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侧身官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想着自己是“师爷”时的项明春,在丰阳县委办公室,已经当了两年副主任。用另一个副主任侯全仓的话说,项主任在丰阳县文秘圈子里,是女同志刚刚用过的“护舒宝”(一种卫生巾品牌)——差不多红透了。他被公认为占了“两个第一”:一是“一等秘书”因为他直接跟的是县委书记杜旺民,几乎每天如影随形,寸步不离,所以各级各部门的头头,即使单独见到项明春,仍然十分恭敬、恭维,把项明春的话当成杜书记的指示。别说下级是这样,就连县委、县政府其他领导同志,都会让项明春三分,当然,应当把吴县长除外。二是全县“第一支笔”近两年县委的年初工作报告、杜书记在各种大型会议上的讲话稿,都是出自项明春之手。这“两个一”集中在一人身上,在丰阳县委办公室的历史上,还不曾有过。虽然他经常用自己的女朋友邬庆云的话:“伴君如伴虎”来告诫自己,时时避开风头,不事张扬,甘做“套中人”却从来没有感觉到杜书记在自己身上耍过“虎威”倒是自己这只狐狸跟着杜书记沾光不少,说话、办事所向披靡,比起司马皋当杜书记贴身秘书时,像个窝囊的小童养媳妇,强了不知多少倍。就像物理学上讲的,在杜书记形成的电磁场中,项明春处于场强最大的一个点上,想不发挥作用都是不可能的。

    项明春这个人,聪明、实在,性格内敛与外向和谐统一。脑子反映敏捷,处事周到得体。在维护领导形象,延伸领导智慧,辅助领导决策,保守领导机密等方面,做得很不错,所以,深得杜书记喜欢。

    项明春能够到县委办公室工作,是他祖祖辈辈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他的老家在县城东部的深山里。从他的父亲向上追溯,几代人没有一个识字的,都是老实八脚的农民。能够流传下来的口头“历史”就只有“我爷的爹”那么长的一段时间。这屈指可数的几代人,都因为家里穷,别说读书,能够把香火延续下来,就很艰巨。山里的汉子为人淳朴、梗直,有穷人的志气,这些硬性的气质从血脉深处传给了项明春。项明春的曾祖、祖父一直到他父亲年轻时候,虽然靠扛长工、打短工谋生,一年四季给土坷垃打交道,日子过得十分艰巨,却从不来干偷鸡摸狗、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教育子女唯一的祖训是,宁可饿着肚子也不能干坏事。但项明春的妈妈就要比爷爷、父亲好一些,她教育孩子的话,多了一点哲学意味,如“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世界上什么好吃?只有亏最好吃!”等等,经常在他耳边聒噪,使他一生受益。

    老一代教育他的内容虽然不多,教育的方式却是农村常见的。项明春一生都会记得,在他十二岁那一年春天里的一天,他到河滩里去放猪,当几口猪拱饱了草根,哼哼唧唧地卧在臭青泥沟里以后,他实在没有事情可干,就用一把小刀在光滑的枫杨树皮上刻字,把自己的鼎鼎大名刻了上去,还把刻字的时间注了上去。这种恶作剧好比现在旅游景点上一些“缺德居士”在景物上刻字如出一辙。流着眼泪的树皮被他不识字的父亲看见了,气呼呼地骂他:“才这么大的jī巴孩子,就这么糟害人,长大后不知能够干多大的坏事!”脱下破鞋,不由分说,按着小小的项明春就是一顿暴打,直打得他在以后几天时间内,走路一直一瘸一拐的,把他母亲心疼得痛哭几场,骂他父亲是个狠心的畜生,不知道心疼孩子,打坏孩子是一辈子的事儿。可他父亲竟然没有一点悔悟的表示,因为他父亲自己也是接受这种教育方式长大的。事情过后,这顿暴打确实给项明春了极其深刻记忆,在幼小的心灵上刻下的烙印比他留在树上的印痕要深刻得多,让他一生都在损坏物品方面望而却步。

