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汉党锢之祸,是东汉后期两次打击士人和太学生的事件,影响深远。由于外戚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皇帝形同虚设。他们一方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强取豪夺;同时,他们又把持官吏选拔大权,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堵塞了一大批有品行,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的仕途。政治的黑暗,社会的动荡,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渺茫,促使一部分官僚和知识分子对时政提出议论和尖锐的批评,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清议”,这种清议发展到后来,便酿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
一、清流入场
东汉时,朝廷选拔官吏一般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公府辟召,即由三公等大臣特聘著名士人做本府的属官;二是由地方郡国举荐,即由郡太守、诸侯国丞相按二十万人口举孝廉一人的比例,每年向朝廷保举若干孝廉,考试合格后便可授予各种官职;三是由中央和地方的各级长官逐级升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身居高位的士人官僚因历年荐举儒生做官,门生故吏积年累月的不断扩大,遍布天下,从而形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儒学士人的朋党集团。
不仅是做官,东汉在就城设有太学,地方有官学、私学,士子们为了做官,纷纷投身到学校之中,于是又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太学生阶层。
本来,自西汉以来的选官制度,给在野的士大夫和太学生们进入仕途敞开了大门,但自从外戚、宦官把持朝政以来,做官的多是那些依靠裙带关系,凭借财产和请托权门的人。这引起了整个士人阶层的不满,他们开始议论朝政,品评人物,对外戚、宦官进行猛烈的抨击。士人们称这种议论为“清议”,以“清流”自居,而那些宦官、外戚则被称为“浊流”。
一些关陇将帅也积极加入了清流派中,如张美、皇甫嵩、董卓等人,他们以军人地位,培养了一批握有军事实力的地方势力。他们自以为是西部豪杰,以不能参加清流派之列而为耻。在清流派中,还有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就是刘氏宗室势力。
在清流派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杨震。杨震,字伯起,世居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是一代名儒,人称“关西孔子”。杨震出身于名门世家,高祖杨敞在汉昭帝时任丞相,封为安平侯。父亲杨宝是传习《欧阳尚书》的经学家。父亲早逝,杨震自幼家境贫困,借地耕种养活老母,人称孝子。州里几次召杨震做官,都被他谢绝了。50岁时,一只鹳雀口衔三条鱣鱼飞到了杨震主持的讲堂前,人们对他说,鱣鱼的花纹是卿大夫服饰的图案,先生可要高升了。杨震大受感动,终于应召到州郡里做官去了。在上任的路上,杨震以前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怀揣黄金深夜来见,杨震指着黄金生气地问:“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这是为何?”王密以为杨震怕人知道受贿,便说:“夜已深了,无人知晓。”杨震非常生气,反问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无人知道?”王密惭愧而退。杨震拒受贿赂,家人也是粗茶淡饭,外出步行。有的老朋友劝杨震趁当官置点产业,杨震却说:“让后代成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个清白的美名传给他们,不是更珍贵的遗产吗?”
杨震一路坐到了太尉一职,拥有了任命官员的大权,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外戚、宦官。只是碍于杨震是闻名天下的名儒,“浊流”们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加害,只能拿其他人示威。公元124年,杨震发现宦官伪造诏书,私乘皇帝的专车,并竞相修建宅第,便准备将此事奏知皇帝。宦官探知后,利用星象逆行的灾异现象,反诬杨震。皇帝听信谗言,收缴了杨震的太尉印绶,下诏遣送杨震回归本郡。杨震在回乡途中含泪对儿子说:“为正义而死原是士人的本分,我蒙皇恩身居高位,却不能诛灭那些奸佞小人,也不能制止他们扰乱国家,有何面目头戴日月,再见家乡父老啊!我死之后,只以杂木为棺,身遮单层寿衣即可,不要葬在家族墓地,也不要修祠堂庙宇。”说完便服毒自杀了。
杨震死后,李固逐渐成为了清流派的领袖。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人,经常步行外出访寻名师,满腹经纶。
公元144年,李固升为太尉。不久,冲帝夭折,李固与外戚梁冀在选立新皇帝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想起以前李固曾上书夺自己的兵权,梁冀更是怀恨在心。梁冀所立的小皇帝就是质帝,虽然只是个9岁的孩子,但聪明伶俐。第一天上朝时,质帝指着梁... -->>
