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独倚清秋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单位上组织我们女职工去爬莲花山,有人说遥远的地方才有风景,当大家选择舟车劳顿地去远方旅游时,一定不会想到我们所向往的“遥远”正是别人所熟悉的“身边”而我们所熟悉的“身边”也正是别人所向往的“遥远”吧,莲花山,就是这样一道因太过熟悉而常常被我们忽略的身边美景。
莲花山是泰山的姊妹山,素有小泰山的美誉,因九峰环抱状如莲花而得名,诗经中“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所说的新甫山就是今天的莲花山,莲花山海拔高度999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观音道场,被誉为“观音胜境,北方普陀”
从新泰城区出发,沿着清澈见底的迈莱河前行,莲花山的轮廓尽收眼底,裸露的岩石,灰白黛黑的色调,乍看给人光秃沧桑的第一印象,但等转过这条路,绕过那片山,来到莲花山风景区的正门,便是满眼青翠、山峰瑰秀、泉潭横流的景象了,莲花山就是这样,总让人有种渐入佳境的体验。
观音行宫大殿依山而建,坐拥群山,怀抱秀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大殿是2005重建的,原来的寺院经过连年的战乱和岁月的侵蚀,几乎损毁殆尽。新建的行宫大殿飞檐斗栱,雕龙画凤,极其富丽堂皇。步入大门便是宽旷的观音广场,这是观音显圣说法、普救众生的法场,期间梵音不绝于耳,把人一下子推入庄严肃穆的氛围里去了。沿路南侧,为汉武碑亭,内有汉武皇帝碑,是莲花山现存古碑中体量最大的一座碑,因文革时人为破坏只剩下了上半部分。碑额篆书“汉武皇帝之碑”和“大元至正”落款,此碑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右侧响铃碑,传汉武帝所立,后人祈福敲成大小圆窝。据清代学者唐中冕的岱览一书记载,这块碑当时只有额上的“汉武皇帝之碑”六个字还能辨识,其他字迹都不复存在,如今连这六个字也被风化剥蚀掉了。
拾级而上,一棵高大的栗子树横梗在路的中央,细看便见树身墩厚,树叉如张开的佛掌直擎天空,树上缠满红色丝带,旁边的小商贩适时地向我们推荐她手中的红色丝带:“买一个吧,挂在佛掌栗子树上祈个平安”一棵普通的栗子树,因沾染了佛祖的灵气,也便被人们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顺梵音亭前行便是观音院,直对殿门的是一尊体态胖大、开口盈笑的弥勒。因弥勒佛样子亲切可爱,慈眉善目,所以各地寺院都把他供养在第一个佛殿中,以求香火旺盛,他因此又被称为“欢迎佛”门前对联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院内有一尊镌刻着“精神”二字的巨石,因字是按古代的传统从右往左雕刻的,所以不知被谁误读成“神精”二字,引来笑声一片。精、气、神乃人之三宝,刻意的去掉“气”字,正是寓意着让人无气可生,笑口常开的意思吧。
出了观音院右首便是观音阁,阁楼气势宏伟,飞檐叠宕,供奉着高15。38米的观音金身立像,底部莲花座高2。19米,直径6。19米,两组数字隐含观音佛祖的圣诞日,顺着阁内的楼梯上达二层,便可以膜拜到观音的硕大头像,在高大到令人仰视的佛像面前,陡然感觉到人的渺小与卑微。
等游览完行宫景区,真正的爬山这才开始,我们沿着西路的甬道缓缓上行,悠长的平滑水泥路面,久久看不到石阶,这段平滑的路段称为“初入佳境”是刻意修建成这样的,让人产生一种爬山并不是那么辛苦的错觉。等过了“老汉推车”、“风动石”便到了“通天河”河底乱石突兀,只一座吊桥贯穿两峰,走在前面的人顺势一晃,桥身晃晃悠悠,惹得走在后面的人阵阵尖叫。
青山不墨千重黛,流水无弦万古琴,莲花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股细泉沿阶旁汨汨流下。莲花山植被茂密,奇石林立“情侣石”、“亲子石”、“十佛石”每一块奇石都被人们赋予了美丽的传说。“青龙潭”上悬立的“太公石”极似一位髯须虬眉的垂钓老人,据说当年姜太公巡游到此,发现青龙潭中有条青龙,于是在此驻足垂钓,化为千年巨石。最令人称奇的奇石,是有着“天下第一天然送福观音”之称的“天成观音”巨石在苍松翠柏掩映的观音崖上... -->>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单位上组织我们女职工去爬莲花山,有人说遥远的地方才有风景,当大家选择舟车劳顿地去远方旅游时,一定不会想到我们所向往的“遥远”正是别人所熟悉的“身边”而我们所熟悉的“身边”也正是别人所向往的“遥远”吧,莲花山,就是这样一道因太过熟悉而常常被我们忽略的身边美景。
