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下出来,到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
这样的大场合,按说女眷是没有资格的,礼部也提出过,请汪皇后在坤宁宫赐宴命妇,但是景帝坚持。
不知怎么的,有关太上皇的事,总觉得她在自己身边,才放心。
汪舜华其实并不想参加。这个团圆佳节,如今留给她的只有刻骨的伤痛;但是景帝坚持,她也不会不识抬举,何况,为了这一天,她已经等待了太久。
不要说什么君臣大义,也不要扯什么骨肉亲情,甚至不要说什么是非善恶。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穿越到明朝这么些年,汪舜华第一次走出了后宫,来到朝堂,见到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的明朝紫禁城前三殿。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在这个时候还叫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名字不同,作用大体相近。
当然,汪舜华首先想到的其实是,这三大殿真的太大了,尤其奉天殿,比后代她所见到的,大出近三分之一!
当年参观故宫,步入太和门向北望去,看到太和殿时,就会有一种不太协调的感觉:硕大的台基上,承托着一个体量很小的殿宇,尤其是走到台基跟前,甚至连大殿的门窗都看不到。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三大殿曾经几次毁于火灾,最后重建时,已经找不到最初规模所需的巨型木料了,所以只能大幅缩减规模。
如今的三大殿是正统初年重建,因为当时损毁的规模不算严重,结存的物料也很充足,虽然比不上永乐年间的规模,但还是相当壮观。尤其奉天殿由纯楠木建造,广三十丈,深十五丈,折合后代的尺寸,面阔为95米,进深47米;而后代所能看见的,面阔仅为64米,进深为37米,确实不能相比。
在这样的庞然大物前,很容易让人产生沧海一粟的感觉,进而生出对皇权的敬畏和膜拜,然而,汪舜华用余光瞟了一眼正和孙太后说说笑笑的太上皇,握紧了拳头。
因为景帝的要求,今天礼部特意制定了仪注。女眷没有躲在珠帘后面,而是大大方方的坐出来;群臣面对两宫太后、太上皇、钱皇后、皇帝、汪皇后、皇太子依次行礼,起起伏伏的,期间还夹杂着各种赞歌,实在热闹。饶是汪舜华,看着眼前济济衣冠拜冕旒的场景,也不能不生出异样的感受。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泱泱中华,不应该经受那样的劫难之后才能浴火重生;苍苍蒸民,不应该剃发易服肝脑涂地才能铸就血肉长城;济济衣冠,不应该成为兄弟相争的炮灰。
群臣行完礼,时间还早,自然是要找话说的。
汪舜华打住思绪,转头打量着殿中陈设,毕竟这种地方不是随便能来的。除了文武官员,最吸引她的就是皇家演奏乐队,一堆认识不认识的乐器,确实比往常影视剧里看到的震撼,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一组金光灿灿的编钟,知道那是太宗皇帝铸造的鎏金铜编钟。记得当年到天坛参观的时候,连复制品都看不到,只是听说这组编钟一共16枚,后来被八国联军掠走。其中一枚陈放在印度,后来交还中国,只展出了一个月,因为措施不够,不再展出。
汪舜华在神游,下面的官员却开始了表演。
马上太常寺少卿许彬就开始哭诉,太上皇这一年多来受苦了,都是臣等无能。
景帝面无表情,只是拳头紧了紧;太上皇倒还好,他看着对面坐着的汪舜华,实在没好意思说都是你们当时不劝着我,以致闯下大祸;只好垂下眼泪,都过去了,说这些做什么?朕只是后悔当日不听忠言,以致丧师辱国,上负祖宗,下愧百姓。
他转过脸,看向景帝,这一年多来,辛苦贤弟了。
群臣一阵骚动:太上皇这是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了?真好啊!
