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1255再铸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韩东家,您向左打舵,轻点……对,就这样。”
半岛南的崂山湾,一艘小型帆船上,张四海一边指示着两名股东拉着帆绳,一边回头对后面操舵的韩松大喊着。呃,他就是张狗蛋,被韩松抓来教海军组驾驶古典帆船,因为嫌他名字太难听,给改了个张四海的名字,瞬间提升了20点忠诚度。
这艘船是从龙王寨那里缴获的,大约十二三米长,本地制造,传统海船形制,两头高中间低,尖底方帆,因为大小合适,被海军组拿来做航海训练,也不想起个正式的名字,就叫它“训一号”。
海洋部现在的成员不少,但除了张船长、韩松、王广金这几个专业人士,别的基本都没怎么出过海,只是以前对风帆战舰有些爱好,才加入了海洋部。
他们之前的工作主要就是在近海钓鱼,现在有了上船的机会很是兴奋,不过看多了后世的后期木帆船,对现在这艘小破船很是看不上,这几天一直在讨论新的帆船设计,什么横帆纵帆、飞剪艏、多甲板、火炮战列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直到真上了船,吐了个一荤二素,才暂时打消这些念头。
韩松站在艉楼上,掌着舵杆,仔细看着前方的模样。真上了船,他才慢慢体会到,这艘福船样式的小船很多设计虽然看起来陈旧,但不是没理由的。
不论中西,这级别的小船,都会有较高的艏部和艉部,相对的中央就要低一块下去。这种船型虽然会对船上人员和物资的运动造成阻碍,但是可以抵御前后的浪花,并降低船只在水上的摇摆,这对保持稳定非常重要。只有到了能建造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大船,可以靠自身的分量抵抗海浪的时候,才能出现平直的甲板。
而现在采用的硬帆,也有操纵简单、可逆风行驶、成本低廉可以随时随地修补的优点。其实西式软帆和中式硬帆各有所长,并不能定论谁优谁劣,就算到了18世纪,西式货船在近海的平均航速也只有4节左右,跟中式帆船半斤八两,只有在能利用风带航行的大洋上,软帆才具有对硬帆的绝对优势。
当然,也不是没有能改进的地方,比如他手上这个该死的舵,仍然是用长木柄左右转动控制的,完全可以让工业部来设计个舵轮转向机构嘛。此外,虽说高艏艉是必要的,但具体该多高?现在的船其实只是简单的沿用以前船的形制,并没有真正按不同条件修改过,完全可以从力学角度重新设计一下。
但是——韩松看了看前面,又有一个忍不住跑到舷边吐起来的——但是还是先把基础的操船学好吧,如果不够了解船,说些有的没的不是纸上谈兵吗?
海军组在海上转了一上午,为海洋生物贡献了不少养分,就把船开向南岸,在阔马区码头停下,准备在这里吃午饭,顺便参观一下新设的造船厂。
东海商社在阔马战役中获得那批珍贵的劳工后,一边抽调工匠分散进入各个部门,一边在阔马区以当初龙王寨的造船设施为基础设立了一个造船厂。看上去要感谢龙王寨,但其实这些造船设施都是从当年的胡家一路传下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
当然,股东们也耍了点小心眼,从胡家抽调了几个青壮去半岛区充当工匠,然后从半岛一下子调了十几个人过来帮忙立厂,以降低胡家对这个造船厂的影响。
当初高正给工匠们开的一贯的月薪,对于技术工人来说,其实是有点低了,管委会后来批示提高到一千钱,另加提成,还偷偷给胡进宝许诺会按照造船的成果给他们额外奖金。从龙王寨收缴了贼赃之后,财政部账上已经有了价值一万多贯的财物,现在需要采购的物资不多(其实是想买也买不到多少东西),这些钱足够支持很长时间的工资开销了。
吃完饭,海军组溜达到造船厂,发现他们已经开工了。十几个工人围着两条船的骨架忙碌,胡进宝坐在一个木桩子上,喝着松针茶,看到股东们,立刻笑呵呵地迎过来。
“见过各位东家,这位……是韩东家吧,我们之前见过,多谢东家们的照拂啊。”
“哈哈,我们就来看看,胡大爷您忙。”
“那可不行,东家们过来,我自然要陪着。”
随后胡进宝就领着他们参观船厂的设施,讲解各个设备的作用,介绍起造船工艺来。从一开始的选木材和干燥,到加工、装配,还有捻缝涂漆,固定桅杆、装帆,几百道工艺,其中各种门道,头头是道,听得海军组的二把刀们一愣一愣的,自惭形陋,再不敢卖弄那点水货了。
相比西式帆船有大量丰富的资料和图纸流传下来,中式帆船遗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后人只能从史籍的只言片语中一窥当年的风貌,现在东海穿越者们亲眼见识到了古典帆船的制造,不得不说是补上了遗憾。
