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优势都是浮云。 他们过往的成功经验反而会成为桎梏。
如果小米的这些所谓成功因素真的管用的话,那么微软也不会一心想推他们的浏览器,市场占有率却一直上不去了。
Facebook在社交媒体上的成功到了短视频领域却无法复制,想尽一切办法也无法战胜Tik Tok。
这些是软件层面的,硬件上,索尼过去在消费电子、半导体和游戏上的积累够深吧,他们的前身爱立信就是造手机的,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却只能是全球市场的others,勉强靠着母公司苟延残喘,市占率百分之一都没有。
传统车企的成功因素总更多吧,为什么他们从油车进军新能源被压着打,之前积累的品牌声誉甚至成了负担?
如此多案例摆在眼前,小米造车真的能成吗?我很怀疑,吉利进军新能源要用新的品牌来打这场仗,长安、长城莫不如是,小米直接自己就上了,一旦失败,它还有辗转腾挪的余地吗?
而且小米的品牌形象未必真的能给小米造车起到正面作用,说不定就和传统车企一样,在手机领域积累的品牌形象反而成了负担。
我试驾了一下,操控感还不错,我觉得还是看定价,如果走高性价比路线的话,还有得救,先走量再说,要是和小米手机这几年的旗舰机一样一心想走高端路线,那我觉得大概率凉凉了。”
林甲的看法和陈元光截然不同,她的认知来源于之前在经管学院学过的案例,包括她对小米这个品牌就不看好。
陈元光问:“那当时和小米合作你怎么不提出异议?”
“要是你当时提出异议,我们还能换合作对象。”陈元光语气不忿道。
他倒不是真的因为这个原因对林甲不爽,而是单纯想质问林甲,想看到对方慌张的样子。
林甲捂嘴笑道:“因为当我知道的时候你都已经和雷君聊得差不多了,我这时候再给你建议,不是在打你的脸吗?”
陈元光凑近在林甲耳边:“听不清。”
林甲把车窗摇下来,把刚刚说得话重复了一遍,然后继续道:“我们才花了五个亿就拿到了小米汽车百分之二十的股权。
就算小米汽车失败了,这笔交易还是很赚的,尤其是考虑到你计划后续小行星挖矿后,用矿石来作为噱头,打造豪华车。
有这个打算的话,那肯定不可能用小米的品牌,未来要么和豪车合作,要么自己打造一个品牌。
基于这样的考虑,那么投资小米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是有价值的,再说才五个亿又不多,光甲科技账面上的流动资金绰绰有余。”
林甲说完后,陈元光问:“为什么小米做不成豪车?
比亚迪可以做一百多万的仰望,小米在光甲航天衍生技术的加持下,未必不能做成豪华品牌。”
林甲摇了摇头:“我没说不可能,只是概率问题吧,它做成豪华品牌的概率太低了,商业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小概率事件上。
不如从国外收购二线豪华品牌,像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样,然后再由我们给它注入全新的科技基因。
我是这样考虑的。
所以给小米投资算是探路了。
再说小米汽车失败不意味着搭载光甲系技术的Ultra会失败,Ultra成功等于你成功了。
一旦Ultra成功,后续小米汽车会更加依赖光甲科技和光甲航天,我们可以派一些高管到小米汽车去任职,为后续自己造车做准备。”
陈元光又问,“你刚刚不是说了和其他豪华品牌合作吗?”
林甲继续解释道:“因为太空矿石是噱头,它和地球本身的矿石不会有本质区别。不会说因为你用了太空矿石,汽车百米加速更快,或者刹车更灵敏。
它只是你为了打造豪华品牌,让消费者为超额溢价买单的噱头,既然这是噱头,如果你和其他豪华品牌合作,大家都用上了,那这个噱头还有价值吗?
而且合作你能享受到的超额利润是极其有限的,对于收回前期小行星挖矿成本花的费用来说压根是九牛一毛。
保时捷全年利润大概在70亿欧元左右,这是利润最高的豪华品牌了,它如果用你的矿石能给你分多少利润?百分之五顶天了,这对光甲航天来说毫无意义。
为了保证噱头有价值,你最多给一到两家豪华车企授权,这点收益太少了,最终我们肯定是会走上自己打造豪华品牌的路,不管是收购还是另起炉灶。”
林甲看得非常透彻,陈元光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而林甲则是把这个想法做了具象化的思考。
陈元光不会去思考这种细节,当他们具体要开始做这件事之后,高管们自然会拿出好几个解决方案来给他做选择。
陈元光觉得有点困难:“做汽车的话,少说也是数千人的架构,这对我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巨大的挑战。”
林甲觉得陈元光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走出来过,她哀叹道:“你知道光甲科技现在有多少人吗?”
