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问的时候,你必须立即把你的结论性的、精彩的东西先抛出来,然后再解释。那么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你必须保证它的开头是吸引人的,一下子能把观众抓住。
主持人:你已经说你已经是直接地抓住了电视节目的规律。
易:然后你还要层层设置悬念,因为百家讲坛一共43分钟,43分钟你一个人在那儿唠唠叨叨讲会引起收视疲劳的,这个时候你要把握观众的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你要抛出问题,或者要有出彩的语言,或者有好听的故事,或者要有包袱。
主持人:那么做完这个汉代风云人物之后再做三国,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还是您需要考虑我是不是要做三国?有过这种考虑吗?因为我看您的作品中对水浒的研究也有。
易:你又刺探“国家机密”了。
主持人:这怎么叫刺探“国家机密”呢?
易:这是百家讲坛他们策划的!
主持人:噢,他们策划的。我发现您的演讲当中或者您的授课当中,很多是对那时候的历史人物在某一历史瞬间的他的真实的心理反映,您有很多的揣度,您依据的是什么?
易:两个依据,第一个是史书上的有关记载,有些记载是有细节的,再一个就是对人性的掌握,因为人性是永恒的,古时候的是人,我们今天的人也是人,我们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完全可以揣摩古人的心理。
主持人:您看我对您的第一印象是来自于我看您的品人录里对于曹操的评价。
易:可爱的奸雄。
主持人:对,像您可能对曹操有一份偏爱。
易:不是,我其实是希望把三国人物一碗水端平,都是以一种客观的、公平的、尽可能真实的这么一种态度去看他。但是我反省一下自己,可能会有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当我在讲到某一个人物的时候,我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以便我们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在讲到某一个人物的时候自己就变成他了。所以当我讲完这个人物的时候我会出来,但是在那一刻,在那一刻可能会和这个人物合二而一了。而我刚开始前面是以曹操为线索的,一不小心人家就说我是可爱的奸雄,但是实际上我将来讲到别的人物的时候可能也会出现这种问题。这是一个学文学的人来讲历史可能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我小心一点就是了。当然有些人我是不会变成他的,比方说董卓我肯定不会变的。
主持人:很多人可能对易老师的熟悉还是通过节目,对节目的易老师可能只停留在某个历史阶段或某个历史人物的演绎当中,但是对易老师本人的很多判断可能现场很多人还不是非常了解,大家或者从只言片语,或您不过五百字的简历当中。我一看您,新疆建设兵团,这段经历对您日后的成功是一种苦难的一种积累?
易:我是1965年高中毕业以后就响应党的号召奔赴边疆,参加生产建设兵团。
主持人:您的家乡是在湖南。
易:我是这样,应该说祖籍湖南,我的出生地也在湖南,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湖南人,我出生在湖南长沙湘雅医院,因此无论从祖籍还是出生地,我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可是六岁我就随父母到了武汉,在武汉度过了中小学时期,高中毕业以后就到新疆去了。那个时候其实是满怀雄心壮志的。
主持人:那会儿对于人生的设计,有吗?
易:有,当时我读了一本苏联小说,作者叫薇拉凯特琳斯卡娅,书名叫勇敢,写一批共青团员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到西伯利亚,建设一个也可以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城市叫共青城,那本书给我影响非常大,我觉得我也应该到新疆去,也建设一个共青城,所以我那个时候一去,他们把握分配到哪儿呢?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共青团农场!哎呀,我太高兴了,我就想弄一个中国式的共青城,他就把我弄到共青团农场去了。
主持人:您这应该是团中央书记考虑的事。
易:我就觉得到那个地方去参加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然后我把这个经历我也写一个长篇小说啊!
主持人:还是文学青年的底子。
易:对,但是紧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然后整个生活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那个地方我有这么一个说法,我说在那个被诗意地描述的地方我明白了生活不是诗。
主持人:您仍然用文学青年的方式来定义那会儿的生活,不是诗。
易:是被诗意地描述的地方。
主持人:那从什么时候您觉得可以重新开始?
易:这个要感谢小*平同志,恢复了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很多人建议我去参加高考。
主持人:那时候你已经30岁了,1977年恢复高考。
易:对,30岁。
主持人:那会儿已经结婚了吗?
