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大唐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四章小人构陷
长安骑战马奔腾,蹄声连续不断,战马在朱雀大街上也没有明显的减速,路上行人纷纷走避,骑士的肩甲上扣着披风,披风的颜色中间混着一条金黄,这时金吾卫的标志,从西门进来的传令骑兵令长安的百姓惶恐不安,难道又是坏消息?
路边的一个酒楼上面探出了无数的脑袋,在酒楼吃饭的食客见骑士走远之后纷纷归坐,议论起来,一个食客大声说道:“安禄山这叛贼真是国贼啊,圣人对他这样好,结果却是反了,听说东京洛阳都陷落了,前段时间我洛阳的亲戚逃来长安,准备叫我也离开长安避往巴蜀呢。”[]
和他同桌的一位穿着不错,就问道:“不是骠骑大将军李嗣业领军到了潼关了,说是连续挫败安禄山三次攻击,潼关现在有二十万大军了,何必要去往巴蜀?”
先前说话的食客嗤之以鼻:“二十万大军算什么,安禄山可是起兵的时候就是五十万大军的,何况现在占了半个河北和东京洛阳,这还会缺少士兵?我看潼关这次是悬了,潼关要是失守,长安就在叛军眼前了,你看看现在每天都有潼关传令的骑兵过来,估计是局面不好,我看你还是收拾你这边的买卖早点离开长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安贼的贼兵可是杀人抢劫无所不作。”
那同桌脸露惊惶,说道:“局面真的这么不好?那可得赶紧回去收拾收拾,先到巴蜀去一下,家里有个弟弟在巴蜀做生意。”
说完也无心吃喝了,告个罪就离开了,在酒楼上的食客基本都是家底殷实的,现在听说战火已经要烧到了长安了,个个都有些坐不住,一时间议论纷纷,长安的百姓虽然对于自己的军队有信心,但是前面的败局令现在的长安有种惶恐的气氛。
且不说长安的各行百姓对于战争的看法,传令的骑兵直入朱雀门,一直抵达玄武门外才停下战马,下马之后就往宫门前而去,门口禁军通报之后几名骑兵不行进入皇宫直入正殿,殿上文武百官正在朝会,唐玄宗难得的坐在殿上正在听政。
传骑上殿之后跪拜皇帝,然后呈上军报,站殿太监接过军报呈给唐玄宗,玄宗拿过来就看,殿上文武都看着玄宗观看军报,不一会唐玄宗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说:“好好好,果然是国之栋梁,安禄山跳梁小丑,诛杀指日可待,吾要马上传旨令大军出战,一举歼灭安贼叛军。”
左相杨国忠出列拱手问道:“不知圣人何事高兴?请与臣分享。”
唐玄宗将手中军报交与太监给杨国忠传看,六部大臣都看了之后唐玄宗说道:“监军王风赐传来军报,潼关城下三次重创安贼大军,死伤近十万,军中将领都请战,求出关一举击破安贼,安贼大军面临粮草不足之虞,现在洛阳进退两难,真是大喜事啊,吾当马上下旨褒奖李嗣业,并令出兵与贼决战,争取今年之内就扫平乱党,回复朗朗乾坤。”
杨国忠虽说心中不舒服,他一直对李嗣业也心有芥蒂,不过安禄山起兵时所说的清君侧明明白白的就是指的他,逼反封疆大吏杨国忠这一段时日也是过得不好,现在有机会平定安禄山之乱,那也是好事不是?于是杨国忠第一个开始大赞玄宗识人有道,全靠招来李嗣业才能由此大胜云云,下面的文武特别是武将却是心存疑惑,齐国公徐文站出来说道:“前面几次倒是有消息说安贼三打潼关失败,不过怎么就会死伤十万人?这可不是玩笑,十万人的死伤对于安贼来说绝对是不能承受,以李嗣业百战之将绝对会趁势进攻,不会还是死守潼关,想必这封军报是有问题的吧?”
