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1255再铸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河坊春正店。”
“敞开收购桐油、红糖、纸药,货主请前往二楼东十三室详谈。”
“收购日本大木,货主请访北轮陈家船场。”
两个深目勾鼻、一看就是外域胡人,却身穿一身汉式绸衫的商人,似乎是初来乍到,正对着右边的求购板,逐条读着,一边读还一边啧啧称奇。
旁边一个士人模样的年轻人,从刚才起就一直坐在大厅角落,打量着来往的人群,这时发现了这两个异域来客,顿时眼前一亮,抄起纸笔,向他们走去,行了个礼,说道:“冒昧了,在下陈经,字知文。敢问二位,可是从泉州来?”
这两人确实是从泉州来的,是久居泉州的大食商人,生于泉州长于泉州,其实汉话说得比大食语好多了。这次他们是来庆元府行商的,之前听人介绍过这四海会馆,今日慕名而来,看过之后果然名不虚传。
他们对这陈经也不意外,只当是这里的牙人。他们初来乍到,正需要个牙人引引路,所以为首那个高个儿当即回礼道:“正是,在下蒲寻礼,字守恒。这是堂弟蒲寻书,字远行。不知知文兄是?”
陈经做了个“请”的手势,将二人引至一个稍僻静些的角落,以免伫在中间给别人添麻烦。站定后,他取出一份报纸交给他们,说道:“不瞒二位,在下是《江南新闻》的记者,专门寻觅一些奇闻怪谈、异域风情登于报上。二位既然来自泉州,又是远方来客出身,想必也知道些此类轶闻吧?若是能赐教一二,在下必当感激不尽,若是确实引人注目,那还有额外一百文稿费赠上。”
“哦?”二人惊讶了起来,还有这种事?当即取了那张报纸过来,“哗,好多字!”
陈经看他们这样子,笑而不语,为他们介绍起此事的来龙去脉来。
这《江南新闻》自然就是东海商社在临安创办的报纸了,在今年三月与东海本土的《东海新闻》一起正式发行,也算是近年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了。
这两份报纸采用了同样的活字印刷术和同样的发行形式,版幅和后世常见的报纸差不多大,不过只有一张纸四版:头版是时政要闻,用于传达上面的最新指示;二版是本地新闻及风月雅事,让读者有亲切感;三版是文学作品、连载小说,是吸引读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四版是外地和海外消息,为读者拓宽视野。
当然,受限于信息来源,这两份报纸都只是每个月才发行一期,速度慢的很。而且受限于印刷技术,这报纸的字号比后世报纸大了不少,差不多是四号字的水准,所以内容也不算太多,整份报纸也就两万字左右。
不过,它们都是同时在两地发行的。《东海新闻》会随船运一部分到江南销售,《江南新闻》也会运回东海销售。其中,《东海新闻》有两个版本,正式版本使用繁体字,行文风格也是与《江南新闻》相同的尽可能直白的文言体,而另外一个通俗版本则使用了简体字,行文也是用的大白话。这个通俗版本不外销,只在本地面向经过了扫盲教育的劳工和小学生发行。
这种发行模式无疑承载着东海商社的巨大野心。
拓宽消息渠道、投放广告盈利什么的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它能让读到这份报纸的人,意识到在他的身边或者千里之外,有着与他同样的一群人,同样在为生计奔波,同样有着喜怒哀乐,同样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用着汉字说着和他们类似的话,从而在两地的人群,至少是知识分子的群体中,建立起对对方的认同感。
只有这样,才能渐渐弥合南北分离百年所产生的裂痕,让民众建立起对外界的认知。这样一来,胶东的民众知道了外界的样子,对未知的恐惧就会大大减轻,海洋部也更容易招募到人手;而江南的民众知道了胶东的样子,对那里产生了亲切感,才会有更多人去那里行商、投资,甚至组织移民过去。
全体大会对别的事挺扣,但对于宣传的重要性还是有一致的认知的,所以即使不期望这报纸能盈利,还是拨出了一笔预算,交给文化部按照甲类项目来运营。但是实际上出乎他们的预料,这报纸正式发行后,居然卖得不错,不能说大赚吧,至少把成本给覆盖了。
河坊春正店。”
“敞开收购桐油、红糖、纸药,货主请前往二楼东十三室详谈。”
“收购日本大木,货主请访北轮陈家船场。”
两个深目勾鼻、一看就是外域胡人,却身穿一身汉式绸衫的商人,似乎是初来乍到,正对着右边的求购板,逐条读着,一边读还一边啧啧称奇。
旁边一个士人模样的年轻人,从刚才起就一直坐在大厅角落,打量着来往的人群,这时发现了这两个异域来客,顿时眼前一亮,抄起纸笔,向他们走去,行了个礼,说道:“冒昧了,在下陈经,字知文。敢问二位,可是从泉州来?”