陈元光思考半天,想不出结果,他只能看到公司OA里的部门和地方分公司在增加,每次高管会议上的陌生面孔越来越多,孙仁杰和他的见面频率从每周一次降低到每月一次。
“不知道。”
林甲说:“光是华国公司总部是1761人,各省分公司一共有963人,然后海外一共是758人,一共的话已经超过三千人了。
更别说未来光甲航天,按照我们现在组织架构的膨胀速度,以及光甲航天的远景来看,我们得有两万人的规模,才能实现小行星挖矿这个目标。
当你都驾驭了两万人的组织,做汽车又有什么难度呢?”
航天工程绝对是比造车要难得多的系统性工程,不仅仅是因为管理的人更多,历史上阿美利肯登月的时候一共花了四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耗时八年时间。
这是漫长而艰辛的征途。
虽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在不需要那么多人,但小行星挖矿依然是庞大的工程,光甲航天才在可回收火箭上迈出第一步呢。
因此林甲觉得陈元光没有考虑过这件事的难度,需要多少人的规模,她去申海交大上公选课的时候,公选课上教授给他们布置过一项作业:
“今天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思考题,最近随着开拓者火箭的成功回收,陈博士旗下的光甲航天在小行星挖矿上又前进了一步,回去后请大家计算一下光甲航天要实现他们的目标要花多少人。
如果大家还有空可以再统计一下每年航天专业的毕业生有多少,这样你们就能对未来毕业时的就业情况有个初步估计,是乐观还是悲观。”
后来教授结合定量分析法算出来的人数是两万名工程师和研发人员,不包含制造的蓝领工人。
陈元光说:“这是以现有技术估计,随着AI技术的进步,实际上要不了这么多人。”
他心想,在未来阿尔法一个人就把这一切都包办了,压根不需要人类。
林甲见陈元光解释,她淡淡道:“那造车需要的人数下降比例应该比小行星挖矿下降的更多才对。”
陈元光从林甲语气中听出了讥讽的味道,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之前只是一个想法,从这个想法到我们后续是否要亲自下场造车,打造品牌,它有很远的距离。
我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
不过现在看来你的思考有道理,所以你有没有考虑去小米汽车担任高管?”
第一次尝试加插图
(本章完)
优势都是浮云。 他们过往的成功经验反而会成为桎梏。
如果小米的这些所谓成功因素真的管用的话,那么微软也不会一心想推他们的浏览器,市场占有率却一直上不去了。
Facebook在社交媒体上的成功到了短视频领域却无法复制,想尽一切办法也无法战胜Tik Tok。
这些是软件层面的,硬件上,索尼过去在消费电子、半导体和游戏上的积累够深吧,他们的前身爱立信就是造手机的,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却只能是全球市场的others,勉强靠着母公司苟延残喘,市占率百分之一都没有。
传统车企的成功因素总更多吧,为什么他们从油车进军新能源被压着打,之前积累的品牌声誉甚至成了负担?
如此多案例摆在眼前,小米造车真的能成吗?我很怀疑,吉利进军新能源要用新的品牌来打这场仗,长安、长城莫不如是,小米直接自己就上了,一旦失败,它还有辗转腾挪的余地吗?
而且小米的品牌形象未必真的能给小米造车起到正面作用,说不定就和传统车企一样,在手机领域积累的品牌形象反而成了负担。
我试驾了一下,操控感还不错,我觉得还是看定价,如果走高性价比路线的话,还有得救,先走量再说,要是和小米手机这几年的旗舰机一样一心想走高端路线,那我觉得大概率凉凉了。”
林甲的看法和陈元光截然不同,她的认知来源于之前在经管学院学过的案例,包括她对小米这个品牌就不看好。
陈元光问:“那当时和小米合作你怎么不提出异议?”
“要是你当时提出异议,我们还能换合作对象。”陈元光语气不忿道。
他倒不是真的因为这个原因对林甲不爽,而是单纯想质问林甲,想看到对方慌张的样子。
林甲捂嘴笑道:“因为当我知道的时候你都已经和雷君聊得差不多了,我这时候再给你建议,不是在打你的脸吗?”
陈元光凑近在林甲耳边:“听不清。”
林甲把车窗摇下来,把刚刚说得话重复了一遍,然后继续道:“我们才花了五个亿就拿到了小米汽车百分之二十的股权。
就算小米汽车失败了,这笔交易还是很赚的,尤其是考虑到你计划后续小行星挖矿后,用矿石来作为噱头,打造豪华车。
有这个打算的话,那肯定不可能用小米的品牌,未来要么和豪车合作,要么自己打造一个品牌。
基于这样的考虑,那么投资小米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是有价值的,再说才五个亿又不多,光甲科技账面上的流动资金绰绰有余。”
林甲说完后,陈元光问:“为什么小米做不成豪车?
