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流水迢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三十四章番外华稗.齐稗.桓稗
【稗官野史】泛指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学作品。稗官:古代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为稗官。野史:不是官家编撰的史书。
泱泱九州,千载风流,无数史实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严肃而冷静的史书,有时很难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如同华朝末年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谁也不知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其后华灭齐兴,桓国衰落,也是波谲云诡、惊心步步。
华朝灭亡后,齐国太祖命“天玄阁”掌门崔逸会同史学家编撰了《华史》。但崔逸有感于史笔的局限性,另将搜集到的有关华末齐初两朝的文献、笔记、传奇乃至民间谚俗等悉心整理,辑为《华稗》、《齐稗》。
崔逸又北上桓国,遇上在桓“南子之乱”中幸存下来的一些文士,志同道合,又合力编写了《桓稗》。从而让我辈得以从这些被史学家嗤之以鼻的野史稗末中,一窥那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岁月。
稗者,非正史也,或有胡言乱语、怪力乱神之言,诸位看官可一笑之。
一、华稗
安帝之死
华末,安帝以七岁稚龄登基,幸得顾命首辅、忠孝王裴琰一力扶持,才安然度过数次宫变谋逆。
可惜安帝身子较弱,一直居于深宫,不好文史武功,独好研究香料。
南方的乌琉国盛产香料,尤以“沉香榍”闻名于世。世有传言:在月圆之夜,若“沉香榍”盛开,其所散发的香气千载不消,若能吸其香魂,将月夜飞升。
这仅是民间传闻,但安帝信之不疑,可惜“沉香榍”极难栽活,乌琉国上千年来仅有一株成活,“沉香榍”的种子也不过八颗。
但乌琉国当时与岳藩连年激战,自也与华朝交恶。安帝求“沉香榍”不得,郁郁寡欢,后来甚至不早朝、不见臣子,也不纳嫔妃。
忠孝王裴琰为解帝忧,同时也为了平定南方局势,于天命之年再度披甲,领南安府、玉间府八万人马驰援岳藩。
两载征战,岳藩世子战死沙场,藩王岳景阳死于流箭,裴琰也旧伤复发,终将乌琉国大军击败,华朝大军以风卷残云之势扫过乌琉大地。
裴琰收服乌琉,带回八颗“沉香榍”的种子,安帝狂喜。当场下旨:因其要一心培植“沉香榍”,不胜帝位,欲禅位于忠孝王裴琰。裴琰惊骇,伏地痛哭,吐血不已,安帝无奈,才收回圣命。
只是自此以后,安帝再未出现在朝臣面前,而是自闭于后宫禁苑,一心培植“沉香榍”。
悠悠八载时光,忠孝王裴琰操劳过度,旧伤复发,撒手人寰。其长子裴洵继任忠孝王位,兼任顾命首辅。
安帝得知裴琰去世,于后宫痛哭三日,却仍一心培植“沉香榍”。
他精神渐渐陷入痴狂,三次下旨,要将帝位禅让给忠孝王裴洵。裴洵惶恐不安,不敢上朝,政事无人主理,朝廷渐陷入纷乱之中。
安帝培植“沉香榍”不成,性情大变,屡诛身边宫女内侍,宫中人人自危。
