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猫踪迷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错,每个男人心底都有个杜十娘梦。这话要是潘安、宋玉,苏轼、唐寅,或者马云、默多克说出来,一点毛病也没有。可那位五岳散人,我专门到他微博看了看,恕我眼拙,没看出他的才与财,倒是不小心翻到了他老人家的照片。好一张油腻的大脸,光头,身上还挂满了各种珠串,像极了活跃在在朝阳区的仁波切们。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找小姐都要加钱的脸吧。凭这尊容,也只能靠着花钱或抖点小机灵,骗骗无知少女或者自视甚高却无人问津的徐娘打个炮。他自己也知道,凭他的德行,就连让一个普通美女对他倾心爱恋都做不到,于是像大多数高不成低不就中年男人那样,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傲娇脸,哥不是没人爱,是哥要求高。
谁说只有表面漂亮无法愉悦观众。在里约奥运上独领风骚的巴西国宝吉赛尔邦辰,不就是凭着她的美艳和丰乳肥臀征服了世界嘛?
谁说国师就一定要深刻,就连至圣先师孔老二,还要抽空和大美妞南子调调情,老谋子为什么不能玩个画面?
看《英雄》时,看到一半,突然接到了一个很麻烦的电话,我只好跑到影院的最后一排,压低声音和对方交流,刚说了没多久,屏幕上突然出现张曼玉和章子怡一身红装,在漫天飞舞的黄叶中打斗的画面,那一瞬,我真得被那绝伦的美惊呆了,甚至忘记了那个恼人的电话。
《长城》没《英雄》那么炫技,可花几十块钱,看了美女、明星、怪兽,还有一个挺热血的故事,我觉得没什么好抱怨的。
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哥们发的鸡汤,很煽情、很烂俗的那种。在我眼里,他是那种根本不会喝鸡汤的硬汉子,强硬,狡猾,手腕高超。事实上,每次面对他,我都要绷紧神经,仔细琢磨他的每一句话,很小心的应答,生怕哪一句应对不周,被他看破或者看轻。
可能是英雄也有伤心时吧,很少在朋友圈写什么的这位硬汉,最近会偶尔在朋友圈发发感慨,煲些鸡汤娱己娱人。
心灵鸡汤八十年代兴起于米国,九十年代在天朝风靡。之前天朝奴化教育严重,每个人都是螺丝钉,,个性是不被允许的,个人的所有困难和困惑都被归咎于立场不坚定。只要XX加持,就像神功附体,自然百毒不侵,刀枪不入,心坚如铁。
现在看来很荒谬好笑,但当时很多人都深信不疑。我少年时看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时,发现主人公战前竟然怕的发抖,甚至想逃时,我大惑不解,甚至暗自嘲笑帝国主义的战士果然立场不坚定,哪有我大天朝勇士勇猛刚烈?等到看《永别了武器》,我靠,一个大兵打着打着仗,突然觉得这仗打的不靠谱,竟然领着个女孩逃到瑞士了,我靠,这不是叛徒吗?这在天朝,抓住要被凌迟,死了也要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这与我往常接受的教育完全背离,整个三观都被颠覆了,可我隐隐觉得,海明威小说的里的主人公很爷们,很自在,很真实。
我想那时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陷入巨大的困惑。上一辈笃信不疑的所谓真理再也不真了,可一时也找不到支撑自己的力量。碰上事情,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如何化解。心灵鸡汤来的恰如其时,香香甜甜、油油腻腻,味道好极了,喝完之后似乎也有些效果。而且这鸡汤价格便宜,量又足,随时随地都能来一碗。可时间长了,鸡汤的效力越来越小。以前做业务员的时候,公司经常组织培训,除了一些业务知识,就是大碗大碗地灌鸡汤,大针大针地打鸡血。记得当时一个同事和我交流说:“不知为什么,每次培训完,我都斗志昂然,浑身充满力量,可没过两天,就被打回原形了。”我当时也有同感。