这两人确实是从泉州来的,是久居泉州的大食商人,生于泉州长于泉州,其实汉话说得比大食语好多了。这次他们是来庆元府行商的,之前听人介绍过这四海会馆,今日慕名而来,看过之后果然名不虚传。
他们对这陈经也不意外,只当是这里的牙人。他们初来乍到,正需要个牙人引引路,所以为首那个高个儿当即回礼道:“正是,在下蒲寻礼,字守恒。这是堂弟蒲寻书,字远行。不知知文兄是?”
陈经做了个“请”的手势,将二人引至一个稍僻静些的角落,以免伫在中间给别人添麻烦。站定后,他取出一份报纸交给他们,说道:“不瞒二位,在下是《江南新闻》的记者,专门寻觅一些奇闻怪谈、异域风情登于报上。二位既然来自泉州,又是远方来客出身,想必也知道些此类轶闻吧?若是能赐教一二,在下必当感激不尽,若是确实引人注目,那还有额外一百文稿费赠上。”
“哦?”二人惊讶了起来,还有这种事?当即取了那张报纸过来,“哗,好多字!”
陈经看他们这样子,笑而不语,为他们介绍起此事的来龙去脉来。
这《江南新闻》自然就是东海商社在临安创办的报纸了,在今年三月与东海本土的《东海新闻》一起正式发行,也算是近年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了。
这两份报纸采用了同样的活字印刷术和同样的发行形式,版幅和后世常见的报纸差不多大,不过只有一张纸四版:头版是时政要闻,用于传达上面的最新指示;二版是本地新闻及风月雅事,让读者有亲切感;三版是文学作品、连载小说,是吸引读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四版是外地和海外消息,为读者拓宽视野。
当然,受限于信息来源,这两份报纸都只是每个月才发行一期,速度慢的很。而且受限于印刷技术,这报纸的字号比后世报纸大了不少,差不多是四号字的水准,所以内容也不算太多,整份报纸也就两万字左右。
不过,它们都是同时在两地发行的。《东海新闻》会随船运一部分到江南销售,《江南新闻》也会运回东海销售。其中,《东海新闻》有两个版本,正式版本使用繁体字,行文风格也是与《江南新闻》相同的尽可能直白的文言体,而另外一个通俗版本则使用了简体字,行文也是用的大白话。这个通俗版本不外销,只在本地面向经过了扫盲教育的劳工和小学生发行。
这种发行模式无疑承载着东海商社的巨大野心。
拓宽消息渠道、投放广告盈利什么的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它能让读到这份报纸的人,意识到在他的身边或者千里之外,有着与他同样的一群人,同样在为生计奔波,同样有着喜怒哀乐,同样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用着汉字说着和他们类似的话,从而在两地的人群,至少是知识分子的群体中,建立起对对方的认同感。
只有这样,才能渐渐弥合南北分离百年所产生的裂痕,让民众建立起对外界的认知。这样一来,胶东的民众知道了外界的样子,对未知的恐惧就会大大减轻,海洋部也更容易招募到人手;而江南的民众知道了胶东的样子,对那里产生了亲切感,才会有更多人去那里行商、投资,甚至组织移民过去。
全体大会对别的事挺扣,但对于宣传的重要性还是有一致的认知的,所以即使不期望这报纸能盈利,还是拨出了一笔预算,交给文化部按照甲类项目来运营。但是实际上出乎他们的预料,这报纸正式发行后,居然卖得不错,不能说大赚吧,至少把成本给覆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