易:结婚了,但是我觉得我不敢去考。
主持人:为什么?
易:因为我那时候在一个中学当老师,教毕业班。
主持人:我顺便介绍一下,咱们百家讲坛里讲得不错的好多都是中学老师出身的底子,阎崇年,易老师啊,刘心武,都是中学老师的底子,所以现在在下面坐着和电视机前中学老师的同志们可以做好准备,二十年之后百家讲坛是您的天下。您接着说。
易:我是毕业班的老师。
主持人:您怕误人子弟。
易:不是,我怕我和我教的学生一起下考场,他考上了我没考上。那就没脸教书了!
主持人:您哪会儿教什么,教语文?
易:教语文,你说那考场上的事能有把握吗!是不是,万一他考上了我没考上怎么办呢?那么1978年恢复了研究生考试,我说我考这个。
主持人:考研究生,目标高。
易:对啊,我一高中生,我考研究生没考上不丢人,考上了,算我赚了四年。
主持人:那当时是含辛茹苦考上研究生的,还是天生丽质?
易:应该说是就应了那句老话,叫做机遇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主持人:总是给班主任准备的。
易:我倒也没存心准备考什么研究生,那时候还没有这个知识,但是在那动荡的十年当中我没有中断读书,这个读书倒不是出于功利的考虑,纯粹是一种爱好。那么能读的书不太多,但是挺管用,我那时候通读了**选集,基本读完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读完了鲁迅选集,然后我还暗藏了两本唐诗宋词。
主持人:是从家乡带过去的?
易:对,那个是暗藏的。
主持人:当时真有人查吗?
易:有人查,没人的时候可以看,好在我们在军垦农场,有文化的人也不多。
主持人:不知道您在看什么。
易:对,外边弄一封皮,红封皮,可以蒙混过关。那么应该说多少有点准备。然后我花了三个月的准备时间,当时在床头贴了一条标语,激励自己的标语:“三个月等于三年”我就说我三个月至少要达到大专水平,要把那书都读完。然后去考研究生,一下就考上了。
主持人:也给自己惊着了吧!
易:啊,应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主持人:那当时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彻底变化?
易:也没有那么想,觉得也就是考上了一个研究生,当时最兴奋的
主持人:是“领导”?也不是“领导”
易:你说人嘛,大家都兴奋,家里人都兴奋,朋友们都高兴。就是我自己最兴奋的事,是什么,你猜猜,反拷问。
主持人:我把这机会留给现场的观众,大家来看看刚才易老师最兴奋的事。
易:可爱的奸雄。
主持人:来来来,现场有吗?
观众: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可能可以公开地去看唐诗宋词了?
易:那个时候已经可以公开了。
主持人:对这段历史情况还不是很了解。
观众:我觉得是不是可能文革之后第一批研究生啊?
易:是第一批,但是这也不是让我感到特别兴奋的事。
观众:我觉得是没有“领导”管理了,可以自由了?
主持人:“领导”现在还管着呢。
观众:可能印证了三个月等于三年那句话?
主持人:行了,我看现场要猜对恐怕也不是很容易,我来猜一个,挣的钱比当老师多了吧!
易:那倒不是,是我复试的时候,因为它有一个初试还有一个复试,复试的时候是面试,我到了武汉大学,走过它的图书馆,我说如果我考上了研究生,我就可以在这个图书馆里天天看书啦!因为他们没有经过那个时代,他们不知道,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尤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个连队里面根本看不到书的。
主持人:那在武汉大学以及今后的生活都是完全按照一个在学校当中学者的成长历程,您一步没落地完整地走了过来。
易:大概吧。
主持人:大概,那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觉得自己人生的道路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易:我觉得人生道路选择也无所谓正确不正确,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是别无选择,所以在我的辞典里面没有什么最好啊,最正确啊,或者唯一正确啊,什么最喜欢啊,没有这些词,我觉得只有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能够争取的不应该是最好,是最不坏。世界上没有最好,能做到最不坏就应该心安理得,或者说心满意足了。
主持人:有没有想到过让更多的人知道您的所思所想?
易:这个想到过。
主持人:那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强烈愿望,我让别人了解我?
