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冥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话说开宝八年,太祖皇帝赵匡胤率领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南唐后主李煜成了阶下囚,公元987年,宋太祖赵光义继位之后。李煜的那曲流传千古的《虞美人》变为了李煜的绝命丧钟,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传到了太祖皇帝的耳中。马上派人将软禁的南唐皇帝李煜毒死,南唐终被宋所灭。
柳永便出生在南唐降臣柳宜之家,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只因其父柳宜身为降臣,但对旧主仍念念不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遥祝祭旧主,又恐授人把柄而遭当今皇帝的残杀,从而畏畏缩缩地想念旧主……
淳化元年,柳宜出任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建宁府志》中录的那首写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诗,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在当时也可称之为神童了。
柳宜和范仲淹是好友。范仲淹看出了柳永金玉般的禀赋,但要成为浑金璞玉,还要经过细雕.他也洞察到柳永的词美则美矣,但沾满了太多青楼的胭脂气,没有负载更沉重的命题——那些可以令文字镌刻在时光岩壁而不被磨损的命题,所以范仲淹让柳永随他西出边塞,开始他人生第一次经历苦难风霜的洗礼。边塞,那里冷风如刀,那里饥荒贫赤,那里民不聊生,再加上范仲淹的批评点拨:“耆卿啊,你生长在官宦之家,一直是金马玉堂,繁华盛景围系着你,你还没接触到百姓的辛酸和疾苦,也难怪你还是花间派的情调。贤侄,自古以来,歌功颂德的诗词和文章没有能历传不衰的。只有深入实践,体验民情,你才会知道该写什么样的词……”
柳永受范文正公提点,在边塞将军狄青的营帐写下了人生第一首胸怀壮烈之词,赞颂浴血奋战在荒凉边疆的军士的《踏莎行》。可是不久之后,柳永经历了父亲的离世和家道中落,最后爱他深沉他爱得也深沉的结发妻子——他贫穷困顿生活唯一的倩娘也小产死去。如此知己,世所难觅,柳永何幸?竟可与其共处朝夕!柳永当场拔出了狄青赠给他的那把佩剑,朝着胸口刺去。幸好被友人及时发现,才救下了失魂落魄的柳永……。倩娘的死是柳永生命中最痛的伤口,也是苦难赠予他最大的财富,即使他后来游戏青楼,直把群妓当倩娘,过着浪子柳七的生活。少年柳永就开始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柳永才高八斗却延闱屡屡不第,万般懊恼下柳永在提笔写下了《鹤冲天》,这可惹怒了当时的宋仁宗了。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没过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处上。
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意思是说,你柳永还是去填男欢女爱的词儿,不要做官了吧!从此以后,柳永笑称自己是“奉旨填词。”
两次的仕途失利,使柳永对朝廷科考产生了抵触情绪,从此之后,他更是纵情游走于妓馆酒楼、烟花柳陌。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赚钱,当然柳永也会得到相应的酬劳,他也因此不会有太多的衣食之虞。直到了景祐元年(1034年),在京城歌妓的鼓励下,柳永再次走进考场,终于博得了功名。但皇上仅仅赐他进士出身。经过一番努力,时年五十一岁的柳永,赴馀杭任县宰。这个小小的县官,对柳永来说,真是如同“鸡肋”,做也罢,不做也罢。因为,那份工钱也许还不如他给妓女作词赚的钱更多呢。路过江州的时候,柳永住了下来歇脚再... -->>
话说开宝八年,太祖皇帝赵匡胤率领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南唐后主李煜成了阶下囚,公元987年,宋太祖赵光义继位之后。李煜的那曲流传千古的《虞美人》变为了李煜的绝命丧钟,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传到了太祖皇帝的耳中。马上派人将软禁的南唐皇帝李煜毒死,南唐终被宋所灭。
柳永便出生在南唐降臣柳宜之家,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只因其父柳宜身为降臣,但对旧主仍念念不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遥祝祭旧主,又恐授人把柄而遭当今皇帝的残杀,从而畏畏缩缩地想念旧主……
淳化元年,柳宜出任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建宁府志》中录的那首写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诗,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在当时也可称之为神童了。
柳宜和范仲淹是好友。范仲淹看出了柳永金玉般的禀赋,但要成为浑金璞玉,还要经过细雕.他也洞察到柳永的词美则美矣,但沾满了太多青楼的胭脂气,没有负载更沉重的命题——那些可以令文字镌刻在时光岩壁而不被磨损的命题,所以范仲淹让柳永随他西出边塞,开始他人生第一次经历苦难风霜的洗礼。边塞,那里冷风如刀,那里饥荒贫赤,那里民不聊生,再加上范仲淹的批评点拨:“耆卿啊,你生长在官宦之家,一直是金马玉堂,繁华盛景围系着你,你还没接触到百姓的辛酸和疾苦,也难怪你还是花间派的情调。贤侄,自古以来,歌功颂德的诗词和文章没有能历传不衰的。只有深入实践,体验民情,你才会知道该写什么样的词……”
柳永受范文正公提点,在边塞将军狄青的营帐写下了人生第一首胸怀壮烈之词,赞颂浴血奋战在荒凉边疆的军士的《踏莎行》。可是不久之后,柳永经历了父亲的离世和家道中落,最后爱他深沉他爱得也深沉的结发妻子——他贫穷困顿生活唯一的倩娘也小产死去。如此知己,世所难觅,柳永何幸?竟可与其共处朝夕!柳永当场拔出了狄青赠给他的那把佩剑,朝着胸口刺去。幸好被友人及时发现,才救下了失魂落魄的柳永……。倩娘的死是柳永生命中最痛的伤口,也是苦难赠予他最大的财富,即使他后来游戏青楼,直把群妓当倩娘,过着浪子柳七的生活。少年柳永就开始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柳永才高八斗却延闱屡屡不第,万般懊恼下柳永在提笔写下了《鹤冲天》,这可惹怒了当时的宋仁宗了。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没过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处上。
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意思是说,你柳永还是去填男欢女爱的词儿,不要做官了吧!从此以后,柳永笑称自己是“奉旨填词。”
两次的仕途失利,使柳永对朝廷科考产生了抵触情绪,从此之后,他更是纵情游走于妓馆酒楼、烟花柳陌。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赚钱,当然柳永也会得到相应的酬劳,他也因此不会有太多的衣食之虞。直到了景祐元年(1034年),在京城歌妓的鼓励下,柳永再次走进考场,终于博得了功名。但皇上仅仅赐他进士出身。经过一番努力,时年五十一岁的柳永,赴馀杭任县宰。这个小小的县官,对柳永来说,真是如同“鸡肋”,做也罢,不做也罢。因为,那份工钱也许还不如他给妓女作词赚的钱更多呢。路过江州的时候,柳永住了下来歇脚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