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东晋大土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司马元显顿时就傻眼了,心中大呼不公,“别人能这么玩,为什么我不行呢?”
事实上,早在司马元显之前,江左还真的经历过好几次“土断”,而这些土断对江左政权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西晋武帝太康五年,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上疏,咸用土断、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是为土断之始。
江左政权建立起来之后,北方的汉人纷纷南下,他们分别居住于扬州、徐州、江州、荆州等地,这些人当时也被称为“侨民”。
经过多年战乱,东吴亡国时江左的人口也就两百万出头,大量侨民的南下使得人口得以充实,他们既能从事农桑,也是兵源的保证。
为了让侨民安定居住,江左朝廷及时出台了许多法令来保护他们,并且资助他们取得土地、生计;北侨为南人带来了财富,也使得南方更加繁华。
司马睿、王导等东晋士族高官几乎全是侨人,他们跃居最高决策层,当然会出台措施优待侨人。
表面看来是照顾弱势群体,其实就是照顾自己,实现“合情合理”的以权谋私。
由于侨置州县的存在,江左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户口本:
当地土著纳入正式户口,户籍资料由防止虫蛀的特殊药物处理过,呈现黄色,故而叫做“黄籍”;侨人纳入临时户口,户籍资料用的只是白纸,故而称为“白籍”。
与后世不同的是,当时的临时户口仅从免税为出发点的,其福利待遇远远好于正式户口。
“一国两制”的设计造成的后果当然是侨人占了便宜,可要是以国家为出发点,就未必是什么好事了。
给侨人免税,国家的财政就会少了一块税源,收入大幅减少。
侨置州县过多,造成衙门叠床架屋,官僚队伍臃肿、人浮于事、开支浩大,财政负担加重;侨人居所分散和多变,导使侨置郡县的数量和地理方位也经常改变,导致行政区划混乱。
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侨人业已渡过困难阶段,生活水平已与本地人无异。
然而,同朝为民但税负不同的现实,使侨人更加富足,而当地土著很不甘心,这些人开始弄临时户口混入侨人行列,从而实现逃税。
江左朝廷从增加收入,为了化解百姓的内部矛盾,于是颁布了“土断”的政策。
土断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虽然复杂,但简而言之,对社会所造成的冲击在于两方面:
一是废除侨籍。所有百姓,无论来自哪里,以定居地点为据编入正式户籍。无论侨民也罢、南人也罢,都享有同等待遇。
二是废奴为客。
北侨不入户籍就可以不受束缚,如可以免税、免兵役。
寻常北侨因为获得的利益远大于损失,还是愿意入籍的。但是佃户或家奴,更愿意隐藏身份来换取免税、免兵役等益处;他们的主人也不愿佃户、家奴入籍。
朝廷发现这样的问题后,严令大户不得私藏未入籍之人,并且做出了各级官僚所允许能够庇护的佃户、家奴。——尽管这个规定一直没能真正得到推行。
对国家而言,土断政策有着许多益处,但推行却非常不易。
大司马桓温执政时,为了增加朝廷财力,缓和社会矛盾,于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日行土断法,史称“庚戌土断”。
他把从北方南来的民众与南方的土著一起编户入册,一起纳税。
这一政策受到南方人的热烈拥护,效果比较显著;土断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增多了。
但桓温去世之后,这一次土断也就此终结了。
由此也不难看出,实施土断必须有强权护航才行,因为士族、佃户、家奴是不支持土断的,而土断的对象正是这几类人。
佃户、家奴本是豪族私家之物,尤其是家奴。
废奴为客之后,佃户解除与主人的雇佣关系,家奴也变成了国家公有之物,他们的产出中的一部分由私人收入变为了国家收入。
最开始实施的土断政策,为鼓励北侨入籍所制订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这使得北侨有种被诱骗的错觉。
南人虽然不必担忧身份,但却承担了实施土断过程中产生的负担。
土断可以使朝廷获得稳定的兵源,同样也可以增加税收充实国库,这对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但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有时候却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有时候还不可调和。
这次土断的命令一发,瞬间就让江左的百姓受到了一万点心灵伤害,特别是三吴地区的百姓。(未完待续)
司马元显顿时就傻眼了,心中大呼不公,“别人能这么玩,为什么我不行呢?”
