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崇祯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不得魂归故土,正是这些英烈们的浴血抗争,才换得我华夏百姓之安居乐业!现今大明之境况更是实证!众卿可知,许许多多家人已逝的孤儿俱在军前效力?他们在世上已无亲人,为国捐躯之后其魂归何处?何人为其拔除坟上之野草?更有何人在其于地下困厄之时为之奉上四时之祭?众卿何不设身处地为其思量一番?”
在这个所有人都非常注重身后之事的时代,崇祯的一番话语从情理上讲确实无可挑剔。
谁愿意死后无人祭奠?传宗接代不光是为了延续血脉,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死后能有人去坟上看望自己,让自己在地下并不觉得孤单。
阳武侯薛濂慨然出列奏道:“圣上所言臣感同身受,臣代表军中同袍,对圣上挂念将士之心深表感激!此举若成,定能极大提升军卒士气,使官军将士上下一心,为圣上平灭屑小,扫荡群丑再立殊勋!”
卫时春出列奏道:“圣上日理万机下,犹自惦念士卒之忧,臣等俱是深感圣恩!建祠一事已在军中广为传播,官军将士闻之俱是欣慰不已,现已是势在必行之举!否则士卒极易气沮!阳武侯之言亦是臣之所思,还请圣上给有司下旨着手起建!”
二人提督京营至今,因少了文臣掣肘,在整顿军纪,提高士卒战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这次建祠祭奠一事得到了京营以及勇卫营上下的一致拥护。这可是天大的荣耀,皇帝并没忘记他们这群厮杀汉。月饷实额发放到手,战死伤残还有巨额补贴,圣上还要为光棍娶妻成家,这种种举措之下,唯有死战方能报答圣上的恩德。
杨嗣昌虽对建祠持反对态度,但他见崇祯始终坚持己见,而朝臣们则是坚决不让步,这个关键时候必须得有人站出来和稀泥了。
于是他出列奏道:“圣上所言虽俱是实情,可大明立国以来,为之献身的朝官文人亦是不在少数,现今圣上意欲单独为军卒建祠,怕是天下文人会群情汹涌,此非社稷之福也!臣以为若想成事,须得另觅他途方可!”
不光只有王承恩指出此间关窍,杨嗣昌也是看的清楚。这事要让文武都满意才行,不能偏重武将这边。
温体仁眼见杨嗣昌屡次出来抢风头,此次言语间也是偏向皇帝更多一些,心里不禁对杨嗣昌的警觉度提高了几分。
崇祯赞赏的看了杨嗣昌一眼,问道:“那依杨卿之意,此事该当如何?”
杨嗣昌奏道:“依臣之见,为国阵亡之士卒当在战殁地设立陵园,由官府雇人专管日常清扫祭祀便可!至于在京城建祠大可不必!”
杨嗣昌的建议与后世各地的烈士陵园基本一样,但也属于开历史先河之举,不得不说杨嗣昌确实是个人才。
一众朝臣对杨嗣昌的建议虽然还是不甚情愿,但比起崇祯提到的在京城建祠,还要礼部、兵部官员四时祭祀的想法来说,这个还能勉强接受,所以这次无人出列反对。
只要在大战之地选一块荒地圈起来就可,平日雇人看管,也不用官员去祭扫,这个法子能说的过去。
崇祯顺势道:“杨卿之言颇合朕意,此法可行!但京城建祠之事亦要进行!”
朝臣们顿时不满起来,我们已经让了一步了,你还要怎么样?
礼部尚书刘宇亮出列奏道:“臣以为,本兵之建言已是极佳,圣上若是再有出格之举,臣等怕是不敢苟同!”
薛濂等勋贵都是对刘宇亮怒目而视,这个老家伙仗着资历老,居然敢明着顶撞圣上,要不要晚上派人翻墙进他家里吓唬他一下?
一直没说话的骆养性则是暗中考虑,准备派人搜集一下刘家的不法事,只要罪证充分直接逮进诏狱,让他尝尝锦衣卫的手段。
崇祯摆手道:“刘卿稍安勿躁!除却本兵之法,朕意将所有为国捐躯之忠魂全部请入英烈祠中祭奠,不分文武!今后凡对大明及黎民百姓有杰出贡献之文武,其身后也要请入祠中享受朝廷祭祀!且朝廷会与其相配之谥号!”
此言一出,整个乾清宫一片沉寂,除了崇祯以外的所有人都在思衬皇帝后半段话中的含义,崇祯悠然自得的端起茶水品了起来。
小样滴!这下看你们还反对不?
文武同享祭祀还好说,只能让你们觉得朕还算公平,可那也得为国捐躯才有资格。
可后面这句话对众人的震撼力可谓是无比巨大。
只要你对大明,对天下,对百姓有突出的贡献,就算老死病死也能进祠享祭!还会有谥号!
虽说历朝都有配享太庙一说,但这种待遇在两百余年的大明可没几个,殿中诸人自问都没资格入太庙。
可英烈祠给了大家一个机会,虽然比太庙的规格层次要低,可也是能让朝廷公祭的无上荣耀啊,自己只要做出一番别人做不到的政绩,说不定就能入祠享祭!