易:1994到1995年,那个时代在出版上有一个问题,实际上早就发生了,大概从1988年开始在出版上就有了一个问题,就是学术著作出版非常艰难,因为购买和阅读学术著作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很多人为了出一本自己的著作,要去找赞助,要去弄课题费,或者实在没有办法,自己从有限的收入当中挤出一点钱来出,然后印个几百册上千册,送给同行、好友。当时我就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我说这样一种出版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那比方说我做的工作是文学、史学、哲学,文史哲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类的幸福,那么人类的幸福包不包括我们当下正生活着的这些人的幸福呢?包括吧,既然包括我们当下正生活着的这些人的幸福,你是为他们的幸福服务的,那么你该不该把你的学术研究成果交出来,交给大家呢?应该。那么既然你要把你的学术成果交出来交给大众、交给社会,最佳途径是什么呢?
主持人:运用电视传媒。
易:那么得出的结论是,应该为当下正在生活着的人们服务,应该换一条路走。
主持人:那您那会儿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决定?有吗?
易:有啊,我当时就写了后来“品读中国”这个书系“品读中国”书系它是一本一本写出来的,先后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最后到200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集中做成一个书系推出来。
主持人:可能在学者当中,您刚才说了,有在自己的书斋当中苦读、苦做、苦修,也有像您这样在别人看来非常风光的学者,其实您自己更愿意选择的学者的道路和类型是什么样的类型?
易:大家认为你就是自己的一个邻居、一个亲戚、一个朋友、一个熟人,他不觉得你和他之间有多么遥远的距离,也更不会觉得你是高高在上的,在那儿传道、布道、传教、说教、教训啊,应该是这样,就是一个普通人。而且我现在品汉代风云人物也好,品三国也好,我做的工作都是这样一个事,就是把历史人物全部还原为普通人,和我们所有的在场的观众、电视机跟前的观众一模一样的,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的人,都是这样的普通人,我要让我的观众们看历史人物就像看他邻居一样来看。
主持人:您看我从汉代风云人物的节目开始看到您,一直看到现在的您的品三国系列,能不能告诉我们今后要播出的三国系列跟以往的节目会有什么不同吗?因为我的第一个观感是易老师的发型发生了变化,因为大家看到汉代风云人物的时候恣肆飞扬、乌云翻滚的头发。
易:有人说是方便面。
主持人:还是质量比较好的方便面,现在你看非常地妥贴,而且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形象,这是我能看到的,您告诉我们一些其他的会有哪些变化?
易:品三国应该说是有一个总体规划,它的做法是这样的,十二集一个部分,或者说一个系列,它整个的节目事一个跨年度的大型系列节目。然后其中又分为若干个小系列,每一系列十二集,一条主线,牵出相关人物、事件和问题,它是一个三维结构,人物、事件、问题三维结构。那么第一个系列“魏武挥鞭”以曹操为主线,一直讲到官渡之战以及官渡之战的教训、曹操的用人之道,这十二集已经全部制作完毕。然后从5月14号下一个星期天就开始播第二系列,叫做“孙刘联盟”从“青梅煮酒”开始,然后从曹操引出刘备,然后引出郭嘉,引出诸葛亮,引出孙氏家族,引出周瑜、鲁肃等人物,一直讲到赤壁之战,第二十四集是“赤壁疑云”这又是一个系列,又是十二集。然后再下一个十二集,我现在就不说了,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基本上还是按照历史进程这样一个顺序往前推进。那么如果这个计划能够按期、按设想实现的话,在最后的部分会有一个三国英雄人物排行榜。
主持人:您给列一个排行榜。
易:列一个排行榜。
主持人:现在脑子里已经有成型了吗?
易:已经有了。
主持人:今天方便公布吗?
