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平淡为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海洋贸易给宋朝带来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而通过海关,其中一部分的财富便流入了国库之中,这极大的增加了宋朝的作战时间和作战能力,也给了赵祯更加强大的自信,虽然此刻瓦桥关前线依旧在拉锯着,可赵祯却不再如同从前一般惶恐不安,而是一副枕戈待旦的样子,每每上朝不到下午两三点基本不走,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开会,基本上吃饭的时候都是徐清等人陪着的,看得出来,对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他是真的非常渴望这份功勋能够在自己的手中完成的。
作为老板赵祯几乎一刻不停的在工作,底下的人自然也是一刻也闲不下来,范仲淹在这段时间中不停的从全国各地调集着军队所需的粮草,同时与枢密院结合,利用收集粮草的机会,带着军队挨家挨户清扫本地的土豪劣绅,这些人,原本在和平时代,张牙舞爪,为虎作伥,当地的厢军也因为他们势力庞大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可借着征收粮草的机会,原本驻扎在京城附近的禁军开始全面进入全国各县城征收粮草。
这些人里,即便是随随便便一个都尉,家里也可能是功勋之后,甚至是将门世家,对于土豪劣绅,他们可是一点也不害怕,尤其是皇帝都下旨了,按照大宋律令来办,他们就更加不用担心这些人会把他们怎样了,短短几天时间,所收回的征收土地,甚至相比起以往一年的量还要大,看着这些重新被纳入征税范围内的土地,范仲淹的心中倒也没有那么排斥战争的意思。
或许人世间也确实需要一场大雨来洗涤这尘世的点点灰霾吧,范仲淹在心中对于战争如此想到,有的时候,利益是真的容易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甚至是命运的,就像范仲淹先生,原本这个时候他应该是已经被赵祯给撤职了,从堂堂副宰相的位置上到了一个睦洲知州的地步,地位可谓是天壤之别,虽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范仲淹先生写下了他的千古名篇《登岳阳楼记》以及《严先生祠堂记》,可是这两篇文章中的郁郁不得志却昭然若揭,而现在的他,虽然没有写出这两篇旷古名篇来,却为整个大宋在刮骨疗伤,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
而后世之人,虽然少了这两篇名文,却多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不得不说,用两篇煌煌巨著换得大宋百姓的千秋安泰,这笔买卖,是真挺值得的,起码徐清是这么觉得,至于大宋朝此时另外一位能人,夏竦和陈执中,则也是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全国各地的军队现在都处于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尤其是贴近越朝的地方,也就是现在越南地界,此地自古以来便不服王化,每每到中原动乱之时,便会率军北上,以期抢夺华夏肥硕之腹地。
现今大宋全部精锐主力都在瓦桥关与开封府附近,整个东南方向呈现出兵多且弱的状态,守城虽然有余,可镇压当地部族叛乱却远远不够,而这些当地的山中部落,多于越朝之人出于同祖同源,若是稍加放松,便会招致东南战火延绵,甚至会威胁到广州也说不定,那里可是现在宋朝最大的出海港口,也是整个宋朝境内海关税收最多的地方,每年几乎可以达到一百四十万贯左右,若是此地被夺,不仅仅会让越朝获得足够的钱财来支持战争,甚至会让宋朝的国家财政陷入困难,从而导致瓦桥关前线出现问题。
拖欠工资这种事情,在战争年代可是要命的事情,这些当兵的军人,可不像后世的人民子弟兵,凭借着强大的信仰,即便是爬雪山过草地,吃着皮带都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此时的军人大多并没有什么爱国思想,之所以当兵,完全是为了一口饭能把自己填饱而已,要是不给钱还想让他们拼命,夏竦和陈执中两个人几乎都能想象的到,战场之上会激起怎样的兵变。
所以保护广州,维护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的稳定,便是他们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了,在不能调集其他地区兵力的情况下,还要保持这个地区的稳定,可以说这两位老大人简直是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工作了,对此徐清也是爱莫能助,毕竟外交上的东西,他是真的不懂,对于越朝,他也没有什么太过高明的了解,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国家,千百年来一直处于被吞并又独立再被吞并的状态中,对于当地的人文地理,徐清也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这件事他也没有什么插手,而是专注在了自己的事情上,不停的忙活着培养那些工人,让他们能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冶炼工人。
而徐清自己,则是一直待在开封府的郊外,为宋朝第一座成规模的冶炼厂不停的工作着。
自从一个月前火炮在赵祯面前试验过后,火器的全面应用便得到了赵祯的全力支持,而徐清也通过这一次实验,知晓了宋朝冶炼技术、火药技术的根底,这样的能力,制造出一个年产量超过四十万吨的冶炼厂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手和资源的问题罢了。
这两点都非常的难解决,毕竟宋朝的聪明人大多都去读书,研究文学去了,做理科工作的是少之又少,实地做工程的更是旷古绝今,几乎没有,想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出一批顶尖的工程、设计师、工程师来,简直是要了人命,而这于资源的集中相比,还不算最让人难受的,专业人才培养起来尽管再难,只要敢投入进去,就没有办不成的,大不了一百个人扔进去,死掉八十个,他也能活二十个,这二十个人就可以摸索着教育其他的人,慢慢的形成一套体系出来,总能出来一批专业人才。
可资源如何广泛的集中到冶炼厂来,这个问题可就难解决多了,这是一个要年产量高达四十万吨的大型冶炼厂,这样的冶炼厂放在现代... -->>
