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1255再铸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芝眉头一皱,说道:“赶不上了啊……也罢,魏使,这次有劳了。”
赶不上什么?魏万程还没来得及细想,看他没提钱的意思,有点急了,立刻提醒道:“制置,您看,我们这批货的尾款?”
南宋吸取了北宋的教训,对前线将领下放了很多自主权,允许他们就地把财赋用于军事,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相应的,朝廷也扔掉了一些义务,比如这批货,既然是李庭芝收益,那么尾款也得他来出。
李庭芝哈哈一笑,说道:“少不了你们的。我在扬州城中备了酒宴,先为各位接风洗尘,待各位离去之时,我给你们批些盐引,你们回去的时候,去海门县领上一千五百石盐,回临安可是能卖三万余贯,除了支付你们的货款,还有五千贯的盈余呢!”
魏万程吓了一跳,用盐支付?他还真想得出来。
在朝廷的控制之下,临安的食盐零售价高达200文一斤,批发价也居高不下。相比之下,东海商社自己制的盐成本都是论文的,卖盐确实利益丰厚。不过赚的虽多,但盐业涉及利益太多,商社一直不敢涉及这方面的生意,以免触怒朝廷或哪方大佬,被从江南市场赶出去。
李涛也没关心过这方面的事情,连南宋盐业是怎么运行的都不知道。他迟疑了一下,问道:“若是我们在临安贩盐,不会触犯朝廷法度吗?”
李庭芝有些惊讶地看着他。据他所知,做海上贸易的商人十有七八都曾涉及过私盐买卖,没想到这胆大包天的东海人反而如此遵纪守法。
海上竟然出了好人,真是稀奇了。
他再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人是真不懂,于是解释道:“朝廷只禁产盐,不禁售盐,你自管卖,不用担心。就算有人阻碍,你报上你们东海的名头就是,有贾相庇护,谁敢生事?如果你们懒得自己卖,也可去找里仁坊一家叫‘福生记’的,报我的名号,把盐售予他们即可,只是价格就要让些了。”
宋朝对盐业的管控,采取的是控制产地而非控制渠道的措施。也就是几个主要产盐地都被朝廷控制在了手里,盐商必须花费高额代价取得盐引才能买盐,但是之后怎么卖到各地,就不管了。
也就是说,宋朝的所谓“私盐”,指的是“私自产的盐”,而不是“私自出售的盐”,只要你有了盐,拿出去卖并不犯法。
当然,这只是理论,实际上某地的盐业销售渠道往往被几个大盐商把控,你敢在这里售盐,肯定会被他们盯上,然后有的是办法整治你。
临安首善之地也是这样,不过特殊的是,江淮产盐区几个大军头,包括李庭芝在内,也经常私自做些私盐生意,赚点外快。朝廷为了安抚他们都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默契,外人来这里贩私盐自然不行,但“自己人”可以。
现在,东海商社也成了“自己人”之一了。
魏万程惊得大张着嘴,没想到这贾党的名头竟然如此好用,这食盐生意竟是如此简单。随即又深深后悔了起来,早知道可以这么玩,我们辛辛苦苦造军械干嘛?直接从本土运盐来卖不是更好?!
实际上,南宋的盐业专营制度,到了现在确实也崩坏得很。淮河以北的盐场和四川盐场,都已经落到了蒙古人手里,江淮盐场,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被李璮夺取,还在朝廷掌握下的盐场就只剩下一小点了。现在又是海贸发达、四处透风的年代,私盐怎么能禁绝得住?更别说体制内还有不少人在挖墙脚了。
这样的情况下,地方盐业实际上已经被盐商掌控,他们采购廉价的私盐,却仍然卖着官盐的价,自己赚得盆满钵满,直属中央的盐税收入却逐年递减。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南宋末年的财政困难,是压垮这个王朝的众多稻草中的很大一份。
不过讽刺的是,这样的状况,反而阻碍了“私盐”的流通。因为以前你卖私盐,挖的是朝廷的墙角,地方势力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廷管起来有心无力;而现在卖私盐,则侵犯了当地盐商的利益,他们可就眼盯着这块呢!
东海商社现在控制的山东-海州沿海区域,历来就有发达的盐业传统,而他们又掌握了先进的晒盐技术,如果进军盐业,必然可以爆发出巨大的产量。但是这也没什么用,盐业的利润大头在渠道端而不是生产端,现在有李庭芝的默许,往临安少量卖点盐可以,但如果真的大张旗鼓往南宋运盐过来,不知道要被多少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魏万程盘算了一会儿,觉得此事还是要慎重,于是就没在继续深究,招呼上李涛,还把陆秀夫也叫了上,跟李庭芝一起进了扬州城。
芝眉头一皱,说道:“赶不上了啊……也罢,魏使,这次有劳了。”
赶不上什么?魏万程还没来得及细想,看他没提钱的意思,有点急了,立刻提醒道:“制置,您看,我们这批货的尾款?”