仅剩最后一粒“沉香榍”种子时,安帝日夜蹲守于幼苗旁,任何人一旦接近,必诛之。一名姓许的内侍不小心入了禁苑,安帝命人将其乱棍打死,许内侍收有两名义子,心伤义父之死,愤而谋逆。
他们纠集不轨之徒,冲入内廷。幸得忠孝王裴洵得到消息,及时赶来,在禁苑门口与逆贼发生激战。
一番血战,裴洵击毙全部谋乱者。正要向安帝请罪问安,谋逆者流出的鲜血汇成血溪,缓缓渗入泥土之中。
当日正是月圆之夜,禁苑门口的上千人,目睹了奇异的一幕:
鲜血渗入“沉香榍”幼苗的周围,幼苗迅速抽芽生长。安帝大喜,终于明白了“沉香榍”要以人血养之,眼见幼苗生长速度越来越慢,安帝拔出长剑,便欲砍杀众人,众人齐齐回避,裴洵跪地泣呼。
安帝无奈,站于“沉香榍”旁,引剑自刎。
安帝的鲜血喷在“沉香榍”上,“沉香榍”终于生出花蕾,安帝跪于花蕾前,抱住花蕾,颈中之血不停地流在花蕾上,月华笼罩在他身上,发出一种凄冷的光。在这片凄冷的光华中,“沉香榍”终于盛开,清香溢满整个皇宫。
安帝临终前望着盛开的“沉香榍”,状极欣慰,他用尽最后力气,将玉玺抛给跪于一旁的裴洵。
香雾四溢,渐渐淹没了安帝及“沉香榍”。
等香雾渐渐散去,已不见了安帝身影,地上仅余一株枯萎了的“沉香榍”。
裴洵及众臣伏地痛哭,但因事涉怪力乱神,裴洵下严令,当夜之事不得外泄,违者诛九族。
安帝无子,谢氏皇族凋零。众臣无奈,只得拜请忠孝王裴洵救国于危难之中,即帝位,改国号为“齐”。
裴洵是为齐太祖,尊亡父裴琰为高祖圣光孝皇帝,尊母亲董氏为圣光孝太后。立崔氏为皇后。
二、寒月剑
“寒月剑”为千年名剑,也曾为华朝开朝圣祖所用佩剑。华圣祖用“寒月剑”纵横天下,开辟了华朝江山。
但立国以后,圣祖叹“寒月剑杀气过重,饮血过多,现当以礼治国,宜封之”,遂将“寒月剑”封于皇陵地底。
华承熹五年冬至,成帝死于庄王及卫昭谋逆,皇陵方城在大火中烧为灰烬。二十年后,方城重修,工匠于某夜挖地基时,寒光迸现,笼罩整个皇陵,“寒月剑”重现于世。
忠孝王裴琰得知“寒月剑”重现于世,欣喜不已,持剑弹刃,叹道:“寒月出世,天下可定。”
“寒月剑”重现于世的当月,裴琰便收了一名义子。义子姓萧名遥,俊美无双,风华绝代。裴琰遂将“寒月剑”赐给义子萧遥,并亲授其长风剑法。
第二年,桓威帝再度以十五万大军南下,裴琰率长子裴洵、义子萧遥再度领军北征,与桓军决战于成郡。
萧遥为左军将军,其长相太过俊美,桓军骂阵时屡屡嘲笑之。萧遥遂以银色面具遮住真容,并在阵前割血立誓:一日不将桓军击败,一日不以真容示人。
萧遥英勇善战,并屡有智谋,其统率的左军所向披靡,风头超过裴洵率领的右军。两军将士皆对其钦服不已,因其持“寒月剑”纵横沙场,都呼其为“寒月将军”。
麒麟谷一役,桓相滕瑞使诈,引萧遥入深谷。萧遥阵前临危不乱,率五百死士力守谷口,及时等到主力大军前来。但萧遥却中箭跌入急流之中,不知去向。
裴琰得知,大惊失色,下严命寻找。一个月后,萧遥无恙归来,只是身边多了一名女子。该女子一直以纱蒙面,身有异香。萧遥要娶此女子为妻,裴琰以其来历不明,不允。萧遥当众割去一绺乌发,奉给裴琰,谢其授艺之恩,遂携那名女子的手,飘然而去。
裴洵急追义兄,萧遥却将“寒月剑”向后抛出,“寒月剑”直入松树树干。待裴洵抽出“寒月剑”,萧遥与那女子已不见了踪影。
自此,“寒月将军”绝迹于人世。
裴琰率长风骑将桓军赶回黑水河以北,抚剑长叹,将“寒月剑”投于黑水河。绝世名剑,自此长眠于两国交界处的深河之中。
裴洵登基为帝后,命人在凌烟阁绘了三十二功臣的画像,东首第一位,风神俊秀,轩然若举,便是“寒月将军”萧遥。
