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代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08驰援太史慈(上)
初,袁术下邳兵败,孙策欺其虚弱,遂遣表兄徐琨率军挺进丹阳郡,赶走袁术所置太守袁胤。
而后,袁术移军沛郡,与韩暹、杨奉、吕布对垒淮泗。为稳住江东孙策,袁术非但没有责备孙策驱赶袁胤,自称会稽太守,反而镇之以静,相继遣返吴景、孙贲两人,欲以此内乱江东三郡,消弭孙策隐患。
案:吴景为孙坚妻弟,孙策娘舅;孙贲是孙羌之子,为孙坚亲侄,孙策堂兄。吴景是老辈,孙贲年齿稍长,皆是追随孙坚征伐天下的老将,在孙坚旧部里威望较高,乃至袁术曾举荐孙贲为豫州刺史,上表吴景为丹阳刺史,非是孙策小小少年可比。
在袁术眼里,家有长辈,幼子难称雄。先前禁足吴景、孙贲,亦是袁术为遏制孙氏力量,避免养虎为患。奈何袁术大意,没料到孙策虽是弱冠少年,却能服强齐弱,完美继承吴景、孙贲遗部,直取会稽郡。前时疏漏,后来来补,发觉孙策隐然壮志,袁术立即遣返吴景,表面是晓谕孙策,暗中却是安插钉子,分裂孙策娘舅家势力。之所以仅仅遣返吴景,却亦是袁术为避免驱狼来虎,垮倒孙策,崛起他人。
谁知,吴景、孙贲远离江左数月,孙策已经完美征服两人部属,吴景虽回,却无损孙策军中威望。与此同时,孙策顾忌表兄徐琨兵多,有害孙氏,遂趁袁术遣返吴景一事,借力打力,高崇吴景,聘其丹阳太守,用以取代徐琨。徐琨为孙坚外甥,是孙坚属下老将,彼时孙策虽忌讳其兵多,胜于会稽,却也无可奈何,不可能随意无故削弱徐琨,引起孙坚老将忌讳。恰逢吴景回返,孙策手腕一转,以交好袁术为藉口,复任吴景为丹阳太守,改迁徐琨为督军中郎将。
吴景不仅是袁术所任丹阳太守,威望、齿岁又皆盛于徐琨,用吴景取代徐琨,里外新旧部将都无话说。服众之余,孙策又使两辈舅家吴氏、徐氏互相抵角,只能彼此倚靠孙氏这棵大树,而不能鸠占鹊巢,取代孙氏。如此,孙策手腕轻转,连削带打,轻松瓦解袁术出招。而袁术,见吴景无功,又一计不成,再生二计,遣返孙贲问讯江东:既然舅家力量不能危害孙策地位,那就祭出大杀器——孙氏旧日统帅孙贲!
案:孙坚征伐四方,因孙策年幼,他最信赖亲侄儿孙贲。孙坚是一军主帅,孙贲则为一军副贰,权柄极大。孙坚阵亡襄阳,部属被袁术吞并,而孙氏力量之所以能保留至孙策崛起,全赖孙贲肩扛孙坚遗命。彼时,袁术甚至一度上表孙贲为豫州刺史,用以继承孙坚权柄。简单来说,孙贲在孙氏体系内的地位,远非吴景能比。
袁术、孙策围绕孙贲明争暗斗一节,暂且不说。
单说,孙策以吴景取代徐琨为丹阳太守。吴景新返,又因取代徐琨引起徐氏衔恨,难免无法顺利接收数万丹阳兵。困窘之间,孙策以仲裁者面目出现,以舅侄以待吴景,以堂弟以待徐琨,助吴景掌控丹阳之余,又切割数万丹阳兵为己有,使得孙策直辖兵力猛增一倍有余。
自古以来,欲揽兵权,必先衅争。
只需一场大捷,主将便能借助战场指挥调度,瞬间接管军权。凡是悖逆之徒,皆可以战法处死,一旦将校屈服于虎符,即便或许口中尚有怨言,他们内心其实已经服从于主将权威:但凡主将军令,不敢不从!
