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重生之抗战元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近代粤军的雏形。后,陈炯明、许崇智等在闽粤边境编练军队,在1920年的驱桂战争中驱逐桂系的广东督军莫荣新,孙中山得以返回广州重建军政府,继续北伐。
但陈炯明这支倾注了孙中山全副心血的“子弟兵”,仍然脱不了军阀的本性,在1922年北伐中叛变,炮轰总统府,之后粤军迅速分化瓦解,分为陈炯明、许崇智、邓铿、李福林等部。后几经征战和变化,陈炯明部粤军第一军战斗力最强的第一师为邓铿带走,支持孙中山。后邓被刺,由梁鸿楷接任,独立于陈、李二部。1925年,以黄埔学生为主的国民革命军发起东征,盘据惠州的陈炯明被彻底消灭。李福林部本来是绿林出身,没有什么战斗力,后来编成北伐军第五军,再后来被陈济棠兼并。
廖仲凯遇刺后,许崇智被蒋介石挤走,其部被蒋吞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第3师、第14师、第20师,后来演变成为国民党中央军嫡系的部队。梁鸿楷也被蒋逼走,李济深接任师长,北伐时扩编为第四军,战功卓著,被誉为“铁军”,也称为“粤军之母”。
李济深的第四军由陈铭枢第10师、陈济棠第11师、张发奎第12师、徐景唐第13师、叶挺独立团编成。**领导的独立团与12师较为亲近,后来在南昌发动起义;徐景堂部较弱,后来被陈济棠兼并。
宁汉分裂以后,粤军内部由暗里的明争暗斗走向公开的决裂,张发奎是武汉政府的台柱力量。陈铭枢支持宁方,他手下的大将蔡廷楷当时驻在江西,参与南昌起义,后来还是叛离了,拉部队到浙江投奔老上司陈铭枢。留守广州的陈济棠是胡汉民粤方政府的中坚力量,并成功吞并李福林、徐景唐等其他粤军,势力不断膨胀,控制广东并当上“南天王”。
对于这些部队后来的发展,李剑生也知道一些。因为再往后来,张发奎反蒋失败,部队交到薛岳手上,成为国民党中央军旁系,或“半陈诚系”,是长征时期追击红军的主力部队,抗战时期继承第四军的传统番号,其他的如94军、99军与其也有很多关联。
蒋光鼐、蔡廷楷的部队中原大战时站在蒋介石一方,出兵长沙配合何键阻挡桂军北进,出兵中原与冯军作战。后来移师上海,参加著名的凇沪抗战,其后调福建,发动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失败后部队被中央改造或解散。这其中的主要人物,包括陈铭枢、蒋光鼐、蔡廷楷、戴戟、区寿年、张炎等,后来大多数走向新中国阵营。
由于这几路粤军先后离开广东,从1930至1936年期间,广东成为陈济棠的地盘,到抗战前夕,陈济棠在“两广政府委员会”幌子下,对中央实行地方割据,对内精心经营,政绩显著。粤军则扩编到3个军合13个师,还有几十架战斗机,空军比蒋中央军还要强大。
广东的地形图呈等腰三角形状,韶关、湛江、汕头构成战略上的三个角,陈济棠把余汉谋的第1军部署在韶关,香翰屏第2军驻粤西,李扬敬第3军驻汕头,广州只留一个教导师,省城兵力十分空虚——陈济棠的部署主要是应付老蒋的入侵。
李剑生现在直接面对的,就是粤军余汉谋的第1军。
近代粤军的雏形。后,陈炯明、许崇智等在闽粤边境编练军队,在1920年的驱桂战争中驱逐桂系的广东督军莫荣新,孙中山得以返回广州重建军政府,继续北伐。
但陈炯明这支倾注了孙中山全副心血的“子弟兵”,仍然脱不了军阀的本性,在1922年北伐中叛变,炮轰总统府,之后粤军迅速分化瓦解,分为陈炯明、许崇智、邓铿、李福林等部。后几经征战和变化,陈炯明部粤军第一军战斗力最强的第一师为邓铿带走,支持孙中山。后邓被刺,由梁鸿楷接任,独立于陈、李二部。1925年,以黄埔学生为主的国民革命军发起东征,盘据惠州的陈炯明被彻底消灭。李福林部本来是绿林出身,没有什么战斗力,后来编成北伐军第五军,再后来被陈济棠兼并。
廖仲凯遇刺后,许崇智被蒋介石挤走,其部被蒋吞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第3师、第14师、第20师,后来演变成为国民党中央军嫡系的部队。梁鸿楷也被蒋逼走,李济深接任师长,北伐时扩编为第四军,战功卓著,被誉为“铁军”,也称为“粤军之母”。
李济深的第四军由陈铭枢第10师、陈济棠第11师、张发奎第12师、徐景唐第13师、叶挺独立团编成。**领导的独立团与12师较为亲近,后来在南昌发动起义;徐景堂部较弱,后来被陈济棠兼并。
宁汉分裂以后,粤军内部由暗里的明争暗斗走向公开的决裂,张发奎是武汉政府的台柱力量。陈铭枢支持宁方,他手下的大将蔡廷楷当时驻在江西,参与南昌起义,后来还是叛离了,拉部队到浙江投奔老上司陈铭枢。留守广州的陈济棠是胡汉民粤方政府的中坚力量,并成功吞并李福林、徐景唐等其他粤军,势力不断膨胀,控制广东并当上“南天王”。
对于这些部队后来的发展,李剑生也知道一些。因为再往后来,张发奎反蒋失败,部队交到薛岳手上,成为国民党中央军旁系,或“半陈诚系”,是长征时期追击红军的主力部队,抗战时期继承第四军的传统番号,其他的如94军、99军与其也有很多关联。
蒋光鼐、蔡廷楷的部队中原大战时站在蒋介石一方,出兵长沙配合何键阻挡桂军北进,出兵中原与冯军作战。后来移师上海,参加著名的凇沪抗战,其后调福建,发动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失败后部队被中央改造或解散。这其中的主要人物,包括陈铭枢、蒋光鼐、蔡廷楷、戴戟、区寿年、张炎等,后来大多数走向新中国阵营。
由于这几路粤军先后离开广东,从1930至1936年期间,广东成为陈济棠的地盘,到抗战前夕,陈济棠在“两广政府委员会”幌子下,对中央实行地方割据,对内精心经营,政绩显著。粤军则扩编到3个军合13个师,还有几十架战斗机,空军比蒋中央军还要强大。
广东的地形图呈等腰三角形状,韶关、湛江、汕头构成战略上的三个角,陈济棠把余汉谋的第1军部署在韶关,香翰屏第2军驻粤西,李扬敬第3军驻汕头,广州只留一个教导师,省城兵力十分空虚——陈济棠的部署主要是应付老蒋的入侵。
李剑生现在直接面对的,就是粤军余汉谋的第1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