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驾崩,二世即位,二世的统治比始皇帝更加荒淫无道,潜伏的危机终于爆发。一年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秦帝国如同火星引燃了柴堆一样,到处爆发反秦起义,六国贵族也趁势而起,原来楚将项燕的后代项梁、项羽在江东吴中起义,刘邦也从江苏沛县起义,韩信投身于当时最有希望的项梁军中,从此开始了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当时,他不过二十出头。
韩信最早的军事生涯并不顺利。由于韩信出身低微,虽然多次向项梁、项羽献计,却从不被采纳。公元前208年,项梁因为连连取胜之后骄傲轻敌,被秦将章邯击败身亡,韩信继续追随项羽,终于勉强提升成为更值宿卫的郎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出谋献策,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依然是默默无闻。
当刘邦和项羽两军会师咸阳,完成灭亡暴秦的大业之后,韩信敏锐地觉察到新一轮争夺天下的战争即将到来,而自己在项羽军中不会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便在项羽从咸阳返回彭城建都时,悄悄地投奔了刘邦。
刚到刘邦军中,刘邦仅仅让他担当一个连敖之职,这相当于一个仓库管理员的角色,比郎中并不高多少。怀才不遇的韩信在工作上马马虎虎,结果触犯了军法,按律当斩,他在刑场上高呼:“汉王不是要成就天下的大业吗,为何要杀壮士?”监斩官夏侯婴闻言大惊,又见韩信气宇不凡,便急令停斩,经过与韩信的交谈,他发现韩信是难得的奇才,于是向刘邦举荐他,但刘邦依然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当了个治粟都尉。
虽然韩信依旧不满意,但他还是有机会可以和汉王身边的丞相萧何交流。经过交谈,萧何深深地认识到了韩信的军事天才,于是几次向刘邦推荐,但刘邦都没有在意。此时汉军营里已经人心涣散,许多人都逃亡了。终于有一天,韩信也失去了耐心而逃亡了。萧何听说韩信也逃了,大吃一惊,来不及报告刘邦,连夜骑马去追韩信,这就是被后世传为佳话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劝回韩信之后去见刘邦,刘邦正为萧何的不告而别而心急如焚,见到他,刘邦就质问他为什么逃跑,萧何回答说去追韩信了,并趁机再次举荐韩信说:“诸将易得,跑了也就跑了,但像韩信这样的奇才,举世无双。如果大王要想长期在汉中称王,韩信没有什么用处;如果大王要夺取天下,就不能没有韩信啊!愿大王三思。”这次,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选择吉日准备拜将。许多将军大都是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听说要拜大将,心中欣喜不已,都认为该是自己当大将,等到拜将之时,却发现是那个年轻的韩信,真是一军皆惊。
拜将之后,刘邦迫不及待地将韩信请入帐中,对韩信说:“丞相极力举荐将军,称赞将军的雄才大略。我想统一中原,平定天下,将军有何妙计助我?”韩信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刘邦:“大王要东征,夺取天下,您的对手是不是项羽?”见刘邦连连点头,韩信接着说:“请问在勇敢善战、强悍、对士卒仁爱和兵力强弱方面,大王能与项王相比吗?”刘邦沉默了很久,还是老实地承认:“我恐怕不如项王。”
韩信见刘邦有自知之明,便对项羽作了入木三分的分析。韩信说:“项羽虽号称勇悍仁强,但徒有其名。项羽不能用人,不择善而行,其‘勇’只是‘匹夫之勇’。项羽待人表面上恭敬慈爱,谈吐也算温和,部下有了疾病,他又很同情,备加关注;但是,部下立了功,他却有功不赏,有时官印都抚摸得没了棱角还下不了封赐的决心,这就是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现在称霸天下,要指挥各路诸侯,但不在关中建都,却东归彭城,显然是自失地利。而且,他还违背楚王原约,专以亲疏划分封地,诸侯自然生怒,并且起而效尤。试看山东诸国,已开始驱逐旧王,据国称雄,这如何致治?项王起兵以来,所过之地无不大肆杀戮。百姓敢怒不敢言。眼下人们惧怕项王威势,不敢背叛,将来各国势力逐渐强大,何人肯再服他?可见,项王虽强,却是极易变弱的。现在,大王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谋臣勇将,何敌不得摧?率领将士,仗义东征,何地不能克?”韩信见刘邦听得十分专注,又分析了刘邦争胜天下的有利条件,说:“章邯、司马欣、董翳三王虽然阻我东征之路,但他们本是秦之降将,秦地父老十分憎恨他们,怎肯诚心归附?而大王当初率军入关之后,秋毫无犯,并废除秦时苛政法令,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愿大王治理秦地。”韩信讲到这儿,向前探了探身子,满怀希望地说:“现在大王如果东入三秦,很快就能略定;三秦略定之后.便可进图天下了!”