唐玄宗闻言脸色沉了下来,不高兴的说道:“想必是柱国候有考虑,又或是军中粮草不足,可着户部马上拨粮草军资,同时圣旨跟到,令李嗣业马上出兵洛阳与贼决战。”
因为安禄山反唐带来的压抑气氛为之一轻,唐玄宗难得高兴,马上就令拟旨,令李嗣业出潼关寻安禄山主力大军决战,趁安禄山大军新败并粮草不济一举击破安禄山,立不世之功勋,着活捉安禄山为上,同时监军王风赐督战得胜有功,加金鱼袋赏银千两,旨意拟好之后马上就以八百里加急快报送往潼关。
为什么王风赐会为李嗣业说好话?这个内侍可是清楚的知道唐玄宗的性格,唐玄宗到了晚年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如果自己说得前方一片大好唐玄宗必定会令李嗣业出战,这个王风赐可是摸准了好大喜功的唐玄宗的脉了,然而李嗣业如果出关与安禄山交战,胜了自己的功劳跑不掉,败了那就全部是李嗣业的错处了,而且李嗣业可能不会冒着与又是敌兵决战的风险出潼关的,那正好,自己就可以用监军的身份构陷李嗣业,那还是能够出了自己的一口气,王风赐这个为了自己私愤可以不顾大局的人简直是奇葩一棵,不过中国人从来不会只有这么一个只为自己着想却枉顾国家与民族的人。
果然王风赐猜中了唐玄宗的反应,唐玄宗的圣旨很快就到了潼关,随圣旨前来的还有长安的一批粮草和军械,李嗣业跪在地上听圣旨脸色却是越来越黑,封常清的脸色只有比李嗣业更黑的,两人都知道潼关的十几万兵怎么可能出关去寻安禄山决战?防守都还不够,出战正是舍长就短,李嗣业手下的精锐骑兵不少,还有陌刀兵,不过骑兵对于安禄山来说数量太少,陌刀兵同样如此,这样贸然出战估计是败多胜少。
传旨太监尖着嗓子说道:“骠骑将军还不接旨?”
李嗣业这时和封常清对望一眼,说道:“这位公公,不知这大胜是哪里来的根据?为何要我军出潼关作战?”
传旨太监不由疑惑,他传旨不再少数了,居然有这样不肯马上接旨的,就说道:“这个我怎么知道,大将军还是先接旨吧。”
李嗣业无奈起身接过圣旨,请这位传旨太监稍坐,就拉着封常清到一边商议,那传旨太监还以为有赏钱,结果李嗣业直接将其丢在一边,不由气歪了鼻子,坐在那里生气了闷气,一同听旨的还有王风赐,这时王风赐悠悠的走了过来,拱一拱手说道:“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那传旨太监一看,哟,这位是五品的内官,自己一个七品内官怎么能够这样托大,宫中资历官阶高的太监不少,谁也不知道得罪了人之后会不会有麻烦,连忙起身行礼口称:“奴婢姓陈名郊,不知这位老爷是?”
王风赐虽说是内宫太监,不过皇宫中光太监就有一万多,这陈郊没有见过,王风赐笑笑说道:“吾是监军王风赐,这李嗣业可是太无礼了,既不马上接旨,又对传旨天使无礼,真是骄横无状,陈郊你可别往心里去。”
王风赐这话可够点明了,随后递了一个小袋子过去,陈郊不动声色的收了过来,王风赐又说道:“我未来军中一直是伺候贵妃娘娘的,娘娘觉得我还算不错,就放到军中来做个差事,要是得了什么功劳也好面上有光不是,不想这安西来的李嗣业却是个骄横的主,我是好生难过啊。”
王风赐就是在陈郊面前点明了自己是杨贵妃那边的人,这陈郊一听,宠妃的人啊,这可是当今圣人最宠爱妃子的人,马上脸上堆满了笑意,连连作揖,王风赐这一番话,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待见李嗣业,隐晦的让陈郊回去复命的时候给李嗣业... -->>
第十四章小人构陷
长安骑战马奔腾,蹄声连续不断,战马在朱雀大街上也没有明显的减速,路上行人纷纷走避,骑士的肩甲上扣着披风,披风的颜色中间混着一条金黄,这时金吾卫的标志,从西门进来的传令骑兵令长安的百姓惶恐不安,难道又是坏消息?