景帝的脸僵住了,汪舜华狠狠掐了他一把,这才回过神来:“皇兄严重了,我也是朱家子孙,也是先帝所出,国家有难,我责无旁贷。”
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小弟只是后悔,没有早一点在皇兄面前揭穿王振的真面目,没有拼死拦着皇兄,否则,一切就可以避免了。是我的错。”
太上皇也笑了:“怎么能这么说?是我识人不明,是我的错。我当时没有想到会是那个后果,也没有人跟我说…”
他看到汪舜华冷冰冰的眼眸,猛地收住话茬子,摆手:“不说了。”
景帝看着下面群臣一副感动的样子,心里有点着急,好在汪舜华及时提醒他:“事情已经过去了,太上皇和圣上就不要在纠缠谁对谁错了。土木之祸,归根到底,是王振倒行逆施,好在他已经授首,他的家属党羽也尽数伏法。正义虽然来得迟了,终究没有缺席,只愿所有在土木堡牺牲的将士,还有那些被王振戕害的忠臣烈士,还有我的獾奴…怀献太子在天之灵,都能安歇吧。”
太上皇本来想斥责这里哪有你一个妇人说话的份儿,到底一怔:“怀献太子?”
那天在也先老营,杨善是跟他说过。汪皇后所出的嫡子,被王振派人毒杀的事情,当时着急回来,没有多想;现在一想,汪氏应该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低头看了眼自己的儿子,该是庆幸王振杀了侄子,为自己的儿子扫平了道路;还是怪他胆大妄为给自己惹了这样大的祸事?
他喘着粗气:“我真没想到,王振居然如此大胆,敢加害朕的亲侄子。”
汪舜华不能让他再说下去,她拿出手帕,捂着脸,大声说:“有太上皇这句话,我儿在天有灵,该瞑目了。”
景帝觉得有点尴尬,好在汪舜华胡乱擦了擦脸:“獾奴毕竟是帝室之胄,为国尽忠,我虽然难过,也不后悔;只是太上皇,太后皇后这一年多来,真的是受苦了。”
她吁了口气,擦了擦又冒出的眼泪。太上皇正拉着钱皇后准备互诉衷肠,汪舜华没有给他表演的机会,只是说:“今天的所有局面,都是王振造成的,我只恨没能手刃此人;好在,圣上在群臣的辅佐下,处置了王振一党,也算是为太上皇、为所有遭遇不幸的人们报仇雪恨。”
景帝马上会意:“你不说,我倒是忘了。那天我真是被吓坏了,多亏了金英和靖安伯,否则,真不知道怎么收拾。”
他指着金英和于谦,绘声绘色的描述左顺门之变的来龙去脉,太上皇的脸色变了——所以,王振的党羽,不对,他的朋友心腹,就是这样被活活打死的吗?
金英和于谦,还有王直、陈镒、王竑等人也傻了,到最后大家都傻了:皇帝记得这么清楚——不是,关键是,你在太上皇面前说这些做什么?让他记住我们是怎么干掉王振的死党吗?
汪舜华拿着帕子捂住脸,一副不忍直视的表情,心里点了个赞,不错,果然,优秀的政治家,首先就是一个杰出的演员。如果不是她知道内情,都要认为这皇帝冒着一股傻气,又吓破了胆子,看到哥哥回来,跟他哭诉血泪史求抱大腿呢。
太上皇的眼睛在群臣身上打了个转,又在景帝脸上停下来,确定这个傻弟弟不像是在跟他耀武扬威,这才恶声恶气的说:“没想到王振竟然背着我干了这么多事,确实该杀。”
景帝这才收住声音:“到底是兄长宽仁。王振那厮枉负君恩,致使大军覆没,君上蒙尘;幸亏祖宗保佑,皇兄平安归来,否则,纵将王振碎尸万段,不足以彰其罪恶。”
太上皇脸上已经很挂不住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说了。”
景帝点头:“不过有件事,还要请皇兄做主。”
太上皇有点奇怪:“什么事,你不能做主?”
景帝道:“虽然王振抄家灭族、党羽尽数伏法,但流毒仍未肃清。当年王振在耗资巨万,仿唐宋伽蓝七堂建智化寺,为自己祈福,本该铲除,只是当年王振骗取皇兄信任,钦赐名报恩智化禅寺,又亲笔题写寺名,小弟委实不敢造次。”
太上皇的脸色很冷:“所以你想怎么样?要拆就拆吧!”