海洋贸易给宋朝带来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而通过海关,其中一部分的财富便流入了国库之中,这极大的增加了宋朝的作战时间和作战能力,也给了赵祯更加强大的自信,虽然此刻瓦桥关前线依旧在拉锯着,可赵祯却不再如同从前一般惶恐不安,而是一副枕戈待旦的样子,每每上朝不到下午两三点基本不走,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开会,基本上吃饭的时候都是徐清等人陪着的,看得出来,对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他是真的非常渴望这份功勋能够在自己的手中完成的。
作为老板赵祯几乎一刻不停的在工作,底下的人自然也是一刻也闲不下来,范仲淹在这段时间中不停的从全国各地调集着军队所需的粮草,同时与枢密院结合,利用收集粮草的机会,带着军队挨家挨户清扫本地的土豪劣绅,这些人,原本在和平时代,张牙舞爪,为虎作伥,当地的厢军也因为他们势力庞大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可借着征收粮草的机会,原本驻扎在京城附近的禁军开始全面进入全国各县城征收粮草。
这些人里,即便是随随便便一个都尉,家里也可能是功勋之后,甚至是将门世家,对于土豪劣绅,他们可是一点也不害怕,尤其是皇帝都下旨了,按照大宋律令来办,他们就更加不用担心这些人会把他们怎样了,短短几天时间,所收回的征收土地,甚至相比起以往一年的量还要大,看着这些重新被纳入征税范围内的土地,范仲淹的心中倒也没有那么排斥战争的意思。
或许人世间也确实需要一场大雨来洗涤这尘世的点点灰霾吧,范仲淹在心中对于战争如此想到,有的时候,利益是真的容易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甚至是命运的,就像范仲淹先生,原本这个时候他应该是已经被赵祯给撤职了,从堂堂副宰相的位置上到了一个睦洲知州的地步,地位可谓是天壤之别,虽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范仲淹先生写下了他的千古名篇《登岳阳楼记》以及《严先生祠堂记》,可是这两篇文章中的郁郁不得志却昭然若揭,而现在的他,虽然没有写出这两篇旷古名篇来,却为整个大宋在刮骨疗伤,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
而后世之人,虽然少了这两篇名文,却多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不得不说,用两篇煌煌巨著换得大宋百姓的千秋安泰,这笔买卖,是真挺值得的,起码徐清是这么觉得,至于大宋朝此时另外一位能人,夏竦和陈执中,则也是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全国各地的军队现在都处于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尤其是贴近越朝的地方,也就是现在越南地界,此地自古以来便不服王化,每每到中原动乱之时,便会率军北上,以期抢夺华夏肥硕之腹地。
现今大宋全部精锐主力都在瓦桥关与开封府附近,整个东南方向呈现出兵多且弱的状态,守城虽然有余,可镇压当地部族叛乱却远远不够,而这些当地的山中部落,多于越朝之人出于同祖同源,若是稍加放松,便会招致东南战火延绵,甚至会威胁到广州也说不定,那里可是现在宋朝最大的出海港口,也是整个宋朝境内海关税收最多的地方,每年几乎可以达到一百四十万贯左右,若是此地被夺,不仅仅会让越朝获得足够的钱财来支持战争,甚至会让宋朝的国家财政陷入困难,从而导致瓦桥关前线出现问题。
拖欠工资这种事情,在战争年代可是要命的事情,这些当兵的军人,可不像后世的人民子弟兵,凭借着强大的信仰,即便是爬雪山过草地,吃着皮带都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此时的军人大多并没有什么爱国思想,之所以当兵,完全是为了一口饭能把自己填饱而已,要是不给钱还想让他们拼命,夏竦和陈执中两个人几乎都能想象的到,战场之上会激起怎样的兵变。
所以保护广州,维护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的稳定,便是他们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了,在不能调集其他地区兵力的情况下,还要保持这个地区的稳定,可以说这两位老大人简直是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工作了,对此徐清也是爱莫能助,毕竟外交上的东西,他是真的不懂,对于越朝,他也没有什么太过高明的了解,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国家,千百年来一直处于被吞并又独立再被吞并的状态中,对于当地的人文地理,徐清也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这件事他也没有什么插手,而是专注在了自己的事情上,不停的忙活着培养那些工人,让他们能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冶炼工人。
而徐清自己,则是一直待在开封府的郊外,为宋朝第一座成规模的冶炼厂不停的工作着。
自从一个月前火炮在赵祯面前试验过后,火器的全面应用便得到了赵祯的全力支持,而徐清也通过这一次实验,知晓了宋朝冶炼技术、火药技术的根底,这样的能力,制造出一个年产量超过四十万吨的冶炼厂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手和资源的问题罢了。
这两点都非常的难解决,毕竟宋朝的聪明人大多都去读书,研究文学去了,做理科工作的是少之又少,实地做工程的更是旷古绝今,几乎没有,想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出一批顶尖的工程、设计师、工程师来,简直是要了人命,而这于资源的集中相比,还不算最让人难受的,专业人才培养起来尽管再难,只要敢投入进去,就没有办不成的,大不了一百个人扔进去,死掉八十个,他也能活二十个,这二十个人就可以摸索着教育其他的人,慢慢的形成一套体系出来,总能出来一批专业人才。
可资源如何广泛的集中到冶炼厂来,这个问题可就难解决多了,这是一个要年产量高达四十万吨的大型冶炼厂,这样的冶炼厂放在现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