这两艘船是龙王寨时期就开始建造的,据胡进宝说是三百料的船,长约五丈,福船形制。
严格来说,福船是指在福建制造的船,后世有福、广、沙、鸟四大船型之说,但其实区分没这么严格。福船和广船长得差不多,都是尖底海船,只不过广船经常要下南洋甚至去西洋,所以做得大些,用料也好些。鸟船其实就是福船雕了个鸟头,形体更狭长一些,速度更快一点。而沙船是平底船,其实细分也有不少种类,但都大同小异。所以实际上的分类就是尖底海船、平底海船两种,广义上用福船来代指尖底海船没什么问题。
韩松是真正的海军出身,对船只了解自然深刻,这些日子又跟陆平他们吹了好一阵的水,恶补了不少风帆战舰的知识,现在经过观察和胡进宝的讲解,很快就对他们的造船法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
与西式帆船相同的是,这两艘在建的木船都有一根长而坚固的龙骨作为船体的核心受力部件,但不同的是,它们并没有西式帆船那样多而密集的肋骨。
就这两艘船而言,每艘只有五对肋骨,胡进宝称之为“胁”,作用也不是承力,而是作为搭接船壳的架子。铺好龙骨和船胁后,船匠们会继续在外部装上横向的船板,构成一整个船壳,再用“捻缝”工艺在船板间塞入密封材料,一艘不漏水的船就做成啦……才怪呢。
这样的船强度太差,如果就这么下水,一遇风浪肯定就散架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请出中式帆船的标志性特征结构——水密隔舱了。
水密隔舱,就是像竹子的竹节一样,在船舱内部,从前到后固定若干个横向的隔板,从而把船底舱分割成若干个隔舱。这个名字是后人研究的时候起的,其实并不太准确,水密作用只是附加的,真正的用途正是如同竹节一样增加船体的强度。有了这些隔板,整艘船才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才能在风浪中安然行驶。
不过很遗憾,两艘船的建造只是刚开了个头,现在还处在铺船壳的阶段,没到装隔舱的时候,至少还要等明年才能彻底完工。即使想集中力量先造一... -->>
“韩东家,您向左打舵,轻点……对,就这样。”
半岛南的崂山湾,一艘小型帆船上,张四海一边指示着两名股东拉着帆绳,一边回头对后面操舵的韩松大喊着。呃,他就是张狗蛋,被韩松抓来教海军组驾驶古典帆船,因为嫌他名字太难听,给改了个张四海的名字,瞬间提升了20点忠诚度。
这艘船是从龙王寨那里缴获的,大约十二三米长,本地制造,传统海船形制,两头高中间低,尖底方帆,因为大小合适,被海军组拿来做航海训练,也不想起个正式的名字,就叫它“训一号”。
海洋部现在的成员不少,但除了张船长、韩松、王广金这几个专业人士,别的基本都没怎么出过海,只是以前对风帆战舰有些爱好,才加入了海洋部。
他们之前的工作主要就是在近海钓鱼,现在有了上船的机会很是兴奋,不过看多了后世的后期木帆船,对现在这艘小破船很是看不上,这几天一直在讨论新的帆船设计,什么横帆纵帆、飞剪艏、多甲板、火炮战列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直到真上了船,吐了个一荤二素,才暂时打消这些念头。
韩松站在艉楼上,掌着舵杆,仔细看着前方的模样。真上了船,他才慢慢体会到,这艘福船样式的小船很多设计虽然看起来陈旧,但不是没理由的。
不论中西,这级别的小船,都会有较高的艏部和艉部,相对的中央就要低一块下去。这种船型虽然会对船上人员和物资的运动造成阻碍,但是可以抵御前后的浪花,并降低船只在水上的摇摆,这对保持稳定非常重要。只有到了能建造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大船,可以靠自身的分量抵抗海浪的时候,才能出现平直的甲板。
而现在采用的硬帆,也有操纵简单、可逆风行驶、成本低廉可以随时随地修补的优点。其实西式软帆和中式硬帆各有所长,并不能定论谁优谁劣,就算到了18世纪,西式货船在近海的平均航速也只有4节左右,跟中式帆船半斤八两,只有在能利用风带航行的大洋上,软帆才具有对硬帆的绝对优势。
当然,也不是没有能改进的地方,比如他手上这个该死的舵,仍然是用长木柄左右转动控制的,完全可以让工业部来设计个舵轮转向机构嘛。此外,虽说高艏艉是必要的,但具体该多高?现在的船其实只是简单的沿用以前船的形制,并没有真正按不同条件修改过,完全可以从力学角度重新设计一下。
但是——韩松看了看前面,又有一个忍不住跑到舷边吐起来的——但是还是先把基础的操船学好吧,如果不够了解船,说些有的没的不是纸上谈兵吗?