路边的一个酒楼上面探出了无数的脑袋,在酒楼吃饭的食客见骑士走远之后纷纷归坐,议论起来,一个食客大声说道:“安禄山这叛贼真是国贼啊,圣人对他这样好,结果却是反了,听说东京洛阳都陷落了,前段时间我洛阳的亲戚逃来长安,准备叫我也离开长安避往巴蜀呢。”[]
和他同桌的一位穿着不错,就问道:“不是骠骑大将军李嗣业领军到了潼关了,说是连续挫败安禄山三次攻击,潼关现在有二十万大军了,何必要去往巴蜀?”
先前说话的食客嗤之以鼻:“二十万大军算什么,安禄山可是起兵的时候就是五十万大军的,何况现在占了半个河北和东京洛阳,这还会缺少士兵?我看潼关这次是悬了,潼关要是失守,长安就在叛军眼前了,你看看现在每天都有潼关传令的骑兵过来,估计是局面不好,我看你还是收拾你这边的买卖早点离开长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安贼的贼兵可是杀人抢劫无所不作。”
那同桌脸露惊惶,说道:“局面真的这么不好?那可得赶紧回去收拾收拾,先到巴蜀去一下,家里有个弟弟在巴蜀做生意。”
说完也无心吃喝了,告个罪就离开了,在酒楼上的食客基本都是家底殷实的,现在听说战火已经要烧到了长安了,个个都有些坐不住,一时间议论纷纷,长安的百姓虽然对于自己的军队有信心,但是前面的败局令现在的长安有种惶恐的气氛。
且不说长安的各行百姓对于战争的看法,传令的骑兵直入朱雀门,一直抵达玄武门外才停下战马,下马之后就往宫门前而去,门口禁军通报之后几名骑兵不行进入皇宫直入正殿,殿上文武百官正在朝会,唐玄宗难得的坐在殿上正在听政。
传骑上殿之后跪拜皇帝,然后呈上军报,站殿太监接过军报呈给唐玄宗,玄宗拿过来就看,殿上文武都看着玄宗观看军报,不一会唐玄宗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说:“好好好,果然是国之栋梁,安禄山跳梁小丑,诛杀指日可待,吾要马上传旨令大军出战,一举歼灭安贼叛军。”
左相杨国忠出列拱手问道:“不知圣人何事高兴?请与臣分享。”
唐玄宗将手中军报交与太监给杨国忠传看,六部大臣都看了之后唐玄宗说道:“监军王风赐传来军报,潼关城下三次重创安贼大军,死伤近十万,军中将领都请战,求出关一举击破安贼,安贼大军面临粮草不足之虞,现在洛阳进退两难,真是大喜事啊,吾当马上下旨褒奖李嗣业,并令出兵与贼决战,争取今年之内就扫平乱党,回复朗朗乾坤。”
杨国忠虽说心中不舒服,他一直对李嗣业也心有芥蒂,不过安禄山起兵时所说的清君侧明明白白的就是指的他,逼反封疆大吏杨国忠这一段时日也是过得不好,现在有机会平定安禄山之乱,那也是好事不是?于是杨国忠第一个开始大赞玄宗识人有道,全靠招来李嗣业才能由此大胜云云,下面的文武特别是武将却是心存疑惑,齐国公徐文站出来说道:“前面几次倒是有消息说安贼三打潼关失败,不过怎么就会死伤十万人?这可不是玩笑,十万人的死伤对于安贼来说绝对是不能承受,以李嗣业百战之将绝对会趁势进攻,不会还是死守潼关,想必这封军报是有问题的吧?”