易:这个排行榜现在除了我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知道。
主持人:好,我们今天谢谢易老师,因为今天易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最鲜活的易中天,因为我们以往没有这个机会,因为以往的易老师站在讲台之后,所以感谢易老师,而且我很认同易老师的说法,我愿意把易老师当成我的邻居,当成我的朋友,欢迎您经常来北京,欢迎您经常来中央电视台,继续我们的精彩的百家讲坛,也继续一个精彩的易中天,谢谢。
问的时候,你必须立即把你的结论性的、精彩的东西先抛出来,然后再解释。那么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你必须保证它的开头是吸引人的,一下子能把观众抓住。
主持人:你已经说你已经是直接地抓住了电视节目的规律。
易:然后你还要层层设置悬念,因为百家讲坛一共43分钟,43分钟你一个人在那儿唠唠叨叨讲会引起收视疲劳的,这个时候你要把握观众的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你要抛出问题,或者要有出彩的语言,或者有好听的故事,或者要有包袱。
主持人:那么做完这个汉代风云人物之后再做三国,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还是您需要考虑我是不是要做三国?有过这种考虑吗?因为我看您的作品中对水浒的研究也有。
易:你又刺探“国家机密”了。
主持人:这怎么叫刺探“国家机密”呢?
易:这是百家讲坛他们策划的!
主持人:噢,他们策划的。我发现您的演讲当中或者您的授课当中,很多是对那时候的历史人物在某一历史瞬间的他的真实的心理反映,您有很多的揣度,您依据的是什么?
易:两个依据,第一个是史书上的有关记载,有些记载是有细节的,再一个就是对人性的掌握,因为人性是永恒的,古时候的是人,我们今天的人也是人,我们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完全可以揣摩古人的心理。
主持人:您看我对您的第一印象是来自于我看您的品人录里对于曹操的评价。
易:可爱的奸雄。
主持人:对,像您可能对曹操有一份偏爱。
易:不是,我其实是希望把三国人物一碗水端平,都是以一种客观的、公平的、尽可能真实的这么一种态度去看他。但是我反省一下自己,可能会有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当我在讲到某一个人物的时候,我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以便我们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在讲到某一个人物的时候自己就变成他了。所以当我讲完这个人物的时候我会出来,但是在那一刻,在那一刻可能会和这个人物合二而一了。而我刚开始前面是以曹操为线索的,一不小心人家就说我是可爱的奸雄,但是实际上我将来讲到别的人物的时候可能也会出现这种问题。这是一个学文学的人来讲历史可能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我小心一点就是了。当然有些人我是不会变成他的,比方说董卓我肯定不会变的。
主持人:很多人可能对易老师的熟悉还是通过节目,对节目的易老师可能只停留在某个历史阶段或某个历史人物的演绎当中,但是对易老师本人的很多判断可能现场很多人还不是非常了解,大家或者从只言片语,或您不过五百字的简历当中。我一看您,新疆建设兵团,这段经历对您日后的成功是一种苦难的一种积累?
易:我是1965年高中毕业以后就响应党的号召奔赴边疆,参加生产建设兵团。
主持人:您的家乡是在湖南。
易:我是这样,应该说祖籍湖南,我的出生地也在湖南,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湖南人,我出生在湖南长沙湘雅医院,因此无论从祖籍还是出生地,我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可是六岁我就随父母到了武汉,在武汉度过了中小学时期,高中毕业以后就到新疆去了。那个时候其实是满怀雄心壮志的。
主持人:那会儿对于人生的设计,有吗?
易:有,当时我读了一本苏联小说,作者叫薇拉凯特琳斯卡娅,书名叫勇敢,写一批共青团员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到西伯利亚,建设一个也可以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城市叫共青城,那本书给我影响非常大,我觉得我也应该到新疆去,也建设一个共青城,所以我那个时候一去,他们把握分配到哪儿呢?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共青团农场!哎呀,我太高兴了,我就想弄一个中国式的共青城,他就把我弄到共青团农场去了。
主持人:您这应该是团中央书记考虑的事。
易:我就觉得到那个地方去参加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然后我把这个经历我也写一个长篇小说啊!
主持人:还是文学青年的底子。
易:对,但是紧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然后整个生活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那个地方我有这么一个说法,我说在那个被诗意地描述的地方我明白了生活不是诗。
主持人:您仍然用文学青年的方式来定义那会儿的生活,不是诗。
易:是被诗意地描述的地方。
主持人:那从什么时候您觉得可以重新开始?
易:这个要感谢小*平同志,恢复了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很多人建议我去参加高考。
主持人:那时候你已经30岁了,1977年恢复高考。
易:对,30岁。
主持人:那会儿已经结婚了吗?