海军组在海上转了一上午,为海洋生物贡献了不少养分,就把船开向南岸,在阔马区码头停下,准备在这里吃午饭,顺便参观一下新设的造船厂。
东海商社在阔马战役中获得那批珍贵的劳工后,一边抽调工匠分散进入各个部门,一边在阔马区以当初龙王寨的造船设施为基础设立了一个造船厂。看上去要感谢龙王寨,但其实这些造船设施都是从当年的胡家一路传下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
当然,股东们也耍了点小心眼,从胡家抽调了几个青壮去半岛区充当工匠,然后从半岛一下子调了十几个人过来帮忙立厂,以降低胡家对这个造船厂的影响。
当初高正给工匠们开的一贯的月薪,对于技术工人来说,其实是有点低了,管委会后来批示提高到一千钱,另加提成,还偷偷给胡进宝许诺会按照造船的成果给他们额外奖金。从龙王寨收缴了贼赃之后,财政部账上已经有了价值一万多贯的财物,现在需要采购的物资不多(其实是想买也买不到多少东西),这些钱足够支持很长时间的工资开销了。
吃完饭,海军组溜达到造船厂,发现他们已经开工了。十几个工人围着两条船的骨架忙碌,胡进宝坐在一个木桩子上,喝着松针茶,看到股东们,立刻笑呵呵地迎过来。
“见过各位东家,这位……是韩东家吧,我们之前见过,多谢东家们的照拂啊。”
“哈哈,我们就来看看,胡大爷您忙。”
“那可不行,东家们过来,我自然要陪着。”
随后胡进宝就领着他们参观船厂的设施,讲解各个设备的作用,介绍起造船工艺来。从一开始的选木材和干燥,到加工、装配,还有捻缝涂漆,固定桅杆、装帆,几百道工艺,其中各种门道,头头是道,听得海军组的二把刀们一愣一愣的,自惭形陋,再不敢卖弄那点水货了。
相比西式帆船有大量丰富的资料和图纸流传下来,中式帆船遗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后人只能从史籍的只言片语中一窥当年的风貌,现在东海穿越者们亲眼见识到了古典帆船的制造,不得不说是补上了遗憾。
这两艘船是龙王寨时期就开始建造的,据胡进宝说是三百料的船,长约五丈,福船形制。
严格来说,福船是指在福建制造的船,后世有福、广、沙、鸟四大船型之说,但其实区分没这么严格。福船和广船长得差不多,都是尖底海船,只不过广船经常要下南洋甚至去西洋,所以做得大些,用料也好些。鸟船其实就是福船雕了个鸟头,形体更狭长一些,速度更快一点。而沙船是平底船,其实细分也有不少种类,但都大同小异。所以实际上的分类就是尖底海船、平底海船两种,广义上用福船来代指尖底海船没什么问题。
韩松是真正的海军出身,对船只了解自然深刻,这些日子又跟陆平他们吹了好一阵的水,恶补了不少风帆战舰的知识,现在经过观察和胡进宝的讲解,很快就对他们的造船法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
与西式帆船相同的是,这两艘在建的木船都有一根长而坚固的龙骨作为船体的核心受力部件,但不同的是,它们并没有西式帆船那样多而密集的肋骨。
就这两艘船而言,每艘只有五对肋骨,胡进宝称之为“胁”,作用也不是承力,而是作为搭接船壳的架子。铺好龙骨和船胁后,船匠们会继续在外部装上横向的船板,构成一整个船壳,再用“捻缝”工艺在船板间塞入密封材料,一艘不漏水的船就做成啦……才怪呢。
这样的船强度太差,如果就这么下水,一遇风浪肯定就散架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请出中式帆船的标志性特征结构——水密隔舱了。
水密隔舱,就是像竹子的竹节一样,在船舱内部,从前到后固定若干个横向的隔板,从而把船底舱分割成若干个隔舱。这个名字是后人研究的时候起的,其实并不太准确,水密作用只是附加的,真正的用途正是如同竹节一样增加船体的强度。有了这些隔板,整艘船才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才能在风浪中安然行驶。
不过很遗憾,两艘船的建造只是刚开了个头,现在还处在铺船壳的阶段,没到装隔舱的时候,至少还要等明年才能彻底完工。即使想集中力量先造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