立威丹阳,收揽兵权,确保吴景、徐琨为臣之战,孙策就近选在丹阳郡。
丹阳郡西,有太史慈、祖郎两股势力,联盟自保,共御徐琨。究其本心来说,孙策更愿意讨伐祖郎,一则祖郎曾经袭击过孙策,二则是祖郎贼寇身份,征讨有大义。但是,偏偏萧言卷起历史漩涡,结盟太史慈,使得太史慈心生侥幸,暂时固守芜湖。芜湖近水,扼守中江上游,不论战争便易程度,还是地理重要性,太史慈所据芜湖都必须列为第一时间征讨序列:祖郎为祸,犹可忍;太史慈扼守芜湖,不可忍。
恰逢曹操南征,聚歼袁术主力于蕲阳,也是袁术幸运,才能提前狼狈逃窜至寿春,再度借助淮河防线,抵御曹操侵袭。袁术军败,岂不正是孙策攫取利益之时?由是,孙策当机立断,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出牛渚渡口,直扑中江口;一部孙策自领,沿中江上溯,水陆并进,合攻芜湖。
此次征讨太史慈旗号,孙策一则贬斥太史慈放纵山越抄袭;二则言太史慈为刘繇余部;三则称太史慈劫杀周瑜。如此,不论为民、为公、为私情,孙策都有剿灭太史慈的理由。
问讯孙策来伐,太史慈忧惧之余,又起战心,欲与孙策一决胜负。
然而,前军斥候很快粗粗探明孙策来征军伍数量——不是三千,不是五... -->>
第108驰援太史慈(上)
初,袁术下邳兵败,孙策欺其虚弱,遂遣表兄徐琨率军挺进丹阳郡,赶走袁术所置太守袁胤。
而后,袁术移军沛郡,与韩暹、杨奉、吕布对垒淮泗。为稳住江东孙策,袁术非但没有责备孙策驱赶袁胤,自称会稽太守,反而镇之以静,相继遣返吴景、孙贲两人,欲以此内乱江东三郡,消弭孙策隐患。
案:吴景为孙坚妻弟,孙策娘舅;孙贲是孙羌之子,为孙坚亲侄,孙策堂兄。吴景是老辈,孙贲年齿稍长,皆是追随孙坚征伐天下的老将,在孙坚旧部里威望较高,乃至袁术曾举荐孙贲为豫州刺史,上表吴景为丹阳刺史,非是孙策小小少年可比。
在袁术眼里,家有长辈,幼子难称雄。先前禁足吴景、孙贲,亦是袁术为遏制孙氏力量,避免养虎为患。奈何袁术大意,没料到孙策虽是弱冠少年,却能服强齐弱,完美继承吴景、孙贲遗部,直取会稽郡。前时疏漏,后来来补,发觉孙策隐然壮志,袁术立即遣返吴景,表面是晓谕孙策,暗中却是安插钉子,分裂孙策娘舅家势力。之所以仅仅遣返吴景,却亦是袁术为避免驱狼来虎,垮倒孙策,崛起他人。
谁知,吴景、孙贲远离江左数月,孙策已经完美征服两人部属,吴景虽回,却无损孙策军中威望。与此同时,孙策顾忌表兄徐琨兵多,有害孙氏,遂趁袁术遣返吴景一事,借力打力,高崇吴景,聘其丹阳太守,用以取代徐琨。徐琨为孙坚外甥,是孙坚属下老将,彼时孙策虽忌讳其兵多,胜于会稽,却也无可奈何,不可能随意无故削弱徐琨,引起孙坚老将忌讳。恰逢吴景回返,孙策手腕一转,以交好袁术为藉口,复任吴景为丹阳太守,改迁徐琨为督军中郎将。
吴景不仅是袁术所任丹阳太守,威望、齿岁又皆盛于徐琨,用吴景取代徐琨,里外新旧部将都无话说。服众之余,孙策又使两辈舅家吴氏、徐氏互相抵角,只能彼此倚靠孙氏这棵大树,而不能鸠占鹊巢,取代孙氏。如此,孙策手腕轻转,连削带打,轻松瓦解袁术出招。而袁术,见吴景无功,又一计不成,再生二计,遣返孙贲问讯江东:既然舅家力量不能危害孙策地位,那就祭出大杀器——孙氏旧日统帅孙贲!
案:孙坚征伐四方,因孙策年幼,他最信赖亲侄儿孙贲。孙坚是一军主帅,孙贲则为一军副贰,权柄极大。孙坚阵亡襄阳,部属被袁术吞并,而孙氏力量之所以能保留至孙策崛起,全赖孙贲肩扛孙坚遗命。彼时,袁术甚至一度上表孙贲为豫州刺史,用以继承孙坚权柄。简单来说,孙贲在孙氏体系内的地位,远非吴景能比。
袁术、孙策围绕孙贲明争暗斗一节,暂且不说。
单说,孙策以吴景取代徐琨为丹阳太守。吴景新返,又因取代徐琨引起徐氏衔恨,难免无法顺利接收数万丹阳兵。困窘之间,孙策以仲裁者面目出现,以舅侄以待吴景,以堂弟以待徐琨,助吴景掌控丹阳之余,又切割数万丹阳兵为己有,使得孙策直辖兵力猛增一倍有余。
自古以来,欲揽兵权,必先衅争。
只需一场大捷,主将便能借助战场指挥调度,瞬间接管军权。凡是悖逆之徒,皆可以战法处死,一旦将校屈服于虎符,即便或许口中尚有怨言,他们内心其实已经服从于主将权威:但凡主将军令,不敢不从!
立威丹阳,收揽兵权,确保吴景、徐琨为臣之战,孙策就近选在丹阳郡。
丹阳郡西,有太史慈、祖郎两股势力,联盟自保,共御徐琨。究其本心来说,孙策更愿意讨伐祖郎,一则祖郎曾经袭击过孙策,二则是祖郎贼寇身份,征讨有大义。但是,偏偏萧言卷起历史漩涡,结盟太史慈,使得太史慈心生侥幸,暂时固守芜湖。芜湖近水,扼守中江上游,不论战争便易程度,还是地理重要性,太史慈所据芜湖都必须列为第一时间征讨序列:祖郎为祸,犹可忍;太史慈扼守芜湖,不可忍。
恰逢曹操南征,聚歼袁术主力于蕲阳,也是袁术幸运,才能提前狼狈逃窜至寿春,再度借助淮河防线,抵御曹操侵袭。袁术军败,岂不正是孙策攫取利益之时?由是,孙策当机立断,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出牛渚渡口,直扑中江口;一部孙策自领,沿中江上溯,水陆并进,合攻芜湖。
此次征讨太史慈旗号,孙策一则贬斥太史慈放纵山越抄袭;二则言太史慈为刘繇余部;三则称太史慈劫杀周瑜。如此,不论为民、为公、为私情,孙策都有剿灭太史慈的理由。
问讯孙策来伐,太史慈忧惧之余,又起战心,欲与孙策一决胜负。
然而,前军斥候很快粗粗探明孙策来征军伍数量——不是三千,不是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