼不仅在文艺上多有建树,而且关心国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法以及变法带来的种种弊端,苏轼上书直言新法弊端。因此被贬到杭州作通判。后来有人揭发苏轼所作诗中有讽刺新法的意图,苏轼被下御史狱,后经宋神宗的祖母、宋仁宗曹皇后的力保才免于死罪,被安置到了黄州。哲宗朝,苏轼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后又兼侍读。苏轼虽上书反对新法,但他更多的是指出新法的弊端。司马光复出任相后,致力于废除新法,苏轼认为司马光就是要废除新法,而不权衡利害得失,取新法之所长,因而又同司马光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
苏轼的这种率直的性格,使他很难在政治斗争的中心立足。元祜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便又因多次抨击时政,遭到当权者的忌恨,最终出任杭州知府。
这是苏轼第二次来到杭州。当时杭州正逢大旱,饥荒与瘟疫同时发生。当时杭州城湖面淤塞,江潮泛滥,船行市中,犹如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
苏轼来到杭州后,先向朝廷上报了杭州受灾的情况,请求减免本地供米三分之一,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又得到赐给的度僧牒,苏轼便用它换米以救饥荒。
第二年春天,苏轼又减价卖常平仓的米,且作了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看医生四处治病救人,因此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苏轼认为杭州是水陆交通的交汇点,过往人很多,所以得疫病而死的人比其他的地方要多。于是,苏轼收集官库盈余银二千两,自己又拿出50两黄金建造医院.再积蓄钱粮准备收治贫病的百姓。
在渡过灾荒、瘟疫之后,苏轼着手整治杭州城。杭州当时靠海,地下水十分苦涩难喝,唐代时引来西湖水,解决了居民的饮水问题,人口渐渐多了起来。白居易又将西湖水引入漕河,让农民能用河水灌溉,杭州逐渐富裕起来。西湖水中多生杂草,从唐代到吴越王钱俶,每年都要整治一番。宋朝建立后,不再整治湖中杂草,渐渐地杂草越来越多,淤积成一块一块的土堆,湖水快没了。漕河失去西湖水,便只能依靠江潮。这样船就要从市中穿行,而且潮水带来泥沙,淤积城中,每三年便要掏一次。供应饮水的六井也快要淤废了。
面对这种情况,苏轼亲自去杭州附近察看,他见茅山河直通长江,盐桥河直通西湖,便将这两条河疏浚以通漕运,同时也为西湖引来了活水。又修堰造闸,以控制湖水的蓄泄,这样江潮再也进不了市区了。然后,苏轼又修复饮水的供应系统。
对于西湖,苏轼更是下了不小的功夫整治。苏轼用救灾剩下的钱粮和从朝廷要来的僧度牒招募民工,开始治湖。苏轼先命人用杂草堆积的土在湖中修了一条南北长30里的长堤。并在湖中种植菱角,以消除湖中的杂草,同时收获了菱角卖了换钱,作为修湖的费用。长堤修成后,苏轼又让人在堤上种上荷花、杨柳,远远望去,那长堤上的景色就如同图画一般。杭州人把这条长堤叫“苏公堤”,也就是现在的苏堤。
苏轼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两次来到杭州,特别是元祜四年这次,他用诗人的想像,将一个奄奄一息的杭州城、西子湖,在两年时间里,变成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百姓感念苏轼的恩德,家家都挂有苏轼的画像,饮食之前一定先要为他祝福一番,甚至建生祠来报答他。
六、赵黑得民心留英名
衡量官员任期内是否得民心,到离任那天就会真相大白;做谋臣的是否赢得好口卑,离职那天也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总之,为官者是否得民心,关键在于清廉、勤勉、一心为民着想、多做实事。谋臣是否珍惜自己,关键在于要廉洁、谨慎、奉公、勤奋,所以为官者要想在离任时留下英名,就应在任职时勤政爱民。
赵黑是北魏孝文帝时的名吏,因政绩突出而受封为王。
孝文帝到各地巡视,到了怀朔、雍州地区,只见城乡一片衰败的景象。孝文帝经过了解才知道,在任的大臣依仗自己是皇亲,营私舞弊,巧取豪夺。孝文帝毅然将他们一个撤职,一个削除封爵。孝文帝一入定州境内,就看出一派百业兴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景象。孝文帝非常高兴,随即将1500石谷、500匹帛奖给了定州刺史赵黑。孝文帝说:“我们就是要人以才用,官以劳升,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只有这样,正气才能上升,邪气才能下降。百姓才能富裕,国家才能兴旺。”
后来。孝文帝拓跋宏把赵黑破格提拔为大将军,还把他晋封为王。
赵黑平素为官清正,为民谋福,所以政绩突出,受民之爱戴,为孝文帝所赏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