&... -->>
当下出来,到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
这样的大场合,按说女眷是没有资格的,礼部也提出过,请汪皇后在坤宁宫赐宴命妇,但是景帝坚持。
不知怎么的,有关太上皇的事,总觉得她在自己身边,才放心。
汪舜华其实并不想参加。这个团圆佳节,如今留给她的只有刻骨的伤痛;但是景帝坚持,她也不会不识抬举,何况,为了这一天,她已经等待了太久。
不要说什么君臣大义,也不要扯什么骨肉亲情,甚至不要说什么是非善恶。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穿越到明朝这么些年,汪舜华第一次走出了后宫,来到朝堂,见到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的明朝紫禁城前三殿。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在这个时候还叫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名字不同,作用大体相近。
当然,汪舜华首先想到的其实是,这三大殿真的太大了,尤其奉天殿,比后代她所见到的,大出近三分之一!
当年参观故宫,步入太和门向北望去,看到太和殿时,就会有一种不太协调的感觉:硕大的台基上,承托着一个体量很小的殿宇,尤其是走到台基跟前,甚至连大殿的门窗都看不到。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三大殿曾经几次毁于火灾,最后重建时,已经找不到最初规模所需的巨型木料了,所以只能大幅缩减规模。
如今的三大殿是正统初年重建,因为当时损毁的规模不算严重,结存的物料也很充足,虽然比不上永乐年间的规模,但还是相当壮观。尤其奉天殿由纯楠木建造,广三十丈,深十五丈,折合后代的尺寸,面阔为95米,进深47米;而后代所能看见的,面阔仅为64米,进深为37米,确实不能相比。
在这样的庞然大物前,很容易让人产生沧海一粟的感觉,进而生出对皇权的敬畏和膜拜,然而,汪舜华用余光瞟了一眼正和孙太后说说笑笑的太上皇,握紧了拳头。
因为景帝的要求,今天礼部特意制定了仪注。女眷没有躲在珠帘后面,而是大大方方的坐出来;群臣面对两宫太后、太上皇、钱皇后、皇帝、汪皇后、皇太子依次行礼,起起伏伏的,期间还夹杂着各种赞歌,实在热闹。饶是汪舜华,看着眼前济济衣冠拜冕旒的场景,也不能不生出异样的感受。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泱泱中华,不应该经受那样的劫难之后才能浴火重生;苍苍蒸民,不应该剃发易服肝脑涂地才能铸就血肉长城;济济衣冠,不应该成为兄弟相争的炮灰。
群臣行完礼,时间还早,自然是要找话说的。
汪舜华打住思绪,转头打量着殿中陈设,毕竟这种地方不是随便能来的。除了文武官员,最吸引她的就是皇家演奏乐队,一堆认识不认识的乐器,确实比往常影视剧里看到的震撼,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一组金光灿灿的编钟,知道那是太宗皇帝铸造的鎏金铜编钟。记得当年到天坛参观的时候,连复制品都看不到,只是听说这组编钟一共16枚,后来被八国联军掠走。其中一枚陈放在印度,后来交还中国,只展出了一个月,因为措施不够,不再展出。
汪舜华在神游,下面的官员却开始了表演。
马上太常寺少卿许彬就开始哭诉,太上皇这一年多来受苦了,都是臣等无能。
景帝面无表情,只是拳头紧了紧;太上皇倒还好,他看着对面坐着的汪舜华,实在没好意思说都是你们当时不劝着我,以致闯下大祸;只好垂下眼泪,都过去了,说这些做什么?朕只是后悔当日不听忠言,以致丧师辱国,上负祖宗,下愧百姓。
他转过脸,看向景帝,这一年多来,辛苦贤弟了。
群臣一阵骚动:太上皇这是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了?真好啊!