齐稗
一、长乐之盟与天玄阁
关于齐国与月落国如何结为“长乐之盟”,是齐史上四大疑案之一。
齐太祖裴洵登基,三年后有姜氏遗孤在苍平府起兵谋乱。太祖命镇北侯宁思明领兵平定叛乱。
当时,桓国元帝废顺帝,引发“南子之乱”,月戎也发生叛乱,桓国陷入内乱之中。
月落藩王木风见华桓两国皆忙于平定内乱,便宣布脱离齐国藩治,自立为月落国。
齐国内乱很快被平定,齐太祖裴洵三度下旨,令木风重归齐国,木风仅回一字:战。
太祖大怒,领十二万大军亲征。到达长乐城后,太祖裴洵却出人意料地没有发起进攻,大军在长乐城驻扎了半个月后,便又撤回了河西。
其间原因,并没有一个公开的说法。但据贴身随侍太祖的侍卫透露:太祖抵达长乐城后的当夜,一名姓崔的神秘人求见太祖,出示了一支竹箫为信物。这名侍卫在后来曾见过此人,即是后来修撰《华史》的“天玄阁”阁主崔逸。
太祖与崔逸一番长谈后,深夜出城。在城外某处庄园呆了大半夜,将近黎明时才出庄。
太祖回到长乐后,即下令撤兵。回京后太祖颁发诏令:齐国承认月落自立,并与月落国结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
不久,月落国王木风修书齐国太祖皇帝:恳请齐国归还月落圣教主萧无瑕之遗物,并将其反抗前朝暴政之英烈事迹,昭告天下。
齐太祖裴洵下令,将卫昭遗物悉数送返月落。木风主持圣典,月落数万人于星月峰祭奠英灵,并立下“凤凰碑”,世代祭祀。
桓国元帝将国内叛乱平定后,在五大贵族部落的怂恿下,本欲再度南征。听闻齐月两国结为“兄弟之邦”,于宫中哀叹“木风欺朕也!”遂打消了南下的念头,自此齐、桓、月三国鼎立,天下有数十年的短暂安定。
由于“天玄阁”阁主崔逸本身为《齐史》的编撰者,故对此段史实的真象隐晦不言。
&nb... -->>
第一百三十四章番外华稗.齐稗.桓稗
【稗官野史】泛指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学作品。稗官:古代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为稗官。野史:不是官家编撰的史书。
泱泱九州,千载风流,无数史实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严肃而冷静的史书,有时很难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如同华朝末年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谁也不知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其后华灭齐兴,桓国衰落,也是波谲云诡、惊心步步。
华朝灭亡后,齐国太祖命“天玄阁”掌门崔逸会同史学家编撰了《华史》。但崔逸有感于史笔的局限性,另将搜集到的有关华末齐初两朝的文献、笔记、传奇乃至民间谚俗等悉心整理,辑为《华稗》、《齐稗》。
崔逸又北上桓国,遇上在桓“南子之乱”中幸存下来的一些文士,志同道合,又合力编写了《桓稗》。从而让我辈得以从这些被史学家嗤之以鼻的野史稗末中,一窥那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岁月。
稗者,非正史也,或有胡言乱语、怪力乱神之言,诸位看官可一笑之。
一、华稗
安帝之死