韩信的这一席话,只听得刘邦心悦诚服,说:“我真后悔没有早日起用将军!今日听了将军的指导,茅塞顿开。此后用兵全仗将军调度,指日东征!”韩信说:“将不练不勇,兵不练不精。项王虽有许多劣弱之点,但毕竟是百战的勇将,不可轻视。现须加紧操练人马,鼓舞斗志,约过月旬,方可启行。”汉王连声称好,即命韩信去布置诸将,校阅士卒。
这次谈话,韩信初试锋芒,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利弊得失,指出了汉军必胜、楚军必败的主客观条件,并提出了东征的具体部署,使刘邦看到了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在分析形势时,不是单纯从军事力量的对比着眼,而是把战争的胜负同人心的向背紧密联系起来.表现了超人的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八、张禹被举荐入仕途
班固在《汉书·匡张孔马传》的评语中,点名批评了十几位“以儒宗居宰相位”的官僚,说他们“持禄取容,被阿谀之讥”,这其中尤以张禹为甚。
张禹(?—公元前5年),字子文,西汉河内郡轵县(今河南济源南)人。张禹早年屡从名师学习,儒学功底深厚。后来开门授徒,被举为郡文学,很快就成为小有名气的儒士,深受当时儒学大师萧望之赏识。元帝末年,张禹为博士官,受命教授太子刘骜学习《论语》。张禹竭尽全力,教授有方,为刘骜所敬重,由此奠定了他日后荣华富贵的基础。
九、沽名钓誉的孝廉
前面说过,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选拔制度,汉代主要是乡举里选,魏晋南北朝为九品中正制,唐代以后盛行科举制。汉代的乡举里选,主要是由地方官保举本地的士人到中央,经考察后授予一定的官职,选举的科目有贤良方正、孝廉、辟除等。其中,孝廉是最重要的选举制度。被推选为孝廉的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曰德行高妙,志洁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通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符合这些标准的人就称为秀才或茂才。当时的士子为了通过孝廉这一途径进入仕途,矫伪饰行,沽名钓誉,请托权贵,以获取孝廉的美名。有一个叫许武的人,被推举为孝廉。许武考虑到两个弟弟还未显名,为了使他们出名,同他们商议后,便召来全宗族的人,把家产分为三份,他自己的那一份皆是肥田广宅,两个弟弟所得家产既少又差。但两个弟弟一点都不与兄长争执,宗族和乡里的人都称赞两个弟弟的谦让而责备兄长的贪鄙,结果两个弟弟被推举为孝廉。事后,许武又召集宗族的人,向他们说明真相,并说:我现在的产业比分家时增加了三倍,现将所有的财产全部分与两个弟弟。于是,许武的名声大振,后被调至中央任长乐少府。
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一个名叫赵宣的人,父亲去世,他把父亲埋葬以后,自己住在墓道中,服丧二十多年,名声震动州郡。地方官把赵宝推荐给陈蕃。陈蕃与赵宝相见,问及妻子儿女,结...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驾崩,二世即位,二世的统治比始皇帝更加荒淫无道,潜伏的危机终于爆发。一年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秦帝国如同火星引燃了柴堆一样,到处爆发反秦起义,六国贵族也趁势而起,原来楚将项燕的后代项梁、项羽在江东吴中起义,刘邦也从江苏沛县起义,韩信投身于当时最有希望的项梁军中,从此开始了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当时,他不过二十出头。
韩信最早的军事生涯并不顺利。由于韩信出身低微,虽然多次向项梁、项羽献计,却从不被采纳。公元前208年,项梁因为连连取胜之后骄傲轻敌,被秦将章邯击败身亡,韩信继续追随项羽,终于勉强提升成为更值宿卫的郎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出谋献策,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依然是默默无闻。
