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笛之父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果说正月是武冈的龙灯月,那么二月毋庸置疑就是武冈的风筝月了。这时候,武冈的上空鸯飞蝶舞,鱼跃龙腾,一只只风筝飘荡云端,一条条银线纵横蓝天。如果说地上的追逐嬉闹声声入耳,那么天上的喧哗应该同样是欢腾雀跃的。
武冈历来从事扎制业的比较多,从理论上可以说与地方的民俗文化有关,像冥屋、刍灵、方向神之类的迷信用品。风筝是扎制业的一种。扎制业做出的风筝只适合卖给孩童或者放风筝的“半桶水”真正放风筝的老把式是不买风筝的,觉得买来的风筝个小,经不起风吹;太大众化,凸现不出个性。所以宁愿麻烦点,也要自己动手破篾,绑扎,糊纸,再根据所做的风筝的特征,精心细致地在风筝上描绘几笔,是龙,就给它“点睛”是蝴蝶,就给它画出彩色的翅膀,是美女,就给它两颊涂上胭脂,尽量把自己的作品和别家的拉开距离,让更多的目光从别人的风筝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自制风筝的多半为那些悠闲的老人。肖老便是其中一个。我是通过友人认识肖老的。肖老的家是扎制世家,几代相传。到了肖老的后代,就没有再秉承父业了,一个个从古城走了出去,象肖老放飞出去的风筝,人虽在天南海北,但肖老要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只要把手中的“线”一拉,这些“风筝”就能乖乖回来。街邻羡慕肖老的福气。肖老也确实很悠闲。悠闲的阳春三月,肖老自然又重操旧业了,不过只用来自娱而已。在肖老家的阁楼上,还能觅见一些破损残缺的风筝,蒙尘已久,欲飞不能。这让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暮年,若也象这些被搁置的风筝,有心无力,风光不再,应该以怎样一种心态面对?
肖老的心态远比别人好,这或许与他身边相伴的风筝有关。在老人眼里,风筝仿佛成了有生命的了,不然他的目光不会那么慈祥和爱怜。但是谁也不能说它就没有生命。至少不敢面对肖老说。老人有老人的寄托。后来说到武冈风筝的品类时,老人才从某一种沉浸中走出来,仍然是滔滔不绝。按老人的说法,武冈风筝最常见者有“哪咤”、“赵匡胤”、“美女”、“蝴蝶”、“蜈蚣”、“滚龙”、“凤凰”、“鲢鱼”、“双鸽子”与“雷字”等。“雷字”风筝是所有风筝里面制作最简单的,式样简朴,形如一个“雷”字,取三横一竖四根竹篾扎成一个“王”字,上、中两根竹篾长短一致,最底下的竹篾只需上、中竹篾的五分之三长即可。扎好后再糊以一种皮纸,然后于上、中两横竹篾正中之处安上三角形之“陡线”“陡线”要不偏不歪,否则接上长绳以后风筝是怎么也升不上天的。由于制作便捷,一般孩童也会扎制。
和别的地方一样,武冈的风筝,也是以动物题材为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有。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大量动物题材的风筝的出现,应该说与劳动人民对动物的崇拜是分不开的。拿“龙”来说,就是最具说服力的一例。龙是人们幻想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是掌管雨水的神。由于龙能给人带来祥瑞,炎黄子孙便自认为是龙的后代,龙的传人,对龙的崇拜于是产生,以龙为题材的风筝也应运而生。再说“凤”凤又称凤凰,雄性为凤,雌性为凰,素有凤求凰之说。和龙一样,也是人们幻想中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被认为是百鸟。传说中,凤凰一旦出现,则雷霆不作,风调雨顺,天下安宁。凤凰生性喜歌善舞,性情高洁,非梧桐不栖,非竹类不食,因此,凤凰成了人间祥瑞,以凤凰为题材制作的风筝也是理所当然的了。还有象征高雅华贵的仙鹤,象征爱情坚贞圣洁的鸳鸯,象征和平幸福的鸽子等等。这些风筝,虽然制作难度较大,但艺术造型生动,扎制工艺精巧,民间色彩鲜明,自有风筝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天下风筝爱好者的青睐。
