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从万历到永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万历所谓的“风闻之语”指得是立太子的问题,也就是明代著名的“国本之争”。
明代皇位继承制度健全,万历朝怎么会出问题呢?这是因为万历不喜欢他的长子朱常洛,而想立他所宠爱的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
万历不喜欢朱常洛母子,因为他们与一桩丑事联系在一起。
万历九年(1581年)的一天,万历皇帝像以往一样来到了慈圣太后的住处慈宁宫准备向他的母后请安,不巧的是圣皇太后因事不在慈宁宫中,慈宁宫的一名年仅17岁宫女王氏向19岁的万历献茶,万历见这位宫女端庄秀美、姿色宜人一时冲动宠幸了她。
这件事情做得很不合适宜,时间是在向母后问安的时候,地点在母后宫中,人物是母后身边的宫女,事件是淫事,所有要素均不符合儒家伦理道德。
明代讲究礼义廉耻,对于饱读圣贤之书的万历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失礼且令人感到羞愧的事,在他内心肯定不想让人知道这件事。
然而王氏十分不给面子,竟然暗结朱胎,怀了龙种,将皇帝这点隐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令他十分难堪。
身边美女如云的万历怎么会看上母后宫中的一个宫女,而且还有如此高的命中率?他是一时冲动,还是掉进了别人有意设计的陷阱?这位宫女是纯属被动,还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有意设计?
我们无法知道具体的细节,但我们可以想像,万历肯定对这个拉链门事件的女主角有所不满。
万历的生母慈圣皇太后一直期待着皇长孙的诞生,对于这次兔子吃窝边草的事件不仅不见怪,还十分欣喜,1582年6月,她要求万历承认此事,并封宫女王氏为恭妃,万历本想抵赖,于是太后拿出了太监所记内起居注,他只好承认。
同年8月,被册封升级的王恭妃不负众望的产下了一个儿子,万历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1582年3月,年仅14岁郑氏被选入宫被册封为淑嫔,在以后的两年里郑氏依靠她的美貌、聪明和丰富的文学、诗词的各方面的良好修养征服了皇帝,不久就被封为德妃,万历与郑氏的感情是真正的爱情。
万历十四年(1586年),郑氏为万历皇帝产下了他们的爱子朱常洵,万历大喜过望,打算晋封郑德妃为地位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
而对于先前已为万历产下长子的恭妃王氏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于是宫中盛传万历欲立与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并写有信物交郑贵妃保存。
按照明代“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极”的继位制度。朱常洵是没有机会超过他的哥哥朱常洛的,然而,一旦皇后去世,郑贵妃可以升为皇后,这样按照有嫡立嫡的法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立朱常洵为太子。
国嘴们相信万历晋封郑德妃是为朱常洵接班辅路搭桥,于是纷纷上疏指责皇帝专宠郑贵妃,要求按照理论和习惯应当先晋封产下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恭妃王氏为皇贵妃,也有人直接要求“册立东宫”。
对于言官的指责,万历十分生气,他说册封贵妃与立储没有关系,大臣不该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指责他(册封贵妃,初非为东宫起见,科臣奈何讪朕)。
客观地说,万历很可能有废长立幼的想法,长子朱常洛是拉链门事件的产物,次子朱常洵则是真正的爱情的结晶,万历心中应该厚薄不均,群臣的批评并非完全是无理取闹,但是在所有批评万历的大臣里面,动机是否都那么单纯,就很难说了。
如前所述,当时的文臣中,希望通过刺激皇帝使皇帝记住他们名字甚至希望通过皇帝一顿斥骂、痛打、贬谪而沽取清誉的人不在少数。
维护继位祖制,在政治上永远正确,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炒题,言官们当然不会放过。
万历自知理亏,以“元子婴弱,少俟二、三年举行”为辞,进行拖延和回避。然而群臣并不想拖延,要求早立皇长子为太子,要求让皇长子出阁接受教育的奏章不断。
如果说万历想废长立幼有点理亏的话,那么群臣逼迫万历立储也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当时当时朱常洵才四岁,皇后还年轻,还有生子的可能,“立谪”的可能性还没有丧失。
然而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嘴们愿意拿此事做文章,对万历下嘴,万历因此处罚了很多大臣,然而大臣并不退缩,继续“触虎须、逆龙鳞”,万历也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大臣越要立储,自己就越不立,决不向大臣们妥协,双方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从万历十年开始,争论断断续续一直了十九年才暂告一段。
这个无聊的内耗牵扯了大量的精力,造成了君臣关系的紧张,于是他长期不上朝,实施“静摄”,目的就是要消除群臣争吵的机会和话题。万历“不朝”由此而来。
在明朝末年,此事又被东林党搬弄出来,以此为原材料制造出“《续忧危竑议》妖书案”、“梃击案”,沦为党派斗争的工具。(未完待续)
万历所谓的“风闻之语”指得是立太子的问题,也就是明代著名的“国本之争”。
明代皇位继承制度健全,万历朝怎么会出问题呢?这是因为万历不喜欢他的长子朱常洛,而想立他所宠爱的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
万历不喜欢朱常洛母子,因为他们与一桩丑事联系在一起。
万历九年(1581年)的一天,万历皇帝像以往一样来到了慈圣太后的住处慈宁宫准备向他的母后请安,不巧的是圣皇太后因事不在慈宁宫中,慈宁宫的一名年仅17岁宫女王氏向19岁的万历献茶,万历见这位宫女端庄秀美、姿色宜人一时冲动宠幸了她。
这件事情做得很不合适宜,时间是在向母后问安的时候,地点在母后宫中,人物是母后身边的宫女,事件是淫事,所有要素均不符合儒家伦理道德。
明代讲究礼义廉耻,对于饱读圣贤之书的万历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失礼且令人感到羞愧的事,在他内心肯定不想让人知道这件事。
然而王氏十分不给面子,竟然暗结朱胎,怀了龙种,将皇帝这点隐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令他十分难堪。
身边美女如云的万历怎么会看上母后宫中的一个宫女,而且还有如此高的命中率?他是一时冲动,还是掉进了别人有意设计的陷阱?这位宫女是纯属被动,还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有意设计?
