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东晋大土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绍、姚赞、梁喜、尹昭、敛曼嵬等重臣,并发下遗诏让他们辅佐新君。
次日,姚兴驾崩,谥“文桓皇帝”,庙号“高祖”。
对姚兴的多数儿子和部份邻居而言,他的驾崩无疑是让人期盼已久的事。
儿子们希望他死,是巴望着他的宝座,因为他不死,皇位就空不出来,大家就没有机会打内战;邻居希望他死,则是眼馋后秦的国土,因为他不死,后秦再衰弱,也仍能保持一个统一的整体,攻打起来有一定难度。
只要他一死,他的儿子们还能不把国家闹个四分五裂?
赫连勃勃就曾说过,“姚兴也是一世之雄,各藩镇都愿为他效命,关中还不可图。”
“是时候打一波了!”
这当然是范二得到姚兴的死讯时,对手下几员大将做出的决定。
此时正是隆安七年的六月,也是姚兴去世的半个月之后,由长安逃出的尹冲兄弟甚至都还没有到达健康。
范二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得到长安方面的消息,自是因为早就将侦察兵安排到了长安,更重要的是,信鸽已经普及到了军事应用中。
早在春耕前,范二便做出了大量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的计划,其中种植棉花一项,便是为了北伐而准备的。
从布置农民种植棉花到现在,也就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已,但这几个月内周边各国的局势却是瞬息万变的,最有利于晋国的变化当然是拓跋珪和姚兴的相继离世;后秦国姚兴几个儿子的内斗,当然也是范二喜闻乐见的。
面对如此有利的条件,范二当然不会错失良机,在与刘穆之、卢循、蔡葵、蔡芝、冉小贱、檀道济等人一番商议之后,他终于指着地图道,“咱们这一次的目标,便是洛阳!”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六朝定都于此,称之为千年帝都并不以为过;中华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老子著有《道德经》,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许慎著《说文解字》。
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东汉时期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
西晋永嘉五年,匈奴汉主刘聪派刘曜等攻破洛阳,杀晋官民三万余人,掳晋怀帝,焚烧洛阳城,洛阳化为灰烬,中原士绅纷纷举家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京都俱毁、天子临难,这对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而言,无疑是永远的痛。
最让人难以容忍的,当然是皇室祖先的坟墓——西晋皇陵已落入夷狄之手,这对所有东晋治下的臣民而言,都是一个莫大的耻辱。
也因此,稍微有些抱负的江左臣民,皆以北伐中原、还都洛阳为己任。
在洛阳沦陷之后,东晋曾两度收复洛阳。
第一次可以追溯到永和十二年,时年四十五岁的桓温第二次北伐,击败姚襄后收复洛阳。
桓温在洛阳修复了西晋历代皇帝的陵墓,又多次建议迁都洛阳,东晋朝廷却对此抱着消极态度,只求苟安东南,无意北还,桓温只得将洛阳周边的百姓迁往荆州,并留下两千将士驻守看守洛阳,保护皇陵。
十年后,前燕国太宰慕容恪亲自领兵攻打洛阳,杀守将沈劲,洛阳再次沦陷。
前燕被灭后,洛阳也就理所当然落入了前秦手中,但前秦因淝水之战的失败而分崩离析,东晋也借机出兵北伐,谢玄趁机收复洛阳。
隆安二年,后秦国姚崇领兵攻克洛阳,生擒守将辛恭靖。(未完待续)
绍、姚赞、梁喜、尹昭、敛曼嵬等重臣,并发下遗诏让他们辅佐新君。
次日,姚兴驾崩,谥“文桓皇帝”,庙号“高祖”。
对姚兴的多数儿子和部份邻居而言,他的驾崩无疑是让人期盼已久的事。
儿子们希望他死,是巴望着他的宝座,因为他不死,皇位就空不出来,大家就没有机会打内战;邻居希望他死,则是眼馋后秦的国土,因为他不死,后秦再衰弱,也仍能保持一个统一的整体,攻打起来有一定难度。
只要他一死,他的儿子们还能不把国家闹个四分五裂?
赫连勃勃就曾说过,“姚兴也是一世之雄,各藩镇都愿为他效命,关中还不可图。”
“是时候打一波了!”
这当然是范二得到姚兴的死讯时,对手下几员大将做出的决定。
此时正是隆安七年的六月,也是姚兴去世的半个月之后,由长安逃出的尹冲兄弟甚至都还没有到达健康。
范二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得到长安方面的消息,自是因为早就将侦察兵安排到了长安,更重要的是,信鸽已经普及到了军事应用中。
早在春耕前,范二便做出了大量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的计划,其中种植棉花一项,便是为了北伐而准备的。
从布置农民种植棉花到现在,也就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已,但这几个月内周边各国的局势却是瞬息万变的,最有利于晋国的变化当然是拓跋珪和姚兴的相继离世;后秦国姚兴几个儿子的内斗,当然也是范二喜闻乐见的。
面对如此有利的条件,范二当然不会错失良机,在与刘穆之、卢循、蔡葵、蔡芝、冉小贱、檀道济等人一番商议之后,他终于指着地图道,“咱们这一次的目标,便是洛阳!”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六朝定都于此,称之为千年帝都并不以为过;中华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老子著有《道德经》,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许慎著《说文解字》。
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东汉时期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
西晋永嘉五年,匈奴汉主刘聪派刘曜等攻破洛阳,杀晋官民三万余人,掳晋怀帝,焚烧洛阳城,洛阳化为灰烬,中原士绅纷纷举家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京都俱毁、天子临难,这对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而言,无疑是永远的痛。
最让人难以容忍的,当然是皇室祖先的坟墓——西晋皇陵已落入夷狄之手,这对所有东晋治下的臣民而言,都是一个莫大的耻辱。
也因此,稍微有些抱负的江左臣民,皆以北伐中原、还都洛阳为己任。
在洛阳沦陷之后,东晋曾两度收复洛阳。
第一次可以追溯到永和十二年,时年四十五岁的桓温第二次北伐,击败姚襄后收复洛阳。
桓温在洛阳修复了西晋历代皇帝的陵墓,又多次建议迁都洛阳,东晋朝廷却对此抱着消极态度,只求苟安东南,无意北还,桓温只得将洛阳周边的百姓迁往荆州,并留下两千将士驻守看守洛阳,保护皇陵。
十年后,前燕国太宰慕容恪亲自领兵攻打洛阳,杀守将沈劲,洛阳再次沦陷。
前燕被灭后,洛阳也就理所当然落入了前秦手中,但前秦因淝水之战的失败而分崩离析,东晋也借机出兵北伐,谢玄趁机收复洛阳。
隆安二年,后秦国姚崇领兵攻克洛阳,生擒守将辛恭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