现在想来,当时的公司,无论是资金、政策、规模还是运营手法,都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比,管理层除了灌鸡汤,打鸡血,糊弄我们这些小喽啰,也拿不出别的办法。
当时还有个非常好玩的事,一些在台上鸡汤灌地非常激情澎湃的分公司老总,一下台,转身就被竞争对手高薪挖走了。浑然不记得他在台上曾高呼过的坚持和忠诚。
没过多久,我们公司也被人家收购了,上层们继续高官得作,骏马得骑,就是可怜了我们这些拼杀在一线的兵勇。
此后,我就对鸡汤不太感冒。
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不喝鸡汤,似乎也没什么好喝的。什么不信,会陷入虚无,像我这种凡事想太多,脑子又不够灵光的人,容易抑郁抓狂。
狗熊掰玉米般看了些书,似乎都不得要领。尝试和身边人聊聊,结果发现他们怨念比我还大,还要我反过来安慰他们--鸡汤的用处似乎就在这,当你不知道如何处理一件事时,就给彼此灌一碗鸡汤吧。
后来实在也想不通,索性爱谁谁,老子就这个德行,不前进,不挣扎,索性做庄子笔下那种在烂泥塘打滚的乌龟。平心静气接受自己,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网虫、书虫。尽量不去想那些自己解决不了的事,然后,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你没被格式化的话。天时地利人和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中医还讲究望闻问切,辩证医治。只有骗钱的庸医,才会拍胸脯乱打包票,然后,什么也不论,先灌一大碗麻沸散,把病人弄得晕乎乎,忘了病痛。
可是,像王小波同志那样明心见性,自知知人的聪明人不多---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恐怕也是老王英年早逝的原因吧。大多数人,不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用别人的理论套自己的生活,偶尔会管用。有时套不上,傻瓜们不怪套子不合适,反而怪丁丁太大,恨不得削丁适套。
而且,套子用多了,人与人,人与生活越来越隔膜,还会有赤膊相见的酣畅淋漓吗?
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的生活,别人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生活,是挺无奈。可生活如此操蛋,我们的脑容量又如此的小,不这样又能如何?
先干了这杯鸡汤,挡挡屋外的风寒吧!
错,每个男人心底都有个杜十娘梦。这话要是潘安、宋玉,苏轼、唐寅,或者马云、默多克说出来,一点毛病也没有。可那位五岳散人,我专门到他微博看了看,恕我眼拙,没看出他的才与财,倒是不小心翻到了他老人家的照片。好一张油腻的大脸,光头,身上还挂满了各种珠串,像极了活跃在在朝阳区的仁波切们。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找小姐都要加钱的脸吧。凭这尊容,也只能靠着花钱或抖点小机灵,骗骗无知少女或者自视甚高却无人问津的徐娘打个炮。他自己也知道,凭他的德行,就连让一个普通美女对他倾心爱恋都做不到,于是像大多数高不成低不就中年男人那样,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傲娇脸,哥不是没人爱,是哥要求高。
谁说只有表面漂亮无法愉悦观众。在里约奥运上独领风骚的巴西国宝吉赛尔邦辰,不就是凭着她的美艳和丰乳肥臀征服了世界嘛?
谁说国师就一定要深刻,就连至圣先师孔老二,还要抽空和大美妞南子调调情,老谋子为什么不能玩个画面?