易:结婚了,但是我觉得我不敢去考。
主持人:为什么?
易:因为我那时候在一个中学当老师,教毕业班。
主持人:我顺便介绍一下,咱们百家讲坛里讲得不错的好多都是中学老师出身的底子,阎崇年,易老师啊,刘心武,都是中学老师的底子,所以现在在下面坐着和电视机前中学老师的同志们可以做好准备,二十年之后百家讲坛是您的天下。您接着说。
易:我是毕业班的老师。
主持人:您怕误人子弟。
易:不是,我怕我和我教的学生一起下考场,他考上了我没考上。那就没脸教书了!
主持人:您哪会儿教什么,教语文?
易:教语文,你说那考场上的事能有把握吗!是不是,万一他考上了我没考上怎么办呢?那么1978年恢复了研究生考试,我说我考这个。
主持人:考研究生,目标高。
易:对啊,我一高中生,我考研究生没考上不丢人,考上了,算我赚了四年。
主持人:那当时是含辛茹苦考上研究生的,还是天生丽质?
易:应该说是就应了那句老话,叫做机遇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主持人:总是给班主任准备的。
易:我倒也没存心准备考什么研究生,那时候还没有这个知识,但是在那动荡的十年当中我没有中断读书,这个读书倒不是出于功利的考虑,纯粹是一种爱好。那么能读的书不太多,但是挺管用,我那时候通读了**选集,基本读完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读完了鲁迅选集,然后我还暗藏了两本唐诗宋词。
主持人:是从家乡带过去的?
易:对,那个是暗藏的。
主持人:当时真有人查吗?
易:有人查,没人的时候可以看,好在我们在军垦农场,有文化的人也不多。
主持人:不知道您在看什么。
易:对,外边弄一封皮,红封皮,可以蒙混过关。那么应该说多少有点准备。然后我花了三个月的准备时间,当时在床头贴了一条标语,激励自己的标语:“三个月等于三年”我就说我三个月至少要达到大专水平,要把那书都读完。然后去考研究生,一下就考上了。
主持人:也给自己惊着了吧!
易:啊,应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主持人:那当时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彻底变化?
易:也没有那么想,觉得也就是考上了一个研究生,当时最兴奋的
主持人:是“领导”?也不是“领导”
易:你说人嘛,大家都兴奋,家里人都兴奋,朋友们都高兴。就是我自己最兴奋的事,是什么,你猜猜,反拷问。
主持人:我把这机会留给现场的观众,大家来看看刚才易老师最兴奋的事。
易:可爱的奸雄。
主持人:来来来,现场有吗?
观众: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可能可以公开地去看唐诗宋词了?
易:那个时候已经可以公开了。
主持人:对这段历史情况还不是很了解。
观众:我觉得是不是可能文革之后第一批研究生啊?
易:是第一批,但是这也不是让我感到特别兴奋的事。
观众:我觉得是没有“领导”管理了,可以自由了?
主持人:“领导”现在还管着呢。
观众:可能印证了三个月等于三年那句话?
主持人:行了,我看现场要猜对恐怕也不是很容易,我来猜一个,挣的钱比当老师多了吧!
易:那倒不是,是我复试的时候,因为它有一个初试还有一个复试,复试的时候是面试,我到了武汉大学,走过它的图书馆,我说如果我考上了研究生,我就可以在这个图书馆里天天看书啦!因为他们没有经过那个时代,他们不知道,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尤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个连队里面根本看不到书的。
主持人:那在武汉大学以及今后的生活都是完全按照一个在学校当中学者的成长历程,您一步没落地完整地走了过来。
易:大概吧。
主持人:大概,那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觉得自己人生的道路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易:我觉得人生道路选择也无所谓正确不正确,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是别无选择,所以在我的辞典里面没有什么最好啊,最正确啊,或者唯一正确啊,什么最喜欢啊,没有这些词,我觉得只有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能够争取的不应该是最好,是最不坏。世界上没有最好,能做到最不坏就应该心安理得,或者说心满意足了。
主持人:有没有想到过让更多的人知道您的所思所想?
易:这个想到过。
主持人:那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强烈愿望,我让别人了解我?