华末,安帝以七岁稚龄登基,幸得顾命首辅、忠孝王裴琰一力扶持,才安然度过数次宫变谋逆。
可惜安帝身子较弱,一直居于深宫,不好文史武功,独好研究香料。
南方的乌琉国盛产香料,尤以“沉香榍”闻名于世。世有传言:在月圆之夜,若“沉香榍”盛开,其所散发的香气千载不消,若能吸其香魂,将月夜飞升。
这仅是民间传闻,但安帝信之不疑,可惜“沉香榍”极难栽活,乌琉国上千年来仅有一株成活,“沉香榍”的种子也不过八颗。
但乌琉国当时与岳藩连年激战,自也与华朝交恶。安帝求“沉香榍”不得,郁郁寡欢,后来甚至不早朝、不见臣子,也不纳嫔妃。
忠孝王裴琰为解帝忧,同时也为了平定南方局势,于天命之年再度披甲,领南安府、玉间府八万人马驰援岳藩。
两载征战,岳藩世子战死沙场,藩王岳景阳死于流箭,裴琰也旧伤复发,终将乌琉国大军击败,华朝大军以风卷残云之势扫过乌琉大地。
裴琰收服乌琉,带回八颗“沉香榍”的种子,安帝狂喜。当场下旨:因其要一心培植“沉香榍”,不胜帝位,欲禅位于忠孝王裴琰。裴琰惊骇,伏地痛哭,吐血不已,安帝无奈,才收回圣命。
只是自此以后,安帝再未出现在朝臣面前,而是自闭于后宫禁苑,一心培植“沉香榍”。
悠悠八载时光,忠孝王裴琰操劳过度,旧伤复发,撒手人寰。其长子裴洵继任忠孝王位,兼任顾命首辅。
安帝得知裴琰去世,于后宫痛哭三日,却仍一心培植“沉香榍”。
他精神渐渐陷入痴狂,三次下旨,要将帝位禅让给忠孝王裴洵。裴洵惶恐不安,不敢上朝,政事无人主理,朝廷渐陷入纷乱之中。
安帝培植“沉香榍”不成,性情大变,屡诛身边宫女内侍,宫中人人自危。
仅剩最后一粒“沉香榍”种子时,安帝日夜蹲守于幼苗旁,任何人一旦接近,必诛之。一名姓许的内侍不小心入了禁苑,安帝命人将其乱棍打死,许内侍收有两名义子,心伤义父之死,愤而谋逆。
他们纠集不轨之徒,冲入内廷。幸得忠孝王裴洵得到消息,及时赶来,在禁苑门口与逆贼发生激战。
一番血战,裴洵击毙全部谋乱者。正要向安帝请罪问安,谋逆者流出的鲜血汇成血溪,缓缓渗入泥土之中。
当日正是月圆之夜,禁苑门口的上千人,目睹了奇异的一幕:
鲜血渗入“沉香榍”幼苗的周围,幼苗迅速抽芽生长。安帝大喜,终于明白了“沉香榍”要以人血养之,眼见幼苗生长速度越来越慢,安帝拔出长剑,便欲砍杀众人,众人齐齐回避,裴洵跪地泣呼。
安帝无奈,站于“沉香榍”旁,引剑自刎。
安帝的鲜血喷在“沉香榍”上,“沉香榍”终于生出花蕾,安帝跪于花蕾前,抱住花蕾,颈中之血不停地流在花蕾上,月华笼罩在他身上,发出一种凄冷的光。在这片凄冷的光华中,“沉香榍”终于盛开,清香溢满整个皇宫。
安帝临终前望着盛开的“沉香榍”,状极欣慰,他用尽最后力气,将玉玺抛给跪于一旁的裴洵。
香雾四溢,渐渐淹没了安帝及“沉香榍”。
等香雾渐渐散去,已不见了安帝身影,地上仅余一株枯萎了的“沉香榍”。
裴洵及众臣伏地痛哭,但因事涉怪力乱神,裴洵下严令,当夜之事不得外泄,违者诛九族。
安帝无子,谢氏皇族凋零。众臣无奈,只得拜请忠孝王裴洵救国于危难之中,即帝位,改国号为“齐”。
裴洵是为齐太祖,尊亡父裴琰为高祖圣光孝皇帝,尊母亲董氏为圣光孝太后。立崔氏为皇后。
二、寒月剑
“寒月剑”为千年名剑,也曾为华朝开朝圣祖所用佩剑。华圣祖用“寒月剑”纵横天下,开辟了华朝江山。
但立国以后,圣祖叹“寒月剑杀气过重,饮血过多,现当以礼治国,宜封之”,遂将“寒月剑”封于皇陵地底。
华承熹五年冬至,成帝死于庄王及卫昭谋逆,皇陵方城在大火中烧为灰烬。二十年后,方城重修,工匠于某夜挖地基时,寒光迸现,笼罩整个皇陵,“寒月剑”重现于世。