看《英雄》时,看到一半,突然接到了一个很麻烦的电话,我只好跑到影院的最后一排,压低声音和对方交流,刚说了没多久,屏幕上突然出现张曼玉和章子怡一身红装,在漫天飞舞的黄叶中打斗的画面,那一瞬,我真得被那绝伦的美惊呆了,甚至忘记了那个恼人的电话。
《长城》没《英雄》那么炫技,可花几十块钱,看了美女、明星、怪兽,还有一个挺热血的故事,我觉得没什么好抱怨的。
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哥们发的鸡汤,很煽情、很烂俗的那种。在我眼里,他是那种根本不会喝鸡汤的硬汉子,强硬,狡猾,手腕高超。事实上,每次面对他,我都要绷紧神经,仔细琢磨他的每一句话,很小心的应答,生怕哪一句应对不周,被他看破或者看轻。
可能是英雄也有伤心时吧,很少在朋友圈写什么的这位硬汉,最近会偶尔在朋友圈发发感慨,煲些鸡汤娱己娱人。
心灵鸡汤八十年代兴起于米国,九十年代在天朝风靡。之前天朝奴化教育严重,每个人都是螺丝钉,,个性是不被允许的,个人的所有困难和困惑都被归咎于立场不坚定。只要XX加持,就像神功附体,自然百毒不侵,刀枪不入,心坚如铁。
现在看来很荒谬好笑,但当时很多人都深信不疑。我少年时看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时,发现主人公战前竟然怕的发抖,甚至想逃时,我大惑不解,甚至暗自嘲笑帝国主义的战士果然立场不坚定,哪有我大天朝勇士勇猛刚烈?等到看《永别了武器》,我靠,一个大兵打着打着仗,突然觉得这仗打的不靠谱,竟然领着个女孩逃到瑞士了,我靠,这不是叛徒吗?这在天朝,抓住要被凌迟,死了也要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这与我往常接受的教育完全背离,整个三观都被颠覆了,可我隐隐觉得,海明威小说的里的主人公很爷们,很自在,很真实。
我想那时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陷入巨大的困惑。上一辈笃信不疑的所谓真理再也不真了,可一时也找不到支撑自己的力量。碰上事情,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如何化解。心灵鸡汤来的恰如其时,香香甜甜、油油腻腻,味道好极了,喝完之后似乎也有些效果。而且这鸡汤价格便宜,量又足,随时随地都能来一碗。可时间长了,鸡汤的效力越来越小。以前做业务员的时候,公司经常组织培训,除了一些业务知识,就是大碗大碗地灌鸡汤,大针大针地打鸡血。记得当时一个同事和我交流说:“不知为什么,每次培训完,我都斗志昂然,浑身充满力量,可没过两天,就被打回原形了。”我当时也有同感。
现在想来,当时的公司,无论是资金、政策、规模还是运营手法,都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比,管理层除了灌鸡汤,打鸡血,糊弄我们这些小喽啰,也拿不出别的办法。
当时还有个非常好玩的事,一些在台上鸡汤灌地非常激情澎湃的分公司老总,一下台,转身就被竞争对手高薪挖走了。浑然不记得他在台上曾高呼过的坚持和忠诚。
没过多久,我们公司也被人家收购了,上层们继续高官得作,骏马得骑,就是可怜了我们这些拼杀在一线的兵勇。
此后,我就对鸡汤不太感冒。
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不喝鸡汤,似乎也没什么好喝的。什么不信,会陷入虚无,像我这种凡事想太多,脑子又不够灵光的人,容易抑郁抓狂。
狗熊掰玉米般看了些书,似乎都不得要领。尝试和身边人聊聊,结果发现他们怨念比我还大,还要我反过来安慰他们--鸡汤的用处似乎就在这,当你不知道如何处理一件事时,就给彼此灌一碗鸡汤吧。
后来实在也想不通,索性爱谁谁,老子就这个德行,不前进,不挣扎,索性做庄子笔下那种在烂泥塘打滚的乌龟。平心静气接受自己,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网虫、书虫。尽量不去想那些自己解决不了的事,然后,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你没被格式化的话。天时地利人和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中医还讲究望闻问切,辩证医治。只有骗钱的庸医,才会拍胸脯乱打包票,然后,什么也不论,先灌一大碗麻沸散,把病人弄得晕乎乎,忘了病痛。
可是,像王小波同志那样明心见性,自知知人的聪明人不多---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恐怕也是老王英年早逝的原因吧。大多数人,不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用别人的理论套自己的生活,偶尔会管用。有时套不上,傻瓜们不怪套子不合适,反而怪丁丁太大,恨不得削丁适套。
而且,套子用多了,人与人,人与生活越来越隔膜,还会有赤膊相见的酣畅淋漓吗?
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的生活,别人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生活,是挺无奈。可生活如此操蛋,我们的脑容量又如此的小,不这样又能如何?
先干了这杯鸡汤,挡挡屋外的风寒吧!