莲花山是泰山的姊妹山,素有小泰山的美誉,因九峰环抱状如莲花而得名,诗经中“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所说的新甫山就是今天的莲花山,莲花山海拔高度999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观音道场,被誉为“观音胜境,北方普陀”
从新泰城区出发,沿着清澈见底的迈莱河前行,莲花山的轮廓尽收眼底,裸露的岩石,灰白黛黑的色调,乍看给人光秃沧桑的第一印象,但等转过这条路,绕过那片山,来到莲花山风景区的正门,便是满眼青翠、山峰瑰秀、泉潭横流的景象了,莲花山就是这样,总让人有种渐入佳境的体验。
观音行宫大殿依山而建,坐拥群山,怀抱秀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大殿是2005重建的,原来的寺院经过连年的战乱和岁月的侵蚀,几乎损毁殆尽。新建的行宫大殿飞檐斗栱,雕龙画凤,极其富丽堂皇。步入大门便是宽旷的观音广场,这是观音显圣说法、普救众生的法场,期间梵音不绝于耳,把人一下子推入庄严肃穆的氛围里去了。沿路南侧,为汉武碑亭,内有汉武皇帝碑,是莲花山现存古碑中体量最大的一座碑,因文革时人为破坏只剩下了上半部分。碑额篆书“汉武皇帝之碑”和“大元至正”落款,此碑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右侧响铃碑,传汉武帝所立,后人祈福敲成大小圆窝。据清代学者唐中冕的岱览一书记载,这块碑当时只有额上的“汉武皇帝之碑”六个字还能辨识,其他字迹都不复存在,如今连这六个字也被风化剥蚀掉了。
拾级而上,一棵高大的栗子树横梗在路的中央,细看便见树身墩厚,树叉如张开的佛掌直擎天空,树上缠满红色丝带,旁边的小商贩适时地向我们推荐她手中的红色丝带:“买一个吧,挂在佛掌栗子树上祈个平安”一棵普通的栗子树,因沾染了佛祖的灵气,也便被人们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顺梵音亭前行便是观音院,直对殿门的是一尊体态胖大、开口盈笑的弥勒。因弥勒佛样子亲切可爱,慈眉善目,所以各地寺院都把他供养在第一个佛殿中,以求香火旺盛,他因此又被称为“欢迎佛”门前对联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院内有一尊镌刻着“精神”二字的巨石,因字是按古代的传统从右往左雕刻的,所以不知被谁误读成“神精”二字,引来笑声一片。精、气、神乃人之三宝,刻意的去掉“气”字,正是寓意着让人无气可生,笑口常开的意思吧。
出了观音院右首便是观音阁,阁楼气势宏伟,飞檐叠宕,供奉着高15。38米的观音金身立像,底部莲花座高2。19米,直径6。19米,两组数字隐含观音佛祖的圣诞日,顺着阁内的楼梯上达二层,便可以膜拜到观音的硕大头像,在高大到令人仰视的佛像面前,陡然感觉到人的渺小与卑微。
等游览完行宫景区,真正的爬山这才开始,我们沿着西路的甬道缓缓上行,悠长的平滑水泥路面,久久看不到石阶,这段平滑的路段称为“初入佳境”是刻意修建成这样的,让人产生一种爬山并不是那么辛苦的错觉。等过了“老汉推车”、“风动石”便到了“通天河”河底乱石突兀,只一座吊桥贯穿两峰,走在前面的人顺势一晃,桥身晃晃悠悠,惹得走在后面的人阵阵尖叫。
青山不墨千重黛,流水无弦万古琴,莲花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股细泉沿阶旁汨汨流下。莲花山植被茂密,奇石林立“情侣石”、“亲子石”、“十佛石”每一块奇石都被人们赋予了美丽的传说。“青龙潭”上悬立的“太公石”极似一位髯须虬眉的垂钓老人,据说当年姜太公巡游到此,发现青龙潭中有条青龙,于是在此驻足垂钓,化为千年巨石。最令人称奇的奇石,是有着“天下第一天然送福观音”之称的“天成观音”巨石在苍松翠柏掩映的观音崖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