    项明春小时候是个颇有天资的孩子。他的启蒙老师并不是教书的先生,而是一个瞎眼的老太太。他们是挨门邻居,不知从何说起,他管老太太叫姥姥娘,也就是长他四辈。老太太是一个大家闺秀出身,年轻时识文断字,到了老年,眼虽瞎了,心里却很亮堂。项明春的奶奶已经去世,爷爷和爹妈每天忙着在生产队的地里干活儿,没有人照顾他,他就整天依偎在这个一生难忘的亲人姥姥娘的怀里,缠着老人教儿歌、讲故事。老太太一边用一个小瓦盆放一盆清水,润湿着那双拳头大小的小脚,用指甲一点一点地往下掐茧子,一边给他讲述一个又一个动听的故事,教会了他许多有益儿童心灵的儿歌。其中“王小打柴”、“牛二贩驴”等,充满了智慧和幽默,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勤奋好学的种子。然而老人家给他讲的故事中,更多的是包公一类的清官故事。他听不懂的东西太多,就边听边问,老人更是不厌其详,反复灌输。一次他说:“姥姥娘,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清官!”老人家听了喜极,抱着他亲了又亲,中午对他爹妈说:“你们的小春春儿,长大以后一定能成大气候!”家里人听了这个吉言,就开始缩食节衣,下决心把孩子培养成材。

    才五岁多一点,他爹就带他到小学入学,老师看着一个瘦巴巴的、流着两筒青龙鼻涕的小家伙,嫌他太小,说什么也不收他。他爹好说歹说,央告老师收下他。老师无奈地说,既然这样,先不交学杂费,让他入班试试再说吧。谁知没过几天,老师就亲自上门,要走了一块五毛钱的学杂费,说这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教了这么多年书,才发现这样一个又小又瘦,又对知识领悟力很强,一点就破的好学生。从此,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到了六年级,三十八个毕业生,只他一个人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级中学。

    不管个人的能力再大,也必定受大气候的限制。他在那所鲜花满园的学校里,只学了一年多的初中课程,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于1966年的“五一六”发表了,文化大革命正式载入史册;随后,毛主席的“我的一张大字报”掀起了文化大革命的更加猛烈的风暴。而后数年,虽然也有“复课闹革命”的时候,然而更多地是学工学农学人民解放军,向封资修开战,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晃几年过去,项明春混得了高中文凭。

    高中毕业后,教育革命已经把高考废除了。他怀着对学校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到家里,无所事事,整天下地干活儿挣工分。他在这个年龄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在山沟子里却找不到书读。他有一个邻居叔叔,喜欢在春节期间买些小册子之类的小本子,他就经常钻进这个叔叔的家里,把人家数年积累的农家历读了又读,把里边在纸缝中、边角处刊登的那些常识性的东西,如“二十四节气”、“生活小窍门”等,背诵得滚瓜烂熟。特别是到了夜里,他睡在生产队里的麦场上,仰望星空,对深邃神秘的宇宙充满好奇,对知识充满无限的渴求。

    那时,大学并没有停止招生,但不需要考试,用的是推荐的方式。被推荐上学的人也不叫大学生,而时髦地叫做“工农兵学员”项明春出身在世代农民之家,没有过硬的关系,上学指标又极其有限,一个公社每年不过推荐七、八个大中专学生,生产大队如果能够争得一个上大学的名额,不够大队干部的子女消费,他就以为自己此生与大学无缘。

    一个农家的孩子要想进步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参军、上大学根本到不了他,凑巧大队初中缺一名教师,几架山、几道沟找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胜任的识字人,他才成为了大队学校里的一名民办教师。

    有道是“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当民办教师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差事,教学相长,给项明春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塑造的环境。同时,因为他有一定的文采,经常被公社抽去,参与了公社里不少典型材料、展览馆词、大批判文章的撰写,笔头子练得有些功底,不久,他就在家乡的人民公社小有名气。一九七七年恢复了高考,由于知识界、教育界多年沉寂,人们对高考充满振奋,万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