唐玄宗闻言脸色沉了下来,不高兴的说道:“想必是柱国候有考虑,又或是军中粮草不足,可着户部马上拨粮草军资,同时圣旨跟到,令李嗣业马上出兵洛阳与贼决战。”
因为安禄山反唐带来的压抑气氛为之一轻,唐玄宗难得高兴,马上就令拟旨,令李嗣业出潼关寻安禄山主力大军决战,趁安禄山大军新败并粮草不济一举击破安禄山,立不世之功勋,着活捉安禄山为上,同时监军王风赐督战得胜有功,加金鱼袋赏银千两,旨意拟好之后马上就以八百里加急快报送往潼关。
为什么王风赐会为李嗣业说好话?这个内侍可是清楚的知道唐玄宗的性格,唐玄宗到了晚年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如果自己说得前方一片大好唐玄宗必定会令李嗣业出战,这个王风赐可是摸准了好大喜功的唐玄宗的脉了,然而李嗣业如果出关与安禄山交战,胜了自己的功劳跑不掉,败了那就全部是李嗣业的错处了,而且李嗣业可能不会冒着与又是敌兵决战的风险出潼关的,那正好,自己就可以用监军的身份构陷李嗣业,那还是能够出了自己的一口气,王风赐这个为了自己私愤可以不顾大局的人简直是奇葩一棵,不过中国人从来不会只有这么一个只为自己着想却枉顾国家与民族的人。
果然王风赐猜中了唐玄宗的反应,唐玄宗的圣旨很快就到了潼关,随圣旨前来的还有长安的一批粮草和军械,李嗣业跪在地上听圣旨脸色却是越来越黑,封常清的脸色只有比李嗣业更黑的,两人都知道潼关的十几万兵怎么可能出关去寻安禄山决战?防守都还不够,出战正是舍长就短,李嗣业手下的精锐骑兵不少,还有陌刀兵,不过骑兵对于安禄山来说数量太少,陌刀兵同样如此,这样贸然出战估计是败多胜少。
传旨太监尖着嗓子说道:“骠骑将军还不接旨?”
李嗣业这时和封常清对望一眼,说道:“这位公公,不知这大胜是哪里来的根据?为何要我军出潼关作战?”
传旨太监不由疑惑,他传旨不再少数了,居然有这样不肯马上接旨的,就说道:“这个我怎么知道,大将军还是先接旨吧。”
李嗣业无奈起身接过圣旨,请这位传旨太监稍坐,就拉着封常清到一边商议,那传旨太监还以为有赏钱,结果李嗣业直接将其丢在一边,不由气歪了鼻子,坐在那里生气了闷气,一同听旨的还有王风赐,这时王风赐悠悠的走了过来,拱一拱手说道:“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那传旨太监一看,哟,这位是五品的内官,自己一个七品内官怎么能够这样托大,宫中资历官阶高的太监不少,谁也不知道得罪了人之后会不会有麻烦,连忙起身行礼口称:“奴婢姓陈名郊,不知这位老爷是?”
王风赐虽说是内宫太监,不过皇宫中光太监就有一万多,这陈郊没有见过,王风赐笑笑说道:“吾是监军王风赐,这李嗣业可是太无礼了,既不马上接旨,又对传旨天使无礼,真是骄横无状,陈郊你可别往心里去。”
王风赐这话可够点明了,随后递了一个小袋子过去,陈郊不动声色的收了过来,王风赐又说道:“我未来军中一直是伺候贵妃娘娘的,娘娘觉得我还算不错,就放到军中来做个差事,要是得了什么功劳也好面上有光不是,不想这安西来的李嗣业却是个骄横的主,我是好生难过啊。”
王风赐就是在陈郊面前点明了自己是杨贵妃那边的人,这陈郊一听,宠妃的人啊,这可是当今圣人最宠爱妃子的人,马上脸上堆满了笑意,连连作揖,王风赐这一番话,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待见李嗣业,隐晦的让陈郊回去复命的时候给李嗣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