当刘邦和项羽两军会师咸阳,完成灭亡暴秦的大业之后,韩信敏锐地觉察到新一轮争夺天下的战争即将到来,而自己在项羽军中不会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便在项羽从咸阳返回彭城建都时,悄悄地投奔了刘邦。
刚到刘邦军中,刘邦仅仅让他担当一个连敖之职,这相当于一个仓库管理员的角色,比郎中并不高多少。怀才不遇的韩信在工作上马马虎虎,结果触犯了军法,按律当斩,他在刑场上高呼:“汉王不是要成就天下的大业吗,为何要杀壮士?”监斩官夏侯婴闻言大惊,又见韩信气宇不凡,便急令停斩,经过与韩信的交谈,他发现韩信是难得的奇才,于是向刘邦举荐他,但刘邦依然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当了个治粟都尉。
虽然韩信依旧不满意,但他还是有机会可以和汉王身边的丞相萧何交流。经过交谈,萧何深深地认识到了韩信的军事天才,于是几次向刘邦推荐,但刘邦都没有在意。此时汉军营里已经人心涣散,许多人都逃亡了。终于有一天,韩信也失去了耐心而逃亡了。萧何听说韩信也逃了,大吃一惊,来不及报告刘邦,连夜骑马去追韩信,这就是被后世传为佳话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劝回韩信之后去见刘邦,刘邦正为萧何的不告而别而心急如焚,见到他,刘邦就质问他为什么逃跑,萧何回答说去追韩信了,并趁机再次举荐韩信说:“诸将易得,跑了也就跑了,但像韩信这样的奇才,举世无双。如果大王要想长期在汉中称王,韩信没有什么用处;如果大王要夺取天下,就不能没有韩信啊!愿大王三思。”这次,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选择吉日准备拜将。许多将军大都是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听说要拜大将,心中欣喜不已,都认为该是自己当大将,等到拜将之时,却发现是那个年轻的韩信,真是一军皆惊。
拜将之后,刘邦迫不及待地将韩信请入帐中,对韩信说:“丞相极力举荐将军,称赞将军的雄才大略。我想统一中原,平定天下,将军有何妙计助我?”韩信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刘邦:“大王要东征,夺取天下,您的对手是不是项羽?”见刘邦连连点头,韩信接着说:“请问在勇敢善战、强悍、对士卒仁爱和兵力强弱方面,大王能与项王相比吗?”刘邦沉默了很久,还是老实地承认:“我恐怕不如项王。”
韩信见刘邦有自知之明,便对项羽作了入木三分的分析。韩信说:“项羽虽号称勇悍仁强,但徒有其名。项羽不能用人,不择善而行,其‘勇’只是‘匹夫之勇’。项羽待人表面上恭敬慈爱,谈吐也算温和,部下有了疾病,他又很同情,备加关注;但是,部下立了功,他却有功不赏,有时官印都抚摸得没了棱角还下不了封赐的决心,这就是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现在称霸天下,要指挥各路诸侯,但不在关中建都,却东归彭城,显然是自失地利。而且,他还违背楚王原约,专以亲疏划分封地,诸侯自然生怒,并且起而效尤。试看山东诸国,已开始驱逐旧王,据国称雄,这如何致治?项王起兵以来,所过之地无不大肆杀戮。百姓敢怒不敢言。眼下人们惧怕项王威势,不敢背叛,将来各国势力逐渐强大,何人肯再服他?可见,项王虽强,却是极易变弱的。现在,大王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谋臣勇将,何敌不得摧?率领将士,仗义东征,何地不能克?”韩信见刘邦听得十分专注,又分析了刘邦争胜天下的有利条件,说:“章邯、司马欣、董翳三王虽然阻我东征之路,但他们本是秦之降将,秦地父老十分憎恨他们,怎肯诚心归附?而大王当初率军入关之后,秋毫无犯,并废除秦时苛政法令,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愿大王治理秦地。”韩信讲到这儿,向前探了探身子,满怀希望地说:“现在大王如果东入三秦,很快就能略定;三秦略定之后.便可进图天下了!”