易:1994到1995年,那个时代在出版上有一个问题,实际上早就发生了,大概从1988年开始在出版上就有了一个问题,就是学术著作出版非常艰难,因为购买和阅读学术著作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很多人为了出一本自己的著作,要去找赞助,要去弄课题费,或者实在没有办法,自己从有限的收入当中挤出一点钱来出,然后印个几百册上千册,送给同行、好友。当时我就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我说这样一种出版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那比方说我做的工作是文学、史学、哲学,文史哲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类的幸福,那么人类的幸福包不包括我们当下正生活着的这些人的幸福呢?包括吧,既然包括我们当下正生活着的这些人的幸福,你是为他们的幸福服务的,那么你该不该把你的学术研究成果交出来,交给大家呢?应该。那么既然你要把你的学术成果交出来交给大众、交给社会,最佳途径是什么呢?
主持人:运用电视传媒。
易:那么得出的结论是,应该为当下正在生活着的人们服务,应该换一条路走。
主持人:那您那会儿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决定?有吗?
易:有啊,我当时就写了后来“品读中国”这个书系“品读中国”书系它是一本一本写出来的,先后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最后到200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集中做成一个书系推出来。
主持人:可能在学者当中,您刚才说了,有在自己的书斋当中苦读、苦做、苦修,也有像您这样在别人看来非常风光的学者,其实您自己更愿意选择的学者的道路和类型是什么样的类型?
易:大家认为你就是自己的一个邻居、一个亲戚、一个朋友、一个熟人,他不觉得你和他之间有多么遥远的距离,也更不会觉得你是高高在上的,在那儿传道、布道、传教、说教、教训啊,应该是这样,就是一个普通人。而且我现在品汉代风云人物也好,品三国也好,我做的工作都是这样一个事,就是把历史人物全部还原为普通人,和我们所有的在场的观众、电视机跟前的观众一模一样的,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的人,都是这样的普通人,我要让我的观众们看历史人物就像看他邻居一样来看。
主持人:您看我从汉代风云人物的节目开始看到您,一直看到现在的您的品三国系列,能不能告诉我们今后要播出的三国系列跟以往的节目会有什么不同吗?因为我的第一个观感是易老师的发型发生了变化,因为大家看到汉代风云人物的时候恣肆飞扬、乌云翻滚的头发。
易:有人说是方便面。
主持人:还是质量比较好的方便面,现在你看非常地妥贴,而且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形象,这是我能看到的,您告诉我们一些其他的会有哪些变化?
易:品三国应该说是有一个总体规划,它的做法是这样的,十二集一个部分,或者说一个系列,它整个的节目事一个跨年度的大型系列节目。然后其中又分为若干个小系列,每一系列十二集,一条主线,牵出相关人物、事件和问题,它是一个三维结构,人物、事件、问题三维结构。那么第一个系列“魏武挥鞭”以曹操为主线,一直讲到官渡之战以及官渡之战的教训、曹操的用人之道,这十二集已经全部制作完毕。然后从5月14号下一个星期天就开始播第二系列,叫做“孙刘联盟”从“青梅煮酒”开始,然后从曹操引出刘备,然后引出郭嘉,引出诸葛亮,引出孙氏家族,引出周瑜、鲁肃等人物,一直讲到赤壁之战,第二十四集是“赤壁疑云”这又是一个系列,又是十二集。然后再下一个十二集,我现在就不说了,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基本上还是按照历史进程这样一个顺序往前推进。那么如果这个计划能够按期、按设想实现的话,在最后的部分会有一个三国英雄人物排行榜。
主持人:您给列一个排行榜。
易:列一个排行榜。
主持人:现在脑子里已经有成型了吗?
易:已经有了。
主持人:今天方便公布吗?
易:这个排行榜现在除了我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知道。
主持人:好,我们今天谢谢易老师,因为今天易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最鲜活的易中天,因为我们以往没有这个机会,因为以往的易老师站在讲台之后,所以感谢易老师,而且我很认同易老师的说法,我愿意把易老师当成我的邻居,当成我的朋友,欢迎您经常来北京,欢迎您经常来中央电视台,继续我们的精彩的百家讲坛,也继续一个精彩的易中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