南宋吸取了北宋的教训,对前线将领下放了很多自主权,允许他们就地把财赋用于军事,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相应的,朝廷也扔掉了一些义务,比如这批货,既然是李庭芝收益,那么尾款也得他来出。
李庭芝哈哈一笑,说道:“少不了你们的。我在扬州城中备了酒宴,先为各位接风洗尘,待各位离去之时,我给你们批些盐引,你们回去的时候,去海门县领上一千五百石盐,回临安可是能卖三万余贯,除了支付你们的货款,还有五千贯的盈余呢!”
魏万程吓了一跳,用盐支付?他还真想得出来。
在朝廷的控制之下,临安的食盐零售价高达200文一斤,批发价也居高不下。相比之下,东海商社自己制的盐成本都是论文的,卖盐确实利益丰厚。不过赚的虽多,但盐业涉及利益太多,商社一直不敢涉及这方面的生意,以免触怒朝廷或哪方大佬,被从江南市场赶出去。
李涛也没关心过这方面的事情,连南宋盐业是怎么运行的都不知道。他迟疑了一下,问道:“若是我们在临安贩盐,不会触犯朝廷法度吗?”
李庭芝有些惊讶地看着他。据他所知,做海上贸易的商人十有七八都曾涉及过私盐买卖,没想到这胆大包天的东海人反而如此遵纪守法。
海上竟然出了好人,真是稀奇了。
他再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人是真不懂,于是解释道:“朝廷只禁产盐,不禁售盐,你自管卖,不用担心。就算有人阻碍,你报上你们东海的名头就是,有贾相庇护,谁敢生事?如果你们懒得自己卖,也可去找里仁坊一家叫‘福生记’的,报我的名号,把盐售予他们即可,只是价格就要让些了。”
宋朝对盐业的管控,采取的是控制产地而非控制渠道的措施。也就是几个主要产盐地都被朝廷控制在了手里,盐商必须花费高额代价取得盐引才能买盐,但是之后怎么卖到各地,就不管了。
也就是说,宋朝的所谓“私盐”,指的是“私自产的盐”,而不是“私自出售的盐”,只要你有了盐,拿出去卖并不犯法。
当然,这只是理论,实际上某地的盐业销售渠道往往被几个大盐商把控,你敢在这里售盐,肯定会被他们盯上,然后有的是办法整治你。
临安首善之地也是这样,不过特殊的是,江淮产盐区几个大军头,包括李庭芝在内,也经常私自做些私盐生意,赚点外快。朝廷为了安抚他们都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默契,外人来这里贩私盐自然不行,但“自己人”可以。
现在,东海商社也成了“自己人”之一了。
魏万程惊得大张着嘴,没想到这贾党的名头竟然如此好用,这食盐生意竟是如此简单。随即又深深后悔了起来,早知道可以这么玩,我们辛辛苦苦造军械干嘛?直接从本土运盐来卖不是更好?!
实际上,南宋的盐业专营制度,到了现在确实也崩坏得很。淮河以北的盐场和四川盐场,都已经落到了蒙古人手里,江淮盐场,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被李璮夺取,还在朝廷掌握下的盐场就只剩下一小点了。现在又是海贸发达、四处透风的年代,私盐怎么能禁绝得住?更别说体制内还有不少人在挖墙脚了。
这样的情况下,地方盐业实际上已经被盐商掌控,他们采购廉价的私盐,却仍然卖着官盐的价,自己赚得盆满钵满,直属中央的盐税收入却逐年递减。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南宋末年的财政困难,是压垮这个王朝的众多稻草中的很大一份。
不过讽刺的是,这样的状况,反而阻碍了“私盐”的流通。因为以前你卖私盐,挖的是朝廷的墙角,地方势力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廷管起来有心无力;而现在卖私盐,则侵犯了当地盐商的利益,他们可就眼盯着这块呢!
东海商社现在控制的山东-海州沿海区域,历来就有发达的盐业传统,而他们又掌握了先进的晒盐技术,如果进军盐业,必然可以爆发出巨大的产量。但是这也没什么用,盐业的利润大头在渠道端而不是生产端,现在有李庭芝的默许,往临安少量卖点盐可以,但如果真的大张旗鼓往南宋运盐过来,不知道要被多少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魏万程盘算了一会儿,觉得此事还是要慎重,于是就没在继续深究,招呼上李涛,还把陆秀夫也叫了上,跟李庭芝一起进了扬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