比亚迪可以做一百多万的仰望,小米在光甲航天衍生技术的加持下,未必不能做成豪华品牌。”
林甲摇了摇头:“我没说不可能,只是概率问题吧,它做成豪华品牌的概率太低了,商业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小概率事件上。
不如从国外收购二线豪华品牌,像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样,然后再由我们给它注入全新的科技基因。
我是这样考虑的。
所以给小米投资算是探路了。
再说小米汽车失败不意味着搭载光甲系技术的Ultra会失败,Ultra成功等于你成功了。
一旦Ultra成功,后续小米汽车会更加依赖光甲科技和光甲航天,我们可以派一些高管到小米汽车去任职,为后续自己造车做准备。”
陈元光又问,“你刚刚不是说了和其他豪华品牌合作吗?”
林甲继续解释道:“因为太空矿石是噱头,它和地球本身的矿石不会有本质区别。不会说因为你用了太空矿石,汽车百米加速更快,或者刹车更灵敏。
它只是你为了打造豪华品牌,让消费者为超额溢价买单的噱头,既然这是噱头,如果你和其他豪华品牌合作,大家都用上了,那这个噱头还有价值吗?
而且合作你能享受到的超额利润是极其有限的,对于收回前期小行星挖矿成本花的费用来说压根是九牛一毛。
保时捷全年利润大概在70亿欧元左右,这是利润最高的豪华品牌了,它如果用你的矿石能给你分多少利润?百分之五顶天了,这对光甲航天来说毫无意义。
为了保证噱头有价值,你最多给一到两家豪华车企授权,这点收益太少了,最终我们肯定是会走上自己打造豪华品牌的路,不管是收购还是另起炉灶。”
林甲看得非常透彻,陈元光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而林甲则是把这个想法做了具象化的思考。
陈元光不会去思考这种细节,当他们具体要开始做这件事之后,高管们自然会拿出好几个解决方案来给他做选择。
陈元光觉得有点困难:“做汽车的话,少说也是数千人的架构,这对我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巨大的挑战。”
林甲觉得陈元光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走出来过,她哀叹道:“你知道光甲科技现在有多少人吗?”
陈元光思考半天,想不出结果,他只能看到公司OA里的部门和地方分公司在增加,每次高管会议上的陌生面孔越来越多,孙仁杰和他的见面频率从每周一次降低到每月一次。
“不知道。”
林甲说:“光是华国公司总部是1761人,各省分公司一共有963人,然后海外一共是758人,一共的话已经超过三千人了。
更别说未来光甲航天,按照我们现在组织架构的膨胀速度,以及光甲航天的远景来看,我们得有两万人的规模,才能实现小行星挖矿这个目标。
当你都驾驭了两万人的组织,做汽车又有什么难度呢?”
航天工程绝对是比造车要难得多的系统性工程,不仅仅是因为管理的人更多,历史上阿美利肯登月的时候一共花了四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耗时八年时间。
这是漫长而艰辛的征途。
虽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在不需要那么多人,但小行星挖矿依然是庞大的工程,光甲航天才在可回收火箭上迈出第一步呢。
因此林甲觉得陈元光没有考虑过这件事的难度,需要多少人的规模,她去申海交大上公选课的时候,公选课上教授给他们布置过一项作业:
“今天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思考题,最近随着开拓者火箭的成功回收,陈博士旗下的光甲航天在小行星挖矿上又前进了一步,回去后请大家计算一下光甲航天要实现他们的目标要花多少人。
如果大家还有空可以再统计一下每年航天专业的毕业生有多少,这样你们就能对未来毕业时的就业情况有个初步估计,是乐观还是悲观。”
后来教授结合定量分析法算出来的人数是两万名工程师和研发人员,不包含制造的蓝领工人。
陈元光说:“这是以现有技术估计,随着AI技术的进步,实际上要不了这么多人。”
他心想,在未来阿尔法一个人就把这一切都包办了,压根不需要人类。
林甲见陈元光解释,她淡淡道:“那造车需要的人数下降比例应该比小行星挖矿下降的更多才对。”
陈元光从林甲语气中听出了讥讽的味道,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之前只是一个想法,从这个想法到我们后续是否要亲自下场造车,打造品牌,它有很远的距离。
我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
不过现在看来你的思考有道理,所以你有没有考虑去小米汽车担任高管?”
第一次尝试加插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