再说,若是文武皆可入祠,那就可以对外宣称,本来皇帝只欲军伍入祠,但在自己的努力抗争下,最后迫使皇帝同意文人也可进祠享祭,这样在文人中就会博得一个好名声。
“臣赞同圣上之言,修建英烈祠一事刻不容缓!”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殿中的沉寂。(未完待续)
地不得魂归故土,正是这些英烈们的浴血抗争,才换得我华夏百姓之安居乐业!现今大明之境况更是实证!众卿可知,许许多多家人已逝的孤儿俱在军前效力?他们在世上已无亲人,为国捐躯之后其魂归何处?何人为其拔除坟上之野草?更有何人在其于地下困厄之时为之奉上四时之祭?众卿何不设身处地为其思量一番?”
在这个所有人都非常注重身后之事的时代,崇祯的一番话语从情理上讲确实无可挑剔。
谁愿意死后无人祭奠?传宗接代不光是为了延续血脉,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死后能有人去坟上看望自己,让自己在地下并不觉得孤单。
阳武侯薛濂慨然出列奏道:“圣上所言臣感同身受,臣代表军中同袍,对圣上挂念将士之心深表感激!此举若成,定能极大提升军卒士气,使官军将士上下一心,为圣上平灭屑小,扫荡群丑再立殊勋!”
卫时春出列奏道:“圣上日理万机下,犹自惦念士卒之忧,臣等俱是深感圣恩!建祠一事已在军中广为传播,官军将士闻之俱是欣慰不已,现已是势在必行之举!否则士卒极易气沮!阳武侯之言亦是臣之所思,还请圣上给有司下旨着手起建!”
二人提督京营至今,因少了文臣掣肘,在整顿军纪,提高士卒战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这次建祠祭奠一事得到了京营以及勇卫营上下的一致拥护。这可是天大的荣耀,皇帝并没忘记他们这群厮杀汉。月饷实额发放到手,战死伤残还有巨额补贴,圣上还要为光棍娶妻成家,这种种举措之下,唯有死战方能报答圣上的恩德。
杨嗣昌虽对建祠持反对态度,但他见崇祯始终坚持己见,而朝臣们则是坚决不让步,这个关键时候必须得有人站出来和稀泥了。
于是他出列奏道:“圣上所言虽俱是实情,可大明立国以来,为之献身的朝官文人亦是不在少数,现今圣上意欲单独为军卒建祠,怕是天下文人会群情汹涌,此非社稷之福也!臣以为若想成事,须得另觅他途方可!”
不光只有王承恩指出此间关窍,杨嗣昌也是看的清楚。这事要让文武都满意才行,不能偏重武将这边。
温体仁眼见杨嗣昌屡次出来抢风头,此次言语间也是偏向皇帝更多一些,心里不禁对杨嗣昌的警觉度提高了几分。
崇祯赞赏的看了杨嗣昌一眼,问道:“那依杨卿之意,此事该当如何?”
杨嗣昌奏道:“依臣之见,为国阵亡之士卒当在战殁地设立陵园,由官府雇人专管日常清扫祭祀便可!至于在京城建祠大可不必!”
杨嗣昌的建议与后世各地的烈士陵园基本一样,但也属于开历史先河之举,不得不说杨嗣昌确实是个人才。
一众朝臣对杨嗣昌的建议虽然还是不甚情愿,但比起崇祯提到的在京城建祠,还要礼部、兵部官员四时祭祀的想法来说,这个还能勉强接受,所以这次无人出列反对。
只要在大战之地选一块荒地圈起来就可,平日雇人看管,也不用官员去祭扫,这个法子能说的过去。
崇祯顺势道:“杨卿之言颇合朕意,此法可行!但京城建祠之事亦要进行!”
朝臣们顿时不满起来,我们已经让了一步了,你还要怎么样?
礼部尚书刘宇亮出列奏道:“臣以为,本兵之建言已是极佳,圣上若是再有出格之举,臣等怕是不敢苟同!”
薛濂等勋贵都是对刘宇亮怒目而视,这个老家伙仗着资历老,居然敢明着顶撞圣上,要不要晚上派人翻墙进他家里吓唬他一下?
一直没说话的骆养性则是暗中考虑,准备派人搜集一下刘家的不法事,只要罪证充分直接逮进诏狱,让他尝尝锦衣卫的手段。
崇祯摆手道:“刘卿稍安勿躁!除却本兵之法,朕意将所有为国捐躯之忠魂全部请入英烈祠中祭奠,不分文武!今后凡对大明及黎民百姓有杰出贡献之文武,其身后也要请入祠中享受朝廷祭祀!且朝廷会与其相配之谥号!”
此言一出,整个乾清宫一片沉寂,除了崇祯以外的所有人都在思衬皇帝后半段话中的含义,崇祯悠然自得的端起茶水品了起来。
小样滴!这下看你们还反对不?
文武同享祭祀还好说,只能让你们觉得朕还算公平,可那也得为国捐躯才有资格。
可后面这句话对众人的震撼力可谓是无比巨大。
只要你对大明,对天下,对百姓有突出的贡献,就算老死病死也能进祠享祭!还会有谥号!
虽说历朝都有配享太庙一说,但这种待遇在两百余年的大明可没几个,殿中诸人自问都没资格入太庙。
可英烈祠给了大家一个机会,虽然比太庙的规格层次要低,可也是能让朝廷公祭的无上荣耀啊,自己只要做出一番别人做不到的政绩,说不定就能入祠享祭!
再说,若是文武皆可入祠,那就可以对外宣称,本来皇帝只欲军伍入祠,但在自己的努力抗争下,最后迫使皇帝同意文人也可进祠享祭,这样在文人中就会博得一个好名声。
“臣赞同圣上之言,修建英烈祠一事刻不容缓!”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殿中的沉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