东汉党锢之祸,是东汉后期两次打击士人和太学生的事件,影响深远。由于外戚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皇帝形同虚设。他们一方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强取豪夺;同时,他们又把持官吏选拔大权,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堵塞了一大批有品行,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的仕途。政治的黑暗,社会的动荡,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渺茫,促使一部分官僚和知识分子对时政提出议论和尖锐的批评,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清议”,这种清议发展到后来,便酿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
一、清流入场
东汉时,朝廷选拔官吏一般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公府辟召,即由三公等大臣特聘著名士人做本府的属官;二是由地方郡国举荐,即由郡太守、诸侯国丞相按二十万人口举孝廉一人的比例,每年向朝廷保举若干孝廉,考试合格后便可授予各种官职;三是由中央和地方的各级长官逐级升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身居高位的士人官僚因历年荐举儒生做官,门生故吏积年累月的不断扩大,遍布天下,从而形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儒学士人的朋党集团。
不仅是做官,东汉在就城设有太学,地方有官学、私学,士子们为了做官,纷纷投身到学校之中,于是又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太学生阶层。
本来,自西汉以来的选官制度,给在野的士大夫和太学生们进入仕途敞开了大门,但自从外戚、宦官把持朝政以来,做官的多是那些依靠裙带关系,凭借财产和请托权门的人。这引起了整个士人阶层的不满,他们开始议论朝政,品评人物,对外戚、宦官进行猛烈的抨击。士人们称这种议论为“清议”,以“清流”自居,而那些宦官、外戚则被称为“浊流”。
一些关陇将帅也积极加入了清流派中,如张美、皇甫嵩、董卓等人,他们以军人地位,培养了一批握有军事实力的地方势力。他们自以为是西部豪杰,以不能参加清流派之列而为耻。在清流派中,还有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就是刘氏宗室势力。
在清流派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杨震。杨震,字伯起,世居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是一代名儒,人称“关西孔子”。杨震出身于名门世家,高祖杨敞在汉昭帝时任丞相,封为安平侯。父亲杨宝是传习《欧阳尚书》的经学家。父亲早逝,杨震自幼家境贫困,借地耕种养活老母,人称孝子。州里几次召杨震做官,都被他谢绝了。50岁时,一只鹳雀口衔三条鱣鱼飞到了杨震主持的讲堂前,人们对他说,鱣鱼的花纹是卿大夫服饰的图案,先生可要高升了。杨震大受感动,终于应召到州郡里做官去了。在上任的路上,杨震以前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怀揣黄金深夜来见,杨震指着黄金生气地问:“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这是为何?”王密以为杨震怕人知道受贿,便说:“夜已深了,无人知晓。”杨震非常生气,反问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无人知道?”王密惭愧而退。杨震拒受贿赂,家人也是粗茶淡饭,外出步行。有的老朋友劝杨震趁当官置点产业,杨震却说:“让后代成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个清白的美名传给他们,不是更珍贵的遗产吗?”
杨震一路坐到了太尉一职,拥有了任命官员的大权,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外戚、宦官。只是碍于杨震是闻名天下的名儒,“浊流”们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加害,只能拿其他人示威。公元124年,杨震发现宦官伪造诏书,私乘皇帝的专车,并竞相修建宅第,便准备将此事奏知皇帝。宦官探知后,利用星象逆行的灾异现象,反诬杨震。皇帝听信谗言,收缴了杨震的太尉印绶,下诏遣送杨震回归本郡。杨震在回乡途中含泪对儿子说:“为正义而死原是士人的本分,我蒙皇恩身居高位,却不能诛灭那些奸佞小人,也不能制止他们扰乱国家,有何面目头戴日月,再见家乡父老啊!我死之后,只以杂木为棺,身遮单层寿衣即可,不要葬在家族墓地,也不要修祠堂庙宇。”说完便服毒自杀了。
杨震死后,李固逐渐成为了清流派的领袖。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人,经常步行外出访寻名师,满腹经纶。
公元144年,李固升为太尉。不久,冲帝夭折,李固与外戚梁冀在选立新皇帝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想起以前李固曾上书夺自己的兵权,梁冀更是怀恨在心。梁冀所立的小皇帝就是质帝,虽然只是个9岁的孩子,但聪明伶俐。第一天上朝时,质帝指着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