韩信的这一席话,只听得刘邦心悦诚服,说:“我真后悔没有早日起用将军!今日听了将军的指导,茅塞顿开。此后用兵全仗将军调度,指日东征!”韩信说:“将不练不勇,兵不练不精。项王虽有许多劣弱之点,但毕竟是百战的勇将,不可轻视。现须加紧操练人马,鼓舞斗志,约过月旬,方可启行。”汉王连声称好,即命韩信去布置诸将,校阅士卒。
这次谈话,韩信初试锋芒,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利弊得失,指出了汉军必胜、楚军必败的主客观条件,并提出了东征的具体部署,使刘邦看到了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在分析形势时,不是单纯从军事力量的对比着眼,而是把战争的胜负同人心的向背紧密联系起来.表现了超人的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八、张禹被举荐入仕途
班固在《汉书·匡张孔马传》的评语中,点名批评了十几位“以儒宗居宰相位”的官僚,说他们“持禄取容,被阿谀之讥”,这其中尤以张禹为甚。
张禹(?—公元前5年),字子文,西汉河内郡轵县(今河南济源南)人。张禹早年屡从名师学习,儒学功底深厚。后来开门授徒,被举为郡文学,很快就成为小有名气的儒士,深受当时儒学大师萧望之赏识。元帝末年,张禹为博士官,受命教授太子刘骜学习《论语》。张禹竭尽全力,教授有方,为刘骜所敬重,由此奠定了他日后荣华富贵的基础。
九、沽名钓誉的孝廉
前面说过,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选拔制度,汉代主要是乡举里选,魏晋南北朝为九品中正制,唐代以后盛行科举制。汉代的乡举里选,主要是由地方官保举本地的士人到中央,经考察后授予一定的官职,选举的科目有贤良方正、孝廉、辟除等。其中,孝廉是最重要的选举制度。被推选为孝廉的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曰德行高妙,志洁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通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符合这些标准的人就称为秀才或茂才。当时的士子为了通过孝廉这一途径进入仕途,矫伪饰行,沽名钓誉,请托权贵,以获取孝廉的美名。有一个叫许武的人,被推举为孝廉。许武考虑到两个弟弟还未显名,为了使他们出名,同他们商议后,便召来全宗族的人,把家产分为三份,他自己的那一份皆是肥田广宅,两个弟弟所得家产既少又差。但两个弟弟一点都不与兄长争执,宗族和乡里的人都称赞两个弟弟的谦让而责备兄长的贪鄙,结果两个弟弟被推举为孝廉。事后,许武又召集宗族的人,向他们说明真相,并说:我现在的产业比分家时增加了三倍,现将所有的财产全部分与两个弟弟。于是,许武的名声大振,后被调至中央任长乐少府。
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一个名叫赵宣的人,父亲去世,他把父亲埋葬以后,自己住在墓道中,服丧二十多年,名声震动州郡。地方官把赵宝推荐给陈蕃。陈蕃与赵宝相见,问及妻子儿女,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