景帝的脸僵住了,汪舜华狠狠掐了他一把,这才回过神来:“皇兄严重了,我也是朱家子孙,也是先帝所出,国家有难,我责无旁贷。”
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小弟只是后悔,没有早一点在皇兄面前揭穿王振的真面目,没有拼死拦着皇兄,否则,一切就可以避免了。是我的错。”
太上皇也笑了:“怎么能这么说?是我识人不明,是我的错。我当时没有想到会是那个后果,也没有人跟我说…”
他看到汪舜华冷冰冰的眼眸,猛地收住话茬子,摆手:“不说了。”
景帝看着下面群臣一副感动的样子,心里有点着急,好在汪舜华及时提醒他:“事情已经过去了,太上皇和圣上就不要在纠缠谁对谁错了。土木之祸,归根到底,是王振倒行逆施,好在他已经授首,他的家属党羽也尽数伏法。正义虽然来得迟了,终究没有缺席,只愿所有在土木堡牺牲的将士,还有那些被王振戕害的忠臣烈士,还有我的獾奴…怀献太子在天之灵,都能安歇吧。”
太上皇本来想斥责这里哪有你一个妇人说话的份儿,到底一怔:“怀献太子?”
那天在也先老营,杨善是跟他说过。汪皇后所出的嫡子,被王振派人毒杀的事情,当时着急回来,没有多想;现在一想,汪氏应该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低头看了眼自己的儿子,该是庆幸王振杀了侄子,为自己的儿子扫平了道路;还是怪他胆大妄为给自己惹了这样大的祸事?
他喘着粗气:“我真没想到,王振居然如此大胆,敢加害朕的亲侄子。”
汪舜华不能让他再说下去,她拿出手帕,捂着脸,大声说:“有太上皇这句话,我儿在天有灵,该瞑目了。”
景帝觉得有点尴尬,好在汪舜华胡乱擦了擦脸:“獾奴毕竟是帝室之胄,为国尽忠,我虽然难过,也不后悔;只是太上皇,太后皇后这一年多来,真的是受苦了。”
她吁了口气,擦了擦又冒出的眼泪。太上皇正拉着钱皇后准备互诉衷肠,汪舜华没有给他表演的机会,只是说:“今天的所有局面,都是王振造成的,我只恨没能手刃此人;好在,圣上在群臣的辅佐下,处置了王振一党,也算是为太上皇、为所有遭遇不幸的人们报仇雪恨。”
景帝马上会意:“你不说,我倒是忘了。那天我真是被吓坏了,多亏了金英和靖安伯,否则,真不知道怎么收拾。”
他指着金英和于谦,绘声绘色的描述左顺门之变的来龙去脉,太上皇的脸色变了——所以,王振的党羽,不对,他的朋友心腹,就是这样被活活打死的吗?
金英和于谦,还有王直、陈镒、王竑等人也傻了,到最后大家都傻了:皇帝记得这么清楚——不是,关键是,你在太上皇面前说这些做什么?让他记住我们是怎么干掉王振的死党吗?
汪舜华拿着帕子捂住脸,一副不忍直视的表情,心里点了个赞,不错,果然,优秀的政治家,首先就是一个杰出的演员。如果不是她知道内情,都要认为这皇帝冒着一股傻气,又吓破了胆子,看到哥哥回来,跟他哭诉血泪史求抱大腿呢。
太上皇的眼睛在群臣身上打了个转,又在景帝脸上停下来,确定这个傻弟弟不像是在跟他耀武扬威,这才恶声恶气的说:“没想到王振竟然背着我干了这么多事,确实该杀。”
景帝这才收住声音:“到底是兄长宽仁。王振那厮枉负君恩,致使大军覆没,君上蒙尘;幸亏祖宗保佑,皇兄平安归来,否则,纵将王振碎尸万段,不足以彰其罪恶。”
太上皇脸上已经很挂不住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说了。”
景帝点头:“不过有件事,还要请皇兄做主。”
太上皇有点奇怪:“什么事,你不能做主?”
景帝道:“虽然王振抄家灭族、党羽尽数伏法,但流毒仍未肃清。当年王振在耗资巨万,仿唐宋伽蓝七堂建智化寺,为自己祈福,本该铲除,只是当年王振骗取皇兄信任,钦赐名报恩智化禅寺,又亲笔题写寺名,小弟委实不敢造次。”
太上皇的脸色很冷:“所以你想怎么样?要拆就拆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