懂得风筝艺术的人都明白,扎制风筝是一种艺术,放飞风筝则是一种技巧。没有技巧,再精美漂亮的风筝也只能成为一种摆设,上不了天。肖老同样深谙此理。逢阳春三月,只要天色晴朗的傍晚,耐不住寂寞的肖老就会兴致勃勃地出现在古城人气最旺的皇城坪广场。肖老的到来,最是引人注目的,也是最受风筝爱好者欢迎的。肖老选择放风筝的时间,总是别人收风筝的时候。所有围观者心里明白,肖老又要放“哨子”上天了。
放“哨子”是放风筝人的行话。所谓“哨子”亦是以竹篾扎制、糊以红色亮光纸的一种轻巧的灯具,形如蝶翅。放“哨子”只能选择晚上。风筝上天之后,放风筝人则将“哨子”钩在绳线上,灯内点上小盏油灯,灯外挂一万响鞭炮,鞭炮的引线处系以草纸搓紧的“媒子”点燃,由上而下,顺风吹到风筝“陡线”处。这个时候“媒子”也差不多燃尽了,接上了鞭炮的引线,于是,寂静的星空中,清脆的噼啪声突然炸响,听起来遥远而亲切。如果真的有神仙的话,想必连神仙也要睁开睡眼朦胧的双眼来听取这来自人间的问候的。待到最后几声稀稀拉拉的鞭炮声结束,一切又从归宁静。这时候,仰望深远的夜空“哨子”的光亮象一颗红色的星星一闪一闪
风筝,是一种游艺竞技娱乐的民俗事象,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一个侧面;而放风筝,不仅少年儿童喜爱,就是成年人乃至老年人也乐此不疲。怪不得连臧克家都说:“放风筝是一种有趣而对身心都有好处的高尚娱乐。”的确,通过在田野郊外的奔跑,以及大量吸收新鲜空气,不仅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质,也反映出国家、民族、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和生活习俗。
如果说正月是武冈的龙灯月,那么二月毋庸置疑就是武冈的风筝月了。这时候,武冈的上空鸯飞蝶舞,鱼跃龙腾,一只只风筝飘荡云端,一条条银线纵横蓝天。如果说地上的追逐嬉闹声声入耳,那么天上的喧哗应该同样是欢腾雀跃的。
武冈历来从事扎制业的比较多,从理论上可以说与地方的民俗文化有关,像冥屋、刍灵、方向神之类的迷信用品。风筝是扎制业的一种。扎制业做出的风筝只适合卖给孩童或者放风筝的“半桶水”真正放风筝的老把式是不买风筝的,觉得买来的风筝个小,经不起风吹;太大众化,凸现不出个性。所以宁愿麻烦点,也要自己动手破篾,绑扎,糊纸,再根据所做的风筝的特征,精心细致地在风筝上描绘几笔,是龙,就给它“点睛”是蝴蝶,就给它画出彩色的翅膀,是美女,就给它两颊涂上胭脂,尽量把自己的作品和别家的拉开距离,让更多的目光从别人的风筝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自制风筝的多半为那些悠闲的老人。肖老便是其中一个。我是通过友人认识肖老的。肖老的家是扎制世家,几代相传。到了肖老的后代,就没有再秉承父业了,一个个从古城走了出去,象肖老放飞出去的风筝,人虽在天南海北,但肖老要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只要把手中的“线”一拉,这些“风筝”就能乖乖回来。街邻羡慕肖老的福气。肖老也确实很悠闲。悠闲的阳春三月,肖老自然又重操旧业了,不过只用来自娱而已。在肖老家的阁楼上,还能觅见一些破损残缺的风筝,蒙尘已久,欲飞不能。这让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暮年,若也象这些被搁置的风筝,有心无力,风光不再,应该以怎样一种心态面对?