我们无法知道具体的细节,但我们可以想像,万历肯定对这个拉链门事件的女主角有所不满。
万历的生母慈圣皇太后一直期待着皇长孙的诞生,对于这次兔子吃窝边草的事件不仅不见怪,还十分欣喜,1582年6月,她要求万历承认此事,并封宫女王氏为恭妃,万历本想抵赖,于是太后拿出了太监所记内起居注,他只好承认。
同年8月,被册封升级的王恭妃不负众望的产下了一个儿子,万历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1582年3月,年仅14岁郑氏被选入宫被册封为淑嫔,在以后的两年里郑氏依靠她的美貌、聪明和丰富的文学、诗词的各方面的良好修养征服了皇帝,不久就被封为德妃,万历与郑氏的感情是真正的爱情。
万历十四年(1586年),郑氏为万历皇帝产下了他们的爱子朱常洵,万历大喜过望,打算晋封郑德妃为地位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
而对于先前已为万历产下长子的恭妃王氏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于是宫中盛传万历欲立与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并写有信物交郑贵妃保存。
按照明代“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极”的继位制度。朱常洵是没有机会超过他的哥哥朱常洛的,然而,一旦皇后去世,郑贵妃可以升为皇后,这样按照有嫡立嫡的法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立朱常洵为太子。
国嘴们相信万历晋封郑德妃是为朱常洵接班辅路搭桥,于是纷纷上疏指责皇帝专宠郑贵妃,要求按照理论和习惯应当先晋封产下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恭妃王氏为皇贵妃,也有人直接要求“册立东宫”。
对于言官的指责,万历十分生气,他说册封贵妃与立储没有关系,大臣不该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指责他(册封贵妃,初非为东宫起见,科臣奈何讪朕)。
客观地说,万历很可能有废长立幼的想法,长子朱常洛是拉链门事件的产物,次子朱常洵则是真正的爱情的结晶,万历心中应该厚薄不均,群臣的批评并非完全是无理取闹,但是在所有批评万历的大臣里面,动机是否都那么单纯,就很难说了。
如前所述,当时的文臣中,希望通过刺激皇帝使皇帝记住他们名字甚至希望通过皇帝一顿斥骂、痛打、贬谪而沽取清誉的人不在少数。
维护继位祖制,在政治上永远正确,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炒题,言官们当然不会放过。
万历自知理亏,以“元子婴弱,少俟二、三年举行”为辞,进行拖延和回避。然而群臣并不想拖延,要求早立皇长子为太子,要求让皇长子出阁接受教育的奏章不断。
如果说万历想废长立幼有点理亏的话,那么群臣逼迫万历立储也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当时当时朱常洵才四岁,皇后还年轻,还有生子的可能,“立谪”的可能性还没有丧失。
然而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嘴们愿意拿此事做文章,对万历下嘴,万历因此处罚了很多大臣,然而大臣并不退缩,继续“触虎须、逆龙鳞”,万历也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大臣越要立储,自己就越不立,决不向大臣们妥协,双方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从万历十年开始,争论断断续续一直了十九年才暂告一段。
这个无聊的内耗牵扯了大量的精力,造成了君臣关系的紧张,于是他长期不上朝,实施“静摄”,目的就是要消除群臣争吵的机会和话题。万历“不朝”由此而来。
在明朝末年,此事又被东林党搬弄出来,以此为原材料制造出“《续忧危竑议》妖书案”、“梃击案”,沦为党派斗争的工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