忠孝王裴琰得知“寒月剑”重现于世,欣喜不已,持剑弹刃,叹道:“寒月出世,天下可定。”
“寒月剑”重现于世的当月,裴琰便收了一名义子。义子姓萧名遥,俊美无双,风华绝代。裴琰遂将“寒月剑”赐给义子萧遥,并亲授其长风剑法。
第二年,桓威帝再度以十五万大军南下,裴琰率长子裴洵、义子萧遥再度领军北征,与桓军决战于成郡。
萧遥为左军将军,其长相太过俊美,桓军骂阵时屡屡嘲笑之。萧遥遂以银色面具遮住真容,并在阵前割血立誓:一日不将桓军击败,一日不以真容示人。
萧遥英勇善战,并屡有智谋,其统率的左军所向披靡,风头超过裴洵率领的右军。两军将士皆对其钦服不已,因其持“寒月剑”纵横沙场,都呼其为“寒月将军”。
麒麟谷一役,桓相滕瑞使诈,引萧遥入深谷。萧遥阵前临危不乱,率五百死士力守谷口,及时等到主力大军前来。但萧遥却中箭跌入急流之中,不知去向。
裴琰得知,大惊失色,下严命寻找。一个月后,萧遥无恙归来,只是身边多了一名女子。该女子一直以纱蒙面,身有异香。萧遥要娶此女子为妻,裴琰以其来历不明,不允。萧遥当众割去一绺乌发,奉给裴琰,谢其授艺之恩,遂携那名女子的手,飘然而去。
裴洵急追义兄,萧遥却将“寒月剑”向后抛出,“寒月剑”直入松树树干。待裴洵抽出“寒月剑”,萧遥与那女子已不见了踪影。
自此,“寒月将军”绝迹于人世。
裴琰率长风骑将桓军赶回黑水河以北,抚剑长叹,将“寒月剑”投于黑水河。绝世名剑,自此长眠于两国交界处的深河之中。
裴洵登基为帝后,命人在凌烟阁绘了三十二功臣的画像,东首第一位,风神俊秀,轩然若举,便是“寒月将军”萧遥。
齐稗
一、长乐之盟与天玄阁
关于齐国与月落国如何结为“长乐之盟”,是齐史上四大疑案之一。
齐太祖裴洵登基,三年后有姜氏遗孤在苍平府起兵谋乱。太祖命镇北侯宁思明领兵平定叛乱。
当时,桓国元帝废顺帝,引发“南子之乱”,月戎也发生叛乱,桓国陷入内乱之中。
月落藩王木风见华桓两国皆忙于平定内乱,便宣布脱离齐国藩治,自立为月落国。
齐国内乱很快被平定,齐太祖裴洵三度下旨,令木风重归齐国,木风仅回一字:战。
太祖大怒,领十二万大军亲征。到达长乐城后,太祖裴洵却出人意料地没有发起进攻,大军在长乐城驻扎了半个月后,便又撤回了河西。
其间原因,并没有一个公开的说法。但据贴身随侍太祖的侍卫透露:太祖抵达长乐城后的当夜,一名姓崔的神秘人求见太祖,出示了一支竹箫为信物。这名侍卫在后来曾见过此人,即是后来修撰《华史》的“天玄阁”阁主崔逸。
太祖与崔逸一番长谈后,深夜出城。在城外某处庄园呆了大半夜,将近黎明时才出庄。
太祖回到长乐后,即下令撤兵。回京后太祖颁发诏令:齐国承认月落自立,并与月落国结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
不久,月落国王木风修书齐国太祖皇帝:恳请齐国归还月落圣教主萧无瑕之遗物,并将其反抗前朝暴政之英烈事迹,昭告天下。
齐太祖裴洵下令,将卫昭遗物悉数送返月落。木风主持圣典,月落数万人于星月峰祭奠英灵,并立下“凤凰碑”,世代祭祀。
桓国元帝将国内叛乱平定后,在五大贵族部落的怂恿下,本欲再度南征。听闻齐月两国结为“兄弟之邦”,于宫中哀叹“木风欺朕也!”遂打消了南下的念头,自此齐、桓、月三国鼎立,天下有数十年的短暂安定。
由于“天玄阁”阁主崔逸本身为《齐史》的编撰者,故对此段史实的真象隐晦不言。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