肖老的心态远比别人好,这或许与他身边相伴的风筝有关。在老人眼里,风筝仿佛成了有生命的了,不然他的目光不会那么慈祥和爱怜。但是谁也不能说它就没有生命。至少不敢面对肖老说。老人有老人的寄托。后来说到武冈风筝的品类时,老人才从某一种沉浸中走出来,仍然是滔滔不绝。按老人的说法,武冈风筝最常见者有“哪咤”、“赵匡胤”、“美女”、“蝴蝶”、“蜈蚣”、“滚龙”、“凤凰”、“鲢鱼”、“双鸽子”与“雷字”等。“雷字”风筝是所有风筝里面制作最简单的,式样简朴,形如一个“雷”字,取三横一竖四根竹篾扎成一个“王”字,上、中两根竹篾长短一致,最底下的竹篾只需上、中竹篾的五分之三长即可。扎好后再糊以一种皮纸,然后于上、中两横竹篾正中之处安上三角形之“陡线”“陡线”要不偏不歪,否则接上长绳以后风筝是怎么也升不上天的。由于制作便捷,一般孩童也会扎制。
和别的地方一样,武冈的风筝,也是以动物题材为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有。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大量动物题材的风筝的出现,应该说与劳动人民对动物的崇拜是分不开的。拿“龙”来说,就是最具说服力的一例。龙是人们幻想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是掌管雨水的神。由于龙能给人带来祥瑞,炎黄子孙便自认为是龙的后代,龙的传人,对龙的崇拜于是产生,以龙为题材的风筝也应运而生。再说“凤”凤又称凤凰,雄性为凤,雌性为凰,素有凤求凰之说。和龙一样,也是人们幻想中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被认为是百鸟。传说中,凤凰一旦出现,则雷霆不作,风调雨顺,天下安宁。凤凰生性喜歌善舞,性情高洁,非梧桐不栖,非竹类不食,因此,凤凰成了人间祥瑞,以凤凰为题材制作的风筝也是理所当然的了。还有象征高雅华贵的仙鹤,象征爱情坚贞圣洁的鸳鸯,象征和平幸福的鸽子等等。这些风筝,虽然制作难度较大,但艺术造型生动,扎制工艺精巧,民间色彩鲜明,自有风筝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天下风筝爱好者的青睐。
懂得风筝艺术的人都明白,扎制风筝是一种艺术,放飞风筝则是一种技巧。没有技巧,再精美漂亮的风筝也只能成为一种摆设,上不了天。肖老同样深谙此理。逢阳春三月,只要天色晴朗的傍晚,耐不住寂寞的肖老就会兴致勃勃地出现在古城人气最旺的皇城坪广场。肖老的到来,最是引人注目的,也是最受风筝爱好者欢迎的。肖老选择放风筝的时间,总是别人收风筝的时候。所有围观者心里明白,肖老又要放“哨子”上天了。
放“哨子”是放风筝人的行话。所谓“哨子”亦是以竹篾扎制、糊以红色亮光纸的一种轻巧的灯具,形如蝶翅。放“哨子”只能选择晚上。风筝上天之后,放风筝人则将“哨子”钩在绳线上,灯内点上小盏油灯,灯外挂一万响鞭炮,鞭炮的引线处系以草纸搓紧的“媒子”点燃,由上而下,顺风吹到风筝“陡线”处。这个时候“媒子”也差不多燃尽了,接上了鞭炮的引线,于是,寂静的星空中,清脆的噼啪声突然炸响,听起来遥远而亲切。如果真的有神仙的话,想必连神仙也要睁开睡眼朦胧的双眼来听取这来自人间的问候的。待到最后几声稀稀拉拉的鞭炮声结束,一切又从归宁静。这时候,仰望深远的夜空“哨子”的光亮象一颗红色的星星一闪一闪
风筝,是一种游艺竞技娱乐的民俗事象,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一个侧面;而放风筝,不仅少年儿童喜爱,就是成年人乃至老年人也乐此不疲。怪不得连臧克家都说:“放风筝是一种有趣而对身心都有好处的高尚娱乐。”的确,通过在田野郊外的奔跑,以及大量吸收新鲜空气,不仅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质,也反映出国家、民族、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和生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