事实上,早在司马元显之前,江左还真的经历过好几次“土断”,而这些土断对江左政权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西晋武帝太康五年,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上疏,咸用土断、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是为土断之始。
江左政权建立起来之后,北方的汉人纷纷南下,他们分别居住于扬州、徐州、江州、荆州等地,这些人当时也被称为“侨民”。
经过多年战乱,东吴亡国时江左的人口也就两百万出头,大量侨民的南下使得人口得以充实,他们既能从事农桑,也是兵源的保证。
为了让侨民安定居住,江左朝廷及时出台了许多法令来保护他们,并且资助他们取得土地、生计;北侨为南人带来了财富,也使得南方更加繁华。
司马睿、王导等东晋士族高官几乎全是侨人,他们跃居最高决策层,当然会出台措施优待侨人。
表面看来是照顾弱势群体,其实就是照顾自己,实现“合情合理”的以权谋私。
由于侨置州县的存在,江左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户口本:
当地土著纳入正式户口,户籍资料由防止虫蛀的特殊药物处理过,呈现黄色,故而叫做“黄籍”;侨人纳入临时户口,户籍资料用的只是白纸,故而称为“白籍”。
与后世不同的是,当时的临时户口仅从免税为出发点的,其福利待遇远远好于正式户口。
“一国两制”的设计造成的后果当然是侨人占了便宜,可要是以国家为出发点,就未必是什么好事了。
给侨人免税,国家的财政就会少了一块税源,收入大幅减少。
侨置州县过多,造成衙门叠床架屋,官僚队伍臃肿、人浮于事、开支浩大,财政负担加重;侨人居所分散和多变,导使侨置郡县的数量和地理方位也经常改变,导致行政区划混乱。
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侨人业已渡过困难阶段,生活水平已与本地人无异。
然而,同朝为民但税负不同的现实,使侨人更加富足,而当地土著很不甘心,这些人开始弄临时户口混入侨人行列,从而实现逃税。
江左朝廷从增加收入,为了化解百姓的内部矛盾,于是颁布了“土断”的政策。
土断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虽然复杂,但简而言之,对社会所造成的冲击在于两方面:
一是废除侨籍。所有百姓,无论来自哪里,以定居地点为据编入正式户籍。无论侨民也罢、南人也罢,都享有同等待遇。
二是废奴为客。
北侨不入户籍就可以不受束缚,如可以免税、免兵役。
寻常北侨因为获得的利益远大于损失,还是愿意入籍的。但是佃户或家奴,更愿意隐藏身份来换取免税、免兵役等益处;他们的主人也不愿佃户、家奴入籍。
朝廷发现这样的问题后,严令大户不得私藏未入籍之人,并且做出了各级官僚所允许能够庇护的佃户、家奴。——尽管这个规定一直没能真正得到推行。
对国家而言,土断政策有着许多益处,但推行却非常不易。
大司马桓温执政时,为了增加朝廷财力,缓和社会矛盾,于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日行土断法,史称“庚戌土断”。
他把从北方南来的民众与南方的土著一起编户入册,一起纳税。
这一政策受到南方人的热烈拥护,效果比较显著;土断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增多了。
但桓温去世之后,这一次土断也就此终结了。
由此也不难看出,实施土断必须有强权护航才行,因为士族、佃户、家奴是不支持土断的,而土断的对象正是这几类人。
佃户、家奴本是豪族私家之物,尤其是家奴。
废奴为客之后,佃户解除与主人的雇佣关系,家奴也变成了国家公有之物,他们的产出中的一部分由私人收入变为了国家收入。
最开始实施的土断政策,为鼓励北侨入籍所制订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这使得北侨有种被诱骗的错觉。
南人虽然不必担忧身份,但却承担了实施土断过程中产生的负担。
土断可以使朝廷获得稳定的兵源,同样也可以增加税收充实国库,这对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但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有时候却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有时候还不可调和。
这次土断的命令一发,瞬间就让江左的百姓受到了一万